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战事已经结束,而威塞军、河东军仍要开赴西楼的原因。耀武扬威,或者是宣扬大唐军威,震慑一切宵小之徒的不法之念,这就是近十万唐军要做的事。
西楼城池不小,但相比中原大城就不值一提。近十万唐军在城外扎营,营盘之大,远超西楼城。以威势论,军营是大城,西楼倒是成了小城。在杀气凛然、拥有铁甲壁垒的军营面前,西楼城就像一个瑟瑟发抖的孩童。
至于契丹军,耶律倍与耶律德光一役,死伤无数不说,更有许多人逃散,回到自己的部落中闭门不出,西楼城外的契丹军营中,兵马只有只有唐军半数。原本西楼城中倒是有些兵马,此刻接耶律敏之令,也是老老实实呆在营中。
这些日子最高兴的契丹人,抛开耶律敏不说,就数耶律敌烈了。这厮有事无事就跟在李从璟屁股后面晃悠,竭尽所能向谄臣靠拢,后来见李从璟实在不爱搭理自己,也不气馁,转而跑去与唐军将领结交。
他本是身份尊贵之人,这厢又是主动率军投降,大大助涨了大唐士气,省去了唐军不少麻烦,所以在他肯“卑躬屈膝”的时候,倒是赢得了不少唐军将领好感,虽说不上左右逢源,旬日来倒也能与许多将领把酒言欢。
耶律敌烈如今已经完全成了谨小慎微之人,哪怕与李彦超等人处的再融洽,也是半个字不敢提让卢龙军归还饶州军官的事。
这日,一向对他不咸不淡的李从璟,派人来传他去北院宰相府,耶律敌烈不敢怠慢,怀揣一颗忐忑的心,急急忙忙赶了过去。
北院宰相府前车水马龙,达官显贵多如蝼蚁,以门庭若市已不足形容,说是菜市场倒是更贴近一些。耶律敌烈在百步之外就不得不下马,因为实在是挤不进去,短短的距离让他折腾了近半柱香的时间,才满头大汗找到门。.pbTxt.
进了府之后,耶律敌烈被安排在偏厅等候,然后接待他的人就走了,半天也没传回来音信。
偏厅之中官吏众多,都在相互攀谈,见耶律敌烈进来,顿时脸色各异,不过能坐在这里的人,多半是何等立场已是不言而喻.起初的怪异气氛并没有持续多久,马上就有人来跟他打招呼,有些与他相熟的,更是亲近的犹如自家兄弟。
耶律敌烈在厅中没坐多久,俨然已经成了中心人物,四周围绕他的官吏,叽叽喳喳将他捧上了天去,有言辞委婉的,赞他洞察先机,有言辞直接的,赞他识时务,一来二往,闹得耶律敌烈信心大增,虚荣心得到极大满足。
“故而说,大唐已现复兴之相,不消多久,天可汗便要再现世间,诸位,你我该如何做,岂非一目了然?”耶律敌烈说这话的时候,姿态拿捏得很足,立即得到一片附和之声。
而后终于有人过来,告之秦王传见。
耶律敌烈赶紧起身,在一众达官显贵羡慕的目光中,弓着身子跟着来人出门。
见到李从璟的时候,耶律敏不出意外也在场,除此之外还有两名官员,一个是秦王身边的人,他自然认得,唤作杜千书,另外一个,耶律敌烈也熟悉,那是契丹国内执掌法度的头号人物,康默记。
“臣拜见秦王殿下,下官见过宰相大人。”耶律敌烈赶紧行大礼。
“起来,坐。”李从璟指了一张案桌。
耶律敌烈落座后,李从璟问他:“饶州军军心如何?”
耶律敌烈屁股还没沾座,闻言立即起身,他一时拿不定李从璟问这话的深意,“这......军心尚且可用,殿下放心,勇士们绝对忠于大唐!”
