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两翼的火铳手从腰间取下一枚枚铳剑,费力的安放在火铳上。他们高举着手中的铳剑,仿佛一片片刺刀森林。
刘宣攻破霍州后,条件已经大大的好转,山西境内铁矿众多,煤产量丰富。霍州城也是如此,占领霍州后。刘宣就没有缺乏过煤铁。
近三个月来,刘宣不仅大力打造火炮鸟铳,就连配合火铳使用的铳剑也打造了上万件。这中铳剑与短矛相差不大,敲敲打打之下能够插到铳管之中。
第八营一轮齐射之后。两军已经不足二十步,这样的距离已经很难再打出一轮齐射,而李自成也做好了白刃交兵的准备。
“起!走!”
随着两声呼喊,第八营的士卒将手中的兵刃高高举起,迈着沉重的步伐朝着乡兵杀去。很快在长达百丈的阵列上,两方的士卒舍生忘死的开始白刃交兵。
乡兵兵甲简陋,更没有多少纪律训练,根本不能承受如此严酷的战斗。两方刚开始交兵,这些乡兵已经纷纷溃散。一些督战队还想杀人立威,却被愤怒的乡兵斩成肉泥。
李自成连声令下,麾下的士卒分散开来。斩杀溃散的败兵。就在这时,远处居然传来一阵阵锣鼓之声。城外的乡兵眼见援军已至,居然没有四散而逃,反而在韩续祖压迫之下,四门外的乡兵居然慢慢汇集,朝着李自成包围过来。显然想最后捞一把。打败李自成麾下的第八营。
李自成吐了口带血的唾沫,轻蔑的骂道:“真是蠢货。既然赶来送死,咱们更不能手软。”
他眼见乡兵包围而来,没有丝毫惊慌,马上让号兵吹响了集结号。
激昂的号角声在嘈杂的战场高高响起,散乱的第八营士卒也一什一队的开始集合,慢慢从新汇聚到一起。
等乡兵包围上来,第八营已经完成了集结,排成了一个严实的方阵。
韩续祖终于坐不住了,他坐着轿子,抬眼看了看李自成排成的阵型,脸色发白的喊道:“流贼怎会如此精悍?怎会如此?怎会如此?”
韩续祖本来看见李自成所部已经分散追击,所以才会冒险赶来想捡一个大便宜,没想到便宜没捡上,却踢上了铁板。
于此同时,前来支援的刘国能也带领骑兵,慢跑着赶到洪洞县城。
虽然刘国能麾下的骑兵今日已经行军三十余里,但是骑兵行军都是牵马步行,所以刘国能所部战马还有一部分余力。
刘国能这支骑兵与骑兵第一营不同,他们都是王左挂麾下的骑队改编而成,根子上其实还是延绥、固原等边镇的逃兵。
这支骑兵无论是战术还是战法都早已经成型,虽然投奔刘宣之后,加大了最重要的纪律养成,但是其战斗方式还是与延绥边镇的骑兵相同。
刘国能虽然麾下只有两个哨四百余人,但是这四百骑兵大部分都是多年的老卒。虽然这支部队因为在陕北连遭失败,已经士气衰落、军无战心,但是经过快两个月的休整补充,其战斗力也恢复的很快。
这一支骑兵,因为老底子是延绥边军,因为常年与鄂尔多斯、土默特等部落打交道,大部分士卒都能熟练的使用弓箭,其作战风格也更接近蒙古骑兵。
刘国能这支骑兵虽然加入刘宣军中已有一段时间,但是刘宣军中最拿手的密集冲阵却没有学会。所以他们排成松散的雁翎阵,纷纷手持弓箭,不紧不慢的朝着混乱的乡兵射出一支支夺命的利箭。
刘国能骑兵的到来,其阵阵马蹄声更让韩续祖惊慌,他连忙招呼轿夫,乘坐着小轿落荒而逃。而其余士绅见败局已定,也纷纷携带着亲信家丁,连忙逃离了战场。
刘国能因为长途行军,马力也有些疲乏,并没有拼尽全力追赶,只草草的追了一阵,俘获了千余乡兵。
李自成见援兵已到,还击败了城外敌军,下令第八营打扫战场,然后亲自迎接援军进入城门。
陈铁牛、刘国能二部进入城门,只休整了一夜,就在李自成军令下分散开来清剿乱军。
而刘国能这支骑兵,在地形平坦的洪洞地区,更是威力惊人,短短的三五日之内,就攻破了七处田庄,斩杀了十几户抗拒的士绅。
作为发动变乱的罪魁祸首韩续祖,也没有讨好,虽然韩续祖拼死抵抗,但是还是被李自成赵鲁二营攻破堡寨,韩续祖也被李自成亲手俘虏。
洪洞韩氏是洪洞县第一大族,其家族高中进士的族人当时就有五人,有举人功名的有七人。这个声势,不仅在平阳府,哪怕在山西省,也是数得上的大族。
家族的五名进士,大部分都在朝为官,只有韩续祖因为在乡丁忧。这一次叛乱,祸首就是丁忧在家的韩续祖。
面对声势显赫的洪洞韩氏,李自成没有丝毫容情,他下令将祸首韩续祖斩首示众,将他的脑袋挂在城门口,将韩家的祖产田宅全部充公,将参与叛乱的韩家男丁、仆人全部处死。
