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半个时辰后,周健一行终于姗姗来迟,周健与李自成说了几句场面话,然后众人一起来到洪洞县衙李自成行辕中。

    周健将刘宣亲手所写的条子拿出来让李自成观看,然后开口说道:“现在军中缺乏棉衣,霍州城的府库中棉布、棉花的数量都不充足,刘将军说洪洞县富庶,希望李镇守想想办法,看能不能弄出一部分棉布。”

    看见刘宣亲手所写的凭条,李自成不敢怠慢,他向随身在侧的党守素说道:“党队官,你去一只虎(李过)把守的仓库里面看一看,看里面有多少棉花,棉布。”

    过了大约有一个时辰,党守素与李过联袂而来,二人拿着一张清单说道:“库存已经全部清点出来了,共有棉布千余匹,棉花三千斤,不知道对大军来说够不够。”

    听到这里,周健长出了一口气道:“现在大军还缺乏三千件棉衣,有了洪洞县支援的棉布,应该是足够了。但是百姓方面,过冬棉衣的缺口数量还是很大,还请李镇守想想办法,尽最大的能力弄一批棉布。”

    李自成点了点头道:“周副司长,洪洞县的棉衣这一次你就全部带走,我在写一封军令,你拿着去赵城县看一看。赵城县乡绅叛乱很多,赵城的袁宗第清剿了很多乡绅,他那里应该还有一部分棉布。”

    “至于剩下的数量,你容我想想办法,毕竟洪洞县好不容易安稳下来,我也不好再次妄动刀兵,干出抄家灭族的事情。最重要的原因是反对我们的士绅已经被抄家灭族,按照刘将军的命令,愿意配合我们的士绅,我也不好逼迫过甚。”

    周健听了李自成这番话,知道李自成没有推诿,况且得到了洪洞县这批棉布,士兵的棉衣已经有了着落,周建的任务也总算了完成了。

    他在洪洞县休息了一晚,第二日一大早就随同李自成麾下一个哨士兵押送棉布回到了霍州城。
------------

第三十六章 冷泉口一

    冷泉口又叫灵石口,位于灵石县北三十里处,冷泉口地处太原盆地南部,扼山西南北之咽喉,自古以来就是山西境内兵家必争之地。( )

    沿着汾水北上三十里就是冷泉口,过了冷泉口,就进入了太原盆地的南部,再向北走三十里,就是介休县城。只要占据了冷泉口,对于刘宣来说就占据了战争的主动权,进可北上攻占太原,退可南下退守霍州。刘宣之所以能占据这处兵家必争之地,也是占了山西境内武备松弛的便宜。

    今年六月份,王嘉胤渡过黄河之后,按照他与刘宣的协议,王部北上太原盆地,刘宣南下平阳府。这处冷泉口最早被王嘉胤攻克,后来刘宣进入灵石县境内时,王嘉胤一部完整的将这处关口移交到刘宣手中。

    刘宣并不是不认识多少字的王嘉胤,对于这座山西重要的关口毫无认识。就在张虎成刚刚接手这座关口之际,就马上派出一哨人马封锁了这座关口。

    等灵石县的兵力稍有富余,张虎成就派出麾下最精干的的哨长路恭带兵增援冷泉口,彻底堵死了这处关卡。

    路恭这个哨长的资历并不算很深,他在攻打延安府的战斗中才被张虎成火线提拔上来,顶替的优柔寡断的白富贵。但是此人能临危受命被提拔为哨长,毫无疑问是一个精明强干之人。

    路恭带兵到达冷泉口之后。马上翻修了寨墙等防御设施,还从新修筑了一座小小的水寨,用来阻拦经常靠着汾水偷渡过来的小股探哨。

    就在刘宣下达坚壁清野军令后的十多天。( )三边总督杨鹤的大军终于姗姗来迟。杨鹤的总督行辕直接驻扎在孝义,而大军的先锋张鸿功部已经到达了冷泉口。

    张鸿功身为山西镇总兵,麾下的兵额超过六万,但是因为官军吃空饷的劣俗,真正的兵员只有四成。其中大部分都是望风而逃的军户,真正能够打仗的精兵只有大约一万五千人。这一万五千人除了留守一部分兵力守卫边墙外,剩下的一部分归属下面的副将、参将、游击、守备统带。而张鸿功的总兵标营,只有三千兵马。其中千余人为精锐的披甲家丁。

