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乌:得名于汉代相地家青乌子,又称青乌先生。

    青囊:得名于东晋郭璞所得青囊九卷而著的相地术经典《青囊经》。

    那么何为堪舆?《淮南子》中有:“堪,天道也;舆,地道也。”堪即天,舆即地,堪舆学即天地之学。它是以河图洛书为基础,结合八卦九星和阴阳五行的生克制化,把天道运行和地气流转以及人在其中,完整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一套特殊的理论体系,从而推断或改变人的吉凶祸福,寿夭穷通。因此堪舆(风水)与人之命运休戚相关。

    从之所以叫风水上又可以看得出,风和水在整个堪舆界学术理论中的重要性。其实,研究风和水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研究“气”。《黄帝内经》曰:“气者,人之根本;宅者,阴阳之枢纽,人伦之轨模,顺之则亨,逆之则否。”《易经》曰:“星宿带动天气,山川带动地气,天气为阳,地气为阴,阴阳交泰,天地氤氲,万物滋生。”因此,可以看出气对人的重要性。但为什么要研究风水呢?其实,气与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密切联系。古书载:气乘风则散,界水而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又说:“无水则风到而气散,有水则气止而风无,故风水二字为地学之最。而其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以藏风之地为次等。”《水龙经》也有“水飞走则生气散,水融注则内气聚”,“未看山时先看水,有山无水休寻地”等等,都说明了风和水的重要性。在现实生活中,从宏观上讲,靠水的地方就比不靠水的地方要发展的快。比如香港、台湾、韩国、新加坡,在二十世纪中叶,亚洲经济普遍不景气的情况下,得风气之先,于六、七十年代经济飞速增长,一跃而成为亚洲经济的排头兵,给整个亚洲经济带来新的活力,为世界所瞩目,被称作亚洲四小龙。然而当你去研究他们时发现,他们所处位置不同,语言文化不同,经济体制也不同,但是却有一个惊人的共同点,那就是他们都是环海地区。这种现实情况与风水理论不谋而合。而今,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我国,也是沿海地区较内陆发展更为迅猛。当然象这样的例子还很多。这些都充分说明了风水理论的真实性和实效性。黄泓露先生更是在国内首创“免费算过去,收费算未来”的方式,让算命和风水回归科学。
------------

第十章 风水 二

    堪舆(风水)理论的源流和发展

    “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这段话出自晋人郭璞所著的《葬书》,这是“风水”这个词第一次出现在中国古代的文献中。郭璞简明扼要地说明了“风水”理论的根本:以“生气”为核心,以藏风、得水为条件,以寻求一个理想的墓葬环境为着眼点,以福荫子孙为最终目的。对于如何界定风水的好坏,郭璞的观点是:“得水为上,藏风次之。”后世风水师们的主要工作,便是寻求能够藏风、得水、具有生气的吉地,用于安葬或是修建住宅,以便人们的发展繁衍。

    然而中国数千年的“风水”观念却并非从晋代才突然产生。在河南濮阳西水坡发现的距今6000年的仰韶文化墓葬中,一具尸骨的左右两旁赫然出现了用蚌壳砌筑的、图案极为清晰的“青龙”、“白虎”图形。有学者认为,这两个图形是古人对于天上星象在地上投影的理解,这与后世的“左青龙、右白虎”的风水概念隐隐相合。

    到了风水术大肆张扬的魏晋南北朝,管、郭璞这样的风水宗师开始逐步完善过去有关风水的理念,并将其上升为一种理论。唐末,风水大师杨筠松、卜则巍流落江西,其后世子弟逐渐形成了“形势宗”的风水派别。而“理气宗”开始时流传于福建,宋朝有位风水大师王推行其说,遂形成了另一大风水派别。

    “形势宗”又称赣派、形法派、峦头派。该派学说注重在山川形势的空间形象上达到天地人合一。“理气宗”又称闽派、宗庙派、理法派。他们注重在时间序列上达到天地人合一,其考虑的因素有阴阳五行、干支生肖、四时五方、八卦九风、三元运气等。形法主要为择址选形之用,理法则偏重于确定室内外的方位格局。对于旷野、山谷之宅,因其与周围自然地理环境关系密切,故多注重形法;而对于井邑之宅,由于其受外部环境的限制,所以常常形法、理法并用。但无论“形势宗”还是“理气宗”,都遵循天地人合一、阴阳平衡、五行相生相克这三大基本原则。

    很多对风水有兴趣或初学的人士,常会遇到一个难题,就是很多时从书本上看到或听到一些对风水认识较深的朋友谈论风水的时候,常夹杂一些风水的术语及杂题,而自己听不懂,但又不好意思发问。所以就跟大家谈谈风水术语的问题。

