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亥来到议政堂的时候,内阁五位辅政大臣、朝中六部尚书十二侍郎已经尽皆都在议政堂等候多时了。
他们自然不可能得知龙卫府传来的信报内容,而是胡亥命人召集而来的。
自九原之战后,百余年来一直侵扰大秦西北边疆的心腹之患匈奴人在元气大伤、失去王庭所在狼居胥山之后,已经再没有能力南下了。
平夷郡一战,因为蒙豪九原军及时的救援,再加上胡忠也就是莫乎尔同样打出了火气孤注一掷,算是彻底的熄了冒顿趁势夺回狼居胥山的奢望。
在月氏人被冒顿提前赶出大秦西部边疆、羌族人又被大秦劫掠队以及因为陇西夜袭之事出动十余万大军连番清剿的情况下,整个大秦西北边疆,在这三年内是前所未有的安定。
九原、陇西、北地的百姓再也不用提心吊胆的过生活。
相对来说,这一次发生在河西郡笔架城的袭击,应该来说是这三年来大秦第一次被异族势力所侵扰了。
虽然这件事情胡亥心中已经有了些许轮廓,但是内阁府既然已经建立,许下了理政大权,而且后面还要不断的放权给内阁府,那么自然不可能仅仅作为摆设存在,而朝中六部更不能只做为传声筒一样的存在。
“臣等恭迎陛下!”一众群臣看到胡亥出现,齐声道。
“不用多礼!”胡亥摆摆手,在大殿之上坐定,“笔架城之事,诸位爱卿可有定论?”
听到胡亥的问话,一干重臣顿时都沉默了。
他们先前一点消息都没有收到,还是来到这议政堂有龙卫府那个冷冰冰的女统领介绍了一下情况,才知道远在数千里之外的河西郡一个叫笔架城的城池被攻击了。
只是,连袭击的人是谁都不知道,现在就说有没有定论是不是有点早了?
胡亥看到包括尉缭、冯去疾、嬴腾在内的内阁五位老臣都不言语微微沉吟半响,似乎想起什么抬头道:“来人,将龙卫府搜集到的情报呈上来给诸位大人看上一看。”
现如今这个时代,连自己治下的一亩三分地都管不好,谁还有心思去注意那些距离大秦动辄几千上万里之遥的异族小邦。
就连大秦的心腹之患、连年交战的匈奴人王庭在何处大秦都不清楚,更不要说要比匈奴人更加遥远偏僻的西域那众多的小国了。
当然,就算秦人想要关注西域诸国也要资料不是?
所谓的龙卫府搜集的情报自然不可能是真的。
龙卫府先前关注的重点大多都是匈奴、月氏以及羌族这些盘踞在大秦西北边疆的异族们,还没有能够穿越这些异族的领地直接进入更加遥远的西域去搜集这些小国的情报。
所以,这所为的情报其实都是胡亥早就通过自己的记忆写下来准备在后面备用的。毕竟,大秦如果想要继续向西,那么在塔里木盆地周边的众多小国必然是要首先解决的目标。
这一次笔架城遭遇的袭击,在求援的信息送到玉门关之后,处身玉门关的龙卫府密探甚至要比苏角赶往关中的信使还要早发出消息。
不过七八个时辰红色信报就已经送到了咸阳,而河西郡尉武威将军苏角传递军情的信使怕是至少要在五曰之后才能到达关中。
不惜耗费巨量人力财力、足足耗费数年之久建立起来的几乎囊括整个大秦的龙卫府信息传递渠道,终于开始有所回报了。
皇帝书房郎中曹参领着一干宫女将准备好的有关西域诸国的资料纷纷送到尉缭等一众重臣手中。
随着资料到手,议政堂渐渐安静下来。
过了半响,尉缭最先放下手中的薄薄几张纸,“陛下是说此次河西遭袭,是这些西域小国所为?”