    张鸿功所部大约有三千余人,大部分都是精锐的骑兵。这一次杨鹤大军进入山西,因为对山西的地理比较熟悉,所以充当先锋的正是山西镇的总兵张鸿功。

    张鸿功、满贵所部本来归属宣大总督王象乾统带。而王象乾的能力威望也远远超过最近被崇祯皇帝委任的晋陕总督杨鹤。

    王象乾在庆隆五年高中进士,在朝为官快有六十载,是资格最老的五朝老臣。他虽然没有成为阁老官居一品,但是在边关担任帅臣已经超过三十年。他在边军中的威望,几乎算是当朝的第一人。

    边军中的总兵、副将、参将、游击,无数的将校这三十年来受过王象乾的恩惠,本来他才是最佳的挂帅人选。

    但是王象乾今年已经八十五岁,身子骨早已经不行了,在刘宣原来的历史上。再过四个月,王象乾就会老死在任上。

    正是因为王象乾年老,剿匪的大帅才轮到三边总督杨鹤。为了让杨鹤不受限制。崇祯皇帝特意委任他为左都御史、加兵部尚书衔,总督晋陕二省民政军务,全权指挥三边、宣大的精锐边军。

    明朝开国以来,对待臣子的制衡之术几乎达到了历史的顶峰,文臣、武将、宦官、厂卫、士绅、藩王都是互相制衡。无论是文官督师还是武将总兵,实际上并没有一手遮天的权力。

    这一次为了围剿刘宣。崇祯皇帝违反了祖制,在首辅韩爌。次辅李标的支持下,他不仅给杨鹤加官进爵,还赐给他王命旗牌、尚方剑,给予他临阵斩杀四品以下文官,二品以下武将的权利。

    以杨鹤现在所受到的恩遇,其实已经不下于蓟辽督师袁崇焕了。面对皇恩,杨鹤本人也是感激淋涕,他终于不顾自己的安危,一心一意的进入山西围剿刘宣。

    为了让陕西总兵王承恩能够包抄刘宣的后路,杨鹤一路上独自扛着朝廷、皇帝、言官、士绅的压力,不紧不慢的向灵石县进军,慢慢的收紧了套在刘宣头上的索套。

    等王承恩大军渡河,悄悄地潜入临汾县城,杨鹤马上变得雷厉风行起来。在他严厉的催促下,大军两日内行军超过百余里,其中一半是非常难走的山路,以极快的速度越过吕梁山,进入太原盆地。

    杨鹤率领大军翻过了吕梁山,在汾州休整一天,一日之内就赶到了孝义县城,让监军的曹化淳体会到了什么是兵贵神速。

    杨鹤率军声势如此之大,刘宣马上就反应过来,尤其是他率兵进入孝义县城,更是不可能隐瞒消息。

    冷泉口以北就是太原盆地,从地形来说那是一马平川。杨鹤麾下大军四万,随军的夫子也有三四万人。总共七八万人马在平原上行军,带起的尘土在几十里外也可以轻易所见。

    所以杨鹤大军一至,刘宣马上就收到了冷泉口传来的消息,并且在第一时间就派出了赵鲁第六营、张虎成第二营、秦风灵石守备营三部兵马进驻冷泉口,用来阻挡朝廷的官军。

    张虎成带兵进驻冷泉口,马上加固了沿着汾河的水寨,他连夜给刘宣写信,要求刘宣调集佛郎机重炮,安放在水寨中用来封锁水路。以免官军小股兵马从水路偷渡,威胁大军的粮道。

    张虎成经验丰富,用兵也非常稳健,他的意见刘宣还是非常重视的。接到张虎成的书信,刘宣连夜派遣民夫,将灵石县城的几门大将军炮拆卸下来,利用汾水的便利条件,连夜送往了冷泉口。