    中国古代堪舆古籍中列示的“三条大龙”总图

    六事:阳宅所研讨之范园,除了形法,皆是属于个案处理以外,在用卦与方位方面,大抵是指住宅以内者,一共以六种主要之项目作推论之主旨,通称之为阳宅六事。分别是

    (一)门—指外大门、宅门、房门、后门,以住宅之实际状况而论。

    (二)路—路是指大门以内至厅门中间之信道,是以其范围大小而作原则性之推论。

    (三)灶—今日指厨房的煤气或石油气炉位置。

    (四)井—今日是指自来水或者是水塔之方位。自来水又以厨房中用作煮食的为主。

    (五)坑厕—现今之洗手间。

    (六)碓磨-今日之住宅已经很少有碓磨之设施,除非是特定之职业,有磨转研碾之机械设备,方有推论之必要。

    香火:是指祖先祠堂,土地祠神之祠,皆须安置于宅主之本命吉方,方为得宜。

    尺法—阳宅之尺法,古有四种,(一)子房尺。(二)曲尺。(三)鲁班尺。(四)玄女尺。今日通常用者是鲁班尺。兹将四种尺法简介于后。(一)鲁班尺以常见“财、离、义、宫、劫、害、本”八个间隔,以“财、义、宫、本”四字为吉。(二)子房呎以九寸为九步。金星吉。火星凶。罗星凶。本星吉。紫燕吉。文星凶。计都凶。月悖凶。水星吉。此法令已不多见用。(三)曲尺以九寸分九步。一寸为一白吉,六寸为六白吉。八寸为八白吉。九寸为九紫吉,其余的“二、三、四、五、七”寸皆为凶。依此而论,阳宅之门,窗等尺寸,只以寸的余为吉凶依凭。譬如二尺八寸为吉。二尺四寸为凶等。(四)玄女尺以九寸分八步。贵人吉。天灾凶。天财吉。官禄吉。孤独凶。辅弼吉。以上诸法皆不忌加半寸。

    五灶应日(吉凶俱同)(一)木灶—应三十日后。(二)土灶—应五十日后。(三)火灶—应二十日后。(四)水灶—应六十日后。(五)金灶—应四十日后。

    月偶—阴宅为日奇,阳宅为月偶,故此,月偶即是阳宅的别名。

    堪舆旁拱—是指二山中有一水,二水中有一山,其处立宅,形如水跳,而实为“旁拱”之吉。

    宅基—可分之为六种。(一)平坡。(二)平岗。(三)平原。(四)平洋。(五)平田。(六)平湖。阳宅在山岗郊外之处,是取高而不取窝。

    纳气—纳气与乘气不同,乘气是乘地气,纳气是纳理气,即是不以宅之坐向为主,兼取门、路之气。安灶忌日—正五九月—忌子卯日,二、六、十月忌甲子日。三、七、十一月忌癸酉日,四、八、十二月忌庚午日。

    安床忌日—用建除十二神。心、昂、奎、娄、箕、尾、参。

    五神—用于阳宅修造之条例。一:甲乙为青龙。(二)丙丁为明喜。(三)戌已为仓库。(四)庚辛为白虎。主白哭泣之丧事。(五)壬癸为盗贼。主有招盗。

    福元—宅之坐为福德宫,人命各有所宜,东四命居东四宅,西四命居西四宅。

    命向—屋有“坐、向”命有“东、西”。专论山向而不论命者大凶,专论命而不论山向者“小凶”。合命又合坐向者,则其福永固。

    火向—灶“火门”直向四吉方“生气、延年、巨门、伏位”。

    烟道—即今日之抽油烟机出口。宜出四凶方:绝命,五鬼、祸害、文曲。

    吉凶配属—四吉方:生气、延年、巨门、伏位宜配床、香火、大门、后门、房等等。四凶方—绝命、五鬼、祸害、文曲宜配灶座坑厕、碓磨-等等。

    其实风水之说起源于东汉之时,在东汉初,班固《汉书·艺文志第十》中,始见载堪舆术专著,有谓"《堪舆金匮》十四卷",与言阴阳五行、时令日辰、灾应诸书同列"五行家"类,为当时"数术"六种之一。

    班固评五行家之流:"其法亦起五德终始,推其极则无不至,而小数家因此以为吉凶,而行于世,浸以相乱"。又在《数术略》末总说云:"数术者,皆明堂羲和史卜之职也"。窥其意,

