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敏去幽州当了几年汉官,如今算是镀金归国。耶律倍向来与耶律敏感情甚笃,又见耶律敏今非昔比,逐渐重用、依仗,到而今已是大事事事不离了。
与耶律敏商讨完如何复兴地方民政之事,放下手中笔墨,如今愈发显得有威严的耶律倍,靠在椅背上长长舒了口气,望着耶律敏叹道:“若非有你帮衬,这些事还不知何时方能理出头绪来,也不知你在幽州这些年都经历了些什么,竟然变得如此精明强干!”
脑海中闪过在幽州数年的画面,耶律敏露出纯澈笑意,就如大人回忆起无忧无虑的童年一般,“幽州是个神奇的地方,也有一群神奇的人,那里的阳光明媚耀眼,那里的麦香清新-四溢。”
“幽州虽好,毕竟他国,草原纵使景致单一,终究故土!”耶律倍严肃的说了一句,又觉得犯不着如此,摇头笑了笑,说起正事:“如今契丹军国大事,皆有你出谋划策之功,你之才干如今已经举国皆知,依朕看来,北院宰相之位,该由你来坐。”
耶律敏好笑道:“宰辅之位,也能女子担任?”
“有何不可?你本就是契丹公主,如何不能担任?”耶律倍认真道,想起耶律敏在幽州多年,皱了皱眉,“契丹不比大唐,可没有那么多迂腐规矩,你莫不是在大唐呆的久了,入乡随俗了?”
耶律倍白了耶律倍一眼。
从皇宫出来,回到公主府,耶律敏却未歇息,而是在书房处理各种政务。待政务处理完,天已完全黑了下来。用过晚膳,耶律敏开始秉烛夜读。快入冬的时节了,西楼早已冰寒彻骨,桌前的火盆燃烧正旺,不时发出轻微的刺啦声。
不知不觉将近子时,耶律敏这才放下手中书册,起身来到窗前。推开窗子,冷风席卷而进,耶律敏的长发随之向脑后飘舞,屋内的沉闷也被一扫而空,她两颊微红,抬头望月,虽有倦色,眼神却依然清明。
冷风终究寒人骨,不知过了多久,耶律敏打了个冷颤,赶紧关上窗户。回到桌前,从桌底下一个极难找的暗格里翻出一本厚厚书册,打开摆在桌上,翻开新的一页,开始书写。
“今日皇兄意欲以我为相,慎思之,以为可。既要熟稔契丹军国政务,此职正合我用。不出君之所料,契丹重新稳定之后,草原现已成鞑靼、黑车子室韦、契丹三足鼎立之局。然则黑车子室韦弱小,恐不能久。”
“此等局势,当在君意料之中,无需赘言。唯独耶律德光、述律平,戍卫北地,以数千残兵,与女真数战,竟屡屡大胜,甚为忧之。耶律德光乃是虎子,如今放虎归山,假以时日必定成为大患,奈何皇兄不听我言,不能杀之,实为妇人之仁。”
“他人不足恃,道路需己行。皇兄到底志大才疏,我必日夜勤政,以求掌握国之大权,君请勿忧。”
写到此处,耶律敏停下来,咬着笔头沉吟半响,怔怔出神,不知在想些什么。
少顷,她面颊更红了些,继续往下写。
“君之父既已得大唐天下,想必君现今之忧思,较之以往更甚。却不知当此之时,君在何处,在谋何事,正与何人相谈。然君之侧有卢龙四俊杰分忧,想必万事可解,不似我孤身一人......”
“与君不见已逾半载矣,至今回想当日分别之景,情难自已,君到底心狠心硬,彻夜相谈,竟未劝留一句......”
“听闻任姐姐已诞下公子,甚为之喜......望君珍重,敏思之念之,但愿相见有期......”
厚厚一本书册,密密麻麻的汉字已然占据半本,耶律敏放下笔,从头看了一遍今日所写文字,眼中有泪光闪烁。咬咬牙,狠心将书册放回原处,一溜烟儿跑到床榻上,和衣钻进了毯子里。
那本静静躺在书桌角落里的书册,该是一封封书信。
只不过,却是永远都不会寄出去的书信。
------------
章三六 欲为大事不避难 细加运筹方有成 5
听闻暴民闹事,围攻秦王府官吏,李从璟怒不可遏,当即暂缓东行濮州,亲自前去查看事态。
李从璟就在白马县,在白马县附近活动的秦王府官吏,幸赖秦王府甲士护卫、军情处发现及时,虽说猝不及防下,被暴民袭击,免不得受伤,但还好没有出人命。
闹事的民众被军情处锐士羁押在旁,蹲了好大一片,李从璟到了现场之后,先是查看府吏伤势——伤了三五个,重伤的已经抬到城中救治。
连秦王府官吏都敢袭击,这些暴民简直胆大包天,难道他们都想造反不成?李从璟一路上都阴沉着脸,仿佛随时都能拧出水来。
在李从璟到来之前,军情处已经展开了调查,见李从璟面色不善的盯着那些暴民,军情处一位都头过来恭敬的说道:“殿下,此事不简单,绝非纯粹暴民作乱。那些被卑职等擒住的行凶之人,身手不一般,绝非平民!”
