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阳府下面七州三十四县,其中以隰州最为贫瘠,隰州下面的永和大宁二县,都位于深山之中,除了黄河、汾河等支流两岸,很少有能够开垦的良田。

    隰州的郭城隰川县,城墙也比永和县高不了多少,只有两丈高一点儿,城墙的厚度也只有八尺。

    隰州距离永和县一百五十余里,因为刘宣这一次行军没有携带老弱,行军的速度当然比寻常快了几分,短短四天之内,刘宣已经来到隰州城下。

    虽然隰州的官吏知道了流贼已经度过黄河攻破了永和县,也做了一些充足的准备,但是面对刘宣蜂拥而来的上万精兵,小小的隰州根本不能阻挡,刘宣几乎一鼓而下就攻破了隰州城。

    除了一些消息灵通的官绅带走了不少浮财之外,整个隰州的财富全部落在了刘宣手中。

    隰州的人口比永和县多出许多,大约有四千余户两万余人,沿河的水田大约有六万余亩,旱田二十余万亩。与现在北方大部分地区一样,隰州的粮食也非常缺乏,除了官僚士绅等人上人之外,大部分百姓都是忍饥挨饿、挣扎求生。

    刘宣攻破隰州之后,没有停留几日,他让自己的文书胡宽担任了隰州知州,招募了本地一些投降有威望之人担任下面的官吏,留下了陈铁牛第七营驻扎隰州接应后面的老弱,而自己则亲率大军朝着霍州前进。

    霍州地处山西南北交汇之地,北邻晋中南接临汾,扼山西南北,是自古以来的兵家必争之地。

    霍州南面就是土地肥沃的临汾盆地,土地肥沃人口众多,整个霍州府城,繁盛不下于延安城。

    虽然霍州地处山西腹心之地,早已经承平已久,多年没有遇到兵祸,但是霍州城高超过三丈,城墙上还有十多门大将军炮,加上霍州城的士绅听到了刘宣的恶名,拼尽全力募集家丁守城,还是很难攻破。

    面对霍州的坚城,刘宣没有轻易攻城,他派出麾下的骑兵去霍州城附近乡间打粮,主力安营扎寨,等待后面行动不便的炮兵营。

    刘宣麾下的炮兵营,麾下共有大小火炮百余门,其中大部分都是轻便的虎蹲炮,只有很少一部分佛郎机。而以前缴获的千斤佛郎机攻城重炮,因为山西境内道路难行行动艰难,也已经被刘宣所丢弃在永和县。
------------

第七章 霍州城

    刘宣带兵来到霍州城下,因为携带很少的攻城器械,他并没有轻敌大意,轻率地攻城以免损伤士气。而是派出李旭升刘勇等骑兵在霍州城附近打粮,自己带领主力七个步兵营八千余人包围了霍州城。

    渡过黄河进入山西之后,道路逐渐难行,那些携带不方便的重炮刘宣不得不丢弃不少。最早的六门千斤佛郎机都被刘宣丢在了永和县城头,在渡口缴获的重炮更是不得不丢弃在荒野,如今整个炮兵营,虽然火炮数量超过百门,但是大部分都是携带方便、利于野战的虎蹲炮,能够打穿城墙的重炮几乎没有一门。

    纵观刘宣几次攻城作战,其实非常依赖于火炮。征集签军蚁附攻城的老办法,刘宣几乎没有使用,如今刘宣手中没有任何火炮优势,而霍州城城池坚固,加上刘宣也不想因为攻打霍州损伤惨重根基大损,所以他只能使用围城的老办法,将霍州城团团围住,逼迫霍州城内的守军投降。

    刘宣这一次进兵霍州城,只携带了七日的粮食,而大军的后勤还慢悠悠的跟在后面。因为山西道路难行,粮食的运转也非常艰难,刘宣不得不将一部分粮食留在永和隰州等地。

    面对粮食缺乏的情况,刘宣只能派出骑兵到附近乡村打粮,所幸因为明朝基层控制能力衰弱,霍州城几乎没有任何坚壁清野的举动。( )

    而霍州城位于临汾盆地的最北面,已经算是山西比较富庶的地方,人烟也比较稠密,整个霍州境内,人口还超过了陕北大城延安,李旭升等人派出骑兵四散打粮,短短几天的时间,就筹集到三千石粮食,足够大军半月食用。

    刘宣麾下的骑兵在霍州城外四散打粮,目标主要对准了城外乡绅的田庄,只有那些乡绅的田庄,在北方粮食大规模减产的年月才能积存足够多的粮食。

    短短几日的功夫,城中各家乡绅几乎个个的损伤惨重,加上刘宣每日不停地向城中射书招降,几日功夫之后,霍州城中已经算是人心浮动。

    这几天刘宣主力并不是按兵不动,他每日不停的打造攻城器械,每日都会试探性的攻打城池,试探城中守军的弱点。而最隐蔽的却是在营寨中挖掘地道,想要穴攻霍州城。

    五日以后,寅时三刻,刘宣列阵霍州城外,又开始每日的晨间攻城。

    这几天来,刘宣每日早晨几乎都要攻打一两次霍州城,最初霍州城的百姓守军还非常惊慌意乱。但是因为这几天刘宣一遇到伤亡就后退的举动,让霍州城的守军逐渐摸清了规律,有了轻敌之心。

    霍州地处山西腹地,早已经承平已久,城中的士卒大部分也是训练荒废的卫所兵。

    到了崇祯年间,卫所制度早已经败坏,卫所的军户已经沦为军官、士绅、官僚、豪强不花钱的奴隶。这种士兵既没有粮饷,也没有荣誉地位,通常身体瘦弱常年吃不饱饭,更不可能有有效的军事训练,就连武器铠甲,根据明代的兵制,也要自己花钱置办。

