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是这营寨四周的壕沟,挡住了刘武的退路,让他只能够杀敌拼命,没有了后退的空间。况且刘武与张虎成感情很深,如果张虎成不能安全退下来,刘武也不可能独自逃命。

    杀戮还在继续,城东的喊杀声越来越急,情况也越来越紧。

    刘武身边的士卒也从一百余人减少到三十多人,剩下的士卒不是死于敌手,就是在黑暗中趁乱逃命。

    刘武看着张虎成的中军大营,发现自己的大哥张虎成已经落在下风,他神色也有几分庄重,奋力格杀一名敌军,朝着官军的阵型杀去,麾下的士兵也不敢抛弃主将,只能奋起余勇,朝着官军中心杀来。

    刘武形势危急,官军的情况也不好过。刘勇虽然已经高估了刘宣,但是却没想到敌人却是如此难缠,仅仅一营步兵,就扛住了自己的袭营。

    “如果不是占着偷袭的便利,这一营敌兵未必不能击败自己麾下的亲兵。从刘秃子扎营的规模,看起来这样的步兵足有六个营,还有一支马队,一哨炮军,如果不能打败这一营步卒,自己这边野战远不是刘秃子对手,野战无力自然不可能守住城池。”

    眼见刘宣随时都会赶来增援,但是自己还是不能击败敌人。敌人仿佛打不死的蟑螂,总能吊着一口气续命。

    万不得已,刘勇狠了狠心,带着麾下的三十个披甲亲兵,只能亲自搏杀上阵。

    刘勇已经是一方大员,朝廷的从二品武官,亲自杀敌的记忆已经非常遥远,但是这一次情况紧急,刘勇也只能亲自皮甲上阵。

    刘勇作为二品武官,还要披甲上阵,这种身先士卒的勇气,更是鼓舞着官军的士气,官军的精神霎时间大为振奋。

    面对士气大振的官军,只能以两个哨迎战官军主力的第二营顿时压力大增。

    而作为刘武一边,虽然他奋起余勇,但是还是没有冲破官军的阵型,自己一方反而损失惨重,眼见追随自己的士兵只有十多人,刘武的脸上也有几分悲痛绝望之情。

    刘武不住的后退,退到壕沟旁边,他对着剩下的士卒说道:“我们能坚持到现在,也算对得起刘将军恩养之恩,现在我命令大家分散突围,会游泳的军士跳入壕沟挣扎逃命,剩余之人随我缠住官军。张大哥胜败未知,我刘武一定不会苟全性命、弃他而逃。”

    在刘武这个步兵哨中,刘武非常能得军心,他本来在炮兵哨充当哨长,因为张虎成身边缺乏亲近得利之人,才调入了步军。

    因为刘武平时爱护士卒,为人大方爽快,能与士卒打成一片,所以在底层的士兵眼中,威望及其高大。

    正因为刘武威望很高,所以才能第一个反应过来,率先收拢手中的半哨兵力,短暂的牵制住了刘勇的大军,为张虎成第二营的集结赢得了宝贵的时间。

    听见刘武的话如此悲壮,剩下的士卒也大为感动。除了少数的几人跳入延河水逃生外,剩余之人反而一往无前的杀向敌军。

    刘武长时间的抵抗,让刘勇留下的这支偏师极为头疼。这支两百多人的官军,现在已经损失了七八十人。所幸这支军队都是由血缘纽带组成,才有保持住阵型不溃散的能力,但是已经元气大损。

    随着刘武等人的自杀性冲锋,官军也一时间有些胆怯,反而让刘武一方冲出三四个散兵。

    刘武看见有几个散兵冲了过去,看起来应该能保全性命,脸上带上了一丝欣慰的笑容,他死死的抓紧手中的长刀,朝着一个勇武的官兵杀来。

    “斩”

    刘武大喝一声,手中的长刀刁钻的斩在官军勇士的身上,直接砍断了铠甲的背带,斩伤了这名敌人。

    这名官军勇士也非常悍勇,居然用血肉之躯的双手抓住了刘武手中的白刃,差一定夺下了刘武的兵刃。

    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官军一名长刀手迅速的一斩,立刻斩断了刘武的右手。

    一阵剧烈的疼痛忽然传来,刘武只觉得手上一轻,就发现自己的手臂已经彻底跌落在地下,刘武的脑中还来不及多想,不由自主的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

    官军的长矛手上前一步,手中的长矛刺向刘武的面门。条件反射之下,刘武不由自主的后退了几步,只觉得脚下一空,摔倒在壕沟之内。

    官军见刘武落水,也没有多管这个为他们带来很**烦的流贼骨干,反而迅速排好了阵型,向刘勇的主力增援而去。
------------

第八十章 结仇二

    张虎成将己方的两哨士卒排成六排,中间是手持长矛刀盾的冷兵器肉搏部队,两翼则各自安排着两个队的火枪手,最后面还稀稀疏疏的排列着大约五十名弓箭手。

    到了十七世纪之时,尽管火绳枪面对强弓硬弩还没有压倒性的优势,一个火枪兵与一个弓箭手远距离决斗也处于略势,但是因为火枪的优点极多,在欧洲还是很快的取代了弓弩手。

    火枪取代弓箭,最重要的原因有这样几个,第一就是火枪的弹丸容易制造,成本远远比羽箭低廉。

    第二就是火枪手非常容易培养,一个愚昧的农夫,只要经过两三月的训练,就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火枪兵。而一个弓箭兵,需要长年累月的磨练,培养一个勉强合格的弓箭手,最少也需要三年以上的时间。

