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太原、榆次还在官军手中。刘宣对于京师的威胁就不算很大,朝廷也能暂时容忍刘宣割据晋中。
如果刘宣一旦占据太原、榆次,可以说出晋的道路已经纳入掌中。山西位于中原屋脊,面对大明京师占据着极大的地理优势,只要占据了太原、榆次二城,刘宣就可以随时随地向京师用兵。
所以一旦刘宣占据太原府,京师就随时有可能面对刘宣的兵锋。从山西进入河北,一路上都是顺流而下,加上沿路的水运之力,可以很轻松的对京师用兵。
面对这种局面,崇祯皇帝除了迁都之外,只能拼尽力气打败刘宣,从新夺回太原府。
刘宣现在虽然占据二十座县城,但是相比占有天下的大明朝廷,力量上还是处于严重的劣势。哪怕九边的精兵损失很大,一旦朝廷疯狂的扑了上来,刘宣也不可能战胜敌人。
所以,刘宣已经决定将太原府留给官军,当做一个缓冲之地。有了这个缓冲之地,官军也不再迫切的围剿刘宣,毕竟现在八旗军还在京师附近驻军。只有将八旗军逐出关外,崇祯皇帝才能腾出手来追剿刘宣这支贼军。
既然不能向北,刘宣已经决定向南发展。这一次他将带着大部分的主力,南下平阳府打败王承恩。
只要占据了平阳府,刘宣治下的人口已经超过了二百万人。靠着这二百万人口,刘宣可以轻松地扩充五万大军,有了五万精兵,刘宣就有与朝廷决一胜负的本钱。到时候无论是西去关中,还是南下湖广,或者东进洛阳,刘宣发展腾挪的余地都将大不相同。
刘宣在汾州境内休整了一个多月,将王嘉胤余部的兵力完全整编进入刘宣军中。王嘉胤虽然号称六万壮丁,但是真正的精华也就六七千人。
这些精兵其中一部分还归属于高迎祥、张献忠等人,另外一部分在交城溃散、逃入乡间。如果按照刘宣军中的要求,王嘉胤这些余部合格的兵马只有三千余人。
但是现在刘宣兵力吃紧,只能放宽了要求,将王嘉胤这些旧部大部分编入军中。
为了刘宣南下之后稳定局面,刘宣任命李旭升为晋中节度使,全权处理晋中十县的军政。
此外刘宣还给他留下了骑一营、第六营两支主力,另外还有最近编练的两个步兵营,外加上马回回、贺锦、罗汝才等王嘉胤旧部三千余人。
再加上额外充实的一部分炮兵力量,李旭升麾下的人马已经超过八千人,足以应对山西总兵张鸿功麾下的上万大军。
------------
第七十四章 藩王一
尽管刘宣已经决定南下,但是趁着手握两万五千大军之际,还是决定将汾州附近的反对力量清扫干净。比如汾州的庆成王与永和王二位藩王,介休县的巨商范永斗,他们手中都有无数的良田财物,对急需要扩军打仗的刘宣来说都是肥嫩可口的小绵羊。
尽管这些嫩羊对百姓来说可能化身成另一种生物,变成贪婪凶猛个猛虎,或者狡猾残忍的饿狼。但是对于手握几万雄兵的刘宣来说,斩杀藩王巨贾,将他们的土地分给麾下的士卒、贫困的乡民,既能抄掠银钱,也能拉拢人心。
刘宣做下了这个决定,第一站就来到了汾州,决定拿庆成、永和二王开刀。
明朝对宗室的管理,在洪武时期较为宽松,永乐之后渐趋严格。建藩初期,王府权利有;第一允许有相傅,而且武臣由勋臣担任,出则为将,入则为相。
第二,王府官可兼行省参政,为地方行政首长,也可兼都指挥使,掌地方兵权。
第三,亲王拥有相当大司法、人事权,其官属除长史及镇守指挥、护卫指挥由进行派遣外,其余均在封国境内或所部军职内选用,藩王对他们有生杀予夺之权。
第四,境内人民有敢违犯藩王的,由亲王区处,朝迁及风宪官不得举问。
第五,亲王遣使可以直达御前,敢有阻挡者,即以奸臣论处。除了犯谋逆不赦之罪。其余的罪,均由宗亲会议,报请皇帝裁决。有关部门只许奏闻,不得擅自逮捕。
第六,有终身俸禄,单是米一项是正一品大臣的五十倍。此外,还有册封、宫室、婚姻、丧葬等费用,并给予厨役、斋郎、铺陈等杂役人员。
这些规定都足以使藩王直到作为天子耳目、监督地方的作用。尤其是当朝无正臣、内有奸恶,亲王有权训兵待命。等天子密诏统领镇兵讨伐。
洪武后期,在外诸王府大兴土木、擅役工匠。让朱元璋感到藩王权重对皇权是个威胁。于是,对藩王制度进行了修改逐,渐减少了藩王的权利。
到了洪武后期,藩王虽有藩号。但已是列爵不治民,分封不锡土,食禄不治事。王国文官由朝迁选派,犯法时依律审判。王国百姓有侮慢王的,亦要解京审问明白然后才能治罪,以防止王对封地内官民的控制。经济方面则删除了王府若有兴建工程,有司即时由王所居的城中市户差付,不得稽延这条。亲王的岁禄亦减为万石。
不过朱元璋既要诸王藩屏国家,备侮御边。夹辅王室,要讲亲亲之谊,就必须给藩王以实力和特权。
所以很多对藩王的限制。并未有太大的效果,藩王的军权仍然被维持着,形成尾大不掉不势,以至于朱棣有实力发动夺位之战。
永乐帝即位后,鉴于前朝之失,对控制藩王极为重视。或以谋反等罪名。分别削去他们的封爵、属官、护卫,取消统领驻军的权力。
如借故削去代王、岷王的护卫、官属。齐、谷王先后被废为庶人。或者将要塞地区的藩王迁入内地,如宁王朱权迁往南昌等等措施。
