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如何,这对炸药的品质有极大要求。炸药威力不够,也就没有“炸”的效果。

    李从璟随徐半仙和刘老,到空旷偏僻地带实验了的土地累、手-榴弹的威力,对见惯后世影视中大场面的李从璟而言,这两个物什的威力并不能给他多少震撼,但只是看其他人如见天神的呆滞目光,就知道这两样东西送到战场上,会具有何等的效果。

    最后是回回炮,实验的地方则到了城外荒野。徐半仙和刘老事先叫人在荒野上修建了几座土楼和小型城墙,临阵调试回回炮的射程费了不少功夫,最终回回炮发威时,天降惊雷,土楼轰然崩塌,烟尘四起,小城墙遇之则裂。

    李从璟颇感满意,将徐半仙和刘老好生夸赞了一番,令两个“科学狂人”乐得合不拢嘴。

    回城的路上,李从璟对杜千书道:“既然炮弹已能制造,日后便不用以碎石包裹了,换上铜块碎铁,火药的威力眼下还是不太高,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发挥作用。”

    道理杜千书自然明白,但他还是惊讶,“如此一来,对铜铁的需求极大,朝廷何处去求这许多铜铁?”

    李从璟则早有打算,“先前卫子明在相州、洺州、邢州、石州和五台山一带,已经探明了许多铁矿矿藏,这些地方的铁矿已经在进行开采前的准备工作,预计年后就能有矿石出来,有了这几座大矿的支持,不愁铜铁之物不够用。”

    “太子高见!”杜千书见李从璟早就未雨绸缪好了,不得不佩服。

    杜千书没了意见,李从璟却在马背上沉吟下来,“然则火炮等物虽然研制了出来,要投入生产到源源不断供应前线,却还需要些时候,各地作院里先前都没有见过这些东西,却是不具备制造的能力,看来得先派人兴建工厂。”

    而今的回回炮已经不是历史上的回回炮,又因为他出自演武院之手,跟回回人没了甚么关系,自然也就不必再叫回回炮。李从璟没有多想,就把它叫做火炮,或者取个“神威无敌天下无双太子殿下炮”的名字?

    李从璟决定把制造火炮和榴弹的任务交给章子云,让他在洛阳近郊寻个人烟稀少的地方,兴建作院,隐秘制造,同时调遣甲士和军情处,严密防卫,以防消息泄露。

    回到东宫里,李从璟先跟前来拜见听候训示的苏禹珪见了一面,前者毕竟在运河上走了一个多月,对地方漕运之事有过实际了解,如今苏禹珪东行在即,他自然有许多可以指教的地方。

    “本宫北归时,在运河沿途留下了不少官吏,在各地检视运河情况,如今漕运之事既然已经交给你们,等你去山东、江淮的时候,这些官吏便暂时归你节制,等到手头的差事办好、交接完,让他们自行回洛阳。”临了,李从璟如是对苏禹珪说道。

    整顿漕运,需要肃清地方,苏禹珪有在刑部为官数载的经历,本身也是视大唐律法为神明的人物,让他去山东具体梳理漕运诸事,李从璟相信他可以让漕运变得“干干净净”。

    苏禹珪走后,李从璟又见了章子云,两人将兴建作院的事合计了一番,而后李从璟就颁下太子教令,任命章子云为洛北作院监造使,总领兴建洛北作院诸事。

    ——至于这个洛北作院与寻常作院有无不同,有何不同,就不是旁人能够知晓的了。

    疏通漕运和制造火炮的事,都需要时间去完成,在这期间李从璟除却日常事务外,不可能不折腾。

    这回他折腾出来的东西,就叫做“行省”。

    李嗣源看着李从璟,“何为行省?”

    李从璟道:“所谓行省,与汉时的州,前时的道,有类似之处。”

    他道:“这些年来,王师得江陵、平两川,而今又攻占江淮,朝廷所控制的土地越来越大,需要管辖的州县越来越多,若使朝廷直辖诸州事务,则未免力有不逮,显得混乱。州多不好管辖,则该在州之上,增设行省,以统州。”

    李从璟这样一说,李嗣源就明白了他的意思。

    汉承秦制,唐继隋规,自隋朝开皇初年废郡存州,地方上一直施行的是州县两级制,天下始有三百余州、近千县。隋祚短暂,州县两级制的问题暴露的还不明显,至唐朝初,弊端日显,贞观十五年,遂分天下为十道,遣使巡按天下州县。

    开元二十一年,玄宗许张九龄之奏,设置十五道采访使。其后,采访使渐有发展成地方刺史之上行政长官的苗头。采访使之后,观察使、防御使相继出现,所统属的事务,无不廊括数州,直至节度使大行于天下,遂有藩镇四五十。

