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不定,妖圣紫雀此时正休憩在那云树妖枝杈的深处!
四圣之中,属紫雀最神秘,万年岁月中也只见载了两回。一回是白首山下人祖鏖战四圣,第二回则是北狄乔力牧独闯雾池之时,紫雀曾与金龙联手迎敌,除此之外再不见任何的记载,只有无数真假难辨的传闻。
传闻中,紫雀之足不染凡尘,非云树不栖。
传闻中,紫雀现身之时十里绝寸草,百里火烧云。
传闻中,紫雀乃是四圣之尊,双翅一振可越九重天,入居天宫与天神同饮。
.......
若是紫雀亲来,青江便是有一百个马阔,一千个马如龙亦济不得事。马如龙心中慌张,脚下更不敢耽搁赶忙去禀告马阔。
马阔端坐半饷,开口说道:青江小城,若是玄虎亲来倒是有几分渊源,紫雀这尊大佛怎么会来我这青江小庙。不可能不可能,宽了心吧如龙,若是紫雀出世,该去的是北狄无疆,西陲道城,中原墨城,怎么都不会轮到我们这儿的。应该,不会吧......
最后一句马阔却只让自己听到。说话不过动动舌头,能省省心便尽量省点心,反正马氏兄弟身为一城镇守就只有与青江共存亡一途,要是紫雀真来了,也只好老老实实的捐命殉城了。
马阔灵光一现又忙不迭地补充道:古经中有记载,紫雀但凡现身,方圆百里内都伴着火烧云,你看青江头顶上乃是碧空朗朗,如何会是那紫雀!不可能不可能......
马如龙心中腹诽一句:二哥,你再多说一句‘不可能’我就相信你,你也会信你的。
若是马阔不急着解释,马如龙倒还放心些,可马阔却止不住地去挖蛛丝马迹证明紫雀不会来犯,恰好泄露了自己心中没底。马如龙明白,古往今来有资格和四圣交上手的就只有人祖,大宗师王守仁,武圣乔力牧等寥寥数人,这些人无一不是成神作圣的大人物,哪是我们这些凡夫俗子可以比拟的。紫雀面前,也的确不能奢望二哥什么事都可以不露怯。
干坐着也想不出什么良策,倒不如多派些人手去监视务实些。马如龙拜辞马阔,又散了一百余骑出城去探。
府中的马阔心思却比马如龙复杂地多。而且与马如龙抵死信“理”不同,马阔兼信“直觉”。最近他心中一直萦绕着一个念头,自九月那场奇异的雪后,青江似乎成了一个庞大事件的开端,小小城池之中混杂着好几股势力,而任意一股暗潮都远远强过自己。也许在他们眼里,自己和李哥舒这点恩怨就如挑梁小丑一般肤浅可笑。之所以不来戳破,只因为自己连知道他们名号的资格都没有。
青江雪落,白马围城?
这个想法也不知从何而起,甚至找不出一点凭据,可就是在马阔识海之中时不时地冒出个尖儿来。马阔修为已至二相的巅峰,就差一点点机缘就能窥视炼形境的奥妙。可就因为差了那么一点点,他的“命感”并未成形,只能依着这些零星的灵感患得患失地猜测。
而李哥舒已经踏出了那一步,识海之中对暗潮的预警更加的明确,所以他比马阔更加低调,也更擅于隐忍,秋雪以来一直牢牢地约束李氏族人不与马家发生冲突。他在等暗潮浮出水面或是远离青江,那时才是决出胜负的时机,在这之前即使李、马之间有任何得失最终都作不得数。
只是天意弄人,令他俩惴惴不安的因素其实就在眼前,只是他们始终看不出蹊跷。更讽刺的是,局外之人不识身份便也罢了,这暗潮的本身却也不知道自己身上背负的天命。
李唯连连打着喷嚏,像是被旧书上的粉尘呛到了。
------------
第七十章:爱马成痴赵伯言
咚咚咚咚.......
