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朝廷的体制内,任何改革都会触动当权者的利益,哪怕是大权在握的张居正,也不敢触动官绅阶层的根本。
杨鹤想到这里,越发的悲观失望,他忧虑的说道:“现在最危险的就是粮道,朝廷千里迢迢翻越太行山为大军运粮。每一粒粮食都是非常宝贵的,现在小白袍占据平遥,严重的威胁着官军的粮道。如果不能尽快解决这个隐患,我们也要尽快退兵了。”
王洛虽然算是杨鹤的亲信,经常为他出谋划策,但是大军的粮草,却并不由他经手。他迟疑了一下问道:“情况已经如此糟糕了吗?”
“只怕更严重一些,现在东大营中,咱们的粮草只能坚持二十天。从两个月以前,官军运送的粮草就在减少。”
“如今冷泉口、平遥二股秃匪,严重威胁着大军的粮道,时不时会主动出击,焚毁一部分军粮。上月初三,秃匪下山虎烧毁了咱们上万石军粮。这个月初二,小白袍击败了官军运粮队,咱们又丢失了四千石粮草。如果不能拔除冷泉口、平遥二股匪军,官军就不能挽回缺粮的局面。”杨鹤叹了一口气,为难的说道。
------------
第六十章 入关
塞外的气候,比起山西更加严寒。-79-尤其是在小冰河时期的明末,这种寒冷更加严酷。
在辽东边墙外的无人区。一支六万人的大军正在艰难的朝着南方杀来,这支军队正是让关宁明军闻风丧胆的辽东八旗军。
这一次入关,继位不久的皇太极拼上了老本,带着四万旗丁远征大明。这四万大军中,披甲的战兵就有两万五千人,剩下的一万五千辅兵也都是战争经验非常丰富的老兵。
不仅如此,这一次跟随皇太极征明的‘蒙’古骑兵,包括科尔沁、土谢图、喀喇沁等十几个部落,总人数也有超过了两万人。
满洲的八旗制度,创建于努尔哈赤时期。共编为二百个牛录,每牛录下辖三百旗丁,总人数大约在六万人左右。
到了皇太极时期,尽管皇太极不断地扩充牛录,抓捕鄂温克、鄂伦‘春’等野人补充人口。但是因为连年不断地战争,每牛录下辖的旗丁还是快速减少。
到了天聪三年(崇祯二年),尽管皇太极扩充了五十多个牛录,但是旗丁的时机人数却基本没有增加。相比于努尔哈赤时期,数量可能还稍微有些减少。毕竟这些年来,八旗军几乎无日不战,丁壮补充起来也比较艰难。
但是相比于野猪皮时期,皇太极即位后的局面却大为好转。东江镇内‘乱’,现在已经失去了牵制满洲后方的能力。敌对的朝鲜已经彻底被皇太极征服。就连察哈尔的‘蒙’古大汗林丹汗,也被皇太极打的西窜河套。
更可况经过多年的政治拉拢,‘蒙’古人已经逐渐成为满洲人的鹰犬。被皇太极编练为左右二旗,总兵力不下一万五千人。
这一次征明,皇太极每一个牛录‘抽’调了八十个旗丁,按照比例已经超过了三丁‘抽’一。剩下的无甲辅兵,也是经历多年战事的辽东汉人。
喀喇沁青城,皇太极中军大帐。
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将随军的小贝勒挡在帐外,大摇大摆的走进了皇太极大帐。只见莽古尔泰粗鲁无礼的开口说道:“八弟,明国虽富。但是关内离咱们太远。咱们劳师远征,千里征明,风险太大了。依五哥的意思,不如班师回营吧。”
代善见莽古尔泰当了出头鸟。马上接话道:“五弟说的不错,咱们劳师远征,一旦粮困马乏,再想退回来就不容易了。况且明军虽然孱弱,但是到底人多势众。如果咱们在关内被明军围攻,没有后援之下也未必能全身而退。”
听了这两大贝勒的话,皇太极默然无语。他看了看代善二人一眼说道:“大贝勒,事关生死,让我在考虑考虑吧。”
皇太极刚刚继位时,满洲的制度还是“八王共治”。既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济尔哈朗、多尔衮、多铎、岳托八大和硕贝勒共同议政。
这八位旗主,尤其是在战争中功勋卓著的代善、阿敏、莽古尔泰、皇太极四人。因为威望远超他人,被称为四大贝勒。
虽然皇太极即位后,先后征服朝鲜,林丹汗。已经建立起很大的威望。但是代善等大贝勒,还是拥有极高的威望。他们二人联袂而来,哪怕是汗王皇太极,对待他们二人的意见也要慎之又慎。
皇太极心中并不同意代善、莽古尔泰二人的意见,为了达到目的。皇太极只能召集八王共同议政。
此时军中的八位旗主、岳托与父亲代善的关系并不亲密,反倒是与年龄相差不大的皇太极‘交’好。而济尔哈朗因为兄长阿敏的欺凌,再加上皇太极的雄才大略,早已经对皇太极彻底归心。
至于多尔衮、多铎兄弟二人,虽然最受努尔哈赤宠爱,所辖的两黄旗牛录最多。兵马最盛。但是多尔衮、多铎二人毕竟年纪最小,基本上没有多少战功。
在最注重战功的‘女’真人中,此二人威望最小。因为莽古尔泰、阿敏、代善都比较跋扈,对多尔衮兄弟的两黄旗多有窥视。现在多尔衮兄弟只能避托在皇太极旗下,充当皇太极的跟屁虫。
这个时候,皇太极虽然被八王议政制度束缚,也被其余三大贝勒制衡。但是另外四位小贝勒,已经对皇太极逐渐归心。
皇太极连夜将八大贝勒招至王帐,他将代善与莽古尔泰的意思说了一遍道。开口说道:“大贝勒、与三贝勒的意思大火已经清楚,众贝勒的意见到底如何。”
