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恬在九原城中的威信毋庸置疑。随着他的军令下达,所有被征召的百姓无论是异族蛮夷还是大秦百姓,基本上没有哪怕一丁点儿反对的声音亦或是怨言,被征召的百姓甚至有种心有荣荣之感。

    没有到过九原的人是无法理解九原人对蒙恬那种发自内心的崇敬之情的。无论是异族小部落也好,还是土生土长的九原百姓亦或是后面迁到九原的秦人,都很清楚一点,那就是没有大将军蒙恬,没有九原军,他们根本不可能过上像今天这样安逸的生活。

    原本历史上,蒙恬被胡亥杀掉之后,整个九原郡,逾百万的各族百姓自发的聚集到九原,聚集到当初在九原城外合拢的长城脚下,为蒙恬披麻戴孝,哭声震天。

    当然征召劳役的事情不是一时半会就能完成的。此刻距离冒顿退往云中郡方向已经快一个时辰。蒙恬很担心冒顿会用大部匈奴骑兵吸引九原军注意力而自己轻车简从仅带少部分亲卫跟心腹脱离大队的方法逃离大秦境内。

    在稍作休息之后,五万九原军精骑被分作五十组千人队,四散开来朝着冒顿退走的方向追踪而去。只要有任何一队骑兵发现逃走的冒顿大部的踪迹,马上就会点燃烽火通知全军。

    五万陇西军则是做为前锋,沿着匈奴骑兵退走的痕迹沿途追踪。蒙恬则是依然带着五万朱雀军以及二十余万东胡骑兵充作后军,吊在陇西军后方数十里的地方跟随而行。

    正如对待王乾的态度,此刻蒙恬即便没有收到来自咸阳的诏令也下定了决心要将冒顿给留在大秦了。机会只有一次,蒙恬怎么会轻易放过。

    五万九原军精骑化作数十支千人小队,很快就消失在旷野尽头。他们的任务最为艰巨,不仅要搜寻冒顿大部的踪迹,更为重要的是要防止冒顿离开大队逃跑。

    在五万九原军精骑离开不久,辛胜就领着五万陇西军沿着冒顿逃离的方向追了上去。陇西军开拔,蒙恬紧接着就带着五万朱雀军和莫乎尔的二十余万东胡骑兵跟着上路了。

    对于粮草和辎重的事情蒙恬并没有太过担心。九原军镇守九原十余年间,蒙鸿不仅是九原幕府的首脑,也是真正意义上的九原军后勤总管,有他坐镇九原统筹后勤,蒙恬很放心。

    随着如雷的马蹄轰鸣声渐行渐远,铺天盖地的无数骑兵终于渐渐消失在天边。

    太阳,已经西斜。

    ……

    大秦帝国,云中郡!

    从早上太阳还未升起,到如今太阳已经西斜,王乾领着两万朱雀军兵卒除了中午稍作休息吃饭饮水之外,一刻都没有放松过。

    王乾很清楚,他每耽搁一分,匈奴人屠戮云中大秦百姓的可能就大上一分。更何况匈奴人是昨曰夜间就离开了九原赶往云中郡。

    云中全郡,人烟稀少,或者说整个大秦的北部边疆都是人烟稀少之地。云中全军除了地处云中中心的郡治云中城(后世托克托县(归呼和浩特所管辖)古城乡古城村)外,也就只有靠近大秦北部边疆临近长城的武泉这一个县治了(后世呼和浩特附近)。

    王乾并两万朱雀军疾驰的路线正是直奔云中城而来。匈奴骑兵从九原城东进,不可能杀向地处云中郡最北部边缘的武泉县,只会沿着九原到云中的大道杀向云中城。

    这是王乾等人第二次休息,此刻他们距离云中城已经不足百里。

    下马休息的朱雀军兵卒纷纷取出水和干粮狼吞虎咽起来,抓紧时间补充体力。

    就在这时,隐隐约约的马蹄声自朱雀军西方传来,听声音似乎距离朱雀军还有至少十余里之遥。而那马蹄声前进的方向似乎正是东面的云中城。

    (未完待续)
------------

第两百五十三章 血旗出

    听到这隐约传来的马蹄声刚刚下马才喝了两口清水的王乾霍然而起。九原、云中、雁门这数郡的军力王乾很清楚,为了应对来袭的匈奴大军,基本上所有的九原军都被抽调到了九原城周围。

    云中郡全郡也不过是还有不到万人的九原军兵卒。而这不到万人的九原军兵卒尽皆都是步卒,不可能会有骑兵。九原候既然派自己亲自领军前来云中阻截从九原杀入云中的匈奴蛮夷,那么显然不可能再派遣九原军骑兵前来驰援。更何况在王乾看来,即便有了朱雀军驰援,如今聚集在九原附近的大秦骑兵数量也不会太多,面对数十万的匈奴骑兵,也没有多少余力顾及云中等地。

    那么只有一个解释,自己碰到了匈奴骑兵。

    运气真的不错啊!