    《堪舆金匮》作为其时堪舆家专著之一,奥旨不外与《史记》所述者同。

    据《后汉书·王景传》载,与班团同时代的水利专家王景,曾"以六经所载皆有卜筮,作事举止质于蓍龟,而众书杂糅,吉凶相反,乃参纪众家数术文书,冢宅禁忌、堪舆日相之属,适于事用者,集为《大衍玄基》。"

    由此可见,堪舆之术确如司马迁和班固评述,乃由汉以前占卜之术传承分化而来。

    堪舆一词的释义,东汉许慎曾谓:"堪,天道;舆,地道"

    测堪舆是谓天地之道。许慎此语,出自唐代初颜师古引注《汉书·艺文志》之"《堪舆金匮》十四卷"条下。

    稍后,李善注《文选》中扬雄《甘泉赋》"堪舆"之句也引了许慎此语。在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说"堪,地突也","舆,车舆也",并没有"堪舆"一词的联绵解释。颜师古和李善所引许慎语,很可能是出自唐初尚传世未佚的许慎注《淮南子》所涉"堪舆"句(参见《隋书·经籍志》)。而综观《淮南子》、《史记》、《甘泉赋》、《汉书·艺文志》所涉"堪舆",解释为天地之道,是说得通的。

    许慎之后,有郑玄注《周礼》,提及堪舆,是术书之名。其解《春官宗伯第三》所云"保章氏,掌天星,以志星辰、日月之变动,以观天下之迁,辨其吉凶。以星土辨九州之地所封,封域皆有分星,以观妖祥",注谓:"星土,星所主封也;封,犹界也。大界则曰九州,州中诸国中之封域,于星亦有分焉,其书亡矣。《堪舆》虽有郡国所入度,非古数也。今其存可言者,十二次之分也。星纪,吴越也;玄枵,齐也;娜訾,卫也;降娄,鲁也;大梁,赵也、实沈,晋也;鹑首,秦也;鹑火,周也;鹑尾,楚也;寿星,郑也;大火,宋也;析木,燕也。此分野之妖祥,主用客星、慧孛之气为象。"

    按郑玄说,汉以前即有《堪舆晰书》,后代所作《堪舆》以十二次论分野,尚存可言古者。郑说后出《堪舆》,即或班固谓堪舆家之《堪舆金匮》。而其术尚宗古代占星之法,即将木星或谓岁星十二年运行一周天的轨道,等分为十二,称之十二次,又对应于地上之郡国,即所谓分野,视各天区星象变异而预兆对应地域世道吉凶。
------------

第十一章 风水 三

    从有关史实看,堪舆术在汉代甚为流行,占卜日辰吉凶是其主要内容,多属无稽迷信。对此,当时的有识之士,曾予非议或批判。如东汉王充《论衡·讥日篇》曾指出,其时流行于世的"《堪舆历》,历上诸神非一,圣人不言,诸子不传,殆无其实。"

    汉末应动《风俗通》提到,其时"《堪舆》书云:上朔会客必有斗争。"应助以事实批驳此说荒谬:"按,刘君阳为南阳牧,尝上朔盛撰,了无斗者。"

    后至三国时,魏人张晏曾有释义云:"堪舆,天地总名。"语出颜师古引注《汉书·扬雄传》之《甘泉赋》,也出李善引注《文选》中扬雄《甘泉赋》"堪舆"句。此说与许慎释堪舆为天地之道稍有出入而已,

    堪舆综观《淮南子》、《甘泉赋》、《日者传》、《堪舆金匾》、《后汉书·王景传》各所涉堪舆之语,及郑玄、王充、应劭等提及的《堪舆》,以此解释,也是说得通的。

    堪舆一词释义与相度风水直接联系,就现所掌握的资料所知,最早出自三国时魏人孟康。曾谓:"堪舆,神名,造《图宅书》者。"见于颜师古注《汉书·扬雄传》中《甘泉赋》"堪舆"句所引述者。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914 5915 5916 5917 5918 5919 5920 5921 5922 5923 5924 5925 5926 5927 5928 5929 5930 5931 5932 5933 5934 5935 5936 5937 5938 5939 5940 5941 5942 5943 5944 5945 5946 5947 5948 5949 5950 5951 5952 5953 5954 5955 5956 5957 5958 5959 5960 5961 5962 5963 5964 5965 5966 5967 5968 5969 5970 5971 5972 5973 5974 5975 5976 5977 5978 5979 5980 5981 5982 5983 5984 5985 5986 5987 5988 5989 5990 5991 5992 5993 5994 5995 5996 5997 5998 5999 6000 6001 6002 6003 6004 6005 6006 6007 6008 6009 6010 6011 6012 6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