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寻真笑道:“丘师哥说的也不无道理。而且我猜度他的心思,多半还是盼着那郭家的后人比武获胜。到时丘师哥爽快服输,令江南七侠名扬天下,以酬其十八年辛苦之功。”
“丘师弟便有此心,只怕也难以实现。”马钰苦笑道,“不久前志平奉丘师弟之命赴大漠给江南七侠送信,我仔细问过他,那郭家少年资质略嫌……咳,略嫌寻常,七侠教授弟子又不甚得法,恐怕不是丘师弟教授的杨家后人对手。小师弟你即将下山行道,为兄想请你走一趟大漠,代我做一件事。”
孟寻真的面色有些怪异,问道:“大师兄之意是……”
马钰道:“你寻到那郭家少年后,可将我全真教内功心法酌情传授。待他有了内功根基,再学他几位师傅的武艺自然事半功倍。只是此事却要瞒过江南七侠。他们都是光明磊落的好汉,绝不肯在赌赛中偷占便宜。”
“大师兄差遣,小弟自当从命。”孟寻真略一沉吟,确实想去见一见那个身为这个世界主角的傻小子,便点头答应,接下了这个本属于马钰的任务。
大较之后便是除夕,孟寻真在山上又过了半月,过完新年和元宵后,便准备下山了。他正自己房里收拾行装,刚将几件平日换洗的衣服放入包裹,却见清净散人孙不二捧着一个青布包裹推门进来。
“孙师姐。”孟寻真打个招呼。
孙不二看看桌上孟寻真收拾了一半的包袱,摇头道:“小师弟,这些旧衣服就不用带了。这两天我已为你赶制出两身新衣,又准备了五十两银子,都放在这个包裹里。出门在外,万事都不如家中方便。衣食住行,师弟你都要多加留意。”
孟寻真今世由孙不二抚养成人,两人名义上是师姐弟的班辈,论情分却与母子无异。如今孟寻真要下山远行,孙不二自然要代他操一份心。
看着孙不二双目中隐隐现出血丝,孟寻真知道她定是为了给自己缝制衣服而连熬了几晚。他接过包裹打开,见里面整整齐齐叠放着两袭青色布袍,针脚细密匀称,清晰地显示出缝制之人耗费的精力心血。此情此景,使孟寻真忽地想起唐代诗人孟郊那首脍炙人口的《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谢谢孙师姐!”孟寻真心中虽有千言万语,但涌到喉头,说出来的却只是这简简单单一句微带哽咽的话语。
“傻孩子!一家人说这些客气话做什么?”孙不二轻轻一笑,踮着脚抬手摸摸孟寻真的头顶,随即将背上背着的一口古朴斑斓的长剑摘下来也放到孟寻真手里,“你的剑在与丘师哥比斗时已经毁了,此次下山便将我这口剑带去防身罢。”
“清霜剑!”孟寻真吃了一惊。他手握剑柄,将长剑抽出鞘外少许,见那剑清冷如一泓秋水,隔着数尺便觉一股寒气扑面。
孙不二在全真七子中武功最弱,故此王重阳临终时将全真教这柄镇教神兵传给了她,希望以此利器弥补其武功之不足。孙不二自得此剑后,素来将其珍逾性命,轻易不再人前展示。
孟寻真熟知孙不二性情,知她既将宝剑送出,便绝无收回之理。当即将长剑还鞘双手高举,向着孙不二躬身行了一礼,肃然道:“请孙师姐放心,小弟定然不会令此剑蒙羞!”
第二天一早,孟寻真与全真七子告别后,背了长剑行囊下山而去。他取道北上,一路免不了饥餐渴饮,晓行夜宿,这一天来到太原府地界。这太原自靖康之祸时被宋钦宗下诏割让给金国,数十年来饱受异族荼毒,直弄得民生凋敝,好不凄凉。进了太原城之后,孟寻真看看日近正午,感到腹中饥饿,便在街边寻了一个小酒店用饭。他入店就坐,随便点了一壶酒和几道菜肴,不紧不慢地吃喝起来。
“真是作孽,花朵一般的姑娘便生生被**害了!”
