觉远一直待在藏经阁中,见到方志兴过来归还经书,惊讶道:“居士这么快便看完了?列位祖师所传,皆是金训圣言,务必要牢记在心,身体力行才是!”

    方志兴听到觉远这番话,眉头微微一皱。不过相处数日,他也知道这觉远虽然学识渊博,为人却有些迂腐,因此也不争论什么,从经书中抽出《达摩一掌经》,向觉远问道:“听闻一行大师是算学大家,贫道对此亦颇为喜好,不知贵寺是否还有他的著作,也让贫道一观!”

    觉远闻言,眉头微微一皱,说道:“一行大师?莫非便是大慧禅师?他虽然曾随普寂大师习禅,后来却又转入了密宗。我少林寺中,所藏他的原稿,也只有这《达摩一掌经》一部而已。”他是禅宗之人,对于一行这个叛出禅宗的僧人,自然没有什么好看法了。不过作为看守藏经阁之人,觉远对于藏经阁中的藏书还是极为熟悉的,又补充道:“虽然没有他的原稿,但阁中《大日经义释》和《心机算术》、《大衍论》,却是一行大师的弟子整理而来,居士若是有意,小僧这便取来!”

    ps:本书正式由《笑傲神雕天龙》更名为《问道武侠世界》,希望各位书友相互转告,谢谢支持!

    今日就此一更,大家不用等了,谢谢支持!
------------

第383章 大衍筮法

    “密宗?《大日经义释》?难道一行大师是真言宗之人?”方志兴疑‘惑’道。。 更新好快。他因为修习大手印的关系,对密宗也算了解颇多,知道密宗在中原通常被称作真言宗,以《大日经》为根本经典,一行既作《大日经义释》,想来便是真言宗之人了。方志兴知道一行的名字,更多的是因为此人曾作《大衍历》,是一位数学大家,对于他的佛法传承,则是所知不多。

    觉远回道:“正是,中土密宗是善无畏、金刚智、不空三位大师所传。一行大师初时随神秀大师的弟子普寂大师在嵩山修习禅法,后来遇到善无畏、金刚智两位大师,又随他们修习胎藏、金刚两部密法,因此也就入了密宗。如今中土所传《大日经》,便是善无畏大师和一行大师所译,《大日经义释》也是一行大师对《大日经》的注解,又称为《大日经疏》,中土密宗,多是依照此经。”

    闻听此言,方志兴不觉点了点头,没想到一行竟与少林寺有此渊源。神秀大师自不必说,五祖弘忍的大弟子、六祖慧能∷≦,m.的师兄、北宗禅的创始者……过世之后,更是曾被尊为禅宗六祖。而他的弟子普寂,也曾被尊为禅宗七祖,可谓是佛学大家。只是后来六祖慧能所传南宗禅兴起,北宗禅也渐渐湮没不闻,世人对其所知,也多是从《坛经》而来。一行随普寂习禅,可以说是北宗禅之人,当时六祖慧能的弟子神会北上,经常与北宗禅传人辩法。一行之所以由禅入密,只怕也可能与禅宗内部斗争有关。当然。这些多是方志兴的猜测,具体如何。后人也难以尽知了。

    两人边走边谈,不一会儿,觉远已经从一个角落里找到了一行的作品,拍掉上面的尘土,递给方志兴。见此,方志兴更是猜测只怕少林寺中除了觉远之外,只怕少有人学习一行的作品,甚至除了觉远之外,只怕有没有人知道一行的著作在此也未可知。毕竟如今南宗禅是主流。而一行不说曾经学习的是北宗禅,就是他由禅入密,著作不受少林僧人重视也是正常。

    方志兴谢过觉远,自己抱起这些经文,仔细研读。密宗上等传承均是通过灌顶,从不会落于文字,方志兴得到大手印秘传已是机缘巧合,并不对其它密教修习方法有所幻想,因此更多的是观看《心机算术》和《大衍论》。学习一行的数学方法。

