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事,接下来,便是就归顺条件进行商谈。
------------

章八十 百年安西都护府 十万铁甲出阳关(3)

    仲云归顺,不是迫于唐军威势,而是因为汉唐遗泽。

    从蒲昌海到石头镇,一路上李绍城感受到了仲云人的热情,和他们对中国王师的爱戴。在大屯城、石头镇留下一部分驻军后,李绍城没有多作停留,补充好粮食饮水,就继续西进。至于对仲云的册封,那还得需要仲云人走一趟洛阳,不过计议已定,这些都只是走个过程。

    接下来李绍城要面对的,是素有威名的于阗国。

    于阗国历史悠久,东接鄯善、西连疏勒,一直是塔里木盆地南沿的大国,乃丝绸之路的重要枢纽,昔曾商贸繁荣,自佛教东传,得百姓信奉,渐为文化昌盛之地。

    行军途中,每逢休息的时候,柴克宏便找到李绍城,要后者给他讲述于阗国的情况,李绍城准备充分,自然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汉初,朝廷置西域都护,于阗便归属中国,后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的莎车国所灭,不久又复国。班超至此,其人杀匈奴使者而降汉,班超北攻姑墨、西平莎车、疏勒,于阗都有出兵相助。其后,渐成‘从精绝西北至疏勒十三国皆服从’的强国,至魏晋,一直向中国朝贡不断。”

    “我朝设安西都护府后,在于阗置镇,为安西四镇之一。其后,吐蕃数次入侵,我驻镇边军与于阗军队一道,数次击退吐蕃,因朝廷大策,于阗镇有过陷落之时,但仍被王师及时克复。”

    “玄宗天宝年间,于阗国主尉迟胜入朝,玄宗嫁以宗室之女,安史之乱时,尉迟胜亲率精兵,万里勤王,平乱后,终老长安。后吐蕃大举侵入,于阗与我边军一道戍守军镇,力战不敌以至陷落。及至吐蕃内乱,张义潮复兴归义军,于阗趁势复国,之后与归义军互有往来。”

    柴克宏问道:“如今的于阗国,国主又是谁?”

    李绍城露出些许笑意,“现今的于阗国主,是继位已经二十余年的尉迟婆跋,他自称‘唐之宗属’,并以‘李’氏为姓,名为李圣天。”

    柴克宏惊奇道:“玄宗曾嫁宗室之女给尉迟胜,这尉迟婆跋自称‘唐之宗属’倒也说得过去,然则未得陛下恩赐,冒然用‘李’姓,未免太过无礼,且名‘圣天’,又着实太过狂妄!”

    柴克宏的想法,李绍城能够理解,不过他明显知道得更多,所以此时并不如何生气,继续道:“自汉武帝以来,中国符节诏书,其王传以相授,故而可以说,汉武帝赐予于阗国主的符节诏书,便相当于阗国的传国玉玺,由此可见中国在于阗眼中的分量。自打尉迟婆跋更名改姓,于阗国便被西域之人称为‘李氏王朝’,据说,尉迟婆跋汉学渊博,于阗国的官制,也都效仿我大唐。因为尉迟胜曾娶我大唐宗室女的缘故,于阗国主一直认定与我大唐的这种‘舅甥’关系,不瞒你说,这个尉迟婆跋,还娶了曹义金的次女,封为王后。”

    柴克宏不知这里面还有这许多故事,不禁讶然,“竟还有这等事!如此说来,于阗国对我大唐,可是分外忠心!”

    李绍城笑道:“自汉初至今,千百年来,于阗国一直是尉迟氏称王,说他们臣服于我中国已有千年,也是不为过的。”

    ......

    于阗。

    于阗国主的宫殿,非是坐北朝南,而是尽皆东向。建筑风格与中原无异,名为“金册殿”,殿侧有楼,甚为高大,有明堂之风,号为“七风楼”。

    如今是于阗国同庆二十七年。

    大名鼎鼎的李圣天,此刻正端坐在金册殿中,皱眉阅读一本军情急报。看他的服饰,衣冠皆是唐装模样,其人面向儒雅,五官颇有唐人之貌,若说他有唐人血统,只怕没人不信。

    大殿外侧,除却躬立的侍者,竟然还有数十个紫衣僧人。

    看完手中的军报,李圣天放下折子,端起案桌上的葡萄酒饮了一口,忽而皱了皱眉,约莫是觉得放得久了,味道已变,便招呼道:“来人,换青酒来。”

    侍者连忙躬身迎过来,接了李圣天手中的杯子,恭敬禀报:“大王,到了用膳的时候了。”言罢,挥了挥手,便有侍者端着托盘进来,那盘子里盛放的,除了酒肉佳肴,还有裹了酪的粟、裹了蜜的粳。

    李圣天只端了酒杯,随后就摆了摆手,示意没有胃口。他继位为王虽然已经二十余年,但年岁并不大,正是春秋鼎盛的年纪,此刻他端着酒杯在来到殿门,皱眉向外眺望的姿态,既有人主威严又有几分臣子忧思。

    不时,一个年轻人来到门口,见李圣天正在凝神沉思,见礼后问道:“大王为何眉头紧锁,可是为西边战事而忧?”

    来人叫李从德,乃是李圣天的儿子,李圣天看了他一眼,收敛了思绪,“西边的战事就没消停过,但也没甚么严重的地方,就是扰人心烦罢了......你此时急急忙忙赶来,可是有甚么要事禀报?”

