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书吏领命去布置,对方还未离去,莫离又补充道:“告诉钱元瓘,小心行事,若是兵败常州,损兵折将也就罢了,功劳亦是分毫没有。”
其中深意,无非是说没有功劳就没有继承王位的机会。有这个警钟在,不怕钱元瓘不谨慎行事。
第五姑娘这时候说道:“滁州来报,淮南军在和州集结了数万兵马,正向北行军,有攻打滁州之象。”
莫离点点头,示意了解,却没有给出回应。
王朴接话道:“此番淮南集结骁勇之士十万北上,虽说常州有变,不免分散其一部兵力,但淮南能用于江淮的,少说仍有七八万兵马,如今和州王彦俦与王会进击滁州,而我滁州兵力不多,断然无法抵抗,当此之际,是否从扬州调兵回援?”
莫离面无表情道:“淮南兵马如何调度,我等无从细知,等我从扬州分兵,倘若淮南主力来救援扬州,我等如何区处?”
王朴迟疑道:“但若是不分兵,一旦滁州沦陷,攻打扬州的兵马可就成了无根浮萍。”
攻打扬州的主要是李从珂率领的侍卫亲军主力、孟平率领的百战军主力,以及一部分降卒,总兵力五万左右,余部除却寿春三万藩镇军,其它侍卫亲军及降军,主要是李彦彦超、丁茂、史丛达、李彦卿的部众,共计两万余,把守在江淮东部六州要地,如盛唐、庐州、滁州、**、瓜洲渡等,兵力分散。
王彦俦与王会北进滁州,只要兵力稍微充足些,凭借滁州及其附近守军,断然是无法抵挡的——大军箭矢、弓弩损耗严重,将士久战已失最初的锋锐,无法复制类似百战军守玄武城那样的战例。
莫离斜坐在坐塌上,轻轻晃动折扇,面色如常,说是八风不动倒是显得轻了,完全就是没事人一般,一句话也不说,一个主意也不拿。
王朴知道莫离在思考,虽然内心焦急,却也无可奈何。
------------
章五十九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4)
(三更)
和州,乌江。
很少有人知道,乌江指代的并不只是一条江,还有乌江亭。亭,秦朝最小的区域行政单位,乌江亭,就在和州长江北岸十里处,与金陵的直线距离不过六七十里。霸王项羽乌江自刎,不是不肯过那条南北走向的乌江,而是不肯过长江。
现今,乌江是乌江县。
吴国发兵十万渡江,其中一路就在乌江集结,意欲北上攻打滁州。
今日,吴军大将王会与和州刺史王彦俦,在乌江阅兵,随后大军就要开拔。
立城墙而东望,可见浩浩大江,大江上楼船如海市蜃楼。大江之前,城墙之外,是一望无际的吴军骁勇,兵甲鼎盛,抢戟如林。
肃立城楼前的,除却王会与王彦俦,还有一批吴军将领。
其中最耀眼的,是在楚地立下大功的年轻一辈俊彦,曾率军攻打石首、与马怀远鏖战的武昌节度使柴再用之子柴克宏,如今正在谋划大事的常州刺史刘金之子刘仁赡,定远县兵败、清流关自刎的南平王李德诚之子李建勋——此三子,或继承父辈功业,或接过父辈衣钵,虽是年轻翘楚,但时势多变,已经过磨练,成为吴军里新的中流砥柱。
“先锋已经抵达和州边界,尚无北贼来阻,如今只要我大军主力北上,直捣黄龙进逼滁州,迫使北贼自扬州回援,则扬州之围可解。”王会扶墙观望吴军军貌,因见兵马强盛,不禁心怀激荡,踌躇满志。
先前他虽然在舒城被李彦超、丁茂等人击败,五万人只剩了两万人撤离,但到底还是为吴军保存了一口元气,之后与王彦俦合军和州,趁唐军得胜兵骄之际,连续多次进击,颇有胜果,零零总总斩杀唐军过千,徐知诰便许他戴罪立功。
“先前王某只有和州些许镇军,尚能抵挡唐军来犯,与王将军合力后,更是屡有胜绩,如今我等兵强马壮,岂有不尽灭北贼之理?”和州刺史王彦俦生得雄健英武,气质更是刚毅如铁,一番话说出来,如金石穿空,震人耳膜。
王彦俦此人,颇有轶事,不可不说。
此子乃是大唐上蔡人,李嗣源代李存勖时,诸州多乱,王彦俦不仅不忧虑,反而“乐祸思奋”——乐于见到局势大乱并且想要奋发谋事,为了上位,此人是用尽手段,他本是市井游侠儿一类的雄武之徒,颇有依附者,这一日,他召集了六个好友,对他们道:“如今天下有变,能得富贵者,无不是果决之辈。趁乱而起,你我不能落后于人。”
王彦俦本在刺史府谋事,当下与那六人商议:“今夜是我当值,公等带好兵刃前来,我准备好甲胄,在府中接应,到时杀了刺史,便能据有一州。”
六人闻言都很兴奋,到了夜里果然如约而至,正当他们打出暗号与王彦俦接头时,却不料王彦俦已经调集了刺史府的守卫,早早埋伏在四周等候,看得六人前来,王彦俦率众冲出,将那六人“尽捕斩之”。
王彦俦杀了这六人,立即提着他们的头去见刺史,在门外跪拜道:“奸人图谋不轨,幸好某察觉及时,已将其尽数诛杀。不过某担心他们还有同党,还请刺史发出号令,让某去逮捕他们,也好安定人心。”
刺史一听高兴坏了,连忙奔出房门来扶王彦俦,孰料王彦俦此时突然暴起,持刀将行到面前的刺史砍了。
事后,王彦俦将刺史的死嫁祸给那已经死亡的六个人,并且将六人的家人亲族都杀了,而后他占据蔡州,无人不畏惧服从,俨然刺史也!
