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这个糟糕的消息,杨鹤下面的幕僚不免一番惊慌。

    眼下山西境内的局势变幻莫测,王嘉胤刚刚还有精装六万,气焰嚣张不可一世,想要图谋太原府。没想到不到一个月此人就丢了性命,脑袋还让满桂领了赏钱。接下来还不足半月,李旭升就趁机崛起,收拢住了王嘉胤上万精锐,还攻下了平遥祁县二城。

    杨鹤挥了挥手,让大部分幕僚退了出去,只留下最信重的王洛。王洛是杨鹤亲信,见到东主忧虑难耐,于是主动进言道:“东翁不必忧虑,小白袍虽然人数众多,但是大部都是乌合之众。官军虽然近期拿不下平遥、祁县二城,但是看住小白袍这股秃匪还是很有把握的。”

    “更何况大同镇满桂总兵素来有良将之称,一击之下斩杀了名头更大、实力更强的王嘉胤。只要大同镇精兵能腾出手来,剿灭小白袍还是轻而易举的。”

    杨鹤听了这番安慰的话,暗自摇了摇头说道:“这一次剿匪,也怪老夫有些轻敌。本以为四万精兵一击而下。秃匪纵然凶顽,也当一鼓而灭。没想到秃匪如此厉害,居然与官军对抗不落下风。纵使调来了满桂精骑。只怕也不能尽快剿灭小白袍这一股巨匪。反而加重的运粮的任务,让大军的粮道更加脆弱。”

    杨鹤的这番认识也算是比较清醒,但是作为一个二品京官,杨鹤并不能将过错揽在手中。他这番话只能他亲信的幕僚中说一说,对于当前的局势还是毫无用处。

    “老东翁,现在还没到山穷水尽的时候。咱们到现在还占据优势,只要在从九边抽调一部分精兵。定能一鼓作气剿灭秃匪。”王洛见杨鹤有些灰心丧气,信心十足的相劝道。

    “哎”

    杨鹤长长叹息了一声。“没用的。从剿匪到现在,短短三个月时间,朝廷就花费了百万两白银。即便兵马还有富余,但是没有饷银。仗已经很难打下去了。”

    “不是还有内帑嘛,到了现在这个时候,皇上难道还会心疼银子。有了内帑接济,加上朝廷腾挪一下,还是能抽出不少银子的。”

    杨鹤紧了紧身上的皮袍,落寞的说道:“我虽然不在朝中,但是也知道皇家也是善财难舍。更可况万历年间连番用兵,只怕先皇留下的内帑未必有多少。”

    “况且天子即位后,对待官绅太宽。对待百姓太严。又没有上几代天子敛财制衡的手段,只怕情况更加糟糕。”

    杨鹤这番话是非常隐晦的,话音中对于崇祯天子的治国之道的手段也有些意见。

    实际上也是如此。崇祯登基后,基本上看不清局势,分不清大局。他听信了东林党的忽悠,取下了矿税监,还将江南的茶税交给文官收取。

    这样一来,从崇祯元年开始。朝廷的收入大幅度减少。再加上为了修建天启皇帝的皇陵,整个崇祯元年。朝廷一直拿不出饷银。

    而因为缺乏饷银,九边的官军连续发动兵变,无数的边军士卒逃亡成为盗匪,这就更加重了陕北流民起义危险。

    到了崇祯二年,朝廷缺银子的局面更加严重,崇祯皇帝没有办法,只能加收剿饷二百万两,讲负担压在贫苦的百姓身上。

    明代的税制,从明太祖开始就问题重重,因为明太祖的关爱。官员士绅的土地是不收银子的,几百年下来的土地兼并,自耕农的土地越来越少,从宣德年间开始,明朝的田赋就逐年减少。

    到了天灾**之年,百姓为了躲避官府的盘剥,少交一些赋税。纷纷将土地投献到士绅名下,将自己卖身给士绅为奴,这样一来,更减少了交税人员的数目。

    而指望官僚阶层的节操,自发的将应该缴纳的赋税交上来,这更是天方夜谭的事情。

    举个恰当的例子,崇祯二年整个浙江省的茶税,官员们仅仅上交了十二两白银。这是十二两白银,就是偌大的浙江省一年的茶税。而在天启七年,这个数目还是十七万两白银,这还不算当地收税的太监的严重贪污。

    在明末时期,明朝的官僚几乎毫无节操。他们眼中除了白花花的银子,根本没有丝毫忠义。为了少交赋税,他们什么缺德的事情也能干出来。

    在崇祯元年中,他们忽悠刚刚继位的崇祯天子,炒作苏松重赋的概念,上书让朝廷将赋税平均到各省。而生长在妇人之手,没有接受过任何培训的崇祯皇帝,居然同意了这个意见。

    众所周知,江南一亩田地种植茶桑可以赚取十几两白银。而陕北之地,每亩天地只能平均打三四斗粗粮,赚取的银子还不到三分银钱。

    而大明朝的崇祯皇帝,居然让每亩地收入三分银子的陕北交纳二两银子的田税。这样残暴的政策,自然逼得陕北百姓只能造反,正是因为这种政治背景,刘宣才能聚拢饥民,起兵造反。

    这种状况,杨鹤心中自然清楚。他本人就是官僚阶层的一员,他出身于常德,并不是东林党人,反而与当年的楚党关系密切。但是对于朝廷这种艰难的局面,杨鹤也没有任何办法。

    在朝廷的体制内,任何改革都会触动当权者的利益,哪怕是大权在握的张居正,也不敢触动官绅阶层的根本。

    杨鹤想到这里,越发的悲观失望,他忧虑的说道:“现在最危险的就是粮道,朝廷千里迢迢翻越太行山为大军运粮。每一粒粮食都是非常宝贵的,现在小白袍占据平遥,严重的威胁着官军的粮道。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隐患,我们也要尽快退兵了。”

    王洛虽然算是杨鹤的亲信,经常为他出谋划策,但是大军的粮草,却并不由他经手。他迟疑了一下问道:“情况已经如此糟糕了吗?”

