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从璟在望楼上,目光沉静的望着战场。壕沟前侧已经倒下成片尸体,鲜红的血流在黄土上谈不上异常醒目,但却足够触目惊心。平州城头已有多出女墙坍塌,石块砸中守城军士时,瞬间炸裂的身体如同被踩碎的柑橘,血肉飞溅。与之相对的,是壕沟已经快被填充完毕。
一两个时辰之后,填壕的军士、俘虏、民夫得到军令,迫不及待退了回来。他们到底人多,工作进行的很快,城头守军到底人少,射出的弓箭数目有限,在他们身后,壕沟已经被填平。但即便如此,填河的这些人,也有接近小半数人永远留在了壕沟前侧,能活着回来的都是不幸中的万幸之辈。
军士们推着楼车、云梯、棚车,高喊着向前冲出,大批士卒成阵型跟着突进。他们越过壕沟,不顾半途倒下的同袍,亦不顾城头飞射而下的箭矢,将楼车、云梯狠狠抵在了城墙上。
蚁附。
战事至此愈加惨烈,城头利箭、雷石、滚木、铁水混杂倾泻而下,而攻城方的投石车为免伤到自己人,已经停止工作。至此,攻城军伤亡激增。
城墙外侧每一架楼车、云梯周边,城门周围,是激战最为血腥之处,不断有军士中箭、被砸中从而倒下,也有守军从城头摔下来,落地后不管死没死,都要被攻城军围上来乱刀剁成肉泥。
百战军攻势甚急,平州守军本不多,要同时防御南、北两门,力量被分散,应付得十分吃力。
日头逐渐升高,终至中天。复又下落,最后隐没在西山后。
攻城一日,不克。
在这一日中,百战军攻城部众换了一茬又一茬,轮流猛攻,每当一部伤亡达到一定程度,或者坚持进攻到了一定时辰之后,李从璟都会将他们换下来,让休息的将士替上。一日下来,百战军中大半都已经上过战场。
夜,李从璟召集众将军议。
军议议定:昼夜不息,持续猛攻。
李从璟夜里没有去睡,他一直立于望楼上,指挥大军攻城。黑夜中,几支硕大火把将他棱角分明的脸庞照得通红,平州城外每一个攻城的百战军将士,在回头相望时,都能轻而易举看到那个火把下的挺拔身姿。
月如钩,清辉如碧。皎月的没能在天空划过一道完整的半月轨迹,就被初升的太阳隐去了光芒。
带领君子都一部监视带方的郭威回报,带方敌军昨夜隐蔽出城,意图驰援平州,被君子都于半道杀散,其伤亡惨重,狼狈退回城中,再无异动。
午时孙二牛派遣斥候回报,乐浪、玄菟敌军未动。
未时,观察战场已经接近两日一夜的李从璟,见情势已经差不多,时机已经成熟,遂召来孟平,令其拣选死士,亲领精锐攀城。
申时,孟平攻上城头。
申时三刻,百战军攻入平州城中。
平州城破。
------------
章三十 十年国辱自今雪 永无休止的战争 9
平州城虽破,战斗却未停止。小说
李从璟眼见孟平亲率死士攻上城头,经历艰苦战斗站稳脚跟,紧随其后的中军步卒纷纷攀援而上,成群结队的厮杀在各处展开,不时有军士倒下,摔下城头的军士饺子一般落在城外。城头或拥挤不堪,或空空荡荡,李从璟脚下的望楼位置很高,他能看清城头血火一片,断肢残骸和尸体侵泡在血泊中,或前进或后退的军士从上面碾过,甲兵掉落各处,床弩、狼牙拍、叉杆的残肢无助的散落着,落叶一样。
平州守军开始撤离城头,各处的百战军紧追不舍,从各处甬道追进城中。一批百战军从城门冲进瓮城,河流一般从瓮城涌进城中,鲜衣怒马的李绍城冲锋在最前面,很显眼。
李绍城和孟平两面进击,相互支援,百战军声势大涨。他们一同攻入城中,沿着平直的街道向前冲杀,已经完全掌握了战场主动权。
此番李从璟攻打平州,所领部众只有孟平的中军、李绍城和君子都一部,其余百战军大半已撤回幽云,唯余皇甫麟依旧坐镇古北口。眼下李从璟面前百战军就有近七千人,加之五千卢龙军,兵力达到平州守军四倍。原本这就是一场必然会胜的战斗,所余问题不过耗时多久。
孟平与李绍城之间相隔不近,中间有数个坊市,不过两部中间的街道都有百战军冲杀在其中,是以两部并未分散。平州守军在城墙失手之后,退入城中,没有投降、逃窜,而是据守街巷,与百战军展开了巷战。
