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晚上,惊怒交加的王延钧折腾了大半宿,快要天明的时候才睡着。但刚闭上眼不久,还没到巳时,王延钧就被叫醒,不等他发怒,城防军守将的话就如给了他一盆当头冷水,将他浇醒。
“唐军水师进入马尾江口,正大举向我水师进攻!”
“唐军水师几何?马尾能否守住?”
“自马尾至闽江入海口,皆是唐军水师船舰,高达数丈者多不胜数,超过十丈者过百,如城如林......我军水师怕是不能挡!”
王延钧怔了好半响。
急急忙忙出宫,等王延钧站到城墙上,向闽江东面张望过后,立即说不出话来。
长乐府前的闽江,远没有扬州之东的大江宽广。但马尾这个地方,是支流交汇之处,若是忽略江心的滩涂、小岛,最宽处也超过五里,最长处更是超过十里。
这样广阔的地方,如今都是两军交战的船舰。
那唐军的水师楼船、战舰,普遍比闽江水师高大、坚固了一个层级,而且源源不断在开赴进来。又且唐军将士个个骁勇,军令一下,千万人奋躯向前,莫敢回首,加之甲坚兵利,这下冲杀进闽江水师船舰群中,直把闽江水师打得落花流水,眼看就要挡不住了。
“启禀陛下!唐军马步军超过万人,已经在马尾以东登岸,正朝长乐城杀奔过来!”有军使来报。
“唐军水师......怎能边战边让将士登岸?”
“唐军水师此时并无兵马登岸,这些人马应该是昨夜就已经在远处登岸的!”
王延钧呆若木鸡,欲哭无泪,眼见唐军大举杀来,勇不可当,又想起建州已破,长乐朝不保夕,顿时压制不住内心的恐惧,大叫道:“护驾,护驾!朕要离开长乐,朕要去泉州!”
------------
章七 昔曾浴血三十载 而今我为唐皇帝(7)
皇帝要舍弃京都出奔,这可是了不得的大事,长乐府的城防纵然坚如壁垒,若是这等消息扩散出去,军民肯定也要跟着出逃,那城池还如何防守,岂不等于拱手让人?
――更何况长乐的城防并不是那么坚固。
得到消息的吏部老尚书,搂起衣袍就跑过来,挡在了正骑上马的王延钧面前,一双枯槁的手死死拽住马缰,竟然凭空生出许多力气,让王延钧一时没有挣脱。
“陛下不能走!陛下若是走了,长乐必定守不住,届时大闽就危险了!”老尚书老泪纵横的劝谏王延钧。
“滚开!”城外唐军水师正在屠杀闽军水师,更有唐军马步军奔袭而来,不久长乐府就要陷入重围,此时王延钧正在惊急交加的关头,哪里容得下老尚书挡住去路,“敢挡朕的路,你就不怕朕砍了你的脑袋?!”
吏部老尚书心头悲痛。
想当年王审知在时,他倾力辅佐,与其共治闽地,多年心血浇筑,终于使得闽地大化。百姓安居乐业,府库也颇为充盈,而王审知也被封王,他本身更是身居高位,此等功业与风流意气,人间罕有。
孰料王审知一朝崩殂,王延钧便杀兄篡位,这也就罢了,其人上位后亲小人而远贤臣,让那薛文杰那等奸佞把持军政,闹得闽地怨声载道,好好的江山社稷成了一堆破铜烂铁,让老尚书跟王审知的毕生心血毁于一旦。
老尚书已经是迟暮之人,所谓晚景凄凉,有更甚于此者乎?
心头如此阵痛,老尚书骤闻王延钧要舍弃长乐府南奔,此间悲愤如刮骨之刀,让他痛不欲生,怎会坐视王延钧离开?
“陛下要让臣死,臣便纵是引颈受戮又有何妨?然则闽地大好江山,陛下弃如敝履,今日说走就走,一朝离了长乐,来日如何面对九泉之下的先帝?!”老尚书誓死不松开缰绳。
王延钧又急又怒,口不择言喝道:“唐军来伐,尔等束手无策,只会相对垂泪,尸位素餐之辈,于国于民毫无用处,除却享受朕的恩赐,尔等还会甚么!大闽便是因为你这样的人太多,才挡不住唐军来攻!今日朕要南奔泉州,缓图大计,你又不许,如此做派,不是沽名钓誉是甚么?”
