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好!眼见得来势凶猛却又无济于事,姬殇打算用竹剑硬抗之际,背后的雨诗姬,用太一神剑的剑鞘抵住锁链,用力向后一推,却是改变了铜锤的轨迹。姬殇趁着瞬间的空余,带着雨诗姬闪身而出。不给对手空闲反应,数道叠浪,气势十足的无极剑意喷发,只不过姬殇强弩以末,这几次的剑意威力不足平日的一半。

    魉急收锁链,在胸前布好防御,强行接下剑招,可是那一浪高过一浪的力量最终在胸前积聚、释放,“咚”一声,直接将其震飞,撞断了数棵合抱粗的树干,一口鲜血喷出。

    姬殇竹剑拄地,支撑着两个人的重量,大口喘息,刚才拼力的一剑看来还是起到了效果,回头看了一眼雨诗姬,四目相对,没想到她也在打量自己,眼中充满了关切。雨诗姬此刻气息紊乱,元气在体内肆虐,刚才用太一抵抗锁链耗尽了最后的力量,如今情况糟糕,汗水不断滚落,浸透了姬殇的后背。

    猛然间林中一片躁动,树木被连根丢飞,一道鬼影出现,庞大的身躯,仿佛上古凶兽,好似一条豺狼,四肢趴伏,头部还是魉的模样,只不过此刻獠牙满布,血光毕露,注视着眼前的猎物。

    姬殇知道已将魉完全激怒,竟然用出了那年在吴家村见过的“鬼王附身”之法,看来自己是抵挡不过了。他抽出青萍剑,面对着鬼气滔天的魉,猛然喝道:

    “动手,小黄!”

    只见小黄从魉的后方突然发难,利爪直接抓在了魉的后背之上,锋锐的喙不断叼啄魉的脑门,分散他的注意力。小黄虽然无法抵抗十大上古凶兽,但对付这等怪物还是立竿见影,只见魉背后和脑门鲜血如柱,流淌不止。

    一道幽黑冷寂的剑光迎头而来,草木枯萎,大地上覆盖一层黑色的冰晶,吞噬着一切鬼气,将魉撞飞。姬殇也没有想到自己这没有多少元气的一剑竟有如此威势,还是小看了这把青萍。

    几声咆哮传来,眼见小黄被击飞了过来。姬殇接过小黄,发现它遭受重创,虚弱不堪,体表还有黑色冰晶覆盖,原来是受到方才一剑的波及,心中悔恨。此刻向远处望去,那一剑仿佛有噬魂珠的效果,将魉散发的鬼气尽数吸收,眼前的怪物可怕至极。浑身的鲜血,森白的骨骼在外生长,骨骼以内却长着鲜红的血肉,偶尔还能看到粗壮的血脉,面部早已溃烂不堪,只留下一颗残缺的眼珠,嗜血地盯着姬殇,一声咆哮,向他们扑去。

    姬殇跌坐地面,想起师父的教诲,挺直身躯,坚韧地迎接死亡的到来。忽有一只玉手轻轻地抚在他的掌心,转身看去,那绝美的容颜第一次为他绽放。就算是修罗鬼道,有倾世佳人陪伴,夫复何求!两人就这样对望着,笑了。

    就在魉要将两人扑入爪下之时,一道炽烈带着雷电的火光从洞窟之中激射而出,直接洞穿魉的心脏,将其击飞而去。

    “卑微妖孽,竟敢如此猖狂!”一声威严厉喝从洞窟中传出。

    不待姬殇和雨诗姬反应,一道微弱白光在洞门处闪耀,仿佛被外面的微风一吹便会熄灭一般,一闪一闪。

    “两位进来说话吧。”那道声音似乎微弱了几分,不似之前的刚猛霸道,邀请姬殇和雨诗姬进洞。

    姬殇略作犹豫,考虑噬魂殿或许还会追来,便解下束带,搀扶着雨诗姬进入洞中,跟随白光前行。可是他们身后却有两道微不可查的身影,仿佛有宝物遮掩似的,跟了进去,消失在无尽的黑暗当中。