    “只怕更严重一些,现在东大营中,咱们的粮草只能坚持二十天。从两个月以前,官军运送的粮草就在减少。”

    “如今冷泉口、平遥二股秃匪,严重威胁着大军的粮道,时不时会主动出击,焚毁一部分军粮。上月初三,秃匪下山虎烧毁了咱们上万石军粮。这个月初二,小白袍击败了官军运粮队,咱们又丢失了四千石粮草。如果不能拔除冷泉口、平遥二股匪军,官军就不能挽回缺粮的局面。”杨鹤叹了一口气,为难的说道。
------------

第六十章 入关

    塞外的气候,比起山西更加严寒。-79-尤其是在小冰河时期的明末,这种寒冷更加严酷。

    在辽东边墙外的无人区。一支六万人的大军正在艰难的朝着南方杀来,这支军队正是让关宁明军闻风丧胆的辽东八旗军。

    这一次入关,继位不久的皇太极拼上了老本,带着四万旗丁远征大明。这四万大军中,披甲的战兵就有两万五千人,剩下的一万五千辅兵也都是战争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兵。

    不仅如此,这一次跟随皇太极征明的‘蒙’古骑兵,包括科尔沁、土谢图、喀喇沁等十几个部落,总人数也有超过了两万人。

    满洲的八旗制度,创建于努尔哈赤时期。共编为二百个牛录,每牛录下辖三百旗丁,总人数大约在六万人左右。

    到了皇太极时期,尽管皇太极不断地扩充牛录,抓捕鄂温克、鄂伦‘春’等野人补充人口。但是因为连年不断地战争,每牛录下辖的旗丁还是快速减少。

    到了天聪三年(崇祯二年),尽管皇太极扩充了五十多个牛录,但是旗丁的时机人数却基本没有增加。相比于努尔哈赤时期,数量可能还稍微有些减少。毕竟这些年来,八旗军几乎无日不战,丁壮补充起来也比较艰难。

    但是相比于野猪皮时期,皇太极即位后的局面却大为好转。东江镇内‘乱’,现在已经失去了牵制满洲后方的能力。敌对的朝鲜已经彻底被皇太极征服。就连察哈尔的‘蒙’古大汗林丹汗,也被皇太极打的西窜河套。

    更可况经过多年的政治拉拢,‘蒙’古人已经逐渐成为满洲人的鹰犬。被皇太极编练为左右二旗,总兵力不下一万五千人。

    这一次征明,皇太极每一个牛录‘抽’调了八十个旗丁,按照比例已经超过了三丁‘抽’一。剩下的无甲辅兵,也是经历多年战事的辽东汉人。

    喀喇沁青城,皇太极中军大帐。

    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将随军的小贝勒挡在帐外,大摇大摆的走进了皇太极大帐。只见莽古尔泰粗鲁无礼的开口说道:“八弟,明国虽富。但是关内离咱们太远。咱们劳师远征,千里征明,风险太大了。依五哥的意思,不如班师回营吧。”

    代善见莽古尔泰当了出头鸟。马上接话道:“五弟说的不错,咱们劳师远征,一旦粮困马乏,再想退回来就不容易了。况且明军虽然孱弱,但是到底人多势众。如果咱们在关内被明军围攻,没有后援之下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听了这两大贝勒的话,皇太极默然无语。他看了看代善二人一眼说道:“大贝勒,事关生死,让我在考虑考虑吧。”

    皇太极刚刚继位时,满洲的制度还是“八王共治”。既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托八大和硕贝勒共同议政。

    这八位旗主,尤其是在战争中功勋卓著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人。因为威望远超他人,被称为四大贝勒。

    虽然皇太极即位后,先后征服朝鲜,林丹汗。已经建立起很大的威望。但是代善等大贝勒,还是拥有极高的威望。他们二人联袂而来,哪怕是汗王皇太极,对待他们二人的意见也要慎之又慎。

    皇太极心中并不同意代善、莽古尔泰二人的意见,为了达到目的。皇太极只能召集八王共同议政。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9987 9988 9989 9990 9991 9992 9993 9994 9995 9996 9997 9998 9999 10000 10001 10002 10003 10004 10005 10006 10007 10008 10009 10010 10011 10012 10013 10014 10015 10016 10017 10018 10019 10020 10021 10022 10023 10024 10025 10026 10027 10028 10029 10030 10031 10032 10033 10034 10035 10036 10037 10038 10039 10040 10041 10042 10043 10044 10045 10046 10047 10048 10049 10050 10051 10052 10053 10054 10055 10056 10057 10058 10059 10060 10061 10062 10063 10064 10065 10066 10067 10068 10069 10070 10071 10072 10073 10074 10075 10076 10077 10078 10079 10080 10081 10082 10083 10084 10085 100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