一番话,把老尚书说的呆在那里,一个字也吐不出来,直欲吐血。
王延钧又道:“你不是要守长乐吗?好!朕就把长乐军政交给你,由你来统领长乐军民抵挡唐军!你不是向来依仗自身资历老,跟随过先帝,而自诩忧国忧民,敢为大闽江山效死吗?今日朕倒要问问你,你敢把守长乐抗拒唐军,与长乐共存亡否?!”
一番话声色俱厉,吼得左右人等都愣了。
老尚书面色一片苍白,仿佛剩余的寿命瞬间叫人抽走。
下一刻,老尚书拜伏马前,以头扣地,痛哭道:“臣,愿为大闽守长乐,与长乐共存亡。”
这可惊到了王延钧,他怔了怔,一阵失神。
“当真?”王延钧惊疑的问。
“城若破,臣愿以身殉国。”老尚书伏地不起。
王延钧心头波涛汹涌,一时竟是无言。
他平素向来看这老尚书不顺眼。
对方依仗着是王审知旧臣,向来没少向他直言进谏、触犯他的天威。在王延钧看来,这老头子除了老而不死之外,半分用处也没有,也不会看人眼色行事,更不知国君大于一切,迎合国君心意远重于江山社稷的道理。
――朕是大闽皇帝,是大闽的天,你都不知好生侍奉朕,让朕开心,还好意思口口声声为了大闽社稷?即便是为了社稷,也当知道,朕大于江山社稷!
为此,本该为宰相的老尚书,在他称帝后大肆封赏的时候,只是堪堪得了个吏部尚书,而且近来王延钧还打算撤了他的尚书之位。
却不曾想,至此国家危亡之际,此时老尚书竟然愿意替他把守长乐,抵挡拥有拔山填海之势的唐军,与长乐共存亡。
――王延钧并不担心老尚书说假话,因为他可以带着老尚书的家人一起走,挟为人质。
“陛下,唐军势大,就要临城,既然尚书愿意守城,陛下还是快些去泉州,也好尽快招募勇士再图大计。”王延钧身旁,一名素来得他信任的亲信臣子,见他怔在那里没了动作,忙出声说道。
王延钧回头望着这名心腹之臣,眼神有些复杂。
心腹连忙道:“千金之躯不坐垂堂,君子不立危墙之下,陛下万万没有以身犯险的道理,还是快快离开为好。与唐军厮杀的事,交给军民就可以了,如若不然,陛下养他们何用?”
这话说到了王延钧心坎里,他点点头,下达了老尚书守城等一应处理后续事宜的命令后,就带甲士急忙奔离。
王延钧带领大量甲士撤离,长乐内外顿时一片混乱,军民都骇然变色。百姓们收拾了家当要出城,却被守军拦在门前,而且城门紧闭,他们拥堵在街道上,纵使万般着急、惶然、嚎哭也是无用。
“陛下都走了,长乐还怎么守,尔等难道只知有军令,而不知自家死活吗?弃京都、军民而走的君王,尔等为何还要为他效死?还是打开城门,你我一起逃命去吧!”城门前,有胆大的人向守军呼喊。
只是半日激战,马尾前的闽军水师就或死或降。战事停歇后,唐军水师接管水寨,同时进抵长乐,水师船舰里运送的马步军,一**登岸。而后四面合围长乐城,并且扎下营垒。
当日夜,长乐城内嚎哭之声传出,唐军大营中清晰可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1922
61923
61924
61925
61926
61927
61928
61929
61930
61931
61932
61933
61934
61935
61936
61937
61938
61939
61940
61941
61942
61943
61944
61945
61946
61947
61948
61949
61950
61951
61952
61953
61954
61955
61956
61957
61958
61959
61960
61961
61962
61963
61964
61965
61966
61967
61968
61969
61970
61971
61972
61973
61974
61975
61976
61977
61978
61979
61980
61981
61982
61983
61984
61985
61986
61987
61988
61989
61990
61991
61992
61993
61994
61995
61996
61997
61998
61999
62000
62001
62002
62003
62004
62005
62006
62007
62008
62009
62010
62011
62012
62013
62014
62015
62016
62017
62018
62019
62020
6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