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后继有人,正可谓是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
常州,无锡。
自钱塘北上苏州,经过无锡到常州,一直延伸到北部长江边的润州,都有运河相连,这条运河,正是京杭大运河的最南一段,称为“江南运河”。
先前吴越与吴国开战,水师大多是从钱塘出发,经杭州湾北上,绕行崇明岛,过狼山之脚西进,但这回不同,吴越大军直接走的运河。
统领吴越大军的,除却钱元瓘不会有第二人。此番吴越虽不是倾巢而出发军五万,但也有三万将士,当然号称还是五万。江南运河上,船舰相连,桅杆如林,白帆蔽日,甲士肃立,绵延不绝,声势极为浩大,唬得运河两岸的寻常百姓如见神明,俯首而拜。
为防吴国使诈,钱元瓘将卢绛留在了楼船上,如此一来,对方跟吴国的一切联系,都逃不过他的监视。
站在甲板上,沐浴阳光与河风,眼见两岸不时有百姓驻足观望或是下拜,钱元瓘心头有些耀武扬威的得意,他心想:我钱氏甲兵盛极东南,被朝廷封为吴越王,可不是浪得虚名!
钱铧来到钱元瓘身旁,微微躬身道:“接到莫离军令,让我们务必谨慎行事,提防吴国使诈。”
钱元瓘拿过那份军令,蹙眉看了半响,又将军令还给钱铧,琢磨道:“常州会否果真有陷阱?”
想了片刻,摇头道:“吴国正与朝廷激战江北,此时结怨我钱塘,是多竖一敌,自陷于两难之境,殊为不智也!”
钱铧为人老成,思虑周密,轻声道:“夺人财货,如杀人父母,钱塘借与吴国结盟之机,索要常州,徐知诰焉能容忍?”
“然则常州有叛乱,他能如何?”钱元瓘皱眉道。
钱铧叹息道:“这叛乱来的蹊跷,就怕有假啊!”
若是常州之叛不假,大功唾手可得,承袭王位顺理成章,若是常州之叛为假,则麻烦重重,前路不可预知,钱元瓘本能的趋利避害,“我看徐知诰不会自掘坟墓。”
钱铧道:“还是谨慎行事,布置好退路为好。”
钱元瓘思虑半响,“你见机行事吧。”
钱铧点点头。
不日,舰队抵达常州。
......
金陵。
徐知诰得到汇报,吴越军队已经抵达常州。
坐在书房中,徐知诰默然下来。
他知道,此时此刻,常州之战已经开打。
胜负如何?
徐知诰虽有信心,也不敢轻言必胜。
但常州之战,他必须打。
不仅因为吴越会趁火打劫。
史虚白的意见,他不是没有认真考虑过,最终拒绝史虚白的建议,不是惧怕吴越事后继续向金陵进兵——他与吴国争斗多年,早就对吴越王的脾性知晓得一清二楚,即便是有中原诏令,吴越得到常州,也足以交差,断不会继续冒险西进。
因为继续西进,吴越失信,必然引得吴国报复,届时吴越与吴国就不得不死磕。两军交战,谁敢轻言必胜?胜负固然难料,但损兵折将、消耗钱财却是不可避免的,吴越岂有那么傻,得了好处还要妄起战事,去消耗自身实力,平白给中原机会?
中原有廓清宇内之志,人尽皆知,哪怕吴越不与中原死争,在最后关头主动投降,但难道钱元瓘就不考虑自己的未来?吴越与吴国大战,消耗的实力多了,自身弱小了,吴越在中原眼中的分量就轻了,日后是否还能保住王位?纵然能保一时,难道钱元瓘就不想王位世袭罔替?
再者,哪怕没了江淮,吴国还有楚地,从国力上论,吴越很难战胜。
但徐知诰依旧不能不打常州之战,他有他的位置,他在这个位置上,就有相应的考虑,也有相应的苦衷,有他在这个位置看问题的角度。
针对同一件事,不同人得出的结论、给予的评判往往不同,不多是自身角色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
江淮已经糜烂,此番决战胜负难料,未虑胜先虑败,若是江淮不保,他徐知诰就成了吴国罪人,此时再丢了常州,还不成为众矢之的?要知,吴国与吴越争斗数十年,战事虽然互有胜负,但每场战役的结果,无不是吴国得胜,徐温不是没有灭吴越的机会,只是忙于内争不愿与吴越死磕,平增代替杨家的风险而已。
以臣代君,这个臣子,是不容有战场失败,不容有大的污点的。
否则,轻者,打击自身威望,延缓代替君位的时间;重者,终其一生都不再有由臣及君的机会!
而未战便献出常州给吴越,就是莫大污点,也是莫大耻辱,会引得众人攻讦。
吴国姓杨,不姓徐。淮南一日不姓徐,就容不得徐知诰大意。
但如果吴军在常州伏击吴越得胜,吴越地狭民寡兵少,经此一败,必然元气大伤,届时江淮胜了更好,纵然不胜,徐知诰也可以将功补过,柿子捡软的捏,趁机去灭了吴越,挽回声名!
所以,常州之战,徐知诰不得不打!
长叹一声,徐知诰站起身,来到门口,负手望向屋外。
但愿,常州之战,马到功成!
------------
章六十 江淮掩有十四州 南北相争今何姓(5)
洛阳。
长兴二年以来,李从璟已经逐渐适应太子这个身份,皇朝一应军政事务该熟悉的都已渐渐熟悉,现在逐步进入到精深阶段。
朝堂上下对太子总领大事业已逐日习惯,并且由衷感到愉悦,不同于李嗣源大字不识一箩筐,太子可称是少见的“饱学之士”,臣子与这样的君王谋事,没有不事半功倍的道理。
不过令李从璟感到颇为忧虑的是,前不久李嗣源又病了一场,虽没有去岁那般严重,但也让他揪心不少,在处理军政事务之外,没少让人召名医进京给李嗣源看病。
“昔曾追随两位先皇征战天下,数十年戎马生涯,早已是落下一身伤病,如今老来病发,也没甚么值得大惊小怪。眼下,皇朝内在进行新政深化,外在江淮、楚地与淮南大战,你身为太子,当勤修德行,戮力国事,不可分心过甚。”李嗣源在李从璟服侍汤药的时候,语重心长的叮嘱,“当年庄宗入洛时,国势何其强盛,诸侯们八方来朝,争先恐后,国人都以为中兴之世降临,孰料数十年功业,竟然差些毁在旦夕之间,你要引以为戒,万万不可松懈。”
李从璟嘴上虽然应着,但服侍汤药的动作仍是不急不缓,这让李嗣源既感到无奈又感到欣慰。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8114
78115
78116
78117
78118
78119
78120
78121
78122
78123
78124
78125
78126
78127
78128
78129
78130
78131
78132
78133
78134
78135
78136
78137
78138
78139
78140
78141
78142
78143
78144
78145
78146
78147
78148
78149
78150
78151
78152
78153
78154
78155
78156
78157
78158
78159
78160
78161
78162
78163
78164
78165
78166
78167
78168
78169
78170
78171
78172
78173
78174
78175
78176
78177
78178
78179
78180
78181
78182
78183
78184
78185
78186
78187
78188
78189
78190
78191
78192
78193
78194
78195
78196
78197
78198
78199
78200
78201
78202
78203
78204
78205
78206
78207
78208
78209
78210
78211
78212
78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