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帆听后,眼睛微微一亮,试探道:“这张琴能不能转给我?”
“呃!你要?”听到这话,何探先是一愣,随即心头一喜。
“可以的话,我不妨拿下来。”杨帆点点头。
“行呀!不过,用宝贝换怎么样?我也不狮子大开口,上次黄叔那边得到的那幅柳公权的字怎么样?”
杨帆翻了翻白眼,暗道:这还不算狮子大开口呀?这张琴放到外面,顶多就是几万块的样子。
“当然,不是直接交换,而是换你那件宝物拿出来拍卖。”何探补充道。
其实,就是将这张琴拿出来送人,希望杨帆再拿出一件宝物出来拍卖,就这么简单。
听到这话,杨帆没有意见了。
“可以。”说完,就将那张琴拿走。
不久后,拍卖会如期进行,一开始,就是一件重器。连杨帆都没有想到,那是一件青铜器。准确来说,是一方鼎。一出场,就透露出沉重古朴的气息,让在场的人均是微微一震。
在秦朝之前,鼎是国之重器,国家和权力的象征,“鼎”字也被赋予“显赫”、“尊贵”、“盛大”等引申意义,只能掌握在皇家的手中的。
秦代以后,鼎的王权象征意义逐渐失去。以后,伴随着佛教在中国的传播,鼎的形式得以延续。后代的鼎通常安放在寺庙大殿前,既是装饰物,又是焚香的容器。
“在座各位,应该听说过梁山七器吧!”拍卖师含笑问道。
“梁山七器?”在场的再次心头一惊。
“他妈的!吓死老子了。”胡伟有点迫不及待想要上去看看真假了。
“阿弥陀佛!此宝与我佛有缘!”戒贪和尚念了一句佛语。
旁边的人都觉得这是一个神经病,微微远离。这种话竟然当众说出来,会是正常的人吗?人家拍卖行的人听到,搞不好要撵走这个大言不谗的光头。
“我跟他不熟。”胡伟见旁边异样的目光,连忙撇开关系。
“现在,有请各位上前鉴赏。”拍卖师底气十足地说道。
有鉴赏能力的人都纷纷上前,围着那尊青铜鼎检查。梁山七器在历史上也是鼎鼎大名,当然,比不上九州鼎的。
梁山七器,是清咸丰年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的七件青铜器。纹饰华丽繁缛,器型庄严厚重,是商周青铜器的典型代表,被誉为“梁山七器”。
它们是小臣犀尊、太保簋、大史友、太保鼎等。
这之前,国内紧紧保存太保鼎一件,听说有三件流落海外博物馆,其他的均没有下落,一度成为众多收藏家查找的目标。
为什么叫梁山七器,杨帆听说,清咸丰年间几个农民在地里干活,意外地凿出一个地洞。挖开洞窟,发现里面竟然藏有七件青铜器。
这些青铜器器型庄严厚重,纹饰华丽繁缛,件件精美绝伦,一看便知是不可多得的稀世珍宝。消息不胫而走,立即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出英雄的地方又出土了青铜器,这不禁让人深感好奇,消息传来传去,人们就把在梁山出土的这些青铜器统称为“梁山七器”。
“这次的拍卖会真是值得期待呀!”
“是呀!一开始就是这种重器。后面还有失传的《海棠春睡图》等,真不知道会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喜呀!”
“暂时还不好说,看过才好评价。梁山七器以前也是‘频频出现’,但好几次都是赝品捉弄人,希望这次不会被愚弄吧!”也有人冷静地说道。
感谢逍遥随风云、汽魌、c366097712c的打赏!昨天网络的原因,只能放在今天上传,跟大家说声抱歉!
------------
第一百三十四章 惊心动魄
“梁山七器出土以后,受到收藏家们的青睐,也成了外国人垂涎的目标。在其后的时间里,由于社会动荡,战乱频仍,这些国宝重器频繁易主,命运多舛,如今已是天各一方。”不少人都非常感概。
关于它们的铸造经过,历史上没有记载,大家无法追究。所幸的是,这些器物上铸有字数不等的铭文,正是这些铭文,为揭开“梁山七器”的神秘来历提供了珍贵的线索。
“这是商周时期,专门为大臣铸造的青铜鼎呀!很特别。”有人说道。
其他的先不说,大保鼎是最明显的例子。
大保鼎内壁上铸有“大保铸”三字铭文,线条清晰流畅。在我国古文字中,“大”和“太”字型一样,因此,这件鼎也被称作“太保鼎”。
“太保”是我国周朝一种官职的称谓,担任太保的人,既是周王的辅弼重臣,又是最高的执政长官,地位非常显赫,与同是辅佐国王的太师、太傅并称为“三公”。
由此,金石学家认定,这件鼎就是西周初年的重臣时任太保一职的召公铸造的。
“七个鼎,基本上都是为了纪念、表彰做出重要贡献的大臣而铸造的。”有老研究解释道。
“国宝呀!”
“梁山七器”具有十分重要的文物价值和历史研究价值,是当之无愧的国宝。
上前鉴定的人,都特别留意了上面的铭文,虽有所磨损,但看起来还是挺清晰的。
“谁认识这些铭文?”铭文是非常古老的文字,一般人还真解读不了,得请教专门研究古文字的专家了。
青铜器铭文,又称金文、钟鼎文。它是远古历史最早、最完备、最有说服力的记述,是最具魅力的符号语言。比之同时期的甲骨文字,有着更多的有意味的创作特性,而且可以凭藉精湛的铸造技术,使优秀的青铜器文字在相当程度上表现出笔意来。
商代青铜器上的文字很简单,少则如图像化的族徽,多也不过百十来字。西周的文字无论在数量和质量上都有了飞跃,著名的《毛公鼎铭》、《虢季子白盘铭》、《大盂鼎铭》和《散氏盘铭》被称为青铜器铭文中的“四大国宝”。
铭文在商周时期已经是一种很成熟的书法艺术,为历代研究书法的人们所重视。从史料学的角度来看,青铜器的铭文因为具有极其丰富而确凿可信的史料价值,而显得十分珍贵。古人往往将国家或宗族的大事铭刻其上,并且表现形式多样化。
因此,只要将这尊大鼎周身的铭文解读出来,就能得知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些大事,在场的人都十分好奇。
“你们让一让,让一让,我来看看。”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家,还拄着拐杖,在外边喊道。
大家连忙让出一个位置来,那老人带上老花眼镜,足足研究了十多分钟,才将那为数不多的铭文解读出来,大概的意思就是:佳九月既生霸辛酉,在燕,侯易宪贝、金。扬侯休、用作召伯父辛……
“这是宪鼎,上面记载的应该是燕国建立的事情,宪是一个人名,在当时也是一个召公,很有实力的一个公卿大臣。”那老人跟大家说道。
这么一来,这个鼎其实在那个时候,就是身份的证明,就好像后面封建时代,那些大官的官印一样。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451
2452
2453
2454
2455
2456
2457
2458
2459
2460
2461
2462
2463
2464
2465
2466
2467
2468
2469
2470
2471
2472
2473
2474
2475
2476
2477
2478
2479
2480
2481
2482
2483
2484
2485
2486
2487
2488
2489
2490
2491
2492
2493
2494
2495
2496
2497
2498
2499
2500
2501
2502
2503
2504
2505
2506
2507
2508
2509
2510
2511
2512
2513
2514
2515
2516
2517
2518
2519
2520
2521
2522
2523
2524
2525
2526
2527
2528
2529
2530
2531
2532
2533
2534
2535
2536
2537
2538
2539
2540
2541
2542
2543
2544
2545
2546
2547
2548
2549
25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