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这些天的紧张施工,溪风大道的轮廓已经逐渐成型,经过李煜和村民的商议决定命名这条从鲤鱼背到前村码头的道路――溪风大道,这里面所包含的寓意深刻,接下来就是路基、路面硬化以及各种涵洞、排水沟的建设,根据施工队给出的进度表,总长5公里的溪风大道将有望在11月前全部竣工,投入使用。
根据每4米种植一棵红杉树的标准,溪风大道两侧再加上鲤鱼背、前村西瓜滩码头游客接待中心及周边的区域,起码需要5000棵红杉苗。李煜打算打造一个真正的红杉帝国,让每一位乘客下车的第一时间,就感受到小河村的独特魅力。
若是换成了别的地方,购买这些国宝级的红杉苗所需要的资金可不少,没有几十万根本拿不下来。
不过,在后村周边的山林里,杉树种类繁多,红杉随处可见,这就给溪风大道的建设带来了极大的便利,不需要外购。根本不用村委会动员,很多村民都自发地扛起锄头进山,把合适的两年生红杉苗挖回来,放到搭建好的遮阳棚里面,等着移栽在溪风大道的两侧。
自从清河公司的股份构成、投资金额公布之后,后村绝大多数村民看到了未来的希望,心气陡然高了起来。因此,在景区建设的事务上,村民们并没有斤斤计较,而是选择了更多的付出。既然李煜能够拿出真金白银来建设、开发后村,村民们有什么理由置身事外呢?
除了主动进山挖红杉苗之外,工地上随处可见为工人们递烟送水的村民,他们正在以自己的方式表现后村的热情。
从这一点来看,后村的村民还没有被外界的商品社会所污染,这一点让李煜尤为感动。
只是,李煜也无法预知,村民的这种淳朴在景区开放之后,还能维系多长时间?
发展经济总是有利有弊!
但是,却又不能因咽废食,让后村一直生活贫穷落后之中。
抛开这些有的没的念头,李煜带着三只和旺财在朝云梯拐了一个弯,穿过黑松林,顺着别致的青石板路来到玉湖码头。
垓雁湖原本是一个堰塞湖,只因湖水晶莹碧绿方得名玉湖,坐落在青云山凹脚下,一年四季水源不断,湖面宽阔,湖面面积常年保持在3000亩左右,平均深度30米,最深处甚至超过了60米。
对于后村所有人来说,玉湖的意义很重大!
后村的祖祖辈辈围绕着玉湖的岸边开辟了数千亩旱涝保收的良田,这块肥沃的盆地平原有个贴切的名字――官田,这也成为了数百年以来后村赖以生存的根基。若是用术语来形容,玉湖就相当于后村的母亲湖。
在距离村子不远处,人们用青石板、原木等建筑材料,建造了一个码头,停靠着各家各户的小木船。
李煜来到码头的时候,正赶上不少村民捕鱼归来!
相比于外界各种先进的捕鱼工具,后村村民所用的工具就有点落后了,大部分是简陋的渔网,甚至还有一艘船上站着一排鸬鹚。
鸬鹚,也叫水老鸦、墨鸦、鱼鹰,身体比鸭狭长,体羽为金属黑色,善潜水捕鱼,飞行时直线前进,南方多饲养来帮助捕鱼,除南北极外,几乎遍布全球,该鸟可驯养捕鱼,我国古代就已驯养利用,为常见的笼养和散养鸟类,野生鸬鹚分布于全国各地。
“三爷爷,您今天的收获怎么样?”看到李定学划着船慢慢靠上码头,李煜连忙打招呼道。
李定学和爷爷是亲兄弟,是个勤劳有趣的小老头,今年六十六岁的他在后村可是数一数二的捕鱼能手。
李定学三儿两女,据说几个儿女在外面都挣了大钱,都想接他去城里享福,但是这老头倔强的很,说城市哪有农村舒服,反而是三奶奶喜欢住城里,一年有十一个月和儿子住在一起,三爷爷平时就打渔制成腊鱼、鱼干之类到清河镇上卖,加上儿女拿的钱,倒也悠闲自在,和一般人用撒网、钓鱼的方式捕鱼的情况不同,李定学养了一批鱼鹰,捕起鱼来效率相当高。
“小煜,来湖边巡视啊?”李定学笑道。
“呵呵,三爷爷你真逗!”李煜笑了笑,凑上去说道:“我看看三爷爷今天的收获怎么样?”
