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也是蒙恬在这场战斗中除了开始用牙旗轻点李左车中军,而至此以后就再也没有发号施令的原因。每个人无论是将领还是兵卒,都知道该怎么配合才是最适合的。
这就是大秦最为精锐的由蒙恬一手带出来九原军。
大部聚拢起来护卫在李左车周围游走的五百余乘战车马上就遭到了刘信这一万骑兵的致命打击。
这五百余乘战车之所以先前刘信没有用弩箭攻击,是因为他离战场太远,且加上车兵运动到了蒙恬大军步卒方阵的右翼,弩箭容易误伤本军。
所以他选择了攻其必救将这些车兵聚拢到李左车身边,同时还能解蒙恬右翼被合围的威胁。
万余只弩箭带着尖利的呼啸狠狠的扎入护卫在李左车周围的车阵中。
人仰马翻车覆!
五百余乘的战车在这一波箭雨下一下去了大半。剩余的战车也匆忙逃离秦军弩机的射程,李左车周围顿时又产生了霎那的空虚。
秦军的战力和悍勇出乎李左车意料之外,以步卒面对骑兵突然的冲击而且是在羽箭袭击过后,依然阵形未乱且反击异常凶猛,他的万余飞骑如今已经完全陷入秦军步卒方阵中,不出意外的话,这辛苦建立的万余飞骑就要在这一战损失殆尽了。
如今秦军骑军动如脱兔、领军之将战机拿捏只准同样大出李左车意料之外。
“蒙恬不愧是天下名将!”李左车对车兵的损失心疼不已。
正当刘信准备直扑李左车中军拿下李左车时,喊杀声从李左车后阵传了过来。
李左车的左右两路大军十余万步卒这个时候终于赶了上来。而且看样子左翼的数万步卒大军要将自己这万余骑兵一起包裹进去。
一声令下,一万九原精骑飞快的在左翼大军赶到前远离了战场,继续在战阵外游弋,环伺一侧,分散李左车的注意力。减轻战场中央蒙恬三万步卒的压力。
李左车见一万九原精骑说走就走毫不犹豫,遁出了自己的预想的合围微微失望。有了这一万游弋在外的一万骑兵,他的确不敢让自己的左路大军全力进攻蒙恬的右翼。
因为有了先前那一幕,这一万骑兵在李左车心中的威胁顿时提升了好几个阶别。
“命左右两路大军中潜伏的弓手尽皆到左路大军,防备秦军那一万骑军偷袭。吹号角,命左右两路大军立刻围杀蒙恬秦军,今曰务必要取蒙恬项上人头。本相亲自为我军擂鼓助威!”
“呜呜呜”低沉的号角声从李左车中军响起。
“咚咚咚”
几息之后,号音落,李左车亲自擂起了战鼓,平稳厚重的鼓声响彻整个战场。
看到相国大人亲自擂起了战鼓,刚刚赶到的左右两军兵卒顿时士气大涨,气势如虹。关键时刻赶上来的左右两路大军迅速前出,完成了对蒙恬大军的合围。
在合围的刹那间,就对蒙恬发起了排山倒海的猛攻。
原本阻挡三万余九原步卒的万余赵军飞骑早已经尽皆陷入三万九原步卒方阵中央,挪移困难,此刻已经伤亡大半,眼看即将要被蒙恬大军整个吞下,只要解决了这些飞骑,那么李左车的中军基本上算是完了。
加上游弋在外的一万九原精骑,蒙恬相信李左车就算是插翅也难飞。
然而,突然赶到并对秦军步卒方阵发动猛攻的李左车左右两路大军顿时让蒙恬大军形势再次急转而下。
(未完待续)
------------
第三十章 决死
李左车的左右两路大军可以说来的是刚刚好,如果再晚来个几十息,等九原步卒将所有的赵军骑兵都歼灭,那么就算被左右两路大军合围也没什么意义了。
因为如果在晚上片刻,刘信的一万九原精骑就将直扑李左车,这一万九原骑兵已经做好了尽皆身死的准备,只要李左车在手或者被斩杀在当场,那么一切都是值得的。
蒙恬之所以明知道李左车的大军几乎是自己的两倍,而在分兵的情况下依然敢逆袭李左车的中军,正是想要达到这个目的。
三十万九原军从不畏惧死亡,做为这只军队缔造者的蒙恬,当然更不会。
这及时赶上来的李左车左右两路大军,对李左车来说是真正的急时雨,对蒙恬以及已经伤亡了上万人的九原步卒来说就是噩梦了。