岳托是八旗军中第一等的人才,此人最清楚皇太极的意思。知道困在辽东毫无出路,只要明国出一个英明的雄主,满洲如果不能进取,就一定会自寻死路。
他率先上前不一步,保住代善的大‘腿’说道:“父亲,既然大家已经议定伐明,为何出尔反尔?咱们出师远征,如果没有取得足够的银钱人丁,就会损使王的威望。现在没有汗王,咱们如何能拧成一股绳。关外明军十万,如果咱们四分五裂,‘女’真人又是什么下场。”
代善少年时见过明军强势的时候,那个时候‘女’真人四分五裂,被辽东名将李成梁驱之如狗。
因为与大妃阿巴泰的风言风语,他知道自己已经彻底失去了继承汗卫的可能。况且代善自认为没有威望统合‘女’真各部,仅仅阿敏、莽古尔泰二人就是桀骜不驯之辈。二人连同母的兄弟济尔哈朗、德格类都容不下,如何能容下他这个威望更高的二哥。只有皇太极为人较为宽厚,能容忍下自己这个功勋卓著的兄长。
眼见长子岳托相劝、三子萨哈廉与皇太极‘交’好也出言的苦劝。代善一时也只能改变了主意,赞成了皇太极出兵的意见。眼见说服了代善,余下的小贝勒济尔哈朗等人也纷纷出言赞同。皇太极见大局已定,顿时喝道:“既然众王已经议定,那么就再不能更改,谁再敢‘乱’我军心,我这个大汗也在不客气,定会严惩不贷。”
八王商议已定,皇太极命济尔哈朗、岳讬率右翼兵攻大安口,阿巴泰、阿济格率左翼兵攻龙井关。
他亲自与大贝勒代善、三贝勒莽古尔泰率中军后援。十月二十七,阿巴泰率兵攻克龙井关,明副将易爱、参将王遵臣兵败身死。汉兒庄、潘家口守将俱降。
三日后,皇太极亲自督兵攻克洪山口。十一月初四,皇太极上赶到遵化。同日,古尔泰率左翼兵也来汉兒庄相会。
这一天,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入援,于遵化战死,全军覆没。巡抚王元雅、保定推官李献明、永平推官何天球、遵化知县徐泽、前任知县武起潜等,据城拒守,城破皆死。 79小说...
------------
第六十一章 诏对
崇祯皇帝继位以来,一直就伴着各种坏消息。去年好不容易扳倒了权阉魏忠贤,没想到九边明军接连兵变,蓟镇、辽东、固原三大军镇连续发动兵变,朝廷好不容易将兵乱平定下来。
陕北之地又发生了极大地民乱,刘秃子、王嘉胤、左挂子、王大梁、点灯子等流贼走州过县,攻破城堡,眼看就是势大难制的局面了。
所幸官军骁勇,今年先后斩杀了王大梁、周大旺、左挂子、王嘉胤。但是最凶残暴虐的刘秃子,反而越来越发展壮大,现在居然割据城池,占据了九座县城,抗拒朝廷的天威。
最近一段时间,崇祯皇帝一直忧虑山西平阳府的消息。对于杨鹤率领十万大军,一直不能剿灭秃匪也有些不满。
因为天色已经昏暗,崇祯皇帝眼睛有些疲乏。于是让伺候的司礼监太监高时明为他阅读奏章。
高时明作为在信王府时期伺候崇祯皇帝的老人,知道这个少年天子是相当难以伺候。况且这一次捅出的乱子太大,高时明也并不敢轻易隐瞒。
只见高时明要紧牙关,哆哆嗦嗦的将这些糟糕的消息念给崇祯皇爷听。
“十月二十七,建奴贝勒阿巴泰率兵攻克龙井关,副将易爱、参将王遵臣兵败身死。汉兒庄、潘家口守将俱降。”
“十一月初一,贼酋洪太亲自督兵,攻克洪山口。参将马宗耀,游击李奇英率兵投降。”
“十一月初四,贼酋洪太亲赴遵化。同日。山海关总兵赵率教入援遵化,于遵化战死,全军覆没。[]”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3539
13540
13541
13542
13543
13544
13545
13546
13547
13548
13549
13550
13551
13552
13553
13554
13555
13556
13557
13558
13559
13560
13561
13562
13563
13564
13565
13566
13567
13568
13569
13570
13571
13572
13573
13574
13575
13576
13577
13578
13579
13580
13581
13582
13583
13584
13585
13586
13587
13588
13589
13590
13591
13592
13593
13594
13595
13596
13597
13598
13599
13600
13601
13602
13603
13604
13605
13606
13607
13608
13609
13610
13611
13612
13613
13614
13615
13616
13617
13618
13619
13620
13621
13622
13623
13624
13625
13626
13627
13628
13629
13630
13631
13632
13633
13634
13635
13636
13637
13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