    伴随白光的指引,仿佛一步步在深入地底,周围的温度在不断升高,有一种炙热难以喘息的感觉。突然眼前的视野开阔而明亮,只见黑洞出口之处,石柱林立,无数黄纸赤纹的符箓贴满了石柱,而那石柱十分高大,暗含六合八卦方位,圈出一大片空地。这片空地占地巨大,竟可以和太和道场相比,每根石柱之上有一条粗大锁链,同样符文密布,汇聚一处。在那中心,远远望去,恍惚间有两个人。

    姬殇和雨诗姬,相互看去,便脚踩石梯,穿过那满是熔浆翻腾的地面,有火焰喷出,整个地下仿佛漂泊在火海之上,那熔浆向一处深渊缓慢的漂动,让人心生畏惧,他俩就这样一步步走向中央的孤岛。

    登上孤岛,两人终于接近了那道身影,俱是一惊。原来在封魔禁地外围看到的绝世女子此刻正站立一旁。而更加震撼的是眼前的披发男子,宽大的道袍下,一片血迹,有数跟锁链从肋骨、手臂、脚踝处带着血肉穿出,和那石柱相连,男子面色惨白,却依旧面带俊朗邪异的笑容,融化着每一个人的内心,只是晃动的身躯无法掩盖他此时的虚弱。

    白衣女子眼眶微红,小心翼翼地上前,擦去他嘴角的血丝,喂他喝下一口仙露。

    “晚辈多谢前辈救命之恩,若有需要在下的,定当竭尽全力。”姬殇不知为何,看到眼前的画面,心若刀割,恍惚间又看到了奈何桥上的那对男女,毫不考虑便对男子说道。就连雨诗姬也是惊异地看着姬殇,怎么会说出如此莽撞的话语。

    “哦?咳……就因为我刚才救下你们的性命?”男子看着弯腰的姬殇,上下打量,那双看尽苍生的眼眸仿佛要洞穿姬殇的一切,略带玩笑的问道。“你就不怕我是一个天下罪大恶极之人,放出我之后为祸人间吗?”

    四目相对,姬殇也似要看透眼前男子一般,毫不退让,感受着那道威严桀骜的目光,心中澄澈,没有任何虚假,说道:

    “我的心告诉我,能说出此话的人断然不是妖邪之人!”

    男子看着眼前傲然挺立,随心而言的年轻人,眼球之中只剩他的倒影,就连满洞的熔浆都失却了光泽,想到了当年的自己。

    “年轻真好啊!”男子自言自语,又像是对身边貌美的女子诉说。

    “就连我也都忘了自己是正还是邪了……”

    仿佛说话极为耗损精力一般,男子沉默了一段时间,缓缓向姬殇和雨诗姬说道:

    “年轻人,坐下,我给你们讲一个关于妖魔的故事。”
------------

第一卷 天剑门 第三十七章 往事

说完那句话,男子不等姬殇的回答,便看向穹顶,眼中有光影闪过。

    从前,天地间孕育两只灵兽,幸蒙上天眷顾,造化不断修炼成人,法力滔天。哥哥名叫墨逍遥,弟弟取名赤倾城,两人年轻气盛,常常游戏人间,以为天下之大,大可去得。

    那时天地洪荒,人族方兴,有妖兽鬼魅危害人间,墨逍遥不忍世间涂炭,常常扮作仗义侠士,路见不平,降妖除魔;而弟弟赤倾城,好斗成性,多次显露真身和那洪荒凶兽比试高低,人类见其都以为是荒古凶兽,忌惮不已。

    有一古国,占据青州的大部分土地,名曰“钟山国”,只因祖辈在钟山起源,因此命名。这一日,钟山国国王来祖地打猎,祭祀先祖,一时间旌旗招展,气势浩大。国王在钟山深处发现有一神兽,马身,龙首,龙尾,有龙须飘舞,端得神骏异常。国王一时心血来潮,不顾大臣劝阻,定要将其猎捕豢养。这神兽慈悲为怀,不肯伤害无辜,一路奔跑,不想被这帝王的紫薇帝气所伤,眼见得要被抓捕。