    刘宣军中,因为打下了延安府,本来并不缺乏重型佛郎机重炮。尤其是他攻破河防营寨之后,手中的重炮最少也超过三十门,但是因为山西到处都是高山野岭,道路极端难行,为了兵贵神速,刘宣只能将一部分重炮掩埋,剩余一部分勉强运送到隰州城。

    攻破霍州之后,刘宣马上下令武备司下面的工匠研制重炮,但是因为技术不过关,虽然耗费了大量的材料,但是却没能制成一门合格的重炮。

    这一次张虎成写信求援,刘宣只能将灵石县老旧的大将军炮拆卸下来使用,尽管这种旧炮保养不力,射速很慢,威力也不行。

    ps:尽管可能没用,但是隐士还想求求订阅,如果能订阅的朋友就订阅吧,如果大家都不订阅,到时候养书就都养死了。
------------

第三十七章 冷泉口二

    尽管太阳高高照在东方,但是张虎成仍然感觉到了一丝凉意,他看了看寨墙两面一排排枯黄的老树,对着身边的哨长路恭道:“看来官军的心气很大,还没有到午时,今天已经第二次试探攻城了。”

    路恭伸手摸了摸发黑的寨墙,这片寨墙刚刚被官军的重型佛郎机火炮击中,留下了一个三寸深的弹坑。他甩了甩了被寨墙烫的发红的手指,凝重的说道:“营官大人说的不错,从昨日开始,官军从孝义大营调来了重炮开始猛攻寨门。咱们如果没有反制的手段,只怕士气也会日渐衰落,也不可能长时间守住这座山寨。”

    张虎成没有理会路恭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的言行。他本人在战场非常实诚,向来是有一说一有二说二,他觉得路恭这番话说的不错,自从官军昨日调集重炮前来攻城后,张虎成就觉得非常被动。

    路恭看上去有些沉默,他看了看张虎成说道:“如果实在是伤亡太大,不如放弃山谷中间的寨墙,一把火将山寨烧了,将官道彻底堵死破坏,士卒调入山腰坚守。”

    “不可,万万不可,这样干也是抱薪救火、饮鸩止渴,除了拖延一些时日,根本没有任何用处。只要官军到时候将山头围住,立寨坚守,咱们在山上虽然不缺粮食,但是没有饮水补充,不需三五日,就是全军覆没的局面。”张虎成听了此话。奋力摇了摇头,大声喝道。

    路恭脸上有些惭愧,也觉得他提出这个意见比较不靠谱。他虽然不能说文武全才。但是毕竟认识几个字,还看过罗贯中的《三国演义》,知道诸葛亮挥泪斩马谡的例子。历史上马谡就是在山腰立寨,结果被魏军围困,最后因为缺少饮水丢了街亭。

    张虎成拍了拍路恭的肩膀问道:“我刚才让你清点一下弟兄们的伤亡,结果到底如何了。”

    “从三日前,官军张鸿功部开始试探性的攻寨。这三天来,张部攻寨七次。咱们总计战亡四十六人,战伤六十二人。其中三十余人伤在今天早上,大部分都是被重炮所伤,几乎没收拢住几具完整的尸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707 13708 13709 13710 13711 13712 13713 13714 13715 13716 13717 13718 13719 13720 13721 13722 13723 13724 13725 13726 13727 13728 13729 13730 13731 13732 13733 13734 13735 13736 13737 13738 13739 13740 13741 13742 13743 13744 13745 13746 13747 13748 13749 13750 13751 13752 13753 13754 13755 13756 13757 13758 13759 13760 13761 13762 13763 13764 13765 13766 13767 13768 13769 13770 13771 13772 13773 13774 13775 13776 13777 13778 13779 13780 13781 13782 13783 13784 13785 13786 13787 13788 13789 13790 13791 13792 13793 13794 13795 13796 13797 13798 13799 13800 13801 13802 13803 13804 13805 1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