战鼓之前,马阔正屹立在城楼最高处凭栏远眺。几十里开外一朵绿色的云朵下,矗立着严整的妖兽军阵。血腥肃杀之气即使隔出老远也使人心惊胆寒,如同一把见惯生死的名刀静静地睡在鞘中,不知何时会醒来,往你脆弱的心脏上一捅。
这般阵仗,远不是往年沿青江迁徙的白马妖群可以比拟。稳重如马阔,也不免心中倒寒。原以为紫雀会亲来,他早就说服自己放下了生死顾虑。可如今四圣还未亮出本领,单单是一众麾下就如黑云压城一般势不可挡,惊出他一身冷汗。
他看了看左右的兵卒,不少人胸口止不住的起伏,手中的戈矛也开始歪歪斜斜。还未一战,青江上下已军心浮动,若真交起手来,这一战怕是九死一生。此时游骑来报:敌寇于南五十里外止步,背倚乳虎林扎营。
马阔暗暗苦笑:若妖族兵团大军压上,青江此次一定劫数难逃,真不知伪虎肯不肯以李武雄一人性命换青江十万众平安
林中潜伏的五百精兵亦探查到妖众排山倒海而来。赵伯言牢记马阔的密令,便想借此这个由头把自己的亲信迁往林中暂避。果然马氏所控之左军纷纷进言要往林中再避五十里,甚至退至马将军所言的山谷躲过风头。李武雄二话不说,当即在阵前斩了两名为首的兵勇,呵斥道:乱我军心者立斩不赦!我等儿郎乃是为辅助军机而来,若退入林中深处,进不能与青江守将呼应,守不能阻挡妖兽攻势。此二人只愿苟且自己性命,弃人祖斩妖遗训、青江十万众安危于不顾,我已加以惩戒。还有人胡言避祸者,下场亦当如此是!
部众凛然立正,不敢再有异议。五百人散成一个一里见方的警戒圈,各自隐蔽。这才算稳住了军心。之前的请愿之人中多有赵伯言的影子,不消多想,肯定是受了他的挑唆。李武雄何等爱憎分明之人,虽说不能将赵伯言杀了立威,却也不愿他好过,便打发赵伯言把几十匹驮马赶到林中去,免得惊马暴露了行踪。
赵伯言真没想到李武雄这个雏儿有这样的决断,只能老实认栽,领着马匹独自离了本阵。至此左军之中,曾敢为失了斗志,韩老幺稚嫩,唯一信得过的宿将赵伯言也被借口掉出了军中;马庆心里立刻失了和李武雄一较高下的底气。
赵伯言临行前,马庆去送。马庆由衷说道:离开青江之时,镇守反复交代此行军中若有事务不决便需仰仗大人,却不料李氏可恶,居然让将军干这车夫马倌的勾当。
赵伯言倒不介意,说道:小将军放了心吧,我接这差事只是为了安下李武雄的心。若我一直都在军中,李武雄肯定对左军放心不下,上阵临机之时若故意给小鞋穿可就是你我的大祸了。马镇守对小将军的安危有所牵挂,这才暗中差遣了不少嫡系前来助你,军中这才硬生生拆成了左右二部。只是没料到李武雄治军没有经验,性子却如此刚强猛鹫,如果左军不示弱,李武雄这人绝不会罢休。
马庆便问:那我如何行事,赵校尉教我。
赵伯言军职虽高于马庆,军阶却比马庆低,不敢托大仍旧是恭恭敬敬地说道:李武雄乃一军正统,小将军待他事事都需谨慎谦卑,你且容他,让他,赞他;凡有抉择便假托自己年纪尚轻经验不足多加向他请教,以此为疲敌之计。待他不复疑虑,便是小将军取事之时,到时不论能否借上白马的手,李武雄的人头都必须留在城外。
马庆心中一惊,原来伪虎要不要虎骨还在其次,二叔调李武雄出城是已经下了决心要诛杀他。赵伯言相信马庆是聪明人,便不再多言细节,独自一人牵着马匹离了本阵。
这次驼带粮草的本都是老战马,即使在两军阵前也不会惊慌,林中小径走起来当然稳稳当当。赵伯言并不乘骑,而是陪着老马一块走。他手执马缰,自说自话道:真是委屈你们了,千里良驹不能驰骋沙场,而来走这种阴暗的小路,即使走得再稳当心里也会不舒服吧。
他摇头苦笑,不知这话是对马匹说,还是自己内心的写照。
赵伯言走了两个多已近日落,本来林中阳光就不充裕,这时已经完全暗了下来。他环顾了一圈,此地挨着一条小涧,水草也算充足,便就地休整。这些老战马根本不需拴,他轻轻喊了声“吁~”,老马便齐齐停住,就地饮水嚼点草料。领头的黄骠马驮着一个不大的背囊。赵伯言从中取出一个马梳子,润了润水梳理起战马的皮毛。黄骠马耳朵高高竖起,抖了抖肩背,似乎心情很好。赵伯言摸了摸马的脖子,仔细地观察起它,黄骠马身高腿长,筋肉紧致却不凸显线条形状,一看便是优良的战马。骑士远征,至少一人三马。一匹驮马,一匹走马,一匹战马。驮马运送物资,要的是耐力,往往矮小肥壮;战马平时并不舍得乘骑,仅仅战时冲锋时才用,所以上好的战马都如黄骠马一样精壮高大;而走马则处两者之间。
这匹老迈的黄骠马似乎很久都没受过这么周全的照顾了,温柔地蹭了蹭赵伯言的手。忽然一道银色光团从两树间的缝隙中蹿了出来,老马纷纷扬起脑袋冲着它的方向踏蹄嘶鸣。
