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川城头的守将王琼尽管是文官出身,但是却极有能力胆色,他召集青壮,将战死受伤的士卒抬下了城头,免得损伤城头守军的士气,然后不惧危险的坚守在城头上,大声鼓舞着守军的士气。

    随着李旭中麾下的步卒距离城池越来越近,城头上的攻击手段也更加多样丰富,不仅有常规的火铳羽箭,还有一些老式的投石机发射的泥弹石弹。

    投石机这种武器,在火炮出现之后,就迅速的退出历史舞台。就是因为这种武器缺陷极大,不仅威力远不如火炮,而且准头也不能有效控制。

    尽管箭矢如蝗、铅弹如雨,但是李旭中第三营还是越来越接近延川城头。

    现在已经过了惊蛰,但是因为气候寒冷,延河水还没有彻底解冻,到了延川县这一段,更是彻底断流,没有护城河的保护,延川的守军也更加被动。

    自古以来,如果守城方只依靠城墙坚守,那么很少能坚持下来。因为守城之战中,最重要的就是城外的各种工事,城墙之外,不仅有壕沟、护城河、还要修筑邬堡、羊马墙、拒马壕、陷马坑、拒马、鹿角木等守城工事。

    但是想要坚守城外险要之地,修筑各种城外守城工事,一个必要的条件就是手中有一支坚强的骨干军队,这一支军队,起码也要有与攻城方野战的能力。

    而延川县城内,只有一个分守把总,麾下的兵力还不足二百人,正是因为兵力空虚,县令沈振才不敢坚守城池,打马落荒而逃。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旭中麾下的四个步兵哨终于靠近了城头,六架云梯也安稳的搭上了城头,一些骁勇的士卒也开始手持利刃,攀登城池。

    就在此时,城头上的金汁、猛火油柜等守城利器也纷纷发力,一股脑的从城头泼下。

    滚烫的金汁凡是淋在士卒身上,马上就发出一股恶臭的味道,猛火油柜也喷出一股股碗口粗的火苗,将登上城池的士卒活活烧死。

    眼见攻城受阻,伤亡不下,李旭中心中流露出几分痛楚,眼中却更加了几分狠历。这些伤在城头上的士卒,基本上都是第三营的骨干,只有那些勇敢的士兵,才敢于率先登城。

    李旭中脸上一片通红,愤怒的跳下战马,将手中的马鞭丢下,手持一柄长矛,恨声说道:“此战,有进无退,谁敢退后半步,一律当斩,如若我退后一步,请斩我首。”

    他三步两步的赶到一架云梯之上,就要身先士卒的攀登城墙,麾下的十多位亲兵也纷纷上前,随时随地的保护着李旭中。

    就在李旭升登城之际,他麾下的哨长王登高却被这惨烈的攻城战吓破了胆子,他狂乱的呼叫了一声,居然丢下了兵器向外面逃去。

    王登高本来是流民头目,在刘宣攻破延长县之后,率领五百余流民投靠了刘宣,刘宣为了千金买马骨,让更多的饥民前来投靠,所以才让他当了第三营哨长。

    王登高投靠刘宣之后,在处理营务之上,也较为公平,为人也没有什么架子,更没什么坏毛病,此人甚至还入了刘宣的眼睛,准备在他立下功劳时大力提拔。

    正因为王登高在士卒中有威信,所以他一后退,整个王登高哨也溃退下来,王登高哨的溃退,直接扯动了李旭中营的阵型,刹那间。李旭中营已经人形浮动,李旭中等少量登上城头的勇士也危急万分。

    刘宣没想到在这个节骨眼儿上,王登高却不堪重任,没有接到任何命令,就从城头上溃退下来。他脸色铁青,传令骑兵营,斩杀溃逃的乱兵,然后挥动令旗,让养精蓄锐的李旭升营与张虎成营一起发动全面性的进攻。

    一时间,张虎成、李旭升两营分别朝东南两面城墙发动猛攻。

    三个主力步兵营一股脑投入攻城战中,延川县城的城防马上动摇起来,城墙下面到处都是喊杀的士卒,让刘宣情不自禁的迷醉在其中。

    这次攻城,刘宣本来打算试探一下,没想要马上就将本钱一股脑投进去,没想到王登高的溃退,居然直接让李旭中陷入危险之中。

    在刘宣这支军队中,因为他自己没有亲族故旧,只能用姻亲李家兄弟帮忙掌控这支军队,如果李旭中有所闪失,就像斩断刘宣的一条臂膀。

    历史上从平民到皇帝的几位牛人,刘邦麾下统兵的大将樊哙,周勃、卢绾、夏侯婴等人,都是相交多年的老兄弟。

    而朱重八麾下的徐达、常遇春、李文忠、朱文正、沐英、汤和、邓愈、冯胜等人,朱文正是他嫡亲的侄儿,李文忠是他的外甥、沐英更是他多年的养子,而徐达、常遇春等人也是他的安徽老乡。