临座传来的一声叹息引起了孟寻真的注意。他侧目看去,见临座坐的是两个商贾模样的中年人。
却听其中一人愤然道:“那杀千刀的采花贼简直没有半点人性,不仅毁人清白,还要杀人虐尸!算上刘员外家的小姐,前后已经有六个姑娘遭了毒手,其中年纪最小的王家小姐才十三岁。听人说那王小姐的尸体被凌虐得不成人形,连肠子都被抽出来缠在颈上。她父母见到女儿尸体的惨象后,当场便晕厥了过去。”
孟寻真听到此处时,不由自主地从心底腾起的一股怒气填塞胸口。他前生活到了三十来岁,曾经的少年意气早被那个物欲横流、人情冷漠的世界消磨殆尽。因此,今世的他虽修成一身武功,却从没想过要扮演正义使者的角色,到处去行侠仗义。但即使是一个普通人,心中也会有自己的底线。在这一刻,孟寻真便觉得那个已经不能称之为人的采花贼的所作所为,已远远超出了自己所能容忍的底线。
用完酒饭,孟寻真没有继续赶路,而是在附近寻了一家客栈住下来。整个下午,他在客房中调息运气,养精蓄锐。到傍晚时分,孟寻真用过晚饭,又在房间里打了一套拳法舒展开筋骨。看看天色完全黑了下来,他带好长剑,悄悄打开窗户,纵身跃出。人在空中,向后翻了一个筋斗,落足在屋顶之上。他站在屋顶辨认一下方向,将身法展开,穿房越脊向着日间看定的一座高楼急掠而去。
今夜正是十五月圆之夜,站在这座高有三层的楼舍顶端,大半个月光笼罩下的太原城都收入眼底。孟寻真在楼定上聚拢眼神,运足耳力,凝神观察四周的情况。
空中那轮圆月渐渐偏移,孟寻真听到下方传来四更的梆子声。就在他以为今夜将不会有什么收获之时,左侧远处的屋顶上忽地有一道身影一掠而过。孟寻真精神一振,双臂一张身如苍鹰从楼顶上扑下,奔着在那道身影急追了过去。
前面那人的轻功造诣甚是不俗,孟寻真不欲被对方发现,便保持距离远远的坠在后面。
两人一前一后在城内各种建筑的顶上飞掠一阵,孟寻真看到那身影翻过一堵高墙,潜进了一处规模甚是宏大的宅院。他加快身法略到墙边,先攀着墙头向里观看,见那身影直奔后院,摸进了一幢建构精巧别致、显然是供女眷居住的小楼。孟寻真见到二楼的一个房间忽地透出隐隐灯火,便蹑足来到楼下,飞身跃上楼顶,用了一个“倒卷珠帘”的功夫,足尖勾住飞檐,身躯倒挂,从一扇窗子的缝隙中向内望去。
在房中站着一个身披红袍、相貌甚是丑恶的番僧。番僧的脚边倒着两个丫鬟装束的女孩,看她们的脑袋都呈怪异的角度歪在一边,显然已备人以重手法这段了颈骨。一个容貌清秀少女蜷缩在墙边的一张绣榻上,面色苍白,身子瑟瑟做抖。
孟寻真大怒,他未料到自己只是晚到一步,这番僧便伤了两条人命。又见番僧双目中充斥着灼灼的欲焰,丑恶的脸上满是淫笑,大步走到床边,伸出一双蒲扇般的大手去撕扯床上的女子胸口的衣服,他再不迟疑,挥出一掌将窗户击得粉碎,身随掌进扑入房中,背后的清霜剑铿然出鞘,化作一道凛冽的青芒射向番僧。
********************
主角开始打怪拣宝,大家是否猜到即将爆出的宝物是什么?
------------
第三章 龙象神功
虽然孟寻真并未天真到在出手前先喊一声“淫贼受死”之类的正义宣言,而是一声未吭便直接下了杀手,但那番僧不仅功力精湛,更兼机警狡猾无比,窗扇一破,他便劈手抓住床上那少女胸口的衣服,一把将她整个人揪过来当在朝着窗户的方向。
“好狡猾的家伙!”孟寻真见自己刺向番僧肋下的一剑立时变成刺向那少女的后心,心中怒骂一句,双目中寒芒一闪,执剑的右手轻轻一颤,一股精纯无比的先天真气贯入剑身。内力到处,手中这柄百炼精钢打造的神兵忽地如一条柔软的丝带般曲折,堪堪沾到少女背心衣服的剑尖向左一偏滑向一边,从少女手臂与右肋间的缝隙穿了过去,而后又向右一折,刺入番僧抓着少女的右臂。这一招却是孟寻真根据前生的记忆,结合今世所学全真派武学自创的另一门剑法“绕指柔剑”。
那番僧从未想到到世间竟有如此诡奇精妙的剑法,猝起不意之下,右手小臂被锋利的清霜剑刺了个对穿。他手臂剧痛,不由自主地便松手放开了那少女。
孟寻真长剑横摆,使个巧劲用剑脊将脱离番僧魔掌的少女推出丈许,而后长剑震颤幻出十余朵碗口大小的剑花,向着番僧的面门和胸腹等处罩去。
那番僧后退一步,避过孟寻真剑光,左手从袖中摸出一柄长约二尺的金刚杵,口中发出一声野兽般的低吼,挥杵恶狠狠地向孟寻真砸下,喝道:“你这小贼竟敢偷袭佛爷,看佛爷送你归西!”
