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前这一个瓷缸,花纹透过釉层溢于瓷表,晶莹润泽,具有很高的洁白度、透明度,高贵典雅;画面装饰博采万物,色彩绚丽,栩栩如生。在灯光下,如冰雕玉刻般晶莹剔透,边上还有一句毛领导的指示。

    “好东西,好宝贝!”一些老人家已经准备好。

    旁边的人苦笑,能不珍贵吗?

    据说,从选料到成型,从配釉到彩绘,直至烧结、包装等大部分工序都是靠手工完成,并有公安人员在一旁监视,以确保产品安全。制作前,首先要从效十吨上好的原料中,人工手选出两吨精选料。当时人手不够,工程指挥部又调来了数百名“红卫兵小将”加入了选料工作。

    “现代中国陶瓷大师集体智慧空前绝后的结晶。毛瓷的设计和制作,集中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陶瓷人才,是陶瓷大师们呕心沥血的颠峰之作,也是他们高度协作,集体智慧的结晶,他们各施其才,在一类瓷器上集中了诸多大师的智慧,堪称空前绝后。”一个老人家回忆道。

    他已经八十多岁,经历过那么一个浮沉不定的时代,回忆起来,感概万千。

    “这件毛瓷,相信大家也知道它的珍贵,我也就不赘言,起拍价五十万,每次加价不得少于一万。”拍卖师开口道。

    他的话音刚落,马上就迎来一连串的报价。

    “五十五万!”

    “五十八万!”

    “六十万!”

    ……

    一开始报价的,都是打酱油的,真正的大款还在后面,他们不会那么早报价。

    这时候,有人难忍这种龟爬的速度,马上举牌报出一百万的高价,瞬间秒杀了九成以上的人。

    “一百万,那位先生出价一百万,还有更高的吗?”拍卖师在一旁煽风点火。

    他扫视全场,见大部分人都被这个价格震得顿了一下,于是开口道:“一百万第一次……”

    “一百二十万!”

    一个老人家举牌,他一报价就差不多是这件瓷器的极限,再加上去,就没什么利润可言,纯粹就是收藏热爱者,他们往往就不会计较真正的市场价格。

    “一百五十万。”价格很快被打破。

    这回,不少人都摇了摇头,放弃了竞争,没有必要了。

    “一百五十万第一次!一百五十万第二次!”拍卖师开口,还一边看着现场的情况,见真的没有人竞拍,才不大甘心地宣判:“一百五十万第三次!好!这件宝物属于那位老先生的!”

    见自己拍下杨帆的那件毛瓷,齐老微微一喜。

    其实,在场不少人都认识齐老,见他报价,也就给了个面子。

    “恭喜齐老!”何探笑道。

    “呵呵!同喜!同喜!”齐老开口道。

    的确是同喜,何探也得到了自己满意的价格,拍卖行赚了些利润。这绝大部分,都是杨帆的收入。

    “看来,齐老是准备将《海棠春睡图》都要收入囊中呀!”何探笑道。

    “希望是这么希望。”齐老也不隐瞒。

    胡伟等人暗想:悬呀!在场的十个人,就有六个是冲着那幅失传已久的《海棠春睡图》而来的。

    别的不说,单单是失传这个名头,就足以让不少人疯狂。

    “难呀!那件宝贝竞争太激烈。”旁边齐老的老友苦笑道。

    听到这话,可能最开心的就是何探了。他就喜欢看到你们争得头破血流、你死我活,这样他们拍卖行的利润才会高。

    接下来,又是一些平凡的物件,没有太出彩的地方,竞拍气氛并不是很好,拍卖价格也是一般。

    “老弟,我们还要努力呀!革命还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何探对杨帆说道。

    杨帆晕了一下,暗想:这个拍卖行也不单是我的吧?我就一个小股东,跟我说这话干嘛?不过,这算是他的第一份事业,他肯定会关心。

    感谢412165539、暖且静、海之深谷、逍遥且独孤的打赏!又多欠了一天的更新。但工作真的抹不开时间来,眼看坚持了三个月,过两三天就要上架,笋丝也是很忐忑。我们一万多的收藏,会有多少会真正订阅的兄弟?望大家多多支持!
------------

第一百三十八章 哗然

    压轴出现的自然就是杨帆的《海棠春睡图》,这幅图因为失传了几百年,价值无法估量,在场的有三分之一是冲着这件国宝级古画而来的。

    罗老等人都是打起精神来,何探更是有预感,这件物品将会打破他们拍卖会上古画拍卖的记录,因此,显得有点紧张了。

    “你说这幅古画大概能拍出个什么价格?”何探询问道。

    他们这个拍卖行,古画曾经拍出七千多万的天价。虽然看起来非常了不起,但放在世界中国古画拍卖当中,就有点不起眼了。

    杨帆摇摇头,对价格方面的估量,一直都是他的短板,尤其是这种失传已久的古画,更加难以估量。冲着唐寅的名头,或者失传这个理由,有些有钱人可能会一砸千金,这类物品,是最难明言的。

    “不好说。”

    “我有预感,可能会破八千万。”何探开口道。

    杨帆忍不住扫了一眼这家伙,暗道:没那么夸张吧?

    尽管是唐寅的名作,但并不是什么代表作,或者巅峰之作,八千万有点夸张了。当然,失传是一个不确定的因素。

    “怎么?不信呀?上次一幅《稚川移居图》就拍出四个亿。古画在拍卖会上的地位越来越高,破千万的非常多。”何探有板有眼地说道。

    在不久前,保利春季拍卖会上,元代画家王蒙的《稚川移居图》拍出四亿元的天价,震惊整个世界。

    一幅画,四个亿,对业外人士来说,简直不可思议,但对知道内情的人来说,却在预料之中。

    首先,元代书画的整体价格在拍卖市场上就很高。元代时间不到百年,却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不仅开创了中国文人画的新天地,还诞生了赵孟俯,以及被后世统称为“元四家”的黄公望,王蒙,倪瓒,吴镇等书画大家。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525 6526 6527 6528 6529 6530 6531 6532 6533 6534 6535 6536 6537 6538 6539 6540 6541 6542 6543 6544 6545 6546 6547 6548 6549 6550 6551 6552 6553 6554 6555 6556 6557 6558 6559 6560 6561 6562 6563 6564 6565 6566 6567 6568 6569 6570 6571 6572 6573 6574 6575 6576 6577 6578 6579 6580 6581 6582 6583 6584 6585 6586 6587 6588 6589 6590 6591 6592 6593 6594 6595 6596 6597 6598 6599 6600 6601 6602 6603 6604 6605 6606 6607 6608 6609 6610 6611 6612 6613 6614 6615 6616 6617 6618 6619 6620 6621 6622 6623 66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