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草四郎,本名益田时贞,父亲益田甚兵卫好次是大名小西行长(日本大名,在关原战役中被杀)的文牍员。后来时贞被过继给天草甚兵卫,改名为天草时贞。天草自小聪颖过人,有神童之称,且外表俊秀。有一位相士曾对天草说:“阁下面相尊贵,本应掌握天下,只可惜生在德川时代,难成大事。”天草接受天主教思想,在民众中宣传“天地本同根,万物是一体,其间并无尊卑之别”的教义。在二十多年前,一位名叫马可斯的神父,在被驱逐出境的时候,对信徒们预言道:“将来会有一个十六岁的童男,在此出现。他生有异禀,通晓教义,能显奇迹。天上的飞云,红得像烧焦的一样,地上出声音。这时每个人的额头上现出十字,山野里飘扬着白旗,基督教吞噬了所有的异教,上帝来拯救万民了。”而天草四郎就被教民奉为“天童”,因此天草四郎在西南诸藩的百姓中拥有相当的声望。
明军实行的温和政策和天草四郎这个挡箭牌的推出,给明军解决了许多的问题。日本百姓并没有觉得明军这是在侵略他们,反而觉得这是为了解救他们才来的,这里的大多数人民信奉的是天主教,在小西行长和天草四郎罹难后,因为天主教不允许自杀,所以他们手下的武士们没有追随他们的主人而去。这些武士在幕府的压制下,成为了农民或者是流浪武士。现在有了天草四郎这个具有传奇色彩的天童的号召,又是反对他们的仇敌幕府将军,所以许多武士纷纷要求与明军一同作战。
第二张牌就是大中华共荣圈,提出明日共存共荣,互相提携。现在,已经有朝鲜、琉球、渤泥国、柔佛、南洋诸国加入了这个共荣圈。只要日本也加入这个共荣圈,日本百姓和商人就可以享受在这个圈子里的一切好处,例如商人可以自由往来各国而免交关税,日本人可以来大明学习深造,失地无地的日本百姓可以去大明开办的工场做工,日本女人可以到中国来渡种等等。总之,加入这个大中华共荣圈,对日本只有好处,没有坏处。但是现在愚昧残暴的德川幕府拒绝加入这个圈子,还与大明的敌人——荷兰人合作,所以,大明来到日本,不是侵略日本,不针对日本百姓,而是针对德川幕府来了。
攻克秋田藩之后,的大名们要么望风而降,希望从明军那里捞到好处;要么望风而逃,逃亡江户向德川家正讨救兵去了。到了三月初,整个城就完全控制在明军和朝鲜、日本的同盟军手中了。
三月一日,明军占领与本州的交通要冲门司港,紧接着,陈吉祥部将孙龙和新纳忠尧又在明军水军和平户藩松浦镇信的水军掩护下强渡关门海峡,一举夺取了长州藩的下关港,遏制关门海峡。这支部队是由明军陈吉祥部孙龙及其子孙延龄率领本部四千人马和三千朝鲜兵、一千五百萨摩藩城津兵和一千平户藩松浦兵组成的截击部队。他们的使命就是把幕府大军阻在下关,不能让他们突过关门海峡,踏上的土地。
下关,日本本州西南部港口,属山口县。位于富山海峡同濑户内海间的交通要冲,隔关门海峡与相望。地势较平坦,气候温暖湿润,军事要镇、日本西部军事门户,扼住到本州的通道。幕府军队要想踏上的土地,就必须要突破关门海峡,通过明军在下关对面布下的防线。
“公爷!”
“报!”一个身穿紧身劲装的锦衣卫忽然出现在暗处,经过李龙的改编,如今的锦衣卫已经不穿显眼的飞鱼服了,却依旧使用绣春刀。“截获飞鸽传书~日本大酋德川家正率领十三万大军抵达福岛。”
“吓~十三万大军?”松浦镇信吓了一跳,方才的气势全无,新纳忠尧也是不敢说话
“可有火炮、火枪?”李龙问道
“没有火炮,火枪不过四千!”锦衣卫答道
“好~!”李龙笑道:“松浦君,我劝你早点屯白布。”
“这是为何?”松浦镇信诧异道
“这十三万大军有来无回,该有多少人要用白布啊?”李龙说罢放声大笑
大明崇祯十六年三月五日,明军、朝鲜军和日军越过下关,进入长门境内,长州藩毛利秀就不敢应战。随后,联军包围了萩城,在城下耀武扬威三天。毛利秀就被明军强大的军力所震慑,宣布起兵,加入倒幕军的行列。
“大明镇国公李龙,见过天皇!”李龙向政仁作揖行礼
“大明日本总兵陈吉祥,见过天皇”陈吉祥也向正仁拘礼
“大明日本副总兵王广福,见过天皇”王广福也道
“城津萨摩守左近卫中将久光参见天皇陛下!”
“松浦肥前守镇信参见天皇陛下!”
“毛利长门守右近卫权少将秀就参见天皇陛下!”