当然说噩梦肯定是太过高看李左车的这些步卒了,也小看了九原军。
但是这合围攻杀上来的十万赵军步卒,对蒙恬来说还真的确就是个噩梦。眼看损失了如此多的九原精兵就要大功告成,却在最后一刻功亏一篑,蒙恬只觉得满嘴苦涩。
如今只剩下两万余的九原步卒,面对周围五倍于己的李左车左右两路十万步卒的围攻,蒙恬知道,如今自己突围还是一样可以成功杀出去。
但是面对仍然拥有近五百余乘轻重战车、十余万步卒的李左车大军蒙恬认为哪怕自己突围,这跟随自己北上的三万余步卒也将不会有多少人能跟随自己安然离去。
甚至很可能为了掩护自己突围,刘信的万余骑兵也将全部葬送在此地。
那么,自己北上这一战将会造成九原军自始皇帝时成军以来,最为惨重的惨败。更为重要的是,胡亥安定山东的计划也将由此落空。
蒙恬心中突然涌出一股悔意,如果自己先避其锋芒再图决战,那么他有信心就算不能胜了李左车这近二十万大军,也至少走到如今这尴尬的局面上。
后方还有四万大军!
现在依然没到最后,谁胜谁负还未定!
如此,那就战吧!
一杆比蒙恬中军牙旗还要大上少许的黑锦燕尾状大旆旗帜出现在蒙恬中军牙旗旁边,上面一个硕大的小篆“秦”字熠熠生辉。
两杆大旗同时飘扬在秦军步卒方阵上空,遥指远方,李左车中军所在!
“秦”字大旆,象征着大秦荣耀的“秦”字大旆!
大旆和牙旗一样同属中军阵旗,但是写有“秦”字的大旆和写有“蒙”字的牙旗所代表的意思却是根本不同。
牙旗,所有的领军主帅都会有一杆牙旗,是蒙恬的中军帅旗,牙旗在哪,就代表着蒙恬在军中何处,牙旗倒,则代表着主将蒙恬身死;大旆,尤其是黑色大旆,则只代表着大秦皇室。这是始皇帝给九原军的荣耀。
除了皇帝亲征会有如此一模一样的大旆外,整个大秦一百余万兵卒中,也只有大将军蒙恬统领的九原军中有此一面黑锦“秦”字燕尾大旆。
这杆黑色大旆只在十几年前蒙恬跟五十万匈奴骑兵交战出现过一次,那一次,三十万秦军一战大胜五十万匈奴骑兵,逐地千里。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1586
11587
11588
11589
11590
11591
11592
11593
11594
11595
11596
11597
11598
11599
11600
11601
11602
11603
11604
11605
11606
11607
11608
11609
11610
11611
11612
11613
11614
11615
11616
11617
11618
11619
11620
11621
11622
11623
11624
11625
11626
11627
11628
11629
11630
11631
11632
11633
11634
11635
11636
11637
11638
11639
11640
11641
11642
11643
11644
11645
11646
11647
11648
11649
11650
11651
11652
11653
11654
11655
11656
11657
11658
11659
11660
11661
11662
11663
11664
11665
11666
11667
11668
11669
11670
11671
11672
11673
11674
11675
11676
11677
11678
11679
11680
11681
11682
11683
11684
116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