    这两本书外界早已失传,方志兴也是首次得见。因为是数学典籍,各种算法规则颇难懂,方志兴纵然数学‘精’深。也‘花’了不少功夫才大体读通,暗道:“这《心机算术》作为一种心算法‘门’,也算极为‘精’妙了。只是我已经有周天算法,这‘门’方法除了一些衍算天机的内容外。对我的用处并不大。”他的周天算法是由珠心算而来,能够在脑海中想象出一个三百六十轴的圆形算盘。快速计算出极为复杂的运算,自然不需要学习其它心算方法了。

    不过对于《大衍论》,方志兴却是极为佩服:“以七曜行度互相证明,推《周易》大衍之数,这位一行大师,果然不愧为数学大家!”全真教护教阵法便是天罡北斗阵,方志兴对北斗七星自是熟知,见到一行以北斗七星推导大衍之数,也是极为赞叹,其中许多方法,让他也是大开眼界,瞬间联想到了天罡北斗阵的许多变化。

    “但这些只是纯粹的数学方法,是否隐藏有其它传承,还是要看这三个数字代表的是什么了。”方志兴心中又道。他翻阅数遍,也没从中发现什么异常,只得尝试思索“五、十一、十七”这三个数字代表的含意了。这三个数字合大衍之数,若是有用的话,当是在这《大衍论》中了。

    想到这里,方志兴便开始翻看起了三卷《大衍论》中第五、十一、十七页,不过却仍没有什么发现。见此,他也并不失望,又试验了查看第五、十一、十七列等方法,却仍无法读通。思考良久,方志兴心中暗道:“莫不是隔字之法,这样可麻烦了。”心中想着,他也只得找出笔墨,在纸上记诵。

    略去“大衍论”“一行”五字,后面是“大衍之数”,方志兴将其记下。隔了十一个字,看到“五十”,又是记下。又隔十七个字,看到“其用”。隔五个字,又看到“四十有九”。方志兴连起来默诵“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语句颇为连贯,当即哈哈大笑,知道自己找出了正确方法。旋即以此向后,继续记诵文字。

    如此不知过了多久,方志兴终于整理出了一段文稿,默诵道:“大衍之数五十,其用四十有九。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天地之数,五十有五,以五行气通,五行减五,大衍又减一,故四十九。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天数五,地数五,五位相得而各有合。天数二十有五,地数三十,凡天地之数五十有五。此所以成变化而行鬼神也。”

    “这是……《易经》?不……是筮法!”方志兴心中讶异道。他随郝大通学习《易经》,也学过一些卜筮之法,自然知道这段话中许多都是从《周易》而来,多用于卜筮。一行特意在《大衍论》中暗藏这段文字,显然不是为了写下《易经》那么简单。其中所留,多半便是一种筮法。

    想到一行曾经入朝为官,方志兴心中暗道:“看来这这多半便是传说中的大衍筮法了,也不知一行从哪里学到的。这大衍筮法作为一种大规模的推衍方法,绝非一个人能够完成,一行若是为了借助朝廷力量入朝为官,只怕也有可能。”想到一行英年早逝,方志兴心中暗叹,猜测他朝廷力量推导,只怕做出了许多不得不为之事,才会落得如此结果。

    ps:今日一更,大家不用再等了!这几日作者要搬家,只能尽量保证不断更,希望各位读者体谅!;
------------

第384章 大日经义释

    方志兴随郝大通主要学习的便是《易经》,对于其中衍化出来的卜筮方法自然也多有涉猎。∮,大衍筮法之名,他也多有耳闻,知道这是一种以天地之数为基的大规模推衍方法,其中颇有隐秘。不过方志兴修习武道,更多的是相信凭借自己能力得到想要结果,自然对卜筮之法虽然敬重,却并不做为凭据,除了学习《易经》时曾经起过几卦,方志兴之后就很少再用卜筮方法。如今见到大衍筮法,虽然有些讶异,却也微感失落。

