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如今这个时代,连自己治下的一亩三分地都管不好,谁还有心思去注意那些距离大秦动辄几千上万里之遥的异族小邦。
就连大秦的心腹之患、连年交战的匈奴人王庭在何处大秦都不清楚,更不要说要比匈奴人更加遥远偏僻的西域那众多的小国了。
当然,就算秦人想要关注西域诸国也要资料不是?
所谓的龙卫府搜集的情报自然不可能是真的。
龙卫府先前关注的重点大多都是匈奴、月氏以及羌族这些盘踞在大秦西北边疆的异族们,还没有能够穿越这些异族的领地直接进入更加遥远的西域去搜集这些小国的情报。
所以,这所为的情报其实都是胡亥早就通过自己的记忆写下来准备在后面备用的。毕竟,大秦如果想要继续向西,那么在塔里木盆地周边的众多小国必然是要首先解决的目标。
这一次笔架城遭遇的袭击,在求援的信息送到玉门关之后,处身玉门关的龙卫府密探甚至要比苏角赶往关中的信使还要早发出消息。
不过七八个时辰红色信报就已经送到了咸阳,而河西郡尉武威将军苏角传递军情的信使怕是至少要在五曰之后才能到达关中。
不惜耗费巨量人力财力、足足耗费数年之久建立起来的几乎囊括整个大秦的龙卫府信息传递渠道,终于开始有所回报了。
皇帝书房郎中曹参领着一干宫女将准备好的有关西域诸国的资料纷纷送到尉缭等一众重臣手中。
随着资料到手,议政堂渐渐安静下来。
过了半响,尉缭最先放下手中的薄薄几张纸,“陛下是说此次河西遭袭,是这些西域小国所为?”
一众群臣听到尉缭出声,纷纷放下手中的纸张,侧耳倾听。
没有人怀疑这薄薄几张纸上写的东西是否真实,无数次的经验证明,龙卫府的情报似乎很少有过错漏。而皇帝本人似乎对大秦疆域以外的地方甚至要比龙卫府了解的更多。
“如果所料不差,应该是这靠近河西郡的西域小国所为。”胡亥点点头。
河西郡周边,在月氏和羌族人都被赶的没了踪影的情况下,似乎也就只有那些西域小国有可能会在没有摸清楚大秦实力的情况下先下手为强。
当然,这其中也不排除有人在其中添油加醋的缘故。而这人,似乎同西域接壤的月氏、匈奴、乌孙、羌族人都有可能。
只是胡亥想不明白的是,这西域小国大多都不过大秦一县之地,怎么会有这么大的胆子,主动进攻大秦的边疆。这不是找shi的节奏么?
可以预料的是,笔架城的九原军必然会遭遇些许损失,但是这一件事却同样也给了大秦一个借口。一个后面名正言顺的进军西域拿下西域的借口。
不过,即便没有今天这件事,西域大秦也必然会进军西域。强权即公理,先不用说在后世本就通用,在如今这大秦似乎更为通用。
唯一需要考虑的就是,这个强权到底需要强到何种程度。是同汉王朝一般,继续保留西域那些小国国王原本的统治,采用驻军的方式进行名义上的统治,还是直接灭掉王室直接并入大秦,设置大秦的郡县机构。
从心底来讲,胡亥更倾向于后一种。但是杀人并不是解决问题。胡亥并不想因为杀了这些王室而让西域人对大秦抱有敌意,或者说留下一个混乱的西域烂摊子给大秦……
毕竟西域诸国离大秦中央之土实在是有些太过遥远了。叛乱不可怕,可怕的是平定叛乱所需要的军队以及军队需要的补给,那漫长的补给线也许一时动摇不了大秦的根本,但是长此以往仇恨只会越来越深,最终会演变城一个埋在大秦西北边疆的定时炸弹。
叛乱,平叛,再叛乱,再平叛。如此反复,大秦占据西域目地为何?
好在这一次的笔架城事件,算是给了胡亥曰后进军西域进行清算一个光明正大的借口。
(未完待续)
------------
第一百二十八章 西进
胡亥对这一次到底是什么人什么族袭击笔架城其实根本不太在意,他在意的是九原军在笔架城兵卒的伤亡和这件事情能对大秦今后的战略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老臣请领大军西行以全我大秦威名!请陛下恩准!”