李自成这番严酷的报复,顿时让叛乱的士绅恐惧万分,不少士绅不得不丢车保帅,抛弃了家业逃到临汾县城。
面对这个大好的局面,李自成再接再厉,宽严相济之下很快平定了四处叛乱的洪洞县城。
洪洞县叛乱平定,赵城县叛乱的士绅杜连章顿时没有了后援。一月之后,杜连章彻底灰心失望,在内外交困之下悬梁自尽,赵城县也从新归还在刘宣手中。
平定了叛乱,李自成也从新编练了赵城守备哨,洪洞守备营两支军队,总兵力也超过了四千五百余人。
依靠这支大军,李自成虽然没有继续向南攻打平阳府郭城临汾县,但是已经成功稳住了南线的战局,为刘宣减少了后顾之忧。
------------
第二十五章 王登库一
南线的李自成平定了洪洞县士绅叛乱,北上的先锋刘勇赵鲁二部已经越过了阴地关,进入了灵石县境。
刘勇赵鲁二部北上灵石,最重要的任务就是为了查获巨商王登库的家产,其次才是帮助张虎成稳定灵石县的局面。
因为刘勇、赵鲁二部只携带很少的粮草,如果没能在灵石县缴获多少粮食的话,那么灵石县也很难坚守,到时候刘宣也会果断的放弃灵石县,将战场放在霍州。
毕竟灵石县四面环山,道路也不是非常好走。如果到时候从霍州大规模运粮,只怕粮道也非常脆弱。行军打仗,最重要的就是保护粮道,如果粮道不稳,那么未战就已经输了三分。所以在灵石县不能缴获足够大军作战的粮草,刘宣也只能将决战的地点放在霍州。
灵石县王李寨,王家祠堂。
一个四十余岁的中年胖子脸上满脸惶恐,身上的汗水已经打湿了衣衫,但是这个胖子毫不在意。他四肢明显在发抖,半边身子瘫坐在一张红木太师椅上。
这个胖子身上穿着华贵的丝绸大襟袍,腰间挂着名贵的羊脂玉,随身还有四个娇媚的婢女伺候,此人正是刘勇二部的目标王登库。
王登库所在的王家,在万历年间就已经成为了灵石县的巨富。这些年王家与介休范永斗合股,将东口(张家口)的贸易生意越做越大。无论是财力上,还是官场上,王家的根基也越发深厚。
山西的士绅。靠口外的贸易发财已经超过两百年,这上上下下的利益链条已经非常庞大深厚。山西的官员、士绅、太监、军将,都靠这条利益链讨生活,他们甚至将触角深入到宣大、辽东,六部、内阁,所以即便是皇帝,面对这样庞大的利益群体也不敢轻举妄动。
王登库就是靠在这条利益链上的佼佼者。尽管这条利益链吸食着中原百姓的鲜血,供养着塞外的强盗蒙古。女真。
在本来的历史上,就是这个庞大的利益群体,最后将这些塞外的强盗活活养大,让中原大地彻底沉陆。直接陷入三百年黑暗之中。
靠着口外的贸易生意,王登库这三十年来已经积攒下上百万两的家财,尽管他将一部分银两购买了土地,但是王登库的财力仍然是灵石县的第一人。
王登库不说话,王家祠堂的众人更不敢多言,一时间偌大的王家祠堂居然针落有声。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473
7474
7475
7476
7477
7478
7479
7480
7481
7482
7483
7484
7485
7486
7487
7488
7489
7490
7491
7492
7493
7494
7495
7496
7497
7498
7499
7500
7501
7502
7503
7504
7505
7506
7507
7508
7509
7510
7511
7512
7513
7514
7515
7516
7517
7518
7519
7520
7521
7522
7523
7524
7525
7526
7527
7528
7529
7530
7531
7532
7533
7534
7535
7536
7537
7538
7539
7540
7541
7542
7543
7544
7545
7546
7547
7548
7549
7550
7551
7552
7553
7554
7555
7556
7557
7558
7559
7560
7561
7562
7563
7564
7565
7566
7567
7568
7569
7570
7571
75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