赵伯言也随着众马的方向去瞧,一眼就认出了这个光团就是银袅。它无鞍无鞯,皮毛在漆黑的夜里泛着银色的光芒,实在很好辨认。银袅冲着老马群里也吼了几声,顿时马群就安静了下来。银袅悠闲地溜达到赵伯言的面前,黄骠马立刻怯怯地后退,避到几丈开外。银袅甚至较黄骠马都高出三四尺,斜着脑袋居高临下地冲着赵伯言打了两个响鼻。
赵伯言哪里不知道这是银袅要自己替它搓背。这畜生往常在军中享受惯了,马踏雪又是宠它宠得不行,饮食起居全都亲自照顾,待遇简直比的上/将军。马踏雪常说,你我只是一城一地的将军校尉,银袅却是天下的马王,以将军之礼待它已经是委屈了。所以银袅在军中从来横行霸道,逮着谁都当孙子使唤。照理说,一匹畜生而已,惹不起还躲不起吗,装作不通它的意思不就行了吗?可偏偏银袅极通人意,不仅能懂人言,而且它所释放的情绪甚至思想人轻易就能读懂,所以被它缠上,是避也避不掉,惹又惹不起。早些年,马庆还是个熊孩子的时候,他俩合称“军中二鬼”,简直是人见人怕。可如今马庆毕竟也十九了,马阔和军中一干大佬也不再当他是小孩子而宠着他,为祸的就只剩下一个越老越傲慢的银袅。
此处它随军出城,只能吃些驮来的干草死水。没待满一天,银袅就偷偷溜了出来,自己寻一些山珍溪水果腹。马庆倒也想把它留在本阵之中,可拴又不敢拴,围也围不住,只能任由它走。也不知怎地,它竟蹿到了赵伯言处。
赵伯言乃是游骑出身,对良马有着本能似的宠溺,更何况是这样一匹天上有地上无的马王。他挑干净了马梳子间的异物,这才慢慢梳理起银袅的毛发。漆黑的铁梳子在银袅的背上游走,每过一处,纤长细密的毛发就柔顺地拉直,随之离去再略微的蜷缩。赵伯言看得不禁有些失神,不由想起军中的一段流言。
马经有言:騕(同“要”)褭(同“袅”),马名也,日行万里。可也有相马的高人注释这段话时补充道:血异也。暗示这两马中之王乃是异种,似马而非马。
银袅承了“袅”之名,军中也由这段注释而言说银袅非马,而是妖兽的一支。实际上,银袅的确不同于常识中的马匹,身材异乎寻常的高大,皮毛泛浅色的银光,甚至能通人语,最最重要的是,军中士卒几乎都遭过它的殃。当然,军中掌权的大半都是和赵伯言一样的马痴,怎么会把这种流言当真,反而认为这些流言乃是银袅出众的凭证。
赵伯言情不自禁地赞道:果真以将军之礼待你是委屈你了。
银袅闻言转头瞥了一眼赵伯言就再不作理会,显然它是听惯了褒奖也就不怎么把这话当回事。享受了一会儿,银袅甩着尾巴大摇大摆地又溜达到别处去。赵伯言有军令在身,只能目送银袅离开。
行出一两里后,银袅一直搭拢着的耳朵忽然高高竖起,仿佛在前方的草丛中听到了什么声响。它好奇地往里一钻,一团奇怪的影子慢慢在它面前汇聚,拼凑出一个人形。银袅看了片刻,猛然意识到眼前这人的来头,四蹄一夹/紧,立刻从草丛之中蹦了出来,扭头没命似的逃走。
那团人形的黑影中,一双黄中泛绿的眼睛猛然睁开,射出两道精光。
------------
第七十一章:真假赵伯言
银袅走后,赵伯言兴致索然,倚着大树便要睡下了。可林中的土壤实在潮湿,又有各种恼人的蚊虫叮咬,席地而坐实在是难以忍受。他左右一看,一个翻身坐在了高高的枝干之上。他伸展了一下双臂,找个舒服的位置便躺下了。星光被层层叠叠地林叶几乎挡住,他在这么高的地方才勉强看到了一两个透光的角落。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271
5272
5273
5274
5275
5276
5277
5278
5279
5280
5281
5282
5283
5284
5285
5286
5287
5288
5289
5290
5291
5292
5293
5294
5295
5296
5297
5298
5299
5300
5301
5302
5303
5304
5305
5306
5307
5308
5309
5310
5311
5312
5313
5314
5315
5316
5317
5318
5319
5320
5321
5322
5323
5324
5325
5326
5327
5328
5329
5330
5331
5332
5333
5334
5335
5336
5337
5338
5339
5340
5341
5342
5343
5344
5345
5346
5347
5348
5349
5350
5351
5352
5353
5354
5355
5356
5357
5358
5359
5360
5361
5362
5363
5364
5365
5366
5367
5368
5369
53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