军情处如此说,便说明还没有查出行凶之人的身份,李从璟心情不好,他一路从府衙赶来,中间已是过了不少时间,正要责备军情处办事不力,先一步赶到的桃夭夭走了过来。
桃夭夭道:“殿下,现已查明,行凶之人受命于李守敬。他们昨日秘密潜入,联络了几家富家大族,今日之事乃是蓄意为之,目的就是煽动百姓,将事态闹大,而后刺杀秦王府官吏。”
“李守敬?好,好得很!”李从璟怒极反笑,“将祸水拒之门外,果然好计策!真是胆大包天,他眼里还有为臣之道,还有孤王吗?!”
李从璟如此愤怒,桃夭夭便没有再询问这些闹事主谋该如何处置,退下后,面色冰冷的对军情处做了一个割喉的动作。
莫离折扇摇得很有节奏,他已然看出了众多不妥之处,对李从璟道:“殿下,白马县的秦王府吏能得到甲士、军情处锐士保护,只怕其他诸县的府吏无此幸运。”
莫离的意思很清楚,李守敬既然要闹事,就不可能只针对白马一县,其它几个县的秦王府吏,想必也在对付的序列中。而那些县虽说也有甲士、军情处锐士相随,毕竟力量薄弱些,不可能一一照看到,一旦被李守敬手下的人钻了空子,那些府吏面临的处境就可想而知了。
李从璟自然能够认识到事态的严重性,李守敬的肆无忌惮出乎他的意料,原本他以为李守敬最多分兵驻守各地,拒不配合秦王府,不曾想李守敬已经胆大到敢派人出濮州行凶。
“李守敬这是在找死!”李从璟硬邦邦的丢下一句话,转身回了城中,“传令各县军情处,抓捕凶犯,就地审讯,汇总罪状,张榜布告、上报中枢。”
回到府衙,李从璟立即召集了参谋处。
李从璟的参谋处,职责一直与当世中门使类同。
原本参谋处中有些人隶属卢龙军,离开幽州,尤其是开牙建府后,李从璟对参谋处进行整顿,废除原本的参谋、书吏制,将几大参谋全部摘出参谋处,常任参谋班子就是原本的二十四书吏,在此基础上提拔三名参谋处副处长,统领参谋处的事。
如此一来,莫离等人不必再管理参谋处日常事务,能腾出精力去做其他事,参谋处也从作战序列中脱离出来,进入秦王府,成为事实上的秦王府军机处。
这也是参谋处与军中将领划清职责、界限,以及李从璟地位上升之后的必然会出现的情况。
没有战事的时候,参谋处职责照旧,遇到战事了,战前军情处汇总各军递交的情报与军情处情报,协助李从璟、莫离等人制定大计,战时则随在李从璟左右,参赞军机、处理军务,随时听候差遣、接受临时任务,战后则进行分析总结。
聚集参谋处,自然是召开军议。
召开军议,自然是为征战。
这说明李从璟要对濮州用兵了。
李守敬的不臣之态与狂妄之举,已经彻底激怒了李从璟。
朝廷与濮州已无善了可能,李从璟也没打算对这等骄兵悍将假以辞色。
“汇总敌我情报。”军议开始,李从璟直接进入主题,当先一句话如是说道。
有关战事情报,由李从璟授权,军情处与参谋处共享。李从璟这话说完,桃夭夭翻开随身册子,逐条逐句的念起来:“七日前,天雄军使皇甫晖离开魏州。两日后,抵达鄄城;三日前,银枪效节军离开驻地,分赴各县,重点开赴黄河要津与濮阳。”
濮州五县,由西向东分别是濮阳、临濮、鄄城、雷泽、范县,其中鄄城是州治所在,濮阳与滑州相距最近,距离两州分界线不到三十里。
李守敬分兵驻守黄河要津,意在防备百战军渡河,驻守濮阳,自然是抗拒秦王府进入濮州。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82196
82197
82198
82199
82200
82201
82202
82203
82204
82205
82206
82207
82208
82209
82210
82211
82212
82213
82214
82215
82216
82217
82218
82219
82220
82221
82222
82223
82224
82225
82226
82227
82228
82229
82230
82231
82232
82233
82234
82235
82236
82237
82238
82239
82240
82241
82242
82243
82244
82245
82246
82247
82248
82249
82250
82251
82252
82253
82254
82255
82256
82257
82258
82259
82260
82261
82262
82263
82264
82265
82266
82267
82268
82269
82270
82271
82272
82273
82274
82275
82276
82277
82278
82279
82280
82281
82282
82283
82284
82285
82286
82287
82288
82289
82290
82291
82292
82293
82294
82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