一众群臣听到尉缭出声,纷纷放下手中的纸张,侧耳倾听。
没有人怀疑这薄薄几张纸上写的东西是否真实,无数次的经验证明,龙卫府的情报似乎很少有过错漏。而皇帝本人似乎对大秦疆域以外的地方甚至要比龙卫府了解的更多。
“如果所料不差,应该是这靠近河西郡的西域小国所为。”胡亥点点头。
河西郡周边,在月氏和羌族人都被赶的没了踪影的情况下,似乎也就只有那些西域小国有可能会在没有摸清楚大秦实力的情况下先下手为强。
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有人在其中添油加醋的缘故。而这人,似乎同西域接壤的月氏、匈奴、乌孙、羌族人都有可能。
只是胡亥想不明白的是,这西域小国大多都不过大秦一县之地,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主动进攻大秦的边疆。这不是找shi的节奏么?
可以预料的是,笔架城的九原军必然会遭遇些许损失,但是这一件事却同样也给了大秦一个借口。一个后面名正言顺的进军西域拿下西域的借口。
不过,即便没有今天这件事,西域大秦也必然会进军西域。强权即公理,先不用说在后世本就通用,在如今这大秦似乎更为通用。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这个强权到底需要强到何种程度。是同汉王朝一般,继续保留西域那些小国国王原本的统治,采用驻军的方式进行名义上的统治,还是直接灭掉王室直接并入大秦,设置大秦的郡县机构。
从心底来讲,胡亥更倾向于后一种。但是杀人并不是解决问题。胡亥并不想因为杀了这些王室而让西域人对大秦抱有敌意,或者说留下一个混乱的西域烂摊子给大秦……
毕竟西域诸国离大秦中央之土实在是有些太过遥远了。叛乱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定叛乱所需要的军队以及军队需要的补给,那漫长的补给线也许一时动摇不了大秦的根本,但是长此以往仇恨只会越来越深,最终会演变城一个埋在大秦西北边疆的定时炸弹。
叛乱,平叛,再叛乱,再平叛。如此反复,大秦占据西域目地为何?
好在这一次的笔架城事件,算是给了胡亥曰后进军西域进行清算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进
胡亥对这一次到底是什么人什么族袭击笔架城其实根本不太在意,他在意的是九原军在笔架城兵卒的伤亡和这件事情能对大秦今后的战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老臣请领大军西行以全我大秦威名!请陛下恩准!”
既然弄清楚了这可能存在的袭击者,一众群臣心中马上活泛了起来。所以身为内阁辅政大臣的冯去疾率先站了出来。
如今大秦相比十余年前始皇帝之时无论军力还是实力,都要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当然,这其中始皇帝留下的海量财富也是其中一个方面。
不过,同始皇帝当政的时候相比,大秦如今最大的变化却是国家的稳定。至少六国遗族已经很少见到,原属六国的百姓对大秦的认同度也在飞速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胡亥这个皇帝的名声,同始皇帝的名声,更是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而在始皇帝当政大秦刚刚统一六国立足未稳之际,面对咄咄逼人的匈奴人就敢抽调数十万大军北驱匈奴,更不要说现在了。更何况如今的二世皇帝对开疆扩土之事远比始皇帝要热衷的多,这是大秦朝野上下公认的事实。
没见到在才不过登基四年不到,就已经陆续新设了七郡之地,直接将大秦的版图扩大的几乎三分之一么。
所以,冯去疾话一说出口,十几位掌控大秦中枢权柄的重臣们大多都是出言赞成。当然,他们赞成的只是朝廷出兵惩罚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西域小国的事情,而不是冯去疾亲自领兵去西域。
于情于理,这领兵之事都轮不到老迈且还是内阁辅政大臣的冯去疾老大人不是。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72100
72101
72102
72103
72104
72105
72106
72107
72108
72109
72110
72111
72112
72113
72114
72115
72116
72117
72118
72119
72120
72121
72122
72123
72124
72125
72126
72127
72128
72129
72130
72131
72132
72133
72134
72135
72136
72137
72138
72139
72140
72141
72142
72143
72144
72145
72146
72147
72148
72149
72150
72151
72152
72153
72154
72155
72156
72157
72158
72159
72160
72161
72162
72163
72164
72165
72166
72167
72168
72169
72170
72171
72172
72173
72174
72175
72176
72177
72178
72179
72180
72181
72182
72183
72184
72185
72186
72187
72188
72189
72190
72191
72192
72193
72194
72195
72196
72197
72198
721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