永乐时,前车之鉴,规定宗亲不得为官。文武百官对于亲王,只具官称名而不称臣。亲王封国后到了一定年龄,必须出到封国,以后非奉诏不得进京。
藩王在封地也有许多限制:如二王不得相见,不得擅离封地。即使出城省墓,也要申请,得到允许后才能成行。如无故出城游玩,地方官要及时上奏,有关官员全部从重杖罪,文官直至罢官,武官降级调边疆。
藩王除了生辰外,不得会有司饮酒,王府发放一应事务,地方官要立即奏闻,必待钦准,方许奉行,否则治以重罪。王府官亦改用高年不第举人、落职知县等担任,成了位置闲散之地。
此外对宗室的的约束还有:不得预四民之业,仕宦永绝,农商莫通。不得到京师,如有出城越关到京师的,即奏请先革为庶人,然后发往凤阳高墙圈禁,同行之人,发往极边的卫所永远充军。
宗室不得擅离境外,有居住乡村者,虽百里之外,十日必三次到府画卯,如果一期不到,即拘墩锁,下审理所,定罪议罚。
从郡王至仪宾以下,不得与文武官员往来交结及岁时宴会。请名、请婚也很严格,未经请准,只能呼乳名,不得婚嫁,以致走京游棍以请名、请婚为由乘机勒索宗室钱财,导致许多宗室壮年以后都未能请到名字、成婚。
正统十四年,韩藩襄陵王欲入京师,后又愿率子婿从征入侵的蒙古人,但没有得到批准。甚至崇祯二年清兵进逼京师,唐王倡议勤王,竟被废为庶人。
明末之时,藩王势力经过多次、多方面的削夺之后,已绝对不能与皇权对抗,皇族内部武力夺位的可能性在正德以后已经消失。
那些好饮醇酒、近妇人的藩王,因其对朝廷没有威胁而被称为“贤王”,受到奖励。宗室成了不农不仕、啖民脂膏、被软禁于封地内的典型寄生阶层。
到了明末之时,藩王的名声早已经臭了大街。历史上李自成、张献忠等草莽英豪,对待俘虏的官员或者还留他们一命。而一旦俘虏任何朝廷藩王宗室,都要严酷的将他们处斩,由此观之,明末之时百姓对于藩王的痛恨。
而整个汾州县城,就有庆成、永和两家郡王。庆成、永和两家郡王都是永乐年间朔封,二人都是初代晋王朱棡的儿子,算是嫡亲的兄弟。
从明初到明末二百多年时间,两家藩王的人丁急剧增多。仅仅庆成王一脉,人丁就早已经超过万人,哪怕是成年的男丁,也超过了两千人。
这两家藩王,虽然不是最尊贵的亲王,但是几百年土地兼并下来,名下的良田加起来也超过五十万亩。像这种恶名昭彰的藩王,对于刘宣这种割据一方的豪雄来说,无疑是最大的肥羊。
------------
第七十五章 藩王二
冬季的山西寒风入骨,尤其是小冰河时期,腊月的气温跟在零下二十度以上。[]
尽管太阳还没有露头,刘宣已经早早的起床,他漫步在笔直宽阔的汾州街道上,随身跟着一队亲兵,当然更少不了随身的文书,哼哈二将赵瑨、郭文斌二人。
刘宣在汾州城转了一圈,看了看辉煌高大的王府,与贫困无依的百姓。对身边的赵瑨说道:“这汾州城本是山西著名的藩王之城。城中的藩王就有两家、宗室上万人,可以说汾州三百年的财富尽入庆成、永和二王府中。这里的百姓虽然受藩王盘剥,苦了几百年,但是城中的藩王可是相当豪富。昨日我令你查抄庆成王府的府库,清点王府的粮秣人口,你办的如何了。”
赵瑨随身拿出一本账册递给刘宣,自己却早已经将各种数据牢记于心。他接过刘宣的话音说道:“回禀将军,因为时间赶得很急。咱们这几天只查抄了庆成王一家王府,共得到了白银十一万两,金器三百多件,银器两千件,粮草四万石,布帛上千匹。”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043
19044
19045
19046
19047
19048
19049
19050
19051
19052
19053
19054
19055
19056
19057
19058
19059
19060
19061
19062
19063
19064
19065
19066
19067
19068
19069
19070
19071
19072
19073
19074
19075
19076
19077
19078
19079
19080
19081
19082
19083
19084
19085
19086
19087
19088
19089
19090
19091
19092
19093
19094
19095
19096
19097
19098
19099
19100
19101
19102
19103
19104
19105
19106
19107
19108
19109
19110
19111
19112
19113
19114
19115
19116
19117
19118
19119
19120
19121
19122
19123
19124
19125
19126
19127
19128
19129
19130
19131
19132
19133
19134
19135
19136
19137
19138
19139
19140
19141
19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