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业文明时代,虽然山西省地势险要,对于华北大平原有居高临下的态势,但是因为产粮区很少,山西与陕西一样都算是贫瘠的行省。

    刘宗敏虽然有些看不惯杨四宝,但是军中等级森严,过了黄河之后,他还要乖乖服从杨四宝的军令。

    刘宣之所以放心二人一起过河,故意将互相看不顺眼的两员勇将弄到一起,也是经过深思熟虑的。经过一年多相处,他对杨四宝也算比较了解,杨四宝虽然外表粗俗,但是内心却相当精细。过河后他当上了主将,为了完成任务,他肯定不会因私废公,故意刁难刘宗敏个人。

    而历史上的刘宗敏,能成为李自成的左膀右臂,肯定不会是一个无谋莽夫,自然应该分得清轻重缓急。加上两人互相有些小矛盾,竞争之下反而更有建功立业之心。

    杨四宝一行顺着山沟向前走,终于发现了一处小村庄。这个山村人口不多,看上去只有十几户,杨四宝担心暴露了踪迹,加上需要本地百姓辨认道路,于是派兵围住了小山村。

    小山村中的百姓都是一户人家,几十年前才迁徙到这里,村中的百姓都是同宗同族,因为迁徙过来的时间不长,还没有形成太大的贫富差距,所以凝聚力非常强。

    因为身处深山,小村经常会遇到盗匪,自然有一套生存的办法。村中的族长见到杨四宝人数众多,知道不是对手,所以痛快的打开了寨门。

    杨四宝兵不血刃的占领了这个小村,指了指村中的族长问道:“老先生,你姓甚名谁?”

    “此处名名叫叫何地?归哪县管辖?”

    “距离清水关渡口有多远?”

    杨四宝话如连珠的有一番盘问,让小村族长有些膛目结舌。因为口音的不同,杨四宝说的话小村族长也很难听懂,只知道是像是陕西那边的口音。杨四宝出身于河北,后来常年在陕北活动,口音本来就比较怪,除了熟悉之人,其他人也很难听懂。

    虽然陕西山西隔着一到黄河,两边的百姓距离不超过十几里,但是因为交流很少,口音相差非常大。最后还是跟着刘宗敏前来的刘芳亮比较有耐心,他连比划带瞎蒙,终于与这位小村族长成功的沟通。

    小村的族长心中也非常害怕,见到这些少见的陕北强盗,因为口音不便,他的心中一直非常紧张,最终还是刘芳亮比较和气,才将杨四宝的话翻译过来。

    小村族长吓的哆哆嗦嗦,连续对着杨四宝磕了几个响头说道:“此地名叫孟家寨,小老儿孟广明,归大宁县管辖,距离清水关会峰寨三十余里。”

    会峰寨就是清水关渡口对岸的官军营寨,里面的官军人数不多,哪怕经过了山西镇总兵张鸿功加强,现在也只有官兵六百余人。

    杨四宝本来就是随口一问,没想到这个叫孟广明的老头居然能回答上来,看来应该是走州过县、见多识广之辈。

    他指了指孟广明,一字一句慢慢说道:“本将属于延长刘将军麾下,刘将军拥兵十万,不日将渡过黄河,兵临山西。本将作为先锋,肯定要攻打渡口,接应大军过河。本将初来乍到,不识此地道路,还请老人家带路去会峰寨。为了避免消息泄露,只能将老人家族人全部带在军中,还请老人家不要见怪。此外,等本将打了胜仗,肯定会重重酬谢老人家带路之功。”

    杨四宝这一次说的较慢,孟广明终于听了清楚,他听闻杨四宝要将他的族人全部裹挟从贼,顿时汗如雨下,他想要反抗也无异于以卵击石。为了保全家族血脉,他只能与杨四宝合作,充当渡河军队的领路人。

    在孟广明这个本地人的带领下,杨四宝一行经过一日艰难行军,终于来到会峰寨下安营扎寨。

    杨四宝看了看快要坠落西方的太阳,也没有挑灯夜战的打算,他趁着天明,派出几名信使,坐着随身携带的羊皮筏子,向清水关对岸的友军报信。

    今天周一,在求一求推荐收藏
------------

第一百一十一章 渡河四

    早在杨四宝等人渡河之初,刘宣等人就经过了多次讨论,决定主力在清水关渡口渡河。

    清水关虽然是民间渡口,各方面条件比不上延水关渡口,但是对岸守军人数也较少,只有六百余人,只要杨四宝能牵制住会峰寨的守军,刘宣主力就能快速的渡河。而延水关渡口自古以来就是重要的军渡,算是官军重点把守的要地,守卫渡口的官军人数众多,足有一千余人。以杨四宝他们的兵力,未必能牵制住延水关官军。

    尽管黄河水流湍急,但是杨四宝派来送信的信使都是水性最好之人,他们乘坐着羊皮筏子,顺流而下飘过了黄河,虽然也有运气不好之人死于黄河水中,但是还是有两个人安全渡过了黄河。

    两名死士过了黄河,多走了十几里冤枉路,直到深夜子时才回到了清水关大营,见到了刘宣本人。

    清水关大营中,现在驻扎着第一营、第二营、第三营、第四营、第八营五个步兵营,加上骑兵第二营,炮兵营大部,刘宣随身的亲兵,还有一部分后勤人员,总兵力超过六千五百人。

    而延水关留守的兵力,只有骑兵一营,步兵三营大约三千余人。此外延水关外面,还有刘宣麾下所有的中军老营,如果算上这些老弱妇孺,刘宣留在延水关的人马足有两万余人。

    刘宣收到杨四宝的来信,定下了明日清晨全军渡河的决心,他没有再次与杨四宝等人联络,他相信大军渡河之时,杨四宝一定会竭尽全力,牵制对岸渡口的官军。[]

