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风麾下的士卒疯狂的杀戮着手无寸铁的百姓,他们肆意抢掠着这些悲惨的百姓手中可怜的银两,强暴着这些百姓中年轻的女人。
面对这种惨状,李旭升尽管有些同情,但是也不好劝阻。一支突破底线的军队,仿佛一支狂暴残忍的凶兽,如果不能伤敌,那么就只能伤到自己。
随着刘宣坚壁清野的军令,包括李旭升麾下的骑兵一营在内,都已经屡屡突破底线,违反军纪的士卒更是多如牛毛。
随着杀戮慢慢过去,李旭升带着麾下的骑兵离开张家庄,转向了另一处村庄,继续执行坚壁清野的命令。
刘宣坚壁清野的军令,马上让灵石县城陷入腥风血雨之中,向邹风这种杀戮几乎遍布灵石县城附近。短短的三四日时间,灵石县的百姓就惨遭屠戮超过三千余人。
眼见这种杀戮越来越惨烈,甚至一些军队毫无情由的屠杀无辜的百姓。刘宣终于察觉到了不对劲,他利用在军中强大的威望,将闹得最凶的军队调回了灵石县城。
但是这种残酷的杀戮也有一个好处,灵石县的百姓终于对刘宣这支军队有了惧意。
虽然刘宣现在已经彻底失去了灵石县百姓的民心,但是面对刘宣的军令,本地的百姓终于不敢推诿,纷纷离开了祖居故地,成群结队的前往霍州城。
整个灵石县城,共有户口八千,人口大约三万余人。除了县城附近的万余人外,城外的百姓超过两万人。这两万百姓,成群结队的前往霍州城,马上给霍州城带来了很大的后勤压力。
不得已之下,霍州镇守使李旭中只能下令分流这些百姓,将他们遣散到其他几个县城。
------------
第三十四章 后勤一
随着坚壁清野的军令传来,灵石县马上迎来了残酷的杀戮。之所以杀戮过甚,也是因为刘宣占据灵石县的时间较短,在灵石县中没有丝毫威望,根本不可能动员城外的百姓。加上刘宣军中军法严厉,完不成军令就会受到严惩,所以下面的各部,不得不使用刀剑,强迫灵石百姓离开故乡,完成坚壁清野的军令。
众所周知,军队这种暴力机器一旦对百姓使用刀兵,往往就很难控制。短短的几天之内,无数的罪恶都隐藏在坚壁清野这一道军令之下。据刘宣大致的估计,等他将杀戮过狠的军队调回灵石县城后,城外的百姓已经损伤不下于三千人。
靠着残酷的杀戮,坚壁清野的军令非常卓有成效,短短的五天时间,刘宣就迁移了一万五千百姓前往霍州城,顺便还缴获了上万石粮草,极大地缓解了军粮缺乏的燃眉之急。
这五天时间,后勤司司长孙登、训练司司长李昭云、霍州镇守使李旭中等后方留守大员,不仅忙着接收从灵石县撤出的百姓,还用尽全力从霍州朝着灵石县运送粮草。这几天突击运粮,每日大约也能运送粮食千余石,较大的缓解了灵石县的缺粮之危。
随着霍州城的粮仓越来越充实,刘宣的情绪就越来越稳定。他马上取消了麾下各营打粮的任务,并且三番五次下达了严令,不准士兵违反军纪。甚至在大战之前,还斩杀了二十余名闹得最凶的老兵。
一缕缕秋风从城外吹来,让气候更加有几分寒意。今日已经八月二十三。刘宣率兵过河已经大约三个月了,再过十日就是立冬。在崇祯年间,正是小冰河时期,气候比寻常年景寒冷许多,让穿越过来的刘宣感觉非常不适应。
刘宣穿着一个磨损严重的破旧皮袍,头上戴着一个大大的斗笠,他看上去非常精神。正在仔细的监察灵石县的城防。他沿着灵石县城墙绕了一圈,指出了几处需要加固的地方。然后看了看快要落山的夕阳,蓦然的眺望着远方。
踏、踏、踏。一阵急切的脚步声从城墙下传来,郭文斌一手扶着腰刀,一边急匆匆的从城墙下小跑上来。他来不及喘口气,就听见刘宣问道:“文斌,城中府库的物资清点完了,库中到底有多少粮饷?”
