慈禧说完看了一眼满朝文武,淡淡地道:“诸位卿家,这东北歼敌数十万,你们都有什么看法?说说吧!”
“恭贺老佛爷!老佛爷洪福齐天,三军将士用命,定能大败洋人。”
“洪福齐天?”慈禧太后冷笑地道:“哀家真希望洪福齐天,只是那些洋鬼子不让哀家消停啊!陈霸先区区八品官却能为国分忧,哀家甚慰!孙爱卿,陈霸先立下这般大功该如何封赏,你说说吧!”
吏部尚书孙家鼐沉吟片刻,出列奏道:“禀太后,陈霸先任正八品实职,立下这般大功当破格提升,可右迁瑷珲城正七品把总。义士吴佩孚可授正八品外委千户,杨度授从八品典仪”
慈禧冷笑道:“倾家荡产为国效忠,歼敌数十万的忠臣只能任正七品把总?这满朝一品二品大员无数,谁能如陈霸先一般歼敌数十万为国分忧?”
孙家鼐察言观色,知道慈禧太后很欣赏异人陈霸先,所以他提议破格让陈霸先连升两级,不想慈禧太后还不满意。于是他沉声道:“太后,陈霸先年纪尚幼,况且如今只是正八品外委千户,升任正七品把总已是连升两级,若是……”
慈禧打断了孙家鼐的话道:“有志不在年高,满朝公卿都比陈霸先年长,谁有他这般本事?直隶就一个聂士成能打仗却被你们诋毁,如今直隶连战连败,不如换个有本事的来指挥。那陈霸先曾在聂士成麾下效命,便让他接替聂士成的职务做个直隶提督吧!有他来冀北坐镇哀家放心。”
“还有辅佐陈霸先的两个原住民,那吴佩孚便授正四品副骁骑参领,杨度授从四品典仪。”
“太后不可,正八品武职晋升从一品大员与朝廷法度不合,况且陈霸先年方十七,十七岁的一品大员古今未闻……”
“孙爱卿是读书人,莫不是把书都忘了?”慈禧太后再次打断了孙家鼐的话道:“甘罗十二岁为相,陈霸先十七岁如何便做不得直隶提督?”
孙家鼐满头冷汗,他一时情急说错话被慈禧钻了空子,一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他知道慈禧太后为什么想要委任那小毛孩直隶提督,最近直隶连战连败,慈禧太后提心吊胆,在这当口东北出个能打大胜仗的异人,慈禧把这小毛孩当成了救命稻草。
只是让十七岁的少年担任直隶提督太儿戏,孙家鼐觉得荒唐又不知道该怎么反驳。
东北大胜让载漪放心了不少,但不等于他愿意慈禧任命异人那么高的官职。既然十七岁的少年也能在东北大胜,载漪觉得冀北还有不少的义和团,说不定还有希望大败洋人,那样对坚决支持慈禧利用义和团对付洋人的他来说,就是天大的功劳。
载漪同样也明白慈禧的心思,看到孙家鼐满头冷汗他奏道:“禀太后,陈霸先在东北能立下大功多有侥幸之处。古人云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陈霸先骤升高位担任直隶提督恐怕不能服众,况且其对冀北不熟悉,只怕难以胜任。”
慈禧一下子被载漪说中了心事,最近冀北连败,听到陈霸先有本事她就想调来冀北当成救命稻草。听了载漪的话她也觉得太冒险了一些,若是陈霸先像赵括一样不堪大用,在冀北大败京城就危险了。
慈禧打消了不切实际的念头,淡淡地道;“那载漪你认为该如何封赏?”
载漪胸有成竹地道:“微臣觉得陈霸先右迁是肯定的,但担任什么职务应该征询一下寿山和凤翔的意见,这两人是他的上官,对他的了解应该多一些。”
就在这时殿门卫入殿奏道:“启禀太后,东北八百里加急。”
“呈上来。”
这是寿山见了陈浩后第二份奏报,慈禧看了奏报后再次感叹道:“陈霸先真乃国之忠良也!陈霸先主动请缨南下奉天对付俄人南路军,诸位爱卿以为如何?”