    第二日太阳刚刚露头,刘宣全军吃罢早饭,全军拔营而出,众将士整装待戈。

    三通鼓响,众人纷纷乘坐渡船,在船工的号子声中,上百艘大小渡船全部开动,朝着黄河对岸划去。

    杨四宝虽然一夜未睡,但是却仍然神采奕奕,他听见对岸的号角声,马上整队列阵,朝着渡口旁边的会峰寨进攻。

    会峰寨的守军昨夜已经发现了杨四宝等人,但是因为天色已晚,才没有任何行动。

    没想到等第二日天一亮,寨下的贼军居然里应外合,配合对面的流贼一起渡河。会峰寨虽然人数较少,但是寨中的火炮却一点儿不少,而且这些火炮都是最近三十年铸造的千斤重炮,这种千斤重炮,发射的弹丸重达十几斤,只要一炮打中渡船,几乎马上就是船毁人亡的局面。这种千斤重的重炮,整个会峰寨中足有二十多门,每门重炮负责操炮的士兵,都不下于十人。

    会峰寨的官军见情况紧急,只好不得不分兵,除了炮手负责装填发炮外,剩下的士卒全部上阵,严密把手山寨寨门,用来应对杨四宝这支精兵。

    杨四宝将三百多战士排成五排,队列中间的士卒都是训练已久的火铳兵,两翼的士卒都是身高体壮的长矛手刀盾兵。最后一排的士卒全部都是张五斗指挥的神射手。

    这一次杨四宝这支渡河部队,是一支将星云集的精华部队。除了杨四宝、刘宗敏两员猛将外,还包括了全军精华的哨长张五斗、赵弘二人,再加上李自成第八营的骨干哨长刘芳亮,这支不足四百人的军队,营一级主官就有三人,哨长一级军官也有二人。

    因为充实了不少军官指挥,这支小规模的精兵更加如臂指使。他们迅速的列成阵型,朝着会峰寨杀来。与此同时,会峰寨的二十多门重炮也纷纷开火,开始轰击率军渡河的刘宣大军。

    会峰寨易守难攻,通向寨门的道路非常狭窄,只能并行三五人,可以说是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杨四宝虽然列阵而来,但是却几乎不能起丝毫作用,反而因为阵型密集,被官军的虎蹲炮杀伤多人。

    会峰寨的炮声仿若神雷,每一轮炮响,杨四宝都会眉头一紧。这一轮轮的炮响,带走的都是杨四宝等人麾下兄弟的生命,眼见攻打寨门的选锋再一次退下,杨四宝心中发狠,决定亲自上阵。

    就在杨四宝皮甲上阵时,张五斗上前几步拦住了杨四宝。张五斗仔细观察了一些地形,背起了一捆绳索,利用长长的绳索,准备爬上一块突出的巨石。

    巨石突出的地方大约七尺,高居十余丈的悬崖之上。张五斗试验了几次,才利用绳索爬上了巨石。张五斗放下了绳索,吊上了自己宝贝的强弓硬弩,他连续张弓搭箭,利用良好的视角,居高临下的射出了十几支重箭。

    张五斗站在巨石上,虽然威风凛凛不可一世,杀伤了十几名官军,还射杀了官军把总。但是他身处没有任何遮蔽的巨石上,也是官军的活靶子,官军对张五斗恨之入骨,纷纷举起手中的弓箭鸟铳,朝着没有躲藏之处的张五斗射去。

    为了救援身处危险中的张五斗,杨四宝情急之下,身披两层重甲,率先越过狭窄的通道,朝着会峰寨寨门杀去。

    指挥长矛手的刘宗敏带队几次,都没有打下寨门。此时看见张五斗、杨四宝二人如此骁勇,顿时起了争强好胜之心,他身披铁甲,抱着一捆长矛,上前奔跑了几步,将手中的长矛仿佛投射标枪一样投射出去。

    刘宗敏力大无穷,他在的手下,每一根长矛都能飞过五十步的距离,射入官军营寨之中。刘宗敏投射的长矛,虽然不如张五斗射箭射的准,但是对官军造成的威慑,却是远远超过张五斗。

    毕竟被这种长达七尺的标枪射中,立马就是穿肠肚烂的局面。刘宗敏后面的刘芳亮,担心刘宗敏遇险,情急之下也奋勇向前,跟上了刘宗敏的脚步,手持盾牌掩护刘宗敏。

    会峰寨的官军被张五斗刘宗敏劈头盖脸的一顿打击,顷刻间死伤十多人,其中还包括一名指挥作战的把总。

    就在官军慌乱愣神之际,杨四宝、刘宗敏、刘芳亮等勇士已经翻越过了寨门,他们杀散了把守寨门的官军,终于打开了至关重要的大门。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2884 12885 12886 12887 12888 12889 12890 12891 12892 12893 12894 12895 12896 12897 12898 12899 12900 12901 12902 12903 12904 12905 12906 12907 12908 12909 12910 12911 12912 12913 12914 12915 12916 12917 12918 12919 12920 12921 12922 12923 12924 12925 12926 12927 12928 12929 12930 12931 12932 12933 12934 12935 12936 12937 12938 12939 12940 12941 12942 12943 12944 12945 12946 12947 12948 12949 12950 12951 12952 12953 12954 12955 12956 12957 12958 12959 12960 12961 12962 12963 12964 12965 12966 12967 12968 12969 12970 12971 12972 12973 12974 12975 12976 12977 12978 12979 12980 12981 12982 129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