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大军出征之后,练兵司要再接再厉,继续编练新兵。要加大征兵的力度,如果战事紧急,也可以拉壮丁直接补充到军队之中。”
“此外、武备司赵司长,你们最近几月一直在囤积兵甲,现在有多少家底,你给我细细报来。另外我上半年让你们多铸佛郎机火炮,你们武备司铸造了几门?西洋燧发铳的仿制工作干得怎样?能不能大规模批量制造?”
面对刘宣的连珠发问,武备司司长赵三才顿时大为紧张。因为此人比较精通杂学。所以这个科举探花郎才能一步通天,当上了五品高官。
但是此人到底经验浅薄,能力也不足。他虽然担任了武备司司长,但是文人的臭毛病仍然很重,很少去炮厂、枪厂等一线,对于武备司真正的情况也算不上很了解。
刘宣见赵三才面面相觑,眼神中顿时迸射出一丝厉色,他努了努嘴说道:“来人,给我将此人的官袍子剥下来,送去廉政司查问。看看他上任几月到底干了什么事。”
“另外,去将武备司副司长贾绍元给我找来。”
贾绍元本是延安府的匠户,跟随刘宣已经有两年时间。因为此人心灵手巧、吃苦能干,算是铸造火炮最早的骨干。在今年制定官制的过程中。此人从霍州炮厂调任为武备司副司长,以一介工匠成为从五品官员。
不大一会儿,贾绍元听令而来,刘宣将刚才的问题继续问了一遍。
贾绍元稍微想了想说道:“回禀大将军,因为燧发铳零件太多,打造的进度也比较慢。哪怕是熟练的老师傅,一个月只能制造一杆。但是这种火铳虽然不怕下雨刮风,但是点火率还不足五成,下官也正在试验各种燧石,看看能不能改进一番。”
“燧发铳现在有多少杆?”听了贾绍元的介绍,刘宣也知道现在制造的燧发枪还不算很成熟,历史上欧洲国家燧发枪的性能能够完全取代火绳枪还需要几十年时间。
贾绍元数了数手指说道:“一个熟练的老工匠,一个月也只能打造一杆燧发铳,下官虽然调集了一队人手打造燧发铳,但是三个月下来也只有一百五十杆。”
整个武备司中,合格的钻铳工匠只有二百人。一个工匠每月能够打造一到二杆鸟铳,哪怕日夜不休的连续打造,武备司下面的鸟铳作坊一个月也只能生产三百支鸟铳。
“将这一百五十杆燧发铳调入亲兵营中,暂且装备三个队火铳兵,剩下的工匠放弃火绳枪,用尽全力打造燧发铳。”刘宣稍微想了想,最后下达了决定说道。
虽然燧发铳价格贵一些,但是反正最耗工序的钻铳管几乎都是一样。对于刘宣来说,武器的价格并不是决定性的因素,即便全军火铳手都装备上了燧发铳,也不过十几万两银子的价钱。
“此外,自从今年武备司成功制造出佛郎机炮之后。最近半年,霍州炮厂铸造了六十门佛郎机,但是合格的大炮只有三十四门。”
“此外,刀枪作坊还制造了雁翎刀五千柄,长矛一万余杆,藤牌三千面,大盾上千面。”
“铠甲作坊每月能打造锁子甲二百领,棉甲一百二十领,山纹甲二十领。现在已经囤积了锁子甲一千八百领,棉甲一千领,山纹甲三百领。”
“山纹甲以后就不要打造了,锁子甲也尽量少打造一些,将人力集中在棉甲上面。”
听了贾绍元的介绍,刘宣对这个副司长也较为满意,他指了指贾绍元说道:“司长赵三才渎职,职务由你暂代。如果咱们打胜了这一仗,你这里还没有弄出乱子,枢密府总部就提拔你为正五品高官。”
------------
第一百一十五章 准备二
第一百一十五章准备二
刘宣转过头来,也不理会暗自兴奋的贾绍元。[]【看本书最新章节请到800()】◎,..他揉了揉眼睛,对李旭通说道:“李司长,尽管成立时间比较短,军马司能不能抽调一部分战马。”
“军马司成立不足半年,尽管大将军下达了征集战马的法令,但是现在军马司下面的五座马场共有战马三千匹。如果不影响战马的繁衍培育,这五座马场只能调拨战马八百匹。”
听了李旭通的介绍,刘宣摆了摆手,打断了李旭通的啰嗦。他指了指李旭升说道:“旭升,从你的骑兵一营抽调一个哨骑兵,配合一些马术娴熟的兵卒,暂时编一个骑兵营。这个骑兵营也一并调入你的麾下,减轻晋中府的压力。“
刘宣刚刚对李旭升下达了命令,然后掉头向孙登问道“后勤粮秣准备的怎么样了?”
“府库中的存粮已经调入沿线兵站。从临汾到蒲州共有五处兵站,每个兵站相距百里,储存了一千八百担粮草,足够大军食用的七日时间。”
“另外蒲州、平陆等前线也已经开始屯粮,再过十日时间,大约能囤积军粮两万石。”
“现在已经八月,已经快进入严酷的冬季了,后勤司已经准备了棉衣两万件,随时能为新兵们换上冬装。”
听了后勤司司长井井有条的将后勤安排的非常周全,刘宣也满意的点了点头说道:“后勤司事务繁杂,你们能不耽误大军行动,已经非常不容易了。【阅读本书最新章节,请搜索800】”
“孙登。军中的饷银还有多少?”