    “行省,藩镇之别称乎?”李嗣源颇有顾虑的问道。

    如今好不容易削平了藩镇,地方节度使除却边关和出战寿春的四镇外,基本已经名存实亡,这个时候李嗣源自然不想“重蹈覆辙”。

    ——藩镇名存实亡,也正该是确立行省制度的时候。

    行省当然不是藩镇的别称,李从璟回答道:“行省只理民政,不涉及军政。”

    宰相李琪寻思着道:“景云二年,朝廷有于天下间设立二十四都督府的决议,‘天下诸州分隶都督,专生杀之权柄,典刑罚之科’,但最终却没有施行,究其原因,乃是权重难制。朝廷治理天下,需要强干弱枝,倘使令都督府分天下,则权柄太重,有尾大不掉之嫌,恐是倒持太阿。”

    李从璟正色道:“行省非是都督府。区别很明显:都督府有地方一切大权,而行省只有民政之权。地方权柄无非有三:政事、军务、财政,行省理政事,另设军务、财政大臣,其三者相互平衡,又相互制约,则不至于尾大不掉,能拥一地之利而抗衡朝廷。非止如此,民政大臣、军务大臣、财赋大臣既然互不统属,则地方权柄在实际上复归朝廷。”

    闻言,众人都陷入沉思。

    李琪最先反应过来,露出喜色,“若是如此,当真是再好不过。”

    李从璟笑道:“除此之外,可在行省设立刑部分支,掌管刑法诸事,同时设立御史台分支,监察地方。”

    李从璟的这个提法,并不单单是借鉴往后哪一个朝代的制度,还杂糅了后世的经验,而且也不单单是后世制度的照搬,既有所精选改良,也适合了当下情况。

    “总而言之,往后朝廷分天下数百州为数十行省,可以避免直接统辖数百州的繁杂不便,也有利于地方各项事务的开展,而令行省诸权分立,则是保证了地方权柄收归朝廷,是为加强中央集权。”李从璟最后如是道。

    此事宰相们讨论了几日后,都觉得可行,接着便是分天下为多少行省,各省辖境如何划分的问题。

    对此,李从璟依照个人经验,大致给出了范围,让大臣们根据实际情况议定。

    直到年关将至,各个行省的大致辖境才确定,而后朝廷派遣官员实地探查、最终决定行省的数量和地域,则是年后的事了。当然,这些都是后话。

    而与地方行省分权制度配套的,则是朝廷权力部门的调整,同时也是君权的调整。
------------

章九十六 天下漕运正当通 中央集权何时强(3)

    (第三更)

    加强中央集权,是一个自下而上聚集权力的过程,区别只在于天下权力最终汇聚到谁的手里,是汇聚到了一个人手里还是多个人手里。????? ?? ? ?.ranen`

    历史从某个角度上说,本身就是中央与地方权力的斗争史,也是君王与臣子的权力斗争史。中央的权力争夺,又突出表现在君王与丞相(宰相)的权力斗争上。

    李从璟推行行省制度,收拢州县权柄,最终还是要将权力集中到帝王手里。

    既然州县政事、军务、财政,甚至司法权与监察权都分立了,中枢也必须做出相应调整,来接收从州县收上来的权力。

    原本,政府首脑是丞相(宰相),天下诸事诸权汇聚于宰相之手。

    如今,地方诸事诸权分立,李嗣源、李从璟再另设官员分别统之,则是分宰相之权,好亲领天下权柄。

    本朝之所以有任圜、李琪、安重诲等数名宰相,而不是一人,便是同样道理。一宰相掌权,则权重,数宰相分权,则权轻,宰相权轻,君王主动性就大。

    李从璟不满足这种“权术”,希望从制度上做出改变,于是朝廷便有政事、军务、财政三位大臣。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830 3831 3832 3833 3834 3835 3836 3837 3838 3839 3840 3841 3842 3843 3844 3845 3846 3847 3848 3849 3850 3851 3852 3853 3854 3855 3856 3857 3858 3859 3860 3861 3862 3863 3864 3865 3866 3867 3868 3869 3870 3871 3872 3873 3874 3875 3876 3877 3878 3879 3880 3881 3882 3883 3884 3885 3886 3887 3888 3889 3890 3891 3892 3893 3894 3895 3896 3897 3898 3899 3900 3901 3902 3903 3904 3905 3906 3907 3908 3909 3910 3911 3912 3913 3914 3915 3916 3917 3918 3919 3920 3921 3922 3923 3924 3925 3926 3927 3928 39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