随后是一般小藩主纷纷平服参见
天皇政仁则是战战兢兢地说道:“尔等~诸位卿家来见朕,所谓何事?”
李龙大大咧咧地笑道:“天皇陛下不要误会,我等前来是来向陛下请求赐予大义的。”大义其实就是一个讨伐德川幕府的冠冕堂皇的理由罢了
“大义?”天皇政仁颤声道:“什么大义?”
李龙看了城津久光一眼,示意你们日本人的套路还是你们日本人自己来
于是城津久光抬起头来说道:“德川家正无道,以下克上。剥夺了天皇陛下对日本的统治权,我等起兵就是要求德川家正大政奉还,将权力还给天皇陛下您。为此,特来请求天皇陛下赐予讨伐德川家正的大义。”
大政奉还,这是李龙打出的“日本搅乱计划”的又一张王牌
众所周知,日本天皇是个橡皮图章一样的摆设,天皇无力左右武士阶层,武士阶层却可以左右天皇,天皇只有安心为“神”放弃权力才能保自身安全。(.)日本的天皇早已没有干头,无权无势,除了与手下这批穷大臣们周旋而外,无事可做。幕府颁布了《禁中及公家诸法度》17条,规定天皇只许从事学问,诵读《群书治要》、《禁秘抄》,吟咏和歌,不得过问政治。幕府在京都筑“二条城”,作为将军的行辕。设置官吏,派遣密探监视皇室公卿和关西诸侯。法制严别公武,武士官职由幕府授予,革除朝廷授官于武家之制。由此,彻底隔断皇室和武士的联系。在德川幕府统治时期,即使在深受儒家忠君思想影响的学者们眼中,只要天皇失去为君之德,武士们便可以名正言顺地剥夺天皇的权力。宫廷权力斗争中的“德”总会偏向强势的一方,幕府大权在握,一旦天皇威胁了幕府权力,激怒了幕府,幕府便可以以“天皇失德”为借口,废黜天皇。
这些都还在其次,最困难的是手头拮据,捉襟见肘。天皇每年的收入是四万五千二百五十石,另外有黄金二万六千四百两。比起一个小诸候的收入,连一半都不够,而开销却非常浩大。朝廷里的达官贵人,名义好听得很,但收入十分菲薄,最多年俸不过一万石,有的是几百石。全部公卿贵族的收入总共不到15万石,整个朝廷连同其他收入仅4o至5o万石,远不及一个大诸侯皇室对这班穷官,不能不津贴。但财源何处寻?不得已只好卖官鬻爵,可怜这穷官穷爵,也都卖不起价钱,稍微值点价的只有紫衣。这紫衣就是镶金边的紫色袈裟,得到天皇准许的就有资格披。而凡身披紫衣者,必须是德高望重、学养兼优的高僧。在僧侣界里,这是至高无上的荣耀。日本的僧侣相当有钱,因此不少人就花钱买个紫衣穿穿。
生紫衣事件,朝廷为了财政,事先未同幕府商量,允许大德寺和妙心寺僧侣数十人穿紫衣。但是幕府制定僧侣之诸出世法度、京都大德寺及妙心寺之紫衣敕许无效。日本的后水尾天皇是德川家正的妹夫,他为了解决眼前的困境,就拼命卖紫衣。结果这玩意泛滥成灾,引起了幕府的不满。于是幕府一商议,决定,凡是天皇授予的紫衣一律无效。
宽永六年(1陆29年),将军德川家正竟然派他的乳母春日局前往面见天皇,由于春日局无官无位却前往面见天皇(春日局的义兄是朝廷公卿三条西实条,而且春日局的父亲是明智光秀的部下斋藤利三,前任丈夫是大名稻叶正成),被天皇认为是奇耻大辱,觉得幕府没有把他的权威放在眼里。于是在同一年,愤怒的天皇无预警让位给才只有七岁不到的皇女兴子内亲王,是为明正天皇,这是为了显示幕府想以自己的外孙继承皇位的野心。后水尾天皇退位后,仍以太上天皇身份摄政,另外也致力于和歌与佛道。
但是,这并不是说政仁就完全没有权利**,更多的时候,政仁是有心无力罢了。不过,在各个大名夹缝中求生存的天皇非常懂得城头变化大王旗的道理,眼下虽然有城津、毛利、松浦等大名出来反对德川幕府,甚至还有大海对面的明国前来帮助。但是明**队终究是要撤走的,到时候,城津、毛利和松浦还是德川家的对手吗?
大政奉还,即把权利交还给自己这个天皇,政仁是不奢望了,可是现在自己既不敢答应同意下旨将德川家指名为朝敌,又不敢不答应城津、毛利等大名的要求。于是,后水尾天皇政仁忽然皱紧了眉头,说道:“朕早已退位,此事你们还是与兴子内亲王商议吧!朕~有点舒服!”两眼一翻,身子摇摇欲坠,话音未落就扑通一声摔倒在榻榻米上。[]
“陛下~陛下!”侍奉政仁的宫女和侍者乱作一团
李龙心里不屑道:“想不到堂堂天皇会来这一招。”
城津久光等人也不敢继续催逼,毕竟把太上皇逼出个三长两短来,自己可担待不起。
离开皇宫,城津久光愁道:“陛下不肯下旨,那可怎么办才好呢?”