    王乾眼中闪过一缕精芒。他等这一天等了太久,朱雀军也等了太久。从父亲大人过世之后,一直接任武城侯之位的王乾肩负的压力之大,外人是无法想像的。

    他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坐上王氏一族的家主之位,不仅仅是因为王氏一族在面临皇帝压力的妥协,更重要的是王氏一族内部的妥协,王离说的好听点是为国捐躯,说的不好听点就是打了败仗死在了战场之上。这一点,大秦朝野上下都是心照不宣的。

    王氏一族急需一个能够撑起门面的人来挽回身为大秦名将世家的王氏家族的声望。朱雀军北上九原之战,对胡亥来说很重要,因为这是他一手打造的嫡系真正在天下人面前的第一战,玄武军之前成武那一战中的表现,大秦重臣也都知道,但是那一战毕竟不能宣诸与众,而此次却是实际意义上的五大军团第一战,而这一战对王乾还有王氏一族来说,则是更为重要。

    “吹角,备战!”王乾将手中的水囊又挂上腰间,沉声喝道。

    随着王乾一声令下,苍凉绵长的低沉号角声自两万朱雀军中响起。

    原本四散开来抓紧时间恢复体力的朱雀军兵卒,听到这号角声,纷纷一跃而起,胡乱的往口中塞上最后一口干粮,来不及喝水紧张而不慌乱的朝着自己还在悠闲吃草的战马奔去。

    由于是战时,为了应对突发状况随时能够上马作战,所有战马背上的马鞍以及马镫都没有卸下。不过即便如此,所有的朱雀军兵卒在奔到自己坐骑前时,没有急着跨上马背,而是仔细的检查了一番身上的兵械、铠甲以及马背上的马鞍、马镫等物事之后,才翻身上马。

    细节决定成败。在战场上,任何一个小小的疏忽,都会造成无法挽回的后果。战前检查,已经是朱雀军甚至灞上大营出身的五大军团深刻在骨子中的事情。

    待到号角停歇,两万朱雀军兵卒已经尽皆跨上战马,整齐的排列成两列长长的纵列立在王乾面前,除了战马打着响鼻的声响,再无一丝杂音。

    从号角响起到号角停歇,不过一炷香的时间,朱雀军兵卒就已经准备完毕,这样的表现让王乾很是满意。

    淡淡的点点头,王乾双腿猛然一夹马腹,随着“驾”字爆喝,一骑当先如离弦之箭般奔驰而出。两列长长的朱雀军纵列紧随在王乾身后纷纷策马跟上,在奔驰中逐渐散开成为一个巨大的扇形。

    如雷的马蹄轰鸣声中,两万朱雀军骑兵朝着刚刚传来声响的东西方疾驰而去。

    十余里的距离,即便朱雀军没有全力奔驰,也不过是盏茶时间而已。

    远处,一抹杂乱的黑白之色正在飞快的接近。

    是匈奴骑兵。

    不知道这些匈奴骑兵为什么会主动迎上来。难道是来送死的不成?这是朱雀军兵卒看到匈奴骑兵发现有大队骑兵接近不第一时间选择逃跑而是朝着出现在旷野上的朱雀军迎上来时脑海中冒出来的想法。

    果然,在匈奴骑兵距离朱雀军不到五里的时候,这支万余人的匈奴骑兵似乎发现对面狂奔而来的骑兵不是自家人,纷纷仓惶的调转马头划出一个半弧形朝着他们来时的九原方向奔了回去。

    不过,这万余有点傻傻的匈奴骑兵似乎醒悟的有点晚了。

    奔驰的朱雀军阵中陡然响起三声短而急促的号角声。

    瞬间,成扇形奔驰的朱雀军骑兵分成三股,中间是王乾以及他的两千亲卫,左右两翼则是个各有九千人。王乾所在中阵速度不变,从大阵中分出的左右两翼的速度则是陡然加速,形成两个巨大的钳子朝着还在调头的万余匈奴骑兵夹攻而去。

    万余人的匈奴骑兵此刻已经有点惊慌失措。原本他们听到马蹄轰鸣声接近,以为是其余三股的匈奴骑兵也赶到这里来了,所以不假思索的就迎了上来。他们也都知道,秦人尽皆被伟大的冒顿单于给困在九原城中不敢出来,这个时候出现在云中的只有自己人。

    不过,事情却是出现了他们始料不及的变化。秦人骑兵还真的就出现在了云中郡。领军的匈奴万骑长也不是傻子,很快就想到这是不是代表着秦人已经有援军赶到了呢?不管是不是,调头回九原禀报给伟大的冒顿单于都是最为正确的选择。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5205 75206 75207 75208 75209 75210 75211 75212 75213 75214 75215 75216 75217 75218 75219 75220 75221 75222 75223 75224 75225 75226 75227 75228 75229 75230 75231 75232 75233 75234 75235 75236 75237 75238 75239 75240 75241 75242 75243 75244 75245 75246 75247 75248 75249 75250 75251 75252 75253 75254 75255 75256 75257 75258 75259 75260 75261 75262 75263 75264 75265 75266 75267 75268 75269 75270 75271 75272 75273 75274 75275 75276 75277 75278 75279 75280 75281 75282 75283 75284 75285 75286 75287 75288 75289 75290 75291 75292 75293 75294 75295 75296 75297 75298 75299 75300 75301 75302 75303 75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