    樊哙、周勃、徐达、常遇春等人,尽管能力上也非常出众,但是如果没有与汉高祖、明太祖亲密的关系,恐怕在青史中也留不下那样的大名。

    从古至今,成就大业的皇帝,掌握军队的干将都是统帅的亲朋故旧,这些人以亲族乡党的关系连成一片,排斥着一切外来的将领。

    刘宣的麾下也是如此,所幸他是陕北本地人,有了李家兄弟这样的得利助手,加上以恩义结交的张虎成、杨四宝等人,提拔一些出身底层的投降官军骨干,才能牢牢的控制这支军队,做到如臂指使。

    李旭中的意外遇险,让刘宣只能冒险投入大军。

    李旭中、李旭升、张虎成三人三面攻城,恰好成了围三缺一之态势,一些士绅见机不妙,带上细软趁乱逃出城。

    骑兵营将领石勇、邹风、马武三人,眼睛顿时一亮,纷纷向刘宣请战,准备拦截这些逃跑的士绅。

    刘宣摇了摇头,眼中却露出几分笑意说道:“不必如此着急,此战定有你们三人立功的机会,这些逃跑的士绅,定会扰乱城头守军的军心。”

    “且让他们逃过这一回,这些出城的乡绅,拖家带口,手中还带着大量的金银细软,又能逃到哪里去,城破之后派出大军清剿搜寻,还怕他们藏在石头缝中。”

    一些胆小的乡绅趁乱逃出城外,马上就像刘宣所想的一样,在守城的士卒中引起一阵浮动,一些兵丁学模学样,纷纷丢下了手中的兵器,逃离了城头。

    城头上坚守的王琼见败象已露,脸上流露出巨大的哀鸣痛楚,看了看残破的延长县城,心中狠了狠心,决定拼死一搏,为朝廷尽忠守节,他带着十几个城中勇士,向城头奋勇作战的李旭中杀来。
------------

第五十三章 浴血二

    云梯是古人用于攀越城墙攻城的用具,这种攻城利器在发明两千年后,依然是必备的一种攻城装备,它并不是长得像一个竹梯的东西。

    这种器具其下带有六到八个轮子,可以推动行驶,故也被称为云梯车,配备有防盾,绞车,抓钩等器具,底部裹有浸湿的毛毡牛皮,还附带有滑轮升降设备。

    云梯的打造不是非常容易的,哪怕刘宣早有准备,将这些大型攻城装备制作成标准的零件,在攻城时在组合起来,也仅仅积攒下二十多架云梯。

    因为王登高的溃逃,归他指挥的两辆云梯车也遗落在城池下,被城头的守军用狼牙拍砸断,而另外两架云梯车,也被城头上不断喷火的猛火油柜烧毁。

    少了这四架云梯车,李旭中麾下的云梯车已经只有两架,其中一架还被城头守军用叉杆推翻在地。

    少了云梯车这种登城利器,李旭中马上就感觉到后援不济,随他登上城池的勇士越来越少。他自己的压力也渐渐增大,尽管他奋起余勇,斩杀了五六位守城的士卒。

    眼见李旭中陷入危机之中,他麾下的另外两个哨长张九仁、史太岁愈加惶恐不安。

    刘宣军中军法严厉,像这种失陷长官,自己却苟活下来的例子,其麾下的哨长队长都要受到严厉的处罚,就连家人也要受到牵累。

    张九仁、史太岁二人是刘宣从小兵中简拔的勇士,跟随刘宣之后,已经经历过几次战斗。尤其是与顾世虎官军在董家堡外的那一战,两人身为小兵却奋勇争先,跟随杨四宝率先突破阵型,斩杀了四五位官军,受到全军表彰。

    在刘宣麾下的十几位哨长中,两人虽然勇武,但是却算是资历最浅之人。如今见李旭升遇险,二人对视了一眼,咬了咬牙,率领麾下的亲兵奋力杀上城头。

    城头的守军手持叉杆,想要奋力推到云梯车,城下的士卒护持在云梯车周围,两方你来我往的较劲,弄得云梯车左摇右晃的站立不稳。

    张九仁、史太岁二人身披铁甲,腾腾几步踏上了城头,只见一股金黄色的污臭从二人当头浇来。

    张九仁反应极快,将身上的罩袍拽了下来,挡在自己头上,然后猛地一挥,扔掉了罩袍,率先登上了城头。

    史太岁虽然更加骁勇,但是反应远没有张九仁敏捷,被这一锅金汁当头浇下,身上顿时皮开肉绽,冒出一股股污臭。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743 19744 19745 19746 19747 19748 19749 19750 19751 19752 19753 19754 19755 19756 19757 19758 19759 19760 19761 19762 19763 19764 19765 19766 19767 19768 19769 19770 19771 19772 19773 19774 19775 19776 19777 19778 19779 19780 19781 19782 19783 19784 19785 19786 19787 19788 19789 19790 19791 19792 19793 19794 19795 19796 19797 19798 19799 19800 19801 19802 19803 19804 19805 19806 19807 19808 19809 19810 19811 19812 19813 19814 19815 19816 19817 19818 19819 19820 19821 19822 19823 19824 19825 19826 19827 19828 19829 19830 19831 19832 19833 19834 19835 19836 19837 19838 19839 19840 19841 19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