    不过既然有幸看到这套筮法,方志兴也不会辜负了一番机缘,他记下这段文字后,继续向后记诵。只见后面多是具体的起卦方法,以及各个卦象代表的含意,语句简练,许多都是从所未闻,其中多有用到《大衍论》上所提算法之处,涉及到《达摩一掌经》的指算和《心机算术》的心算之法。而到了篇末,更有一段一行摸索出的单人使用大衍筮法的方法,用以简单推测命理运势、吉凶祸福。

    “大衍筮法以天地之数为基,果然不同寻常,这篇文字所言,更应该说是一行大师对天地的认识才对。他能推导出大衍历,只怕没少用这方法。可惜天地一直在变,人的认知也一直在变。这筮法放到如今,只怕不见得会准确了。”方志兴看完之后,心中暗道。卜筮之法并非一成不变,也并非越古老越好,而是要与时俱进,不断修改变化。这才能更精确地得到结果。夏有《连山》,商有《归藏》。周有《易经》……这一过程中除了古人认知的开阔外,便是天地也在不断变化。需要卜筮之法相应变化。而到了如今,天地变化和人的认识更是变动极快,单以本朝来说,立国以来颁行的历法便有十多部,不说这些历法正确与否,与之对应的卜筮之法也需要不断修正。因此一行传下的这套大衍筮法虽然极为精妙,但要说拿来去用,却需要用很大力气修正。如此一来,也怪不得方志兴对这篇文字不太上心了。不说他对筮法不太上心。就是有推衍筮法的功夫,方志兴只怕也早就在其它方面有着更大的成就了。

    叹了口气,方志兴将这些文稿整理下来,夹在了《大衍论》之中。正欲收起,心中却又一动,想道:“这篇筮法夹在在《大衍论》中,只怕不止是为了隐藏起来那么简单。而且如今虽然天地发生了变化,但都是一些细微之处,我若用大衍筮法粗略卜算的话。只怕得到的结果纵然不太准确,相差也不会太大。八卦之说流传数千年,可以说是卜筮的根本,我只用这八个卦象。看看能有什么收获。”

    想到此处,方志兴将《大衍论》结合大衍筮法重又翻看了一遍,果然有所收获。《大衍论》中有一篇《大衍玄图》。方志兴初时只以为是结合《大衍论》理解所用,如今结合大衍筮法。却明白是为了起卦之用。见此,他心中信心更增。只要对应着来,最差也能得到模糊结果,让自己寻找突破的道路时有所参照。

    作为一种大规模卜筮方法,大衍筮法通常是朝廷所用,仪式也是颇为繁杂。方志兴自己来用,自然无法做到哪种地步,因此他也只能用一行大师给出了单人起卦之法,简单卜算。他小心到外面找了五十五根筮草,在静室中沐浴焚香,便即起卦卜筮。

    大衍筮法颇为繁杂,过了良久,方志兴才得到卦象结果。对照《大衍玄图》,他知道这个结果大体对应的是乾卦,欲要细解,却是模糊不清。见此,方志兴微微皱眉,重又起了一卦。

    “上次是乾卦,这次是离卦,怎么卦象会不一样呢?而且这两卦都模糊不清,又代表着什么呢?”方志兴看着眼前重新的结果,疑惑道。他第一次得到的是乾卦,这次得到的却是离卦,两者同样模糊不清,当真让人疑惑。

    歇息一会儿,方志兴先后又起了六卦,结果仍是乾离交替,细节处却多有变化。见此,方志兴知道再算下去只怕也是这样,只得停了下来,思索这两卦的含意。好在这八个卦象多是吉象,也让方志兴对突破当前境界多了些信心。

    “乾为天,离为火,合起来就是天火,天火为日。难道说我这突破,要着落在太阳上,还是指……那本《大日经义释》?”方志兴思索良久,猛然想到另一本书,心中暗道。他想来想去,也只能如此猜测了。不过密宗最上之法向来不落文字,他所见的也只是世间流通的经文而已,对于其中隐秘则并未得见。他对一行所做的《大日经义释》不太重视,也是因为如此。如今猜测到可能在其中有所收获,才又想了起来。

