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自成在历史上之所以失败,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对关外的八旗军不够重视,没想到十几万八旗军居然会倾巢而出。闯军五营主力只有六万人,野战也不是八旗军的对手,这一场大败,大大损伤了闯军的元气,直到退回西安之后,李自成还没有缓过气来。

    如果李自成最后不是疏忽大意,不明不白的死在九宫山,靠着闯营余部的三十万大军,也未必没有回天之力。

    可惜李自成在九宫山死于非命,闯营大军顿时人心浮动,叛徒王体忠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趁机杀死了闯军大将白旺,率领近十万大军一起归降了清军。

    而李过、高一功、刘体纯、刘方亮、郝摇旗等各营将领也互不统属,没有威望统合众将,被南明朝分化瓦解。

    即便是时局如此艰难,闯军余部李来亨也以几营残兵,纵横三省,多次打破清军三省围剿,在这种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坚持到了康熙三年。

    有了李自成、张献忠的例子,刘宣在实力不济的情况下,自然不会白费力气,讨好这些地方上的士绅官吏。

    这些文人士子、清流词臣,都是极端的实用主义者,哪怕清军如此残暴,屠城杀降无数,最后也几乎全部夹着尾巴投靠了清军。所以日后刘宣有了成就霸业的时候,一定不会缺乏这些软骨头的文官投靠。

    对于这些地方上的土豪劣绅,刘宣的处罚极端严厉,不仅会斩杀首恶,还会烧毁地契房契,将浮财搜刮干净。

    刘宣的这种政策,远比后来高迎祥、李自成、张献忠、等人激烈、更类似与后世红朝毛(太祖)的打土豪分田地。

    这种对待士绅极端激烈的政策,立马就引起了官僚士绅的仇恨,他们对刘宣既恐惧万分,又恨之入骨。

    如今刘宣在延川面对的情况就是如此,这些地方上的士绅,发挥了自己最大的动员能力,连夜赶制守城工具,用来加强城池的防守。

    刘宣列好阵型,令旗连续挥动,早已经准备就绪的炮兵,在哨长李进忠连声令下,十四门火炮全部点火,发射的铅弹仿佛一道道火龙,朝延川城头打去。

    十轮炮击效果并不算很好,延川县建造在高岗之上,城池的基座全部是坚硬的石头,几乎算是一座石头城。

    刘宣见炮击效果不好,脸上没有微微皱起,心中也有些无奈。炮兵哨哨长本来是能力更强的刘武,但是因为扩军之后骨干的不足,张虎成第二营缺乏合格的哨长,他厚着脸皮要求将老部下刘武调回去,炮兵哨的哨长才换回了李进忠。

    张虎成此人的地位,在刘宣军中也有些与众不同,他以前的部下杨四宝、张五斗、刘武三人,现在全部充任实权哨长,张五斗还兼任副营官,这一股势力,几乎占据了刘宣麾下兵力的四分之一。

    张虎成之所以有些尾大不掉,恰恰是因为刘宣的治军公平,因为杨四宝、张五斗、刘武三人骁勇敢战、屡立战功,当然会被刘宣大力提拔,逐渐成为刘宣麾下的骨干将领。

    所幸张虎成还当过几天军官,尽管性情耿直,但是多多少少知道些为官之道。

    加上他感激刘宣的知遇之恩、宽宏大度,所以在军中从来不与刘宣相争。这一次他要求调回刘武,也有些没有办法,毕竟一个营中,多多少少都要有一些自己最亲信之人。

    张虎成麾下的四个哨长中,白旺、陈铁牛、白富贵三人都是投降的官军,因为共同的出身,已经渐渐团结在一起。

    白旺三人,都是刘宣从小兵中提拔起来,都算是刘宣的亲信。三人抱团,充当上级的张虎成也有些犯难,只好央求刘宣将自己的老部下刘武调回来。

    刘宣也察觉到了这一点,害怕以后会出现上下级不合的现象,所以痛快的将刘武调了过去,有了能力较强的刘武帮助,张虎成也能更容易掌控第二营。
------------

第五十二章 浴血

    延川城头除了四门宣德年间的大将军铜炮,就只有分守把总麾下的两门虎蹲炮。因为官军炮兵实力低微,尽管刘宣麾下的炮兵炮击效果不佳,但是还是能占据着绝对的上风,轻松压制住了城头的火炮。

    十轮炮击过后,刘宣麾下的将校纷纷请战,争先恐后的想要占据头功。

    在刘宣麾下的三个主力步兵营中,战斗力最强的就是李旭升营。这个营由刘宣的亲兵哨与李旭升的前哨扩编而成,老兵骨干也是最多,更有勇冠三军的杨四宝充任副营官兼任前哨哨长,营官李旭升本人也骁勇善战,很有带兵打仗的天分。这个营,也是刘宣最放心的一个人。

    其次就是张虎成营,这个营以张虎成哨与陈铁牛后哨扩编而成,虽然也有两个老骨干哨,但是陈铁牛因为能力上的关系,他麾下的后哨也一直是五个老骨干步兵哨中战斗力最差的一个。这个营中,营官张虎成骁勇豪迈,能服人心,副营官白旺虽然沉默寡言,但是却屡立战功。