不过不幸的是,李嗣源洛阳称帝后没多久,就派人来讨伐他,王彦俦自知没法跟李从璟的精兵对抗,不得不带了家眷南逃。到了金陵后,受到徐知诰赏识,先是做了都押衙,而后很快就当到了和州刺史。
王彦俦出任和州刺史时,史说他“有政绩,善抚境内,和遂为富州”。
这样一个人,文武双全,有勇有谋,胆识非凡,也就难怪先前唐军遣偏师来攻时,短期无法攻下了。
王会听罢王彦俦的豪言,爽朗大笑,觉得极对胃口,“公本大才,和州弹丸之地,岂是公长久安身之所?此番攻打滁州,朝廷以公为副,此正公大展拳脚之时也!”
王彦俦因为觉得王会前番率军五万,却败给了兵力只有一半的唐军,内心里不大看得起王会,但眼下是两人共谋大事的时候,也不至于流露出鄙夷之色来,他拍了拍柴克宏、李建勋、刘仁赡等人的肩膀,笑道:“上有王将军统帅全局,下有诸位英杰冲锋陷阵,北贼必败矣!”
他这一手轻描淡写,很容易就拉进了自己与柴克宏、李建勋、刘仁赡的关系。
众人意气风发,一起放声大笑。阳光洒落,城墙上甲胄夺目,如有金光,让人睁不开眼。
数万江东儿郎,都是骁勇之辈,此时齐聚列阵,兵甲完全,让人毫不怀疑他们有拔山填海之能。
千年之前,霸王项羽铩羽而归,在此横刀自刎,不肯过江东去,千年之后,江东自有英杰渡江北来,兵强马壮,名将熠熠。
英雄后继有人,正可谓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常州,无锡。
自钱塘北上苏州,经过无锡到常州,一直延伸到北部长江边的润州,都有运河相连,这条运河,正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南一段,称为“江南运河”。
先前吴越与吴国开战,水师大多是从钱塘出发,经杭州湾北上,绕行崇明岛,过狼山之脚西进,但这回不同,吴越大军直接走的运河。
统领吴越大军的,除却钱元瓘不会有第二人。此番吴越虽不是倾巢而出发军五万,但也有三万将士,当然号称还是五万。江南运河上,船舰相连,桅杆如林,白帆蔽日,甲士肃立,绵延不绝,声势极为浩大,唬得运河两岸的寻常百姓如见神明,俯首而拜。
为防吴国使诈,钱元瓘将卢绛留在了楼船上,如此一来,对方跟吴国的一切联系,都逃不过他的监视。
站在甲板上,沐浴阳光与河风,眼见两岸不时有百姓驻足观望或是下拜,钱元瓘心头有些耀武扬威的得意,他心想:我钱氏甲兵盛极东南,被朝廷封为吴越王,可不是浪得虚名!
钱铧来到钱元瓘身旁,微微躬身道:“接到莫离军令,让我们务必谨慎行事,提防吴国使诈。”
钱元瓘拿过那份军令,蹙眉看了半响,又将军令还给钱铧,琢磨道:“常州会否果真有陷阱?”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9425
59426
59427
59428
59429
59430
59431
59432
59433
59434
59435
59436
59437
59438
59439
59440
59441
59442
59443
59444
59445
59446
59447
59448
59449
59450
59451
59452
59453
59454
59455
59456
59457
59458
59459
59460
59461
59462
59463
59464
59465
59466
59467
59468
59469
59470
59471
59472
59473
59474
59475
59476
59477
59478
59479
59480
59481
59482
59483
59484
59485
59486
59487
59488
59489
59490
59491
59492
59493
59494
59495
59496
59497
59498
59499
59500
59501
59502
59503
59504
59505
59506
59507
59508
59509
59510
59511
59512
59513
59514
59515
59516
59517
59518
59519
59520
59521
59522
59523
595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