    李从德面有掩盖不住的喜色,“刚刚接到消息,大唐的使者已经到了绀州!”

    “哦?”李圣天眉头一飞,“这么快就到了?出迎的官员安排好了没有?劳军的酒肉准备得如何了?”

    李从德连忙道:“绀州官员在接到唐使游骑报知后,立即出城三十里相迎,等了半日,接到了大唐使者。据甘州官员来报,唐军五日后抵达绀州,绀州的劳军之物已经备好......咱们于阗城里出迎官员和劳军之物,也都安排妥当了,大王不用担心!”

    “好!好!差事办得不错!”李圣天已是忘了去饮杯中的酒,他转身走进殿中,来到案桌后还未坐下,又道:“沿途接待的官员,要与百姓一道出迎,等来使和王师到了于阗,更要举城相迎,一定要让来使和王师见识到咱们的热情!”

    李从德连忙应诺,李圣天好不容易在案桌后坐下了,神色仍是透露着激动,“前些年本王不断遣使东行,打探去中国的道路,就是想去朝见天子,不曾想密使在沙州就遇到了中国派驻的官员,得曹节使引见,我于阗密使终于与中国官员见上了面,这实在是天意!这两年,本王与大唐陛下互通书信,深知当今的大唐陛下乃是仁德、平和之君,只是没想到,王师这么快就平定了瓜州以东的贼人,这么快就重新来到我于阗国了,看来陛下的雄才大略,本王之前还预估不足!好!好啊!时隔百余年,王师终于又到了这里,往后,这里势必又将是王师的天下,我于阗国与王师并肩奋战的日子,又不远了!”

    说到这,李圣天顿了顿,忽而,不知为何,他眼中就落下泪来,抬头望向房梁,“先王,你看见了吗?王师又到于阗来了!当年你被天子册封为右威卫将军,在中国内乱时,率我于阗精兵万里勤王,自是与千万于阗精兵一同终老长安,那是何等的忠肝义胆、慷慨悲壮,而今,中国没有让我们失望,王师又来了,安西四镇势必重建,这片土地将再度迎来辉煌!先王,你看到了吗?”

    望着泪流满面的李圣天,李从德也深为触动,不禁眼眶泛红。

    原本历史上,后晋天福年间,李圣天遣使历经千辛万苦抵达洛阳,进贡红盐、玉石、郁金香、白氍等物,以示归顺之意。后晋遂遣高居海等人为使,至于阗,册封李圣天为“大宝于阗国王”——那是后晋天福三年,以当下来看,也就是“两年后”。

    ......

    李绍城率军顺利抵达于阗。

    作为进军西域的南路军统率,十万禁军的副帅,李绍城对于阗的情况知之甚深。在灵州时,李从璟就于阗国之事,对他有过深入交代,但作为军事统帅,领兵征战在外,本能的会做好大战、恶战之准备,所以这回如此顺利抵达于阗,让李绍城觉得太过意外、惊喜。

    这也实属正常,毕竟李绍城对李圣天这号人物,没甚么接触,甚至这个时代的人,都对李圣天还没甚么深刻认知,也只有李从璟知道这个留芳青史的李圣天,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物,所以若是李从璟得到李绍城兵不血刃,就从阳关到了于阗的消息,绝不会有半分奇怪。

    ——李圣天遣使洛阳,表归顺之意,受中国册封,一心效忠中国,这跟他往后的事迹和李从德的功绩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

    “眼下,于阗国土东西三千里、南北两千里,乃是名副其实的大国,虽然人丁不多,但在西域绝对是庞然大物。”于阗城外,在与李圣天相见之前,李绍城如是对柴克宏道。

    不时,李绍城等人,见到了亲率于阗国官、将出迎的李圣天。

    李圣天身后,除却一众官员外,还有望不到尽头的于阗国百姓,声势浩大,热闹非凡,无论官员还是百姓,俱都衣布帛,大多是唐装样式。

    见此情景,直让李绍城怀疑回到了中原。

    下马前驱,身着甲胄的李绍城,与李圣天马前相见。

    “李将军!”李圣天作揖。

    “国主!”李绍城抱拳。

    这一个热闹而简单的相见,拉开了往后数十年间,双方并肩作战的序幕。

    ......

    与李圣天同乘一车入城,李绍城为街道两侧拥堵的人群、载歌载舞的景象所震惊,这里面有人扮鬼神,有人着佛衣,一派普天同庆之色,就如在过最隆重的节日一般。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570 8571 8572 8573 8574 8575 8576 8577 8578 8579 8580 8581 8582 8583 8584 8585 8586 8587 8588 8589 8590 8591 8592 8593 8594 8595 8596 8597 8598 8599 8600 8601 8602 8603 8604 8605 8606 8607 8608 8609 8610 8611 8612 8613 8614 8615 8616 8617 8618 8619 8620 8621 8622 8623 8624 8625 8626 8627 8628 8629 8630 8631 8632 8633 8634 8635 8636 8637 8638 8639 8640 8641 8642 8643 8644 8645 8646 8647 8648 8649 8650 8651 8652 8653 8654 8655 8656 8657 8658 8659 8660 8661 8662 8663 8664 8665 8666 8667 8668 86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