    刘宣最不放心的就是李旭中营,这个营只有一个骨干哨,大部分都是由新兵编练而成,几乎没有见过多少血腥。因为骨干的缺乏,李旭中还需要兼任哨长。而剩下的王登高、张九仁、史太岁三位哨长,有的是前来投靠的饥民首领,有的是最近提拔的勇敢士兵,对于这些人的实际能力,刘宣也不可能知根知底。

    刘宣看了一眼麾下的众将,决定还是用李旭中营试探性的攻一攻延川县城,这样既能试探一下延川县城的抵抗强度,也能锻炼一下队伍,看一看李旭中麾下三位哨长的真实本领。

    在炮声隆隆之下,刘宣列阵于城墙外三百步,李旭中第三营推着云梯、冲车、扛着爬梯、拿着麻绳虎爪,慢慢的向延川城头靠近。

    延川城头上的火炮尽管威力很弱,与城外的炮战中落了下风,一些炮手死伤惨重。但是还是冒着炸膛的风险,顽强的继续开炮,杀伤城下的步兵。

    城头上的两门虎蹲炮威力极大,一次能发射出三百多枚铅弹,仿佛一道道喷火的怒龙,凡是被这种铅弹打中的士卒,几乎很难幸存下来,马上死于非命。

    城头上的火炮不停地开火,终于出了状况,因为长时间开炮,火炮的温度太高引发了炸膛。顷刻间十多位炮手被溅射的铅弹击中,在炮位附近倒下了一片,鬼哭狼嚎的哀嚎开来。

    延川城头的守将王琼尽管是文官出身,但是却极有能力胆色,他召集青壮,将战死受伤的士卒抬下了城头,免得损伤城头守军的士气,然后不惧危险的坚守在城头上,大声鼓舞着守军的士气。

    随着李旭中麾下的步卒距离城池越来越近,城头上的攻击手段也更加多样丰富,不仅有常规的火铳羽箭,还有一些老式的投石机发射的泥弹石弹。

    投石机这种武器,在火炮出现之后,就迅速的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因为这种武器缺陷极大,不仅威力远不如火炮,而且准头也不能有效控制。

    尽管箭矢如蝗、铅弹如雨,但是李旭中第三营还是越来越接近延川城头。

    现在已经过了惊蛰,但是因为气候寒冷,延河水还没有彻底解冻,到了延川县这一段,更是彻底断流,没有护城河的保护,延川的守军也更加被动。

    自古以来,如果守城方只依靠城墙坚守,那么很少能坚持下来。因为守城之战中,最重要的就是城外的各种工事,城墙之外,不仅有壕沟、护城河、还要修筑邬堡、羊马墙、拒马壕、陷马坑、拒马、鹿角木等守城工事。

    但是想要坚守城外险要之地,修筑各种城外守城工事,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手中有一支坚强的骨干军队,这一支军队,起码也要有与攻城方野战的能力。

    而延川县城内,只有一个分守把总,麾下的兵力还不足二百人,正是因为兵力空虚,县令沈振才不敢坚守城池,打马落荒而逃。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旭中麾下的四个步兵哨终于靠近了城头,六架云梯也安稳的搭上了城头,一些骁勇的士卒也开始手持利刃,攀登城池。

    就在此时,城头上的金汁、猛火油柜等守城利器也纷纷发力,一股脑的从城头泼下。

    滚烫的金汁凡是淋在士卒身上,马上就发出一股恶臭的味道,猛火油柜也喷出一股股碗口粗的火苗,将登上城池的士卒活活烧死。

    眼见攻城受阻,伤亡不下,李旭中心中流露出几分痛楚,眼中却更加了几分狠历。这些伤在城头上的士卒,基本上都是第三营的骨干,只有那些勇敢的士兵,才敢于率先登城。

    李旭中脸上一片通红,愤怒的跳下战马,将手中的马鞭丢下,手持一柄长矛,恨声说道:“此战,有进无退,谁敢退后半步,一律当斩,如若我退后一步,请斩我首。”

    他三步两步的赶到一架云梯之上,就要身先士卒的攀登城墙,麾下的十多位亲兵也纷纷上前,随时随地的保护着李旭中。

    就在李旭升登城之际,他麾下的哨长王登高却被这惨烈的攻城战吓破了胆子,他狂乱的呼叫了一声,居然丢下了兵器向外面逃去。

    王登高本来是流民头目,在刘宣攻破延长县之后,率领五百余流民投靠了刘宣,刘宣为了千金买马骨,让更多的饥民前来投靠,所以才让他当了第三营哨长。

    王登高投靠刘宣之后,在处理营务之上,也较为公平,为人也没有什么架子,更没什么坏毛病,此人甚至还入了刘宣的眼睛,准备在他立下功劳时大力提拔。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996 4997 4998 4999 5000 5001 5002 5003 5004 5005 5006 5007 5008 5009 5010 5011 5012 5013 5014 5015 5016 5017 5018 5019 5020 5021 5022 5023 5024 5025 5026 5027 5028 5029 5030 5031 5032 5033 5034 5035 5036 5037 5038 5039 5040 5041 5042 5043 5044 5045 5046 5047 5048 5049 5050 5051 5052 5053 5054 5055 5056 5057 5058 5059 5060 5061 5062 5063 5064 5065 5066 5067 5068 5069 5070 5071 5072 5073 5074 5075 5076 5077 5078 5079 5080 5081 5082 5083 5084 5085 5086 5087 5088 5089 5090 5091 5092 5093 5094 5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