载漪连忙道:“如此甚好!陈霸先擅长打胜仗,正好调他在辽南对付从旅大进攻的俄人,若是他真有本事再次大胜,太后再调其挥师入关勤王正好合适。”
慈禧点头认同载漪的说法,然后冲孙家鼐道:“孙爱卿,寿山和凤翔保举陈霸先为营口海防同知厅同知,你以为如何?”
营口海防同知厅同知为正六品官职,正八品外委千户晋升正六品同知,已经是连升四级。若是之前慈禧太后询问,孙家鼐肯定会反对,但与从一品直隶提督比起来,正六品同知也算不得什么了,于是孙家鼐道:“臣无异议。”
慈禧太后冲旁边的李莲英道;“小李子,替哀家拟旨吧!寿山抗敌有功,加太子少保衔,钦赐黄马褂。凤翔统帅有功,钦赐黄马褂,封忠义伯。”
“瑷珲城外委千户陈霸先抗敌有功,钦赐黄马褂。即日起营口海防同知厅改为营口直隶厅,右迁陈霸先为营口直隶厅正五品同知,下辖六营。授义民吴佩孚营口直隶厅正六品千总,授义民杨度从六品营口直隶厅副使。其他参战异人义民由凤翔和陈霸先自行升赏。”
慈禧让陈霸先连升四级担任正六品同知孙家鼐已经很难接受了,谁知道慈禧耍了个小手段,直接把营口变为直隶厅,陈霸先一下子变成了正五品同知。
老佛爷金口已开,孙家鼐再反驳就不识趣了,只得默认了慈禧的封赏。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九十一章 赐穿黄马褂
孙家鼐看到慈禧离去时,心里忽然有了一个明悟,或许老佛爷从未想过让陈霸先担任直隶提督。
当寿山的奏疏到了后老佛爷马上就想好了升赏方案,她不惜把营口海防同知厅改为直隶厅,也要把陈霸先的官阶定为正五品。所以满朝文武可能都被她当猴耍了,她的真实目的只是任命陈霸先担任正五品官职而已。
孙家鼐摇头苦笑,老佛爷的手腕向来高明,只是这次自己就是那只活蹦乱跳的猴。其实孙家鼐还有些感激寿山上书推荐陈霸先,没有寿山上书老佛爷同样也会擢升陈霸先为正五品实职,而且很可能是在直隶任职。对于孙家鼐这样的朝廷大员来说,营口当然远不如直隶重要,陈霸先担任营口直隶厅同知也没什么。
黑龙江将军府,接到朝廷旨意后陈浩也是暗自庆幸,若是慈禧真调他去冀北淌浑水就悲剧了。
冀北的战争必然失败,因为要对付的是所有列强,侥幸打了一两次胜仗列强也会不断增兵,最后大败还要背黑锅。在东北不一样,列强都不希望沙俄霸占东北,沙俄的兵力既要兼顾西方,大规模向远东增兵不现实。
陈浩谋划的是营口海防同知厅的武职,目标是混个正七品守备或者从六品卫千户,慈禧的封赏大大出乎了他的预料。他不但成了营口海防同知厅同知,而且营口改为直隶厅的时间提前了九年,他也算间接影响到了一个小剧情。
陈浩之所以能一下子跳到正五品,首先是因为他军功足够大,歼灭两万多洋人是光绪年间第一功也不为过。就因为他功勋值足够多,慈禧才会拿任命他为直隶提督耍一众大臣,即便担任了营口直隶厅同知他的功勋值都没有耗完。
其次是慈禧老佛爷的心态,如果是平时,立下这样的大功老佛爷顶多也就官升两级。如今抵抗洋人处处受挫,为了让三军将士用命慈禧需要树立一个榜样。从炒作角度来说,陈浩年方弱冠便捐献所有家财为国效力,还能取得大捷,再适合做榜样不过了。
营口直隶厅下辖六营,也就是说陈浩可以用朝廷军饷养六个营头的士兵,这样招募马匪就有了可能。许多有潜力的马匪,如果是陈浩私人招募他们肯定不愿意投靠,但若是接受朝廷招安获得一官半职,很多民团或者土匪都感兴趣。
先把这些土匪收在手下,任命土匪头子一官半职,发现优秀的人才就能慢慢拉拢。土匪变成官兵后陈浩就成了土匪头子的顶头上司,拉拢土匪几率也会大增。这次率军北上后,陈浩在有过合作的土匪心里更有很高的威望,也为挖墙角创造了条件。
每个玩家不同等级能招募的npc数量受到限制,要想大量招募私兵陈浩先得建立根据地。把这些马匪招募到巡防营还有一个问题,营口本来就有六营驻守,而且还有朝廷任命的官员,陈浩没那么多官位来吸引匪首。