    第三个原因最重要,因为火枪齐射的威力极大,作战效能远胜于弓箭。尽管这个时候的火绳枪做工粗糙,但是在火枪齐射之时,却能将弹丸发射到一个方向。而弓箭手因为每个士兵的射术能力的不同,根本不能形成这种杀伤力极大地弹雨。

    再加上火枪发射的弹丸破甲能力很强,杀伤力也超过了弓弩。因为这种种原因,火绳枪迅速的取代了弓弩,成为这个时代最有效率的杀敌利器。

    刘宣的军中,因为大部分士兵都是普通的陕北饥民,除了少数弓马娴熟之人外,大部分士兵没有任何军事能力。所以火绳枪这种简单易学的武器,更受到刘宣的欢迎重视。[]

    在董家堡之时,刘宣就开始研制火器,制造出了简单的三眼铳,三眼铳是一种原始的火门枪,制造的难度不算很大,被刘宣打造出了不少装备骑兵。

    至于威力不弱的鸟铳,因为能够打造鸟铳的工匠稀少,大部分还在广东福建等南方沿海地区,所以尽管刘宣攻破了两个县城,但是还没有俘获一个会打造鸟铳的工匠。

    因为缺乏熟练的工匠,所以刘宣军中研制鸟铳的速度非常缓慢,直到最近一段时间,才成功的制造出几十支样品。这几十支鸟铳重量极重,达到了十五六斤,普通的士卒根本举不起来,只能带上一个支架使用。

    尽管重量很重,但是这些鸟铳的威力远不如西方的重型火绳枪,只相当于官军使用的一般鸟铳。

    虽然这种武器不算合格,但是刘宣也只能勉强使用,这支鸟新型铳部队,就被编制在张虎成营中。

    张虎成排成的这个阵型,实际上已经与西方流行的莫里斯方阵有异曲同工之妙,莫里斯方阵与西班牙方阵一脉相承,是一种非常实用的防守阵型,也是当时西方非常流行的一种野战方阵。

    而刘勇一边的阵型,是非常传统的明军一般阵型。明兵的特点是,骑兵不是单一的兵种,他和步兵是混编的。

    明军列阵,一般是骑兵分于两侧,步兵立于中央;步兵分三排,第一派,照例是盾牌和藤牌兵,第二排是长枪兵和刀兵,第三排是火枪手和火炮;两边的骑兵,基本装备火枪,弓箭,马刀。

    敌人冲过来时,或者明军自己主动进攻时,就会以两翼骑兵冲锋。等两军快接近时,明军骑兵散向两翼再回撤,等两方中军交兵,两翼的明军骑兵就会回头,打击敌军的侧翼薄弱部位,从而一举击败敌军。

    这种战术,是边军与蒙古骑兵常年交战,总结而来的一种常见的战术。

    刘勇麾下的家丁超过千人,除了分出一个把总两百余人攻打刘武残兵外,刘勇麾下随身的家丁还有七八百人。这七八百人除了三百骑队列阵于两翼外,剩下的五百余人也全是身经百战的精锐之兵。

    刘勇的麾下,除了一部分火枪手外,大部分都是精锐的弓弩手,在伸手不见五指的夜晚,两方的士兵只能漫无目的的发射弹丸箭雨,根本杀伤不了多少敌人。

    铅弹一轮轮齐射,箭雨四处轰鸣,两方的军阵中不停地有人倒下,后排的士兵马上上前补充阵型。

    双方的激战已经持续了两刻钟,各自死伤了上百人,因为张虎成第二营集结的士卒较少,这样的消耗也逐渐有利于刘勇大军。

    两方的阵型开始逐渐接近,渐渐地已经不到十丈,这个时候,尽管还是身处于黑暗之中,但是无论是箭雨还是弹幕,都能对对方造成很大的杀伤。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373 2374 2375 2376 2377 2378 2379 2380 2381 2382 2383 2384 2385 2386 2387 2388 2389 2390 2391 2392 2393 2394 2395 2396 2397 2398 2399 2400 2401 2402 2403 2404 2405 2406 2407 2408 2409 2410 2411 2412 2413 2414 2415 2416 2417 2418 2419 2420 2421 2422 2423 2424 2425 2426 2427 2428 2429 2430 2431 2432 2433 2434 2435 2436 2437 2438 2439 2440 2441 2442 2443 2444 2445 2446 2447 2448 2449 2450 2451 2452 2453 2454 2455 2456 2457 2458 2459 2460 2461 2462 2463 2464 2465 2466 2467 2468 2469 2470 2471 2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