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够发现,并且探索到最后,必然收获不小。
这类的机遇施子败遇见过,就像上一次事件传说之中的“中山国公墓”一般,无疑是一场机缘。
白起等人自然不会放过。
他们本就是来刷经验来的,有多少好处,当然是要收掉多少好处。
这一处古境身处长平中央,之前秦赵二军排在长平两端,并未有机会察觉。不过在施子败率军退守上党后,却被白起等人所发现。
有了一处古境摆在眼前,自然而然白起便先抽出时机来,想要攻破古镜。
他并不认为,在这一段时间之内,败仙宗的一众废材能够改变一切,虽然那赵括对于他们能够产生到一些威胁。
却也一直不被放在眼中。
就算这赵括能够获得一点成长,可是他相信在攻破这处古镜之后,他同样能够收获到更多。
此消彼长之下,恐怕那赵括连一点威胁都无法带来了。
他也将突破到显圣境,成为九华宗内真正具有地位的修士。
然而现在他却皱起了眉头,因为连番攻破古镜,消耗了不少手段,足足将只有五关的古境,打破了四关,仅剩最后一关便可以大功告成。
可是白起现在却发现,这最后一关,并非他们的力量可以打破。
因为这一关非人力所能及,而是需要四十万大军的鲜血祭献,才能够突破最后一关的封印。
如果真要凭借战力硬生生的打破最后一关,恐怕至少需要显圣境之上的战力,才有一丝希望。
这种战力,是不可能出现在白起等阴阳境修士身上的。
最为使得白起皱眉和不悦的,还是因为连破四关,竟没有丝毫收获。
难道古境之中最后的奖励,都隐藏在了最后一关之中?
想到这里,白起也只能够带着王翦和王龁转身离去。
最后一关的封印,显然在冥冥种推动着秦赵两军,最后一战的爆发。
并且因为古镜的存在,白起已经抱着坑杀四十万大军的想法了。
待到白起与王龁还有王翦回到了秦军之中,冷笑两声,竟率领着三十万秦军后退百里,排兵列阵于长平之上。
他这一举,就在向赵军,败仙宗示意。
万军在此,可敢一战。
正巧,施子败一身胆气,最受不了有人用这种方法激他,更何况现在的他,也需要一场大战积蓄力量。
虽然这一场战争,准备的不是很充分,胜算也并不是很大。
可是施子败,胆敢一战。
------------
第221章 221、长平决战之序幕
如果有人要问施子败最壮的什么,他会说胆量。( 千千小说网)给 力 文 学 网
如果有人要问施子败最爱生什么气,那么必定是勇气。
只要手中有着一丝力量,面对不可战胜的敌人,在该战之时,他都会拿出自己的胆量与勇气与他一战,就算豁出去这条命,也要咬下敌人一块肉。
虽说现在的施子败已经成为了大岐之中大名鼎鼎的青州天尊,更是登上了完美天骄榜,甚至已经接触到了另一片天空,可是他却不会忘记,他有着怎样的脾气。
当初那个一怒拔刀杀人的小小少年,就是这样的有脾气。
更何况现在他知道,知道能够尽力争取到的优势,已然把握在手中,能够做下的布局,也已经完全的布下了。
假设现在还是不敢一战,那么施子败都会嘲笑自己是一个懦夫。
在面对一个不堪为敌的弱者时才敢出手的人,怎配的上做一位修士。
更配不上青州天尊这四个字。
这个粗浅的道理,败仙宗的每一位修士心中都极为明了。
如果一但出现比自己强的修士就畏惧,就躲避,那么这个宗门就配不上败仙二字,他们现在身为败仙宗的修士,跟随施子败一路杀来,胸中也早已积蓄了一口气。
这口气,叫作勇气。
再说这九华仅有四位修士,已被除去一位赵王,仅剩三人,又有何畏惧。
最重要的是施子败已有把握,能够与白起一战。
如果抓住了时机,施子败相信自己甚至有机会能够击杀白起。
想到这里,回顾了陈汉飞等一众修士的眼神,发现其中丝毫没有胆怯,不禁暗暗点了点头,都不愧是青州修士中剩下的精英,放到别州,每一位都足矣担任一宗之主。
确实,有很多人原先都是一宗之主,不过因为一场青天论法,给青州修士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最终他们汇聚于施子败手下,这一想当初还真是亏了青州使的帮衬,无形中提高了败仙宗修士的质量和潜力。
随即施子败便是昂首朗声道∶“擂战鼓,排兵长平。”
一声令下,龟缩于上党城中的赵军倾巢而出,要知道连续被人压着头打了这么多些日子,赵军早已是极为愤慨,心中憋了一口气,只要狠狠的教训一顿秦国蛮子。
要知道赵国现在也是一大强国,秦国虽强,可是赵国却未必不能与之争锋。而赵人更是有善战之名,整个赵军在历史上被李牧,赵奢,廉颇等大将的带领下,更是骁勇无比,养成了一口气势。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24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
1830
1831
1832
1833
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1843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851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
1862
1863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
1879
1880
1881
1882
1883
1884
1885
1886
1887
1888
1889
1890
1891
1892
1893
1894
1895
1896
1897
1898
1899
1900
19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