“回禀将军,今日由我牵头,带着后勤司等同僚清点了一边库存。到今天夜里为止,库房**有黄金一万两千两,白银十六万两,各种珠宝珍珠三十多斗。书画玉器等值钱的古玩二十余箱,如果都换成银两,总共价值四十万两白银。”郭文斌喘了几口气。上气不接下气的答道。
“粮草呢,到底有多少?能够让我们吃上几月?有没有棉布,现在可是快要入冬了,儿郎们大部分还没有棉衣,如果冻死了人,我可是拿你们后勤司是问。”刘宣看了看跟着郭文斌后面的后勤司副司长周健。开口问道。
周健已经年过四十,平常也不会舞刀弄棒。身体远比不上家学渊源的郭文斌。等郭文斌登上城墙一会儿后,周健才累死累活的爬上了城头。
周健刚刚登上了城头,就听见刘宣的询问,所幸他记忆力极佳,各种数字都能牢记于心。只见他不暇思索的答道:“回禀将军,现在府库**有存粮两万三千石,如果按照现在的规模,足够大军吃上四个月了。”
“不仅如此,如果能保证粮道平安无事,每日从霍州城也能运来千余石军粮。但是现在灵石县超过上万的百姓进入霍州境内,霍州城的粮食压力也很大。虽然霍州城有咱们从陕北运来的三万石军粮,咱们今年也从霍州附近征收了一部分秋粮。但是从霍州运粮最多也只能运送一万五千石,剩下的粮食也需要保证霍州的军粮和灵石移民的救命粮。”
听到这里,刘宣了然的点了点头,霍州的军粮必须保证,不然第三营、霍州守备营、训练司新兵只怕都会造反。而灵石移民的救命粮也不能随便妄动,这些灵石移民,本来就因为坚壁清野对刘宣恨之入骨,如果在没有粮食,只怕稍有人挑唆,就会弄出天大的乱子。
刘宣从陕北杀过黄河,本来就是靠着饥民起兵,当然知道这些流民造反的厉害。哪怕他自己反应迅速,镇压了叛乱,只怕霍州根据地也会被饥饿的流民祸害一空。
刘宣叹了口气说道:“灵石县的移民要尽量分散,趁着天气还比较暖和,要迁移一部分移民去汾西、隰州就食。我记得隰州的粮食可是不少,因为运转不便,咱们可是留下一半的粮草在隰州,应该有不下于三万石,张五斗不过五百人,可是吃不了这么多的粮食。等过了年打退了官军,再将这些百姓迁移回来。”
周建笑了笑道:“回禀将军,这一点末将已经安排下去了,第一批去隰州的百姓已经上路了,就由霍州守备营赵弘部负责押送。”
刘宣听到后勤司安排稳当,笑了笑道:“赵弘性格沉稳,应该不会弄出什么乱子。现在气候日渐寒冷,棉衣也应该发下来了,不知道后勤司准备的棉衣够不够。”
“这一次清点库存,灵石县府库**有棉布六百余匹,棉花上万斤,羊毛驼毛四千斤,一共能制作五千身棉衣。下官已经派人将这些棉花棉布送回了霍州,发动霍州城的妇孺制作棉衣,咱们设在霍州城的被服厂已经日夜开工,大约有半个月时间就能将这些棉衣制作出来。”
“不行,时间太长了,一旦粮道被官军切断,只怕大军没有被饿死,反而被冻死。将库存的成衣全部运来,棉布也留下一部分,被服厂调一部分人员来灵石县,在灵石县就近制造棉衣。”刘宣摇了摇头,对着周建道。
周建将刘宣的意见记在心里,稍微思虑了片刻说道:“将军,咱们在霍州城的府库内,共有棉衣四千余件,棉鞋上万双。其中洪洞、大宁两个方向的军队的棉衣已经拨付下去,现在就差灵石与霍州方向了。”
刘宣拍了怕冰冷坚硬的城墙道:“霍州城的府库中棉布棉花的储备够不够?”