    霍州城的守军虽然人数不少,共有镇兵千余人,卫所兵两千余人,乡绅豪强的家仆两千余人,总计超过五千人。但是这五千余兵力除了一千多山西镇镇军算是有些战斗力,其他的卫所兵、乡绅家丁几乎没有任何野战能力。

    如果在城外野战,刘宣只需要李旭升一个骑兵营就能打败这五千大军。但是在古代最艰难的攻城战中,只要这些士兵抵抗坚决,刘宣最少也要付出一个营的伤亡。

    这几天,刘宣不停的朝着城内发射宣传的传单,在打粮时他不停地将附近百姓赶入城中,其中还混迹着刘宣从永和隰州征集的新兵。

    等刘宣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他才按部就班的开始攻打霍州城。

    战鼓身隆隆作响,刘宣听着铁甲碰撞的哗哗声,心中顿时生出一股强烈的豪情,上万的大军排着整齐的阵列,朝着霍州城的城墙缓缓逼近。

    这一次列阵非常严谨,霍州城的守军很快就感受到了这种不同的气氛。尽管他们几乎毫无战争经验,但是仍然本能的感觉到恐惧。

    轰隆隆!

    只听见城内一声巨响,地道终于挖掘成功,隐藏在地道中的上百名精兵仿若神兵天降一样从地道中钻出,拼死杀向霍州城门。

    霍州城靠近汾河,城外的护城河超过八尺深,挖掘地道的难度也非常大。再加上挖掘地道的声势不小,如果霍州城内的士兵精锐将领合格,很容易防备攻城方的穴攻,这样的办法也几乎不可能成功。

    但是霍州城的守城守备李元章根本没有任何战争经验,它能够升官发财,靠的也是祖辈的荫庇。他本人没有任何过人的能力,加上此人气量狭小不能容人,所以哪怕下面的基层军官发现了意外,也没有向他禀告军情。

    靠着这种侥幸的好运气,刘宣麾下的精兵从地道中杀出,直接朝着城门杀来。同时城外的大军也冒着炮火,搭建了舟桥,越过了护城河,城中的细作煽风点火,大肆破坏。

    刹那间,城中立刻乱成一团,霍州城守备李元章束手无策,他马上放弃了自己的责任,穿上破烂的衣服混在流民中逃了一命。

    李元章虽然没有大志,为人却比较精明,他化妆逃回了晋中老家,从此安居乡里,在刘宣带兵北上之时,带着家族之人率先投降,保住了自己的财产平安渡过了一生。

    失去了主将李元章,霍州城的情况更不可为,霍州同知马建拒不降贼,在府衙中悬梁自尽。知府王勋,判官韩龚等官吏没有为朝廷殉节的胆量,最后被刘宣俘虏。

    刘宣本来打算在霍州城苦战一番,没想到霍州城的守兵如此无能,刘宣几乎没有耗费多少力气,就轻易的攻破了霍州城,占据了这个户名八千,人口超过三万的富庶之地。
------------

第八章 王左挂

    夜色黑漆漆的一团,乌云遮蔽了明月,根本看不见一点儿光亮。现在已经到了六月底,今天刚过立秋,而陕北巨盗王左挂骑着一匹肥壮的胭脂马,对着清涧老乡点灯子赵胜愤恨的骂道:“一年没见一滴雨水,现在早已经误了农时,老天爷在下雨有球用?如果明日下雨,老子奇袭韩城的想法岂不是打了水漂?”

    自从王左挂与赵胜等人从青泥堡逃出来后,靠着所部骑兵强大的机动能力,这一段时间在陕北纵横漂泊,流窜于陕北十余县,让官军顾此失彼防不胜防。

    经过几个月的发展,王左挂的力量也有所恢复,麾下的骑兵也超过了一千余人。

    这一个月来,他活动于韩城、白水、合阳,澄城四县附近,最近他听闻韩城县兵力空虚,几乎没有官军把守,才决定夜袭韩城发一笔横财。

    陕北韩城县位于晋陕交界之地,过了韩城县,已经距离八百里关中平原不远,这里的建制已经归陕西巡抚管辖,境内很少有九边精兵。

    王左挂在青泥堡吃了败仗,所部损失很大,就连他的妻儿老小也被他亲手所杀。他麾下的这支骑军虽然彪悍精锐,其实内心已经对精锐明军有了恐惧之心,如果没有一段时间修养整顿,根本不能与精锐官军野战决胜。

    “大头领不必着急,我看这天上的乌云,不像是下雨的兆头。反倒是韩城空虚的消息,来的颇为蹊跷,希望大头领千万要小心谨慎。”赵胜咳嗽了一声,对着王左挂劝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093 9094 9095 9096 9097 9098 9099 9100 9101 9102 9103 9104 9105 9106 9107 9108 9109 9110 9111 9112 9113 9114 9115 9116 9117 9118 9119 9120 9121 9122 9123 9124 9125 9126 9127 9128 9129 9130 9131 9132 9133 9134 9135 9136 9137 9138 9139 9140 9141 9142 9143 9144 9145 9146 9147 9148 9149 9150 9151 9152 9153 9154 9155 9156 9157 9158 9159 9160 9161 9162 9163 9164 9165 9166 9167 9168 9169 9170 9171 9172 9173 9174 9175 9176 9177 9178 9179 9180 9181 9182 9183 9184 9185 9186 9187 9188 9189 9190 9191 91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