    墨逍遥和赤倾城见同是神兽,不免心中不平。墨逍遥施法救下神兽,并未伤及无辜;可是弟弟执意给予国王颜色,一怒之下,国王殒命,士兵遭殃。大哥逍遥见弟弟凶气太重,但并没有言明,两人救下神兽,才发现原来神兽也是修炼有成能幻化人形,却是绝美容颜,白衣靓丽,气若幽兰,直逼那广寒冷素娥。

    女子唤作钟山神,乃是钟山和方圆十二座山的山神,感念他两人的救命之恩,便结为兄妹,排在最尾。

    从此三人游历人间,体察民间疾苦,常常施以援手。可是赤倾城愈发霸道决绝,对万物无情,唯独爱恋钟山神。在墨逍遥和钟山神的多番劝说之下,赤倾城始终压抑自己的凶暴脾气。多少年后,赤倾城向钟山神表白,却遭到了拒绝,得知钟山神原来深爱着大哥墨逍遥,他愤恨离去,这一别竟然整整千年。

    墨逍遥面对钟山神的真情告白,选择了接受,两人结为伉俪,逍遥快活。可谁知好景不长,赤倾城最终来寻,讨要与他们诞生时出现的雷火神鉴。墨逍遥见赤倾城脾气暴躁,凶厉霸道,便是将神器交予他,也必将为祸苍生,最终没有妥协。

    “后来呢?后来他们为了雷火神鉴打起来了?”姬殇见男子停下,似有所回忆,便说出了自己的猜测。

    男子看着熔浆,目光深远,淡淡道:“后来……”

    后来无休止的争斗便开始了,两人最初只是施展法术斗法,没有伤及无辜,可是情况愈演愈烈。在一座城池前,两人终于显化真身:龙头、虎背、熊腰、蛇鳞、牛尾、马蹄。分明是洪荒传说中的麒麟神兽,只不过一只头顶独角,一身漆黑如墨,另一只头顶鹿角,全身赤红如炎。两兽在天地间争斗,不分上下,电闪雷鸣,火雨陨落,天下百姓遭殃。钟山神数次劝说无果,两人如仇敌一般,厮杀近百年。

    墨逍遥看着眼前浮尸千里、流血漂橹的场景,后悔不已。方才醒悟,原来诞生之初那句刻在蛋壳之上的谶语竟然是真的:

    墨海霹雳召福泽,

    炽焰火舌吞邪恶。

    雷火得一山河安,

    二者齐出乾坤乱。

    想到世间多少生灵只因你我兄弟两人的无端争斗,墨逍遥心如刀割,看着深爱自己的钟山神,他做出了影响一生的决定。

    最后一次争斗,两人在山峦云雾间撕咬,吼声震天,万兽匍匐,人们也只是能看到两座高大的身影在天地间缠斗,最后一切归于烟尘当中。没有人知道最后的结果,也没有人敢去那片荒芜之地探寻真相,那片土地被无数人谣传,最终世人命名那片土地山川为“封魔禁地”。

    “咳咳……年轻人,你能猜到最后的结果吗?”男子看着仔细聆听的姬殇,喘息加重,缓缓问道。

    姬殇看着眼前虚弱的男子,站起身子,眼中充满了崇敬和敬畏之情,向其躬身一拜,认真说道: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399 6400 6401 6402 6403 6404 6405 6406 6407 6408 6409 6410 6411 6412 6413 6414 6415 6416 6417 6418 6419 6420 6421 6422 6423 6424 6425 6426 6427 6428 6429 6430 6431 6432 6433 6434 6435 6436 6437 6438 6439 6440 6441 6442 6443 6444 6445 6446 6447 6448 6449 6450 6451 6452 6453 6454 6455 6456 6457 6458 6459 6460 6461 6462 6463 6464 6465 6466 6467 6468 6469 6470 6471 6472 6473 6474 6475 6476 6477 6478 6479 6480 6481 6482 6483 6484 6485 6486 6487 6488 6489 6490 6491 6492 6493 6494 6495 6496 6497 64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