    思及此处,方志兴重又返回藏经阁,拿起《大日经义释》仔细翻阅。到了阁中,却见觉远抱着几本书册迎了过来,说道:“方居士,小僧又在阁中找到了几卷一行大师的著作,还请居士查看。”然后又指着一本经书道:“这是赞宁大师所著的《宋高僧传》,其中多有前唐高僧事迹,居士若有有意,也可一观。”他见方志兴对一行大师似乎颇感兴趣,便将他的著作搜集出来,又找了几本相关典籍,供方志兴查阅。

    方志兴见此,心中也颇为感动,向觉远道:“有劳大师了,贫道在此谢过!”说着便接过这些书册,和之前得到的书册一起整理查阅。

    “咦,这《大日经义释》合起来竟有十四卷,比世间通行的《大日经》要多了许多,看来果然有些玄妙。《宋高僧传》中说一行大师圆寂之时,曾对他的老师普寂大师密语,莫非这些典籍便是那时所传?然后由普寂大师带到了少林寺?”方志兴先将《宋高僧传》中有关一行的部分看了一遍,又将这些书册整理清点,察觉到《大日经义释》内容远胜外界所传,心中暗道。念及此处,他对卦象接过也更有了信心。
------------

第385章 大日印(一)

    “密宗果然是密宗,从不将上乘之法落于文字。[]¢£頂¢£点¢£小¢£说,这《大日经义释》中虽然有许多从所未见之处,却并没有什么功法传承。我所想的从中得到功法作为参照,果然还是妄想了。”方志兴翻阅完十四卷《大日经义释》,心中想道。他得卦象启示,仔细翻阅这本一行弟子整理的著作,却并没有在其中看到什么功法,只能徒自感叹。

    不过即便如此,方志兴心中也并无多少失落,盖因他虽然没找到功法,却也得到了许多收获。只见他重新翻开《大日经义释》,凝视页面中一幅图案,心中想道:“这页纸张和其余书页颇有不同,似乎是夹带上去。而且上面的图像如此细致,还有一些拓印的痕迹,想必有些来历。我若真的能从《大日经义释》中得到什么收获的话,恐怕就要着落在这幅图上了。”

    凝神看去,只见一个佛陀在莲花上结跏趺坐,双手结印,头戴五佛冠或结发髻冠,全身璎珞珠宝严饰,纹理颇为细致,可谓栩栩如生。这佛陀背后一轮圆圆的光环,有如大日一般,颇为耀眼。而这页图的后面,则还有一段梵文字迹,似是光明真言。

    “大日如来又有摩诃毗卢遮那、毗卢遮那、遍一切处、光明遍照等名号,是密教最根本的本尊。而这光明真言,也称为大光明咒、大日如来之真言。如此说来,这图上的佛陀,显然就是大日如来了。但光明真言是用来灭罪之用,也并非出自《大日经》。这段话出现在此,绝非无缘无故。”方志兴结合自己以往所知。心中暗暗想道。思及此处,他静心凝神。注视图像的同时念诵光明真言,希冀有所感应。

    如此专心念诵数次,图像却并没有什么反应,方志兴也只得停了下来,看着上面似有残缺的图像,小闹钟暗道:“这图像描绘的如此细致,显然并非一般人能为,多半是用针织等方法精心织来,上面还受了加持。可惜眼前这幅图是拓本。不但纹理有写失落,一些可能有的秘密地方更是无法感应,这念诵真言之法,看来是行不通了。”

    念诵真言失败,方志兴也只能从本意推测了。“光明真言的字面意思是‘唵!不空光明遍照!大手印……’大手印、大手印……”方志兴喃喃道,他是修习大手印之人,自然对此颇为敏感。连说了几遍“大手印”,继而又兴奋道:“对,就是大手印。这佛陀双手所结之印似乎和平时所见颇有不同,显然其中另有奥妙。光明真言的后面应该是‘莲花珍宝!火焰!请进行!吽!’,而这光明真言少了‘莲花珍宝’这个词,我还以为是誊写错误。现在想来,应该是故意遗漏。如此一来,这样剩下的字应该就是‘火焰!请进行!吽!’。合起来则是‘唵!不空光明遍照!大手印!火焰!请进行!吽!’。按这字面意思,这幅图似乎是教人使用火焰大手印。而这佛陀所结之印,应该就是火焰大手印了。或者确切来说。应该称之为……日轮印!”方志兴凝视着图中佛陀背后的大日,心中暗暗想道。思及这点正合卦象中的“天火”之说,他心中颇为欢喜。