那柄分量看来极重的金刚杵由上而下击来,竟将前方的空气压爆,发出一阵噼里啪啦的轻微爆鸣,显示出所蕴含的力道大的出奇。
孟寻真吃了一惊,不敢与对手硬拼,足踏七星步法,剑走轻灵招式,身形在这斗室之内游走不定,瞻之在前,忽之在后,剑光如水银泻地,无孔不入地攻向番僧。
那番僧武功走的纯是刚猛一路,金刚杵横挥直击大开大合,杵上的力道浑厚无比,舞动之时裹挟着隐隐风雷之声,杵头带起的强劲风力远达数尺,房间内的家具物事只要被杵风略略扫过,立时便被震得粉碎。也幸亏那少女已被孟寻真远远送开,此刻缩在墙角不敢动弹,这才免遭了池鱼之殃。
两人都存了必杀之心,各施平生绝技狠斗。楼上的动静早已惊动了整所宅院,只听到四面八方嘈杂错乱的人声犬吠由远而近,不多时已来到楼下。
此时那番僧渐渐地有些支吾不住。本来他的功力与孟寻真只在伯仲之间,原是难以在一时半刻间分出胜负。只是孟寻真一上来便刺伤了他的右臂,他虽及时用内力封穴止血,却已不能运劲使力。单凭一只左手,却是挡不住孟寻真狂风暴雨般使得越来越急的剑法。
孟寻真见番僧势穷力拙,目中杀机涌动。待对手挥杵击来时,他将清霜剑斜斜挥出,待沾到金刚杵时,手腕翻转,带动长剑贴着杵身绕了三个圈子,将杵上蕴含的力道尽都化去,而后向左侧一沾一带,那金刚杵立时不再听从主人的使唤,被引得偏向一旁。
“糟糕!”番僧心头刚刚闪过这个念头,眼中便见一道青芒一掠而过,顿觉喉头一凉,登时便已毙命。
孟寻真用以鼎定胜局这一式剑法名为“三环套月”,是他至今尚未研创完整的“太极剑”中的一式绝招。这二十年来,曾经在脑海中响起的神秘声音再未出现过,这使孟寻真怀疑那是否只是自己的幻觉。但感受着自己此刻所在的无比真实的世界,那一句冷冰冰的“任务失败,抹杀!”便显得分外清晰且不容置疑。
“生死之间,有大恐怖。”怀着对死亡的恐惧,孟寻真想尽一切办法提升自己的实力。而现实却令他颇为无奈,全真教的内功心法的确不愧“玄门正宗”的盛誉,他所修习的“先天功”更是博大精深、幽微难测。孟寻真预计这门神功的玄奥之处绝不在“九阴”“九阳”两大绝学之下,甚或尤有过之。
然而与之既不相称的是,全真教的拳剑掌法虽不能说平庸,也绝对称不上绝顶。依照孟寻真的猜测,当年他师傅重阳真人能在华山绝顶力挫东邪、西毒、南帝、北丐四绝高手,只怕纯是倚仗已达到第三层境界的先天功以力压人。但重阳真人当时已五十多岁,孟寻真可没有信心到二十五岁参加第二次华山论剑时将“先天功”修炼到与师傅当年相当的境界。
既然不能走师傅以力胜巧的路子,孟寻真便开始在武功招式上动起心思,“神门十三剑”和“绕指柔剑法”都是他这十多年研究的成果,而这“太极剑”则因他修为未到,虽知晓“神在剑先,绵绵不绝”的剑意诀窍,却始终无法融会贯通。到现在为止,他也只能照搬太极剑中的精妙招式,无法达到传说中“忘尽剑招,以意御剑,千变万化,无穷无尽”的神妙境界。
击杀对手后,孟寻真收剑归鞘,缓缓调匀气息,待得损耗甚巨的内力稍稍恢复,又听到门外楼梯口已传来急骤纷乱的足声,他不愿与人朝相,便抓起那番僧的尸体,从窗口飞掠而出,几下起落出了这所宅院。
孟寻真身形如风,径直从北面出了太原城。来到一处荒野无人的所在,随手将番僧的尸体抛在地上。想起方才抓着他时发觉他后腰处藏有方方正正似是书籍的一样东西,便俯下身来探手摸索一阵,从番僧的腰带下抽出一个油布包裹。借着皎洁的月光打开看时,里面是一部厚约寸许的羊皮书籍,封皮上题着的却是一行梵文。
全真教虽属道家,教义却是提倡儒、道、释三教合一,将道德经、般若心经和孝经奉为信徒必读经典。在重阳宫里,不乏为精研佛经而兼习梵文之人。孟寻真知道《九阴真经》中最深奥的一篇总纲是以梵文音译书写,便早行未雨绸缪之计,下了一番功夫学会了梵文。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814
2815
2816
2817
2818
2819
2820
2821
2822
2823
2824
2825
2826
2827
2828
2829
2830
2831
2832
2833
2834
2835
2836
2837
2838
2839
2840
2841
2842
2843
2844
2845
2846
2847
2848
2849
2850
2851
2852
2853
2854
2855
2856
2857
2858
2859
2860
2861
2862
2863
2864
2865
2866
2867
2868
2869
2870
2871
2872
2873
2874
2875
2876
2877
2878
2879
2880
2881
2882
2883
2884
2885
2886
2887
2888
2889
2890
2891
2892
2893
2894
2895
2896
2897
2898
2899
2900
2901
2902
2903
2904
2905
2906
2907
2908
2909
2910
2911
2912
2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