巷战之惨烈,丝毫不让城墙攻防。
卢文进事先在街巷中便有布置,靠近城墙的平直街道上,砌垒出道道墙壁,将通道阻隔,只留下逼仄的通道,看上去如同迷宫一般。百战军人数虽众,进入迷宫之后施展不开,狭窄的通道只能容两人通过、一人拼杀。平州守军藏匿其中,与百战军血腥一对一肉搏,墙壁上开有方形小口,在百战军前行、拼杀时,屡有枪、矛刺出,给百战军带来不少损失。
孟平从城墙上顺着甬道杀下来,望见面前街道的模样,眉头大皱,然战事进行至此,断无后退、暂停之理,容不得他有时间多想,一马当先杀进迷宫中。放进迷宫,就有一名虎背熊腰敌军冲出,一把巨斧当头劈下,颇具威势。孟平不敢大意,丢掉施展不开的长枪,抽出横刀去挡。突然间,身侧墙壁中刺出数柄长枪,惊得孟平往后一跳,堪堪避过抢尖,却被面前敌军一脚踹在肚子上,后退数步方才站稳。
不能他发怒,他身后亲卫大喊一声小心,冲上来将他扑倒在地,以身子给他挡下几支不知从何处射来的利箭。孟平扭头一看,就见街道两侧屋顶上,有几名平州军弓箭手,而压在他身上,为他挡箭的亲卫,正被眼前敌军一斧子砍在后背,惨叫不及就脊骨俱裂。
孟平大怒之际,他身后已有亲卫送上长枪,将在他面前再度举斧欲劈的敌军刺倒。他猛然起身,怒不可遏,“盾牌,弓箭,上屋顶!其他人,退出通道”又对身后亲卫道:“拆房拆门,聚集点火,投入通道!”怒骂,“烧死这些叛国狗贼!”
孟平话没说完,街边民居中呼啦冲出几群平州守军,向他们冲杀而来,人未至而弓箭先发,他身旁又是数名军士倒下,更有斧头、石块等物投掷过来,砸在人群中。趁百战军阵脚混乱之际,冲出的平州守军已到跟前,挥刀挺枪杀上!不消说,这些人事先就埋伏于此,要偷袭他们。孟平羞愤难当,挥刀与敌军战在一处。
不仅孟平有如此遭遇,其他各部多是如此。百战军随攻进城中,然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血的代价,进展不仅缓慢,甚至变得艰难。
城外望楼上,李从璟将这一幕幕收在眼底,也是怒极。卢文进的困兽犹斗,摆明了是死战,这种手法,伤敌伤己,可以预见,即便到最后平州军都会战没,百战军也会蒙受巨大伤亡。而在城池已破,卢文进外无援军的情况下,这种死斗毫无意义,平白牺牲将士而已。这让李从璟如何能不愤怒。
他从望楼上跑下来,骑上马,冲至城下,攀上城头,在城墙上居高临下,近距离观察战场局势。
如今平州北门被破,已陷入混乱,南门虽尚在平州守军手中,但亦不能久,今日必会为李彦超所夺。届时平州被两面夹击,实打实的死局。然则明知如此,平州守军依然死战,其因为何,不能不引人深思。
李从璟想要找出藏身平州城的卢文进,将其击杀,以震敌胆。然而一城之中,要寻一人,如沧海觅一粟,何其难也。
战事至此,李从璟虽然恼怒,却不至于因怒失控,他冷静命令李绍城和孟平所部从街道中撤出,聚于街道口,以防御阵型稳住阵脚,而后令百战军聚集干木、火种,欲烧其迷宫,将平州守军从迷宫出逐出,再趁势杀上。大军来攻平州速度很快,平州城又不小,卢文进备战时日短,能改造成迷宫的街道只是一小段,待百战军汇合卢龙军,只要冲过这一小段迷宫,以优势兵力杀入城中,即便平州守军负隅顽抗,亦可尽数歼之。
平州城中百姓不少,李从璟深知民众基础的重要性,令部众奔走相告,劝其助王师诛杀叛贼卢文进,并保证一旦王师占据城池,必不扰民,并宣读抚民之策。此时,杜千书就有了用武之地,在劝百姓助王师伐逆时,他言道:“生生世世为汉人,今何背宗叛祖为蛮贼?”“卢文进不恤百姓,死战累民,而王师惜之,不愿纵火烧城,唯愿速战平叛贼!”在宣告抚民之策时,他又言道:“卢文进所征财物,王师尽数补偿;卢文进所征而战死之民夫,王师不究其责,以阵亡将士抚恤;王师克城,分平州之田,使男有所耕,女有所织!”最后他道:“大唐幽云防御使李从璟军令:大军进城,不扰一人,不取一物,违令者斩!”