“回禀大将军,现在秋税还没下来。中书府也没有来得及拨付饷银,一直靠咱们的老底子支撑。我前几天仔细清点了清点。府库之中还有白银十二万两,黄金三千两。”
听到这里,刘宣眉头一皱说道:“不够、远远不够、咱们现在兵马五六万。其中野战兵就超过三万五千人,地方守备营也有两万。五六万大军,平均下来一人二两银子。如果打了胜仗就是发一次犒赏,也是远远不够的。”
“李先生,你们中书府还有多少银子?”
见刘宣询问,李翰仔细算了算答道:“现在秋粮还没有收上来,这几个月的开销也全靠收缴藩王的饷银。咱们现在共有一千三百领俸禄的官员。每月的官俸就超过二万两白银。”
“除了官俸之外,另外一大开销就是水利工程,也花了差不多十万两银子。此外军饷的花费更加惊人,每月仅仅饷银就需要六万五千两,再加上钻铳、铸炮、打造甲胄等大项目。现在仅仅过去大半年,咱们就花费了白银八十万两。”
“虽然咱们查抄了几家王府,狠狠地发了一笔横财。但是刨去开支,现在中书府共有白银一百一十万两,黄金八万五千两。另外还有古玩字画。珠宝玉石一大批,现在正是乱世,这种东西也不好估价。”
“手里有银子就好,心中也不慌乱。这一次秋收过后。我就准备用兵,白银带走八十万两,黄金全部带走。除了分给晋中府一部分之外,银子要尽快运往南面的安邑县。”刘宣眯了眯眼睛。笑了笑说道。
“大将军,如果银子全部带走。五府四十九县需要银子的地方还有很多,尤其是官员的俸禄,也发不下去了。”李翰听见刘宣的决定,有些为难的说道。
“现在是咬紧牙关打天下的时候,不是官员老爷享清福的日子。谁如果觉得委屈,那就脱下这身官皮,让其他人来干。李先生,你作为中书府之主。不能一味软弱,该强硬的时候就要强硬一些。”
“另外,我会让军情司马武、反贪司王公厚、廉政司周建全面清查各级官员。趁着大军还在山西的时候,一个月之内要打击一大批贪官。大贪官既能取悦百姓,还能刮出大笔的银子土地等资源。这种合算的买卖,咱们一定要经常来干。”
虽然北周开国皇帝宇文泰用贪官、反贪官的理论早已经不是什么秘闻,但是敢于向刘宣这样直白的说出来之辈还是凤毛麟角。
虽然李翰心中并不是非常同意刘宣的主张,他觉得刘宣这种手段,怎么也算得上不教而诛。但是眼见刘宣决心已定,李翰只能将自己的意见压在心间。
刘宣轻轻地抚摸着山西省巨大的地图,对身边的重臣说道:“现在正是秋收,等秋收之后,咱们就带兵南下,大官军一个措手不及。”
“官军六月结束战事,其调兵休整也需要几个月时间。按照我的估计,官兵围剿的时间应该在九到十月。”
“这一次咱们的策略是北守南攻。第一旅四个营、新编骑兵营、三个新编守备营、汾阳、平遥、交城、清源四个守备营一万三千余人镇守北线。晋中节度使李旭升全权节制北线的战事。”
“现在官军太原府大军云集,其中包括洪承畴编练的洪兵七千,张鸿功骑兵三千,山西参将虎大威步卒五千。此外最近半年,山西巡抚洪承畴从大同边墙抽调了四千边军,领军的将官为游击姜镶。”
“不仅如此,朝廷可能还会调集大军沿着寿阳增援太原。旭升,如果到时候北线压力太大,你也可以放弃晋中十县,将兵马退到冷泉口,牢牢地守住霍州府。”
李旭升听见刘宣的估计如此悲观,他仔细想了想厉声说道:“请大将军放心,清源、交城等县人丁众多,还有城池依靠,只要囤积足够多的粮食,末将一定能坚守半年。”
“即便官军精兵超过五万,第一旅也能保住晋中府十县,以免百姓被官军祸害。晋中府百万父老交纳皇粮,就是为了这一天。”
眼见李旭升信心十足,刘宣摆了摆手让他坐下,毕竟李旭升身为前线指挥官,对于前线的战事他也最有发言权。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6686
16687
16688
16689
16690
16691
16692
16693
16694
16695
16696
16697
16698
16699
16700
16701
16702
16703
16704
16705
16706
16707
16708
16709
16710
16711
16712
16713
16714
16715
16716
16717
16718
16719
16720
16721
16722
16723
16724
16725
16726
16727
16728
16729
16730
16731
16732
16733
16734
16735
16736
16737
16738
16739
16740
16741
16742
16743
16744
16745
16746
16747
16748
16749
16750
16751
16752
16753
16754
16755
16756
16757
16758
16759
16760
16761
16762
16763
16764
16765
16766
16767
16768
16769
16770
16771
16772
16773
16774
16775
16776
16777
16778
16779
16780
16781
16782
16783
16784
167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