李龙抹了抹下巴,说道:“能说动公卿出面吗?”
“关白丰臣秀吉,请他出面是肯定不行了!”毛利秀就摇了摇头
李龙笑道:“贵国的公家难道只有他一家嘛?”
毛利秀就答道:“拿到不是,日本的公家多如牛毛。公家有堂上和地下之分,一般官位在“从五位下”以上为堂上,堂上有上殿的资格,地下无此资格。自平安时代起从公家中升格的从三位以上的贵族,从参议至当时最高位的太政大臣都属于公卿。太政大臣、右大臣、左大臣、内大臣、参议、大纳言、中纳言都属于公卿阶级才能担任的官位。平安时代末期最出名的四大姓氏分别是藤原氏,源氏,平氏,橘氏。公家按血统划分(即公家的家格):摄家、清华家、大臣家、羽林家、名家、半家陆等。其中摄家:又称摄关五家分近卫、九条、一条、二条、鹰司五摄家,均出自藤原氏,都可以官至摄政、关白。其余~~~~”
毛利秀就还想继续介绍,李龙摆了摆手,打断了他,说道:“毛利君,你就挑重要的说,我们能拉拢哪一位呢?”
城津久光说道:“依我之见,就拉拢藤原吉政吧,这家伙是藤原家年轻一辈中比较有才智和野心的人呢。”
毛利秀就笑道:“我听说过此人,这家伙在公家大臣里是个比较有谋略的人,因为有点才华,所以就显得狂妄,与朝廷中其他的大臣之间的关系并不太好。私下里也表示过对德川家的不满!另外~~”毛利秀就补充道:“我们还可以联络北方的米泽藩上杉家,他们也是在关原大战后被减封的西军大名。”
在战国时代,米泽一带是伊达氏的领地。1591年,伊达政宗被丰臣秀吉移封至岩出山城,并由蒲生氏连同会津一带管治,之后蒲生氏乡过身,丰臣秀吉派遣上杉景胜管治。景胜的家臣直江兼续领有米泽领内的3o万石。1598年丰臣秀吉病逝,由丰臣秀赖继承,政局开始动荡,与另一名五大老德川家康敌对。后来更因为家康征伐会津中途回到近畿爆关原之战,结果德川家康取得胜利。1陆o1年,上杉景胜受到了领土减少的处分,不过没有完全被没收,减封后只剩下米泽3o万石,领土为置赐郡内18万石以及信夫郡12万石。
米泽藩设立初期尽量维基陆ooo人家臣团的规模,而领地的实际收入为51万。后来米泽藩的境况每况愈下。为了维持庞大的家臣团、支撑上杉家过去百万石大名的虚幻自尊,藩内财政已经陷入入不敷出的恶性循环。米泽藩在15万石的领地内,变本加厉地加收苛捐杂税,不堪重负的领民不断逃亡,无力逃走的则只好忍痛堕胎、溺杀婴儿。米泽藩的人口直线下降,最终为以农为本的经济基础带来致命伤害。当时的米泽藩,财政收入的9o%用于供养5ooo名以上的藩士,全年赤字一度高达白银3万两,商人债款更是数以十万计;因歉收与失政,藩内人口仅余1o万,米泽仍算得上是日本数一数二的穷藩。当时的江户市民,为了辟除铁锅的“金气”,往往将写上“米泽”的白纸贴在锅底,戏谑挖苦无以复加——从战国群雄到江户第一穷藩,九泉下的越后之龙上杉谦信要是知道了自己的后代破落如此,不知道作何感想
“好吧,联络米泽藩的事情,我会派人去做,也请你们派出使者跟随,一起说服上杉纲胜!”李龙说道
随后,李龙便与城津久光、毛利秀就、松浦镇新、宗义成等人一起前往京都的公卿居所,拜访藤原吉政。
藤原一家做的是贫穷的公家大臣,听起来,他的名号很吓人——左大臣,仅次于位居右大臣和征夷大将军之职的高官。可是,说起来也真寒酸,堂堂左大臣家里没几个侍女,左大臣大人也就那么几套充门面的衣服。没办法,幕府给公家大臣们的俸禄太少了。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1891
21892
21893
21894
21895
21896
21897
21898
21899
21900
21901
21902
21903
21904
21905
21906
21907
21908
21909
21910
21911
21912
21913
21914
21915
21916
21917
21918
21919
21920
21921
21922
21923
21924
21925
21926
21927
21928
21929
21930
21931
21932
21933
21934
21935
21936
21937
21938
21939
21940
21941
21942
21943
21944
21945
21946
21947
21948
21949
21950
21951
21952
21953
21954
21955
21956
21957
21958
21959
21960
21961
21962
21963
21964
21965
21966
21967
21968
21969
21970
21971
21972
21973
21974
21975
21976
21977
21978
21979
21980
21981
21982
21983
21984
21985
21986
21987
21988
21989
219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