在后村先祖们还没有在这里安家落户之前,一直处于封闭状态的玉湖自然没有鱼类生存,只有一些浮游动植物而已,这些年以来,后村的祖辈一直往玉湖里放养各种鱼种,试图丰富玉湖的渔业资源。
几百年下来,一些放养的鱼种逐渐适应了玉湖较低的温度,繁衍生息,使得玉湖在灌溉后村良田的同时,还能够给村民们提供大量的渔获,虽然清水河的鱼类资源更丰富,但是村民们已经习惯了在玉湖打渔,因此即便李煜承包了玉湖,也没禁止村民在玉湖捕鱼,毕竟冷水鱼苗还小,而且村民们很有自觉意识。
李煜翻开鱼箱的盖子,里面游动着十几条手臂长的鱼儿,鲤鱼、鲫鱼、草鱼、罗非鱼,都是些普通鱼种,这些鱼是前几年村委会从养殖场购买的鱼苗,这些年下来倒也开始有一点规模了。
相比于养殖场用饲料喂养出来的养殖鱼,完全在玉湖纯天然无污染环境下生长的鱼,可以算得上是野生鱼。只不过这些鱼本身价值不高,在再加上后村地处偏僻,这些野生鱼的销路一直是一个巨大的问题。
“这几天施工队就在村里,鲜鱼的价格要高一些!”一提起这几天的收获,李定学脸上犹如菊花绽放。
以往因为运输不便的关系,李定学的渔获除了自己食用的部分之外,绝大部分都需要制作成鱼干、腊鱼之类,售价大打折扣。而这几天因为大量施工队工人入驻,李定学的鲜鱼有了市场,让他的收入比平时多出了许多。
听说以后村里面每天都会有数百人前来旅游,一想到那个时候自己的收入就会有一个飞跃,李定学也是满怀憧憬。
看到李定学和周围其他村民脸上灿烂的笑容,李煜突然意识到自己的投资给后村所带来的并非都是负面影响,它的积极性正在逐渐显现。
追求富足的物质生活,是每一个人的权利!
李煜在码头上找了一会,很快找到了自家留在这里的船儿,跳上了上去,三只见状,也没有任何迟疑,跟着主人上船,倒是旺财慢吞吞的,在三只鄙视的眼里愤然一跃,也稳稳的上了小船。
在空间的时候,三个小家伙无师自通地学会了在池塘里游泳,因此它们并不畏水,趴在船帮上,冲着自己的倒影大叫,反倒是旺财紧张兮兮的趴在床舱里,一动不敢动。
后村独特的地理位置以及封闭的环境,使得这里的治安状况非常好,各家各户的船只就简单地拴在码头的柱桩上,根本不用担心失窃。
数百年来,从未改变!
在李煜的心里,并不希望这传统在景区开放之后就消失。
李煜解开缆绳,慢慢地滑入如镜面一般的玉湖。
李家这艘船不大,长约8米,宽不足三米,小船的中部用竹子拱成了一个棚子,算是一个典型的乌篷船。
这艘船是五年前最新打造的,船体通身用比重极轻的木材打造而成,没有使用一根铁钉,然后刷上秘制桐油,经过各种复杂工序制作而成。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艘乌篷小船可以算得上古法制作的纯手工船只,这也是李家五匠之一――李定书亲手打造的。
只可惜随着森林资源的不断减少以及钢质船的普及,这种古法造船已经越来越没落,早已经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以这艘乌篷船为例,它上面所使用的柚木、柏木、松木等等珍贵木材都是从胸径超过一米以上的巨树取下来的,现在已经是难觅踪迹。这艘船若是被一些古船爱好者看见,肯定会被认为是暴殄天物,这种精致的艺术品应该是放在博物馆里郑重其事地收藏起来,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泡在水里,风吹雨淋!
李煜可不会知道古船爱好者见到这艘乌篷船之后的反应,他现在正轻轻地划动手中的船桨,平稳异常地进入了玉湖腹地。
后村长大的孩子基本都会划船戏水,李煜打小早就跟着叔伯们学会了划船,技术还不错,因此并不用担心他会在湖中央打转。
乌篷船的滑动让三只异常兴奋,它们时不时地高声叫嚷一番,尖利的声音在空旷的湖面上传开,然后从湖边的群山上反射回来,就这样,三个家伙倒是和自己的回声玩得不亦乐乎了。
早上九点多的能见度非常好,李煜能够看到远处青云山在金色阳光照耀下犹如镀上了一层金粉,一股神圣的气息扑面而来。
青云山山势险峻、气候变化多端再加上猛兽横行,即便是后村最好的猎人也不敢深涉险境。
千百年来,没有人能够清楚地了解青云山深处的全貌,即便是如今科技发达的21世纪,人们顶多能够从卫星照片上看到青云山的一些大概情况罢了。
在后村故老相传以及巴陵地区的传说中,青云山深处生存着虎、豹、雕、熊等等飞禽猛兽,甚至还有远古的龙、凤,它们隐藏在深山和原始森林,一向不为外人所知。夜深人静的时候,在后村偶尔还能听到深山之中隐约传来的猛兽吼叫声,更是给青云山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146
7147
7148
7149
7150
7151
7152
7153
7154
7155
7156
7157
7158
7159
7160
7161
7162
7163
7164
7165
7166
7167
7168
7169
7170
7171
7172
7173
7174
7175
7176
7177
7178
7179
7180
7181
7182
7183
7184
7185
7186
7187
7188
7189
7190
7191
7192
7193
7194
7195
7196
7197
7198
7199
7200
7201
7202
7203
7204
7205
7206
7207
7208
7209
7210
7211
7212
7213
7214
7215
7216
7217
7218
7219
7220
7221
7222
7223
7224
7225
7226
7227
7228
7229
7230
7231
7232
7233
7234
7235
7236
7237
7238
7239
7240
7241
7242
7243
7244
7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