这个问题陈浩必须要解决,他担任了营口直隶厅同知,但营口的六营统兵千户都是朝廷任命,很多都是前任同知的心腹。陈浩手下就只有吴佩孚和杨度两人,而且他在官场上缺乏人脉,又是增褀厌恶的一类将领,要想得到手下官员的支持不可能。
前往营口直隶厅任职后手下官员必须要大换血,这样才能牢牢掌握手下军队,还能腾出官位招募马匪。暂时陈浩还没好的办法进行大清洗,但他对吴佩孚和杨度有信心,相信杨度会有办法清理那些官员,吴佩孚有能力掌控军队。
寿山上书后陈浩一直在卜奎城,与寿山一起接了朝廷旨意,拿到了营口直隶厅同知官印。除了担任官职外陈浩还获得了一件黄马褂,对于清廷那一身野猪皮他很反感,所以对黄马褂本能地厌恶。
朝廷赏赐某个官员时有“赐穿黄马褂”的说法,对于黄马褂玩家不会陌生,但很少有人知道黄马褂其实分为四种。第一种是皇帝出行时,各内大臣、御前大臣、御前侍卫等随从,必须穿著黄色的马褂以壮行色。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行职褂子”,没有花纹及图案。因为是因职而穿著,离开工作岗位或者非与皇帝同行时不能穿。
第二种黄马褂是皇帝狩猎校射时所赏赐。清代的各皇帝至咸丰为止俱有每年狩猎的习惯。在皇帝围猎、校射时表现出色,或者向皇帝献猎物者,都可能得到皇帝赏赐黄马褂。这种黄马褂称之为“行围褂子”,按规定只有在跟随皇帝狩猎时才可以穿著。
第三种是特使、宣慰中外的官员。通常情况下皇上特赐某官员黄马褂的诏曰宣读后,被特赐黄马褂的官员须骑马绕紫禁城一周,这种威武而又庄严的仪式,在咸丰年间最为盛行。
第四种黄马褂是因特殊功勋而得到奖赏。这种赏赐又称“武功褂子”,得赏者可以在任何隆重场合穿著,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赐穿黄马褂”。
陈浩因为天大的军功而受赏,慈禧赏赐给他的就是一件“武功褂子”。不管喜不喜欢,他都不敢丢弃黄马褂,因为在重大场合必须要穿戴。
抛开个人好恶不谈,黄马褂在衣服类道具里,属性是最好的那一类。
物品名称:黄马褂物品品质:武功褂子物品介绍;因为特殊功勋而得到朝廷赏赐的褂子,得赏者可以在任何隆重的场合穿著。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898
3899
3900
3901
3902
3903
3904
3905
3906
3907
3908
3909
3910
3911
3912
3913
3914
3915
3916
3917
3918
3919
3920
3921
3922
3923
3924
3925
3926
3927
3928
3929
3930
3931
3932
3933
3934
3935
3936
3937
3938
3939
3940
3941
3942
3943
3944
3945
3946
3947
3948
3949
3950
3951
3952
3953
3954
3955
3956
3957
3958
3959
3960
3961
3962
3963
3964
3965
3966
3967
3968
3969
3970
3971
3972
3973
3974
3975
3976
3977
3978
3979
3980
3981
3982
3983
3984
3985
3986
3987
3988
3989
3990
3991
3992
3993
3994
3995
3996
3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