    日轮印是密宗九字秘印之一,想到自己可能得到这门传说中的印法,方志兴也是颇为兴奋,不过旋即却又泛起了疑惑,暗道:“据说日轮印是要念诵大日如来心咒,可这缺漏的光明真……大光明咒又是怎么回事,莫非这印法并不是日轮印,而是另一种类似印法?”密教传承隐秘之极,不说外人,就是大部分密教弟子,也不知道教中到底有多少秘法,有和日轮印相似的印法,也着实卜算奇怪。

    “不管了,那日轮印我从未见过,也不知修习方法,还是按照这日……大日印的方法修习吧!实在不行的话,再想办法按此推导日轮印。”方志兴心中想道。此印是由大日如来像而来,又和传说中的日轮印颇为相像,方志兴便将其暂时定名为“大日印”,以作区分。然后沉下心来,摸索大日印的修习方法。

    “这咒语中的‘不空光明遍照’,应该不单是指大日如来,还有说明印法修习要求的意思,应该是说这门印法修习的基础是领悟光明之意。我修习大手印,虽然没有得到最上传承,却机缘巧合,已经可以入光明定,当是达到了这门印法的修习要求。不过这‘火焰’又是什么意思呢?莫非要在脑海中观想火焰?”方志兴心中疑惑道。旋即又想起卦象所得的“天火”之说,又道:“天火也是火焰,这图像隐藏于《大日经义释》中,应该是在脑海中观想太阳了。不过这观想图,又从哪里找呢?”

    观想之法颇为奇妙,方志兴虽然没有修习过,却也知道一些要点。全真七子除丘处机外,多是出身豪富之家,这些人之所以愿意抛弃一切随王重阳出家修道,便是因为受到王重阳用阁中方法点化。而这些方法中,便有一种“骷髅观”的奇特的修道方法,让人看见骷髅以觉悟,通过死而觉悟生,认识人生的虚幻、**的虚假,最终走抛开人世纷争、抛开酒色财气、抛开家庭情缘,入道修行,追求永恒真性之路。不过这法门太过危险,稍有不慎,便可能沉沦其中,因此王重阳并没有传下来,自他之后,全真教也再无一人会此法门。方志兴即使如今能够修习,却也无从得到,他所知的这些内容,也只是从师父郝大通处听来。

    “我虽然能够入定,但没有接触过观想之法,若直接自己想象太阳的话,不但很有可能因为内容空洞失败,成功的话也可能发生不测之危。这样实在太过冒险,还是先试试结印、诵咒、入定吧,我有先天功在身,精气神结合极密,身密、口密、意密三密合一也并不算难,顺利的话,应该能修成这道印法。”方志兴心中想道。

    ps:抱歉,更新晚了,希望各位读者见谅!

    今日不慎把脚崴了,真倒霉!
------------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6323 26324 26325 26326 26327 26328 26329 26330 26331 26332 26333 26334 26335 26336 26337 26338 26339 26340 26341 26342 26343 26344 26345 26346 26347 26348 26349 26350 26351 26352 26353 26354 26355 26356 26357 26358 26359 26360 26361 26362 26363 26364 26365 26366 26367 26368 26369 26370 26371 26372 26373 26374 26375 26376 26377 26378 26379 26380 26381 26382 26383 26384 26385 26386 26387 26388 26389 26390 26391 26392 26393 26394 26395 26396 26397 26398 26399 26400 26401 26402 26403 26404 26405 26406 26407 26408 26409 26410 26411 26412 26413 26414 26415 26416 26417 26418 26419 26420 26421 264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