周建精通算术,他仔细算了算道:“恐怕是不够,缺额还不少,如果将储备棉布全部制成棉衣,大约还缺乏三千余身。”
刘宣指了指南方说道:“我给你写一张条子,让洪洞县的李自成想办法弄一些棉布。洪洞县是山西最富庶的县城,我虽然没有去过那里,但是也知道李自成应该发了横财,不管如何,这个冬天一定要给儿郎们穿上棉衣,不要向去年一样冷着身体打仗。”
周建拿起刘宣写的条子,带着一队士兵,连夜快马加鞭的离开了灵石县城,开始安排刘宣交代的军务。
ps:新书上架,泣血求订阅,能订阅的书友就订阅支持一下吧
------------
第三十五章 后勤二
刘宣此人,在下面的官吏看来,为人是非常宽容大度的。他从来不在乎礼法,生活也非常简朴,简单的仿佛像一个最底层的士兵,哪怕面对小小的士兵,刘宣也会经常开一个无伤大雅的玩笑。
但是面对军务、军法、军令,刘宣就像变了一个人,变得非常不近人情。哪怕是亲厚如李旭升、杨四宝这种爱将,如果犯了军法,违背了军令,刘宣处罚起来也是毫不容情。
正因为这一点,哪怕周健已过中年,精力慢慢衰退,但是也不敢有丝毫怠慢,连夜带领亲兵离开了灵石县向霍州而去。
灵石县距离霍州大约百余里,周健等人虽然都骑马,但是所骑的马匹都是劣马。尽管他们一路上风餐露宿没有停顿,但是直到第二日黄昏,周健一行人才赶到了霍州城。
周健一进入霍州,拿着刘宣的军令马上开始调集棉衣,派兵朝着灵石县运送。他先后拜见了留守霍州的训练司司长李昭云,霍州镇守使李旭中,还有自己的直接上级后勤司司长孙登,将刘宣交代的事情一一传达。
等周健忙完了这一切,天色已经彻底昏暗,他看了看黑漆漆的夜空,昏昏沉沉的睡了下来。
周健本是西安人,因为得罪了西安府的权贵,被人诬陷充军延长县。正是因为这个经历,所以他虽然是读书人出身,但是对待朝廷也没有任何感情。
因为充军在边塞多年。周健与家乡的亲人已经失去联系多年。尽管他现在在刘宣军中也算是位高权重,但是却洁身自好,没有娶妻纳妾。他现在最大的愿望。就是辅佐刘宣成就大业,攻破西安府,斩杀诬陷自己的仇人。
正是因为这个目标,周健平日里在后勤司工作极端严肃认真,而恰恰因为他工作认真,此人才会被提拔成为后勤司副司长。如果不是司长孙登是最早投靠刘宣的文人,与刘宣的关系更加亲密。只怕周健很快就会取代孙登。
周健休息了一日,第二天就拿着刘宣的条子。带着一队亲兵南下洪洞县向李自成索要棉布。
洪洞县距离霍州还不到百里,一路上几乎一马平川非常好走。周健经过一路上的鞍马劳顿,两日之后就越过了赵城县,进入了洪洞县城。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84
1185
1186
1187
1188
1189
1190
1191
1192
1193
1194
1195
1196
1197
1198
1199
1200
1201
1202
1203
1204
1205
1206
1207
1208
1209
1210
1211
1212
1213
1214
1215
1216
1217
1218
1219
1220
1221
1222
1223
1224
1225
1226
1227
1228
1229
1230
1231
1232
1233
1234
1235
1236
1237
1238
1239
1240
1241
1242
1243
1244
1245
1246
1247
1248
1249
1250
1251
1252
1253
1254
1255
1256
1257
1258
1259
1260
1261
1262
1263
1264
1265
1266
1267
1268
1269
1270
1271
1272
1273
1274
1275
1276
1277
1278
1279
1280
1281
1282
1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