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却怪了。”杨悫面色疑惑,为王不器解释了一番,“这虞城的士子,与同文常有一同讨论学问,只是能让他在街上驻足,得师命而不归的,却是不曾有过。”

    暗自琢磨半响,杨悫竟也来了兴致,起身道:“如有这等士子,某却要去会上一会了。王兄同去否?”

    王不器无奈,只得跟着杨悫出门。不久,就见前面的街上围了一群人,看穿着打扮,其中有不少读书人,正聚精会神听场中的人辩论。

    杨悫、王不器二人连忙赶过去,众人见杨悫来了,无论是读书人还是不是读书人,都纷纷执礼让道,两人得以很快看见场中的人。

    只是这一看,王不器率先愣住了,“这......这怎么可能?”

    场中两人,都是二三十岁的模样,一人粗布麻衫,一人锦衣貂裘,前者面红耳赤,后者气定神闲,见此模样,杨悫心头一震,那粗布麻衫的正是戚同文,只是看样子,他却是在论学中处在下风,只是杨悫不能理解,戚同文纵然学问不如人,却也不至于被人逼迫到这等田地吧?那锦衣公子,却是谁人?

    “同文,汝友何人?”杨悫问。

    戚同文生得眉清目秀,闻言执礼先行拜见,而后道:“这位是李兄,洛阳人氏......”

    “洛阳李氏?”杨悫朝那年轻人看过去,但见对方面带微笑,气度不凡,正向自己行礼。

    不等杨悫再说甚么,王不器突然说了句话,让杨悫立即怔住。

    “太子殿下......殿下怎么到这来了?”王不器惊诧万分。

    李从璟向杨悫见礼之后,微笑道:“来向先生请教学问。”

    戚同文一脸震惊,比王不器还要震惊。

    但最震惊的,还是杨悫,他嘴张得能塞下一个鸡蛋,是最没风度的那个了。

    半响之后,李从璟站在杨悫所办的学舍面前,抬头看了一眼牌匾。

    睢阳书舍。

    这便是睢阳书院的前身了。

    而睢阳书院,便是中国古代四大书院之一,应天书院的前身。

    杨悫、戚同文,都是教育界的千古名人。

    这正是李从璟不惜亲自来请杨悫、戚同文去洛阳的原因。笑了笑,李从璟踏进院门。

    ......

    半日后,杨悫、戚同文,在书舍门口,目送李从璟与王不器离去。

    戚同文看着感慨万分的老师,躬身问道:“先生可是决定了?”

    “决定了。”杨悫长吐一口气,竟有种如释重负之感,他转身看向自己的得意门生,“可记得当日为师劝你出仕时,你回为师的话?”

    戚同文点点头,“长者不仕,同文亦不仕。”

    杨悫双目含笑,“如今为师已经决定去洛阳,你可愿同去?”

    戚同文目光坚定,“长者仕,同文愿随之。”
------------

章五十二 天下士子入洛阳 衣冠南渡自此终

    (一更)

    金陵。

    天明,卢绛与蒯鳌一同走出大丞相府。府前有灯树,树上悬挂许多彩灯,映照得灯上的花鸟人物栩栩如生。只是到了这时分,彩灯却是不如夜里明亮了,显得有气无力。晨风拂面,有些冷,刺在一宿未眠的脸上,有些疼。

    卢绛与蒯鳌没有倦意,甚至没有冷意,此时他们身体里有一团火在燃烧。在这团火面前,区区疲惫寒冷实在是微不足道。

    “春风得意马蹄疾。”卢绛自嘲一笑,此情此景当纵马狂奔,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马。没有马的两个人,自然只能徒步离开大丞相府。一夜喧嚣过后的街道行人寥寥,车马稀疏,显得有几分冷清。

    在街巷转角,有壮士扶墙而吐,吐得雄壮的身子弓成了虾米。也有书生坐在冰冷的街上,形如无赖,口齿不清却大着嗓门唾骂朝政昏暗,骂着骂着就哭了,涕泗横流。

    卢绛和蒯鳌脚步轻快,却也没有忽略身旁正在发生的事,蒯鳌先将脚步停了下来。

    同伴停住了脚步,卢绛自然也只能停下来。

    蒯鳌望着那个痛哭流涕的书生,“或许我们该去帮他一把。”

    卢绛点点头,“的确该帮他闭嘴,再让他这样骂下去,就算丞相的人不动手,某都要动手了。”

    蒯鳌看了卢绛一眼,“你知道我不是这个意思。”

    卢绛仍旧是点头,“我知道你是甚么意思。”

    蒯鳌道:“那你说那样的话是甚么意思?”

    卢绛也看向蒯鳌,“难道你不了解我的意思?”

    蒯鳌道:“或许我了解的不够透彻。”

    卢绛收回目光,语气忽然有些沉重,“或许我自己都不能了解得透彻。”

    蒯鳌道:“你何不说来听听?”

    卢绛的目光落在那个书生身上,没有同情没有悲悯。在他看来,对方不过就是个不得志的失败者而已,他失败,不是因为没有才学就是没有运气,而没有这两个东西的人,在大争之世是出不了头的,所以卢绛对他没有半分感情。

    但卢绛的目光,却始终停留在书生身上,没有挪开。

    这个书生,仿佛在提醒他甚么。又或者,他在借助这个书生提醒他甚么。

    卢绛缓缓开口,“我的性子你多少知晓一些,轻狂任性,胡作非为,不肯循规蹈矩,也不肯戮力常人眼中的实事。”

    蒯鳌:“既然你平素向来仰慕魏晋之风,自然不会戮力实事。”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02922 102923 102924 102925 102926 102927 102928 102929 102930 102931 102932 102933 102934 102935 102936 102937 102938 102939 102940 102941 102942 102943 102944 102945 102946 102947 102948 102949 102950 102951 102952 102953 102954 102955 102956 102957 102958 102959 102960 102961 102962 102963 102964 102965 102966 102967 102968 102969 102970 102971 102972 102973 102974 102975 102976 102977 102978 102979 102980 102981 102982 102983 102984 102985 102986 102987 102988 102989 102990 102991 102992 102993 102994 102995 102996 102997 102998 102999 103000 103001 103002 103003 103004 103005 103006 103007 103008 103009 103010 103011 103012 103013 103014 103015 103016 103017 103018 103019 103020 103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