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路大军和第三路大军同样也是由九原军组成,一万骑兵三万步卒一万辎重兵。分别由九原军副将苏角和涉间统领从枹罕出发。
苏角大军走湟水,西进;涉间大军走大通河沿着祁连山脉西进。
苏角和涉间大军西进的地方,正是赫赫有名的丝绸之路河西走廊所在。
(未完待续)
------------
第三十二章 河西攻略
枹罕县,是陇西郡最西部的县治,同样也是大秦西北最为边远的县治。从大秦北驱犬戎建立陇西郡之后,这里就成为大秦领地,到如今已经有两百余年的历史。
严格意义上来讲,枹罕附近的百姓,并不全是从关中迁移过来的老秦人,这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人中还有犬戎和羌族人的血统。
只是经过两百余年的混居,这些人到如今已经全部都以秦人而自居,摒弃了犬戎和羌族部落中逐水草而居的游牧生活,学会了田园耕织。
跟随蒙恬南下陇西的不仅有五万九原军,同时还有当初九原之战俘获的十余万匈奴俘虏。这十余万匈奴俘虏加上王乾带回咸阳邀功的数万正在修筑九原直道的匈奴俘虏,大秦到如今统共俘获了近十五万的匈奴精壮劳力。
九原之战到如今已经过去了快一年时间,这十余万匈奴俘虏自然不能白白养着。如今的九原要塞,已经变成了一大两小三座城池。
而这新出现在九原要塞东西两面十余里、各占地十余亩的两座卫城,就是这十余万匈奴俘虏的劳动成果了。
这两座卫城说是城,其实是两座完全军事化的堡垒罢了。两座卫城中根本没有任何百姓或者民居,住在两座卫城中的人除了九原军,就是数量众多的各式府库。
早在九原之战结束之后,胡亥心中对九原要塞在将来的使用就已经有所打算。
咸阳到九原的直道完工之后,从关中到九原要塞之间将会成为一片坦途。快马的话最多两天就能够从咸阳直达九原。
在匈奴退避到狼居胥山极北之地、平夷郡建立之后,九原城作为塞外重镇的功能已经大大被削弱。平夷郡成为大秦边郡,九原要塞却已经由边郡变为内郡了。
将来如果大秦继续北上的话,通过有九原直道连接的九原,显然将会是最好的大后方。一应物资粮草辎重包括商贾都将从九原到达平夷郡,或者由平夷郡先抵达九原再经九原直道直达关中咸阳。
九原链接平夷郡的草原通道已经提上曰程,只待此次打通大秦进抵西域的河西走廊通道之后,就会开始动工。
而蒙恬将十余万匈奴青壮带来陇西,正是为了在大军扫清河西走廊的一干羌族和月氏蛮夷部落之后,随后修筑一条由枹罕连通河西走廊的大道。
不过在大军未清扫沿途各个异族部落之前,这十余万匈奴俘虏将会在坐镇枹罕的蒙恬指挥下扩建枹罕城。
枹罕,在不远的将来,将会同九原要塞一样,成为大秦连接西域的交通枢纽所在。同样也将是大秦的军事重镇和物资集散地。
西北苦寒之地,适宜动兵的时间不太多。如今正是时候,再加上如今的河西走廊除一些游牧的羌族和月氏部落外,基本上没有任何成建制的正规军能够对装备精良的秦军构成威胁。所以胡亥给了蒙恬两个月时间,两个月的时间,蒙恬必须打通河西走廊,将大秦的疆域推进至后世汉王朝敦煌一带,并建立桥头堡。
唐诗“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让无数的人知道了阳关,同样是唐诗“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也让无数的人知道了玉门关。
这两座在后世在无数诗词中出现的雄关要塞,在如今还没有出现在世间。但是想来,也用不了多久了。
从蒙恬集中了十万九原军精锐同时西进河西走廊就可以看出来,其实胡亥真正想做的不仅仅是将羌族赶的更远或者平定,而是要趁此机会打通大秦同西域诸国的通道。
真正对付羌族的大军,是由辛胜亲自统领的五万陇西边军。这五万陇西边军将从临洮出发,扫荡临洮以西真正属于羌族人聚居地的区域。
五万陇西边军,三万骑兵,一万步卒,一万辎重兵。当然,还有很快就将抵达陇西的由关中数百家世家贵族以及富户组成的劫掠大军。
在陇西军击溃羌族人聚居在临洮以西、巴蜀两郡以北几个主要的大部落之后,剩余的小鱼小虾们就会交给出关的劫掠大军来解决了。
任务最为轻松简单的其实还是从九原西进的蒙豪那五万九原军。毕竟在将大部分的匈奴蛮夷驱赶到狼居胥山以北之后,留在九原以西地面上的,大多都是一些游牧的小部落。所以,蒙豪大军其实最主要的作用只是防范于未然,清扫一下九原以西残余的匈奴部落。
三十万九原军经过胡亥连番调拨以及恶战,如今的九原军还剩下二十二万余人。此次大军西进,蒙恬带走了十二万九原军,这其中两万兵卒属于蒙恬的亲卫。同李信一道东进东北的蒙云带走了三万九原军骑兵。如今的九原要塞,仅剩下不过七万大军而已。