乱世当道,无论王师亦或“乱军”,攻城之后必定大掠财物,大抢女人,有些甚至会屠城。百战军向来军纪严明,李从璟不担心这个。另外,他坐镇幽云,虽有三万雄师,无法战胜契丹,能依靠者唯边境数十万汉人,以其苦难、仇恨相助王师,方有战胜契丹一线之机。当此之时,行仁政,发义兵,不仅不能扰民,相反还要护民、助民。
一旦幽云之地,能得出现“十万青年十万军”之景象,则虽契丹国盛军强,阿保机亲领大军南侵,李从璟丝毫不惧。
因是,杜千书这番话,并非满口虚言,而是实在政策。
百战军将士众多,此时不急于进巷激战,其以一部防御负隅顽抗之平州军,另一部宣告杜千书的告民书,声势渐大,民居中不时有窗户、门板打开一条缝隙,有胆大的百姓,甚至露出头来看。
夕阳渐要落山,城外城内的光线暗淡下来,然而傍晚并未给平州带来宁静,反而叫坊市都噪杂起来。南门李彦超攻势甚急,城墙、城门激战惨烈,平州守军已有防守不住之势,城破已在一时半刻之间,声势传到北门,无论是百战军将士,还是此地居民,心中都不会没谱。
李从璟并不着急,因他知卢文进此时比他更急,便是卢文进打定死战到底,不求活命但求拼够本的心态,面对愈发喧闹的坊市和其中骚动的民众,也不能不惶恐。一旦百战军的政治攻势蓄积到一定程度,大军再以可靠战法展开巷战,只要其稍有胜势,坊市中的百姓必有不少采取行动,那才是让卢文进和气步卒感到绝望的境遇。
干木、火种、投掷物已经堆积在每一条街口,小山也似,百战军弓箭手占据高处,步卒在军令引领下,开始做总攻准备。难得安静半响的北门,此时复又喧闹起来。
就在百战军准备行动时,北门正中的大街上,走出来一群平州守军。当先的一人身着显眼的将甲,手中没有兵刃,三四十岁的模样,稳步向李从璟帅旗所在位置行来。人未近前,已有军士前来相告:平州守将卢文进,请见李从璟。
李绍城、孟平等将,愤其迷宫战给百战军平添伤亡,请杀之。李从璟没有答应,决定先见见卢文进再说,示意前方将士让开通道,让卢文进前来。
卢文进穿过百战军军阵,上城墙,至李从璟身前五步外停住,负手凝视李从璟半响,“李将军和百战军之名,早有耳闻,不曾想此番能有一战。卢文进叛国、败军之将,能在死前与李将军交手,虽死无憾。”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5528
55529
55530
55531
55532
55533
55534
55535
55536
55537
55538
55539
55540
55541
55542
55543
55544
55545
55546
55547
55548
55549
55550
55551
55552
55553
55554
55555
55556
55557
55558
55559
55560
55561
55562
55563
55564
55565
55566
55567
55568
55569
55570
55571
55572
55573
55574
55575
55576
55577
55578
55579
55580
55581
55582
55583
55584
55585
55586
55587
55588
55589
55590
55591
55592
55593
55594
55595
55596
55597
55598
55599
55600
55601
55602
55603
55604
55605
55606
55607
55608
55609
55610
55611
55612
55613
55614
55615
55616
55617
55618
55619
55620
55621
55622
55623
55624
55625
55626
55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