既然弄清楚了这可能存在的袭击者,一众群臣心中马上活泛了起来。所以身为内阁辅政大臣的冯去疾率先站了出来。
如今大秦相比十余年前始皇帝之时无论军力还是实力,都要强的不是一点半点。当然,这其中始皇帝留下的海量财富也是其中一个方面。
不过,同始皇帝当政的时候相比,大秦如今最大的变化却是国家的稳定。至少六国遗族已经很少见到,原属六国的百姓对大秦的认同度也在飞速的提高。更为重要的是,胡亥这个皇帝的名声,同始皇帝的名声,更是差了不是一点半点。
而在始皇帝当政大秦刚刚统一六国立足未稳之际,面对咄咄逼人的匈奴人就敢抽调数十万大军北驱匈奴,更不要说现在了。更何况如今的二世皇帝对开疆扩土之事远比始皇帝要热衷的多,这是大秦朝野上下公认的事实。
没见到在才不过登基四年不到,就已经陆续新设了七郡之地,直接将大秦的版图扩大的几乎三分之一么。
所以,冯去疾话一说出口,十几位掌控大秦中枢权柄的重臣们大多都是出言赞成。当然,他们赞成的只是朝廷出兵惩罚那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西域小国的事情,而不是冯去疾亲自领兵去西域。
于情于理,这领兵之事都轮不到老迈且还是内阁辅政大臣的冯去疾老大人不是。
尉缭、嬴腾、李由、顿弱四个内阁辅政大臣以及蒙毅、张苍、田仁、苏沫、范见等几个少数尚书和侍郎倒是都没有说话。
他们大多都还在揣摩胡亥的态度。
谁都清楚,相对于强势的始皇帝,这年轻的二世皇帝通过一次次风轻云淡的改革,通过一次次交换和改革,不仅对大秦的掌控要超过始皇帝,他的强势更要远甚于始皇帝。
大秦大小诸事,其实也仅在这大殿之上的年轻皇帝一念之间而已。
不过虽然年轻皇帝要比始皇帝更加强势,但是在听取朝臣谏议方面也要比始皇帝要开明的多。最为主要的是二世皇帝对权力的态度,同始皇帝似乎是两个极端。
内阁府的成立以及当初李斯理政都从侧面证明了这一点。
听到冯去疾的话,胡亥笑笑不置可否。
“陛下,如若西域诸国真如龙卫府信报所言最大不过我大秦一县之地,想来即便诸国联军也定然不堪我大秦精兵一击。河西境内如今驻有五万九原军精兵,对付此等弹丸小国何须冯大人亲自领军。更兼之河西距离我大秦路途遥远,如若调遣大军,数千里补给辎重必然耗费巨大。杀鸡焉用牛刀,老臣以为,为今之计可命河西郡尉苏角统领五万九原军西进,长我大秦威风。”
这一次说话的是尉缭,作为如今大秦硕果仅存的军事大家,他显然考虑的要比冯去疾要全面的多。
“老臣附议!”
“臣等附议!”
……尉缭话落,嬴腾、顿弱、苏沫、范见等人就纷纷出言附议。
“张爱卿,如今大秦各地府库仓禀存储几何?”胡亥听到尉缭的话,点点头没有出声,而是将眼神看向了大殿内的户部尚书张苍。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8780
28781
28782
28783
28784
28785
28786
28787
28788
28789
28790
28791
28792
28793
28794
28795
28796
28797
28798
28799
28800
28801
28802
28803
28804
28805
28806
28807
28808
28809
28810
28811
28812
28813
28814
28815
28816
28817
28818
28819
28820
28821
28822
28823
28824
28825
28826
28827
28828
28829
28830
28831
28832
28833
28834
28835
28836
28837
28838
28839
28840
28841
28842
28843
28844
28845
28846
28847
28848
28849
28850
28851
28852
28853
28854
28855
28856
28857
28858
28859
28860
28861
28862
28863
28864
28865
28866
28867
28868
28869
28870
28871
28872
28873
28874
28875
28876
28877
28878
288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