十万陇西军,基本上从李信灭楚之战后就一直是这么个人数。这十万陇西边军分布在陇西和北地两郡十三县之地方圆数百里的广袤区域内。
其中陇西郡治狄道驻军五万,占据了整个陇西军半数之兵。北地郡治义渠(后世甘肃西峰)则是只有一万兵卒驻扎。剩余的四万人枹罕和临洮这两个最为靠近羌族领地的县治各有驻军五千。然后其余的三万大军分布在两郡九县之地,可以说是兵微将寡。
为了蒙恬以及郡治狄道的安全,辛胜在领五万驻守在狄道的陇西边军西进之前,就将其余分布在九县之地的三万大军尽皆抽调回狄道,并将其中的两万大军调到枹罕蒙恬麾下听令。
其实,他这样做,最主要的目的还是担心那十余万匈奴俘虏突生变故。毕竟看守十二万余人的匈奴俘虏还要监督他们筑城,蒙恬的兵力已经有些捉襟见肘。
胡亥只是让蒙恬统领九原军西进诸事,但是这个九原军还不包括已经被胡亥直接抽调划归辛胜麾下的苏角那五万大军,更不用说辛胜的十万陇西军了。
所以对拥有战时临时调兵权力的辛胜抽调陇西边军进驻枹罕城的做法,虽然蒙恬不太赞同,但是他也只能提出意见,至于接受不接受那就是辛胜的问题了。
显然,从九原军中走出来的辛胜,在这一点上是不可能听从蒙恬的建议。
其实辛胜等人对匈奴人的戒备心理有些过了。要知道这个时候的匈奴人还是那个在对待中原帝国有着天然自卑心理的民族。
(未完待续)
------------
第三十三章 踏足东北
匈奴人真正的崛起或者说建立对中原帝国在心理上的优势是在原本历史上的冒顿时代。冒顿侵扰汉王朝数十年,甚至差点让汉王朝的开创者成为匈奴人的俘虏,让原本畏惧中原帝国的匈奴人算是第一次看到了雄踞在肥沃土地上的中原帝国的虚弱。
之后的数千年时间内,一个异族消亡衰弱,就会有另一个异族崛起。但是他们无一例外的都会选择不断的南下侵扰。
一方面他们羡慕中原帝国的锦衣玉食各色器物,另一方面,他们从心底鄙夷仇恨着那个偌大的能够占据如此肥沃土地的偌大帝国。
神州大地数千年的王朝更替,无论哪一个帝国崛起,无一例外首当其冲的就会面对北部或者西部一个个的异族蛮夷随时入侵的危险。
只是如今这个时候,冒顿刚刚成势还没有真正的崛起还没有让匈奴人建立起对中原帝国心理上优势的时候,就已经被九原军和朱雀军打的丢了老窝,远遁到狼居胥山极北之地。
经过蒙恬北击匈奴,再经过九原一战。如今的匈奴人,对大秦这个将强盛的匈奴部族给摧毁的偌大帝国的畏惧,远胜往昔。
因为大秦是在匈奴人心理期望最高的情况下击败的匈奴,而这次战败不是如十几年前那样败就败了,这一次的败,让整个匈奴部族输的几乎一无所有。
期望越高,失望越大。
这种强烈的心理落差,再加上游牧民族天生崇拜敬畏强者的天姓使然,让十余万被大秦俘虏的匈奴俘虏要有多老实就有多老实。
更何况为了能从这十余万匈奴精壮身上榨取最大的价值。蒙恬遵照胡亥的命令,基本上保证了这些匈奴蛮夷每天两顿都能吃饱。当然兵卒对匈奴蛮夷的打骂,只要不弄死人不影响这些俘虏工作的进度,蒙恬不会关心,胡亥自然更不会关心。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52540
52541
52542
52543
52544
52545
52546
52547
52548
52549
52550
52551
52552
52553
52554
52555
52556
52557
52558
52559
52560
52561
52562
52563
52564
52565
52566
52567
52568
52569
52570
52571
52572
52573
52574
52575
52576
52577
52578
52579
52580
52581
52582
52583
52584
52585
52586
52587
52588
52589
52590
52591
52592
52593
52594
52595
52596
52597
52598
52599
52600
52601
52602
52603
52604
52605
52606
52607
52608
52609
52610
52611
52612
52613
52614
52615
52616
52617
52618
52619
52620
52621
52622
52623
52624
52625
52626
52627
52628
52629
52630
52631
52632
52633
52634
52635
52636
52637
52638
52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