“你不用这般紧张,坐。”李从璟笑了笑。
“谢殿下。”耶律敌烈立马坐下去。
“今日叫你来,是想听听你对契丹军事的见解。你向来都是军国大臣,值此紧要时候,宰相大人也希望你能有所进言。”李从璟道。
李从璟说的这些话分量可是不轻,耶律敌烈心头一震,竟然从李从璟的眼里看出了期许之意,这让他如饮鸡血,再看耶律敏,对方也是颇有些期待的望着他,不禁更受鼓舞。
说到军事,耶律敌烈是行家里手,这些时日他虽忙着与唐将结交,为日后前程铺路,但也不敢忘了本分,对契丹军事格局——所谓格局,无外乎日后耶律敏与耶律德光如何划分各自的军事势力,有过深入思考,这下见李从璟问题,忙整理好措辞,一一言说。
耶律敌烈虽然私心沉重,紧要关头投靠了李从璟,但那只是德行问题,与才能无关,他在军事上的才能极为出众,要不然也不会早在耶律阿保机时便就是南院大王。耶律敌烈这一开腔,就说了半个多时辰。
他对耶律敏、耶律德光军事势力划分的建议很明确:让东据西。
耶律德光势起黄龙府,东部是他的根基之地,也是契丹八部势力较集中的地区,述律平影响力很大,耶律敏无需与之相争,也争不了。
争不成东部,就争西部。西部多是契丹建国后新据之地,教之东部,老贵族势力有限,且耶律倍西征,沿途留有残余兵马,耶律敏正好收为己用。
从某种意义上说,耶律敏与耶律德光之争,乃是契丹新兴附唐势力,与以契丹为本位的老贵族之争。
又且,东部东临渤海国,有外部压力,而西部是黑车子室韦、鞑靼部,契丹不打他们就好,他们断然无力为非作歹。
最后,耶律敌烈总结道:“只要宰相大人控制西部,在大唐于仪坤州驻军之后,便能与辽东安北营、渤海国,形成西、南、东三面,对耶律德光的合围之势,将其困在其中不得施展。耶律德光便是想要拓展势力,也只能往北,而北地严寒,并无太多富裕地域,如此,耶律德光势困力弱,自保尚且艰难,无复能与宰相大人相争。”
李从璟将耶律敌烈夸赞了一番,引得对方大为振奋,这才道:“要控制西部,饶州必须纳入囊中,又且饶州临近西楼,可相互呼应,得饶州者得西楼,实为重中之重。”
耶律敏不太乐观,“当日耶律德光答应你的条件时,唯独提出饶州不献,可见他对饶州的重视,这厢要他不觊觎饶州,只怕颇为艰难。”
李从璟笑了笑,“我自有办法。”
说着,看了耶律敌烈一眼。
耶律敌烈不知李从璟是何意思,但这并不妨碍他大拜而呼:“殿下英明!”
耶律敌烈这等做派,让李从璟不禁哑然失笑,“日后我王师南归,国中还要多加倚重宣慰使,宰相大人的安危,可都交到你手上了。”
耶律敌烈心头一震,心道原来这才是李从璟今日叫他来的主要用意。
“有劳宣慰使了。”耶律敏也转身行礼。
耶律敌烈收殓心思,肃然道:“宰相大人言重,下官万死不辞。”
至此,论调算是定下来。
耶律敏执掌权柄,自立山头与耶律德光的皇权相争,其它方面都好说,唯独军事上,耶律敏在契丹国中势力太浅,她本事对军事也不太通晓,实在难的很。
巧的是,就在李从璟为此事犯愁的时候,耶律敌烈率部来降,这一下可真是瞌睡来了有人送枕头。于是李从璟打定主意,让耶律敌烈来辅佐耶律敏,帮她支撑起军方的半边天。
方才耶律敏与耶律敌烈的对答,实则是定下了耶律敌烈不去大唐,而是留在契丹辅佐耶律敏的事。
至于耶律敌烈的忠诚,李从璟倒是不担心,因为他没有选择,也不可能再度投向耶律德光——投耶律德光,能得到的东西不会比现在更多,只会更少。最重要的,只要大唐强盛,耶律敌烈也不会自寻死路。
武事基调定下来之后,再说文事文臣。
这方面是李从璟不担心的。
耶律敏治下的亲唐派文臣,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契丹人,一部分是汉人。
前者由耶律敏自己牵头,后者以康默记为首。
这就不得不说康默记此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224
14225
14226
14227
14228
14229
14230
14231
14232
14233
14234
14235
14236
14237
14238
14239
14240
14241
14242
14243
14244
14245
14246
14247
14248
14249
14250
14251
14252
14253
14254
14255
14256
14257
14258
14259
14260
14261
14262
14263
14264
14265
14266
14267
14268
14269
14270
14271
14272
14273
14274
14275
14276
14277
14278
14279
14280
14281
14282
14283
14284
14285
14286
14287
14288
14289
14290
14291
14292
14293
14294
14295
14296
14297
14298
14299
14300
14301
14302
14303
14304
14305
14306
14307
14308
14309
14310
14311
14312
14313
14314
14315
14316
14317
14318
14319
14320
14321
14322
143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