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阁府五位辅政大臣,从尉缭离世之后,五年来,皇帝出人意料的一直未曾补充过任何一人进入内阁。哪怕先前所有人都以为有资格而且一定可以充任内阁辅政大臣的蒙恬,也依然没有进入内阁。而其余有资格的如姚贾,如今也依然还是刑部尚书的位置。

    四个内阁辅政大臣,可以维持内阁府正常运转,主持天下诸事,那么三个似乎也同样可以的。亦或是,皇帝其实早就想好了升任内阁辅政大臣的人选??

    冯去疾不知道,但是冯去疾不敢赌。

    算上这一次,这已经是冯去疾今年第三次向胡亥告老了。

    胡亥眯着眼睛看了躬身行礼的冯去疾半响,才笑着道:“老爱卿不用多礼,快坐。”

    “谢陛下!”

    冯去疾谨守臣子本分,恭恭敬敬的行礼。

    “老爱卿可是为冯乐等人之事才来告老?”胡亥状若不经意,开口道。

    冯去疾听到胡亥的话,身子却是情不自禁的一颤。

    果然啊!

    皇帝果然是什么都知道!什么都明白的!

    “老臣不敢!陛下,老臣已近耄耋之年,自太师大人离世,老臣身体也是一曰不如一曰。如今内阁政务渐入佳境,李大人也是精力充沛年轻人,老臣在这内阁辅政大臣位上,愈发的觉得精力跟不上。唯恐耽误朝中政务,还请陛下恩准!”

    冯去疾自然不会承认。

    如果他承认了,怕是就要让皇帝感觉自己做出的似乎同蒙恬当曰做的事情一样了。那样的话,若是皇帝因此对自己生出恶感,怕是就算自己还在内阁辅政大臣的位置上,也保不了自己冯氏一族多久了。

    “呵呵,那老爱卿以为这五年来我大秦诸事如何?”

    胡亥没有在这个问题上同冯去疾继续纠结,而是话锋一转,笑着问道。

    “陛下圣明。我大秦近年来风调雨顺,虽对百姓赋税所收不及始皇陛下十一,但是仅只,朝中十二大官仓已经尽皆仓禀满仓,新设桂林、会稽等六仓,等到今岁秋收之后,怕是也将满仓。朝中各郡人丁兴旺,新垦耕地更是五年前数倍之多,实乃我大秦盛世之岁也。”

    冯去疾这话说的倒全是大实话。

    五年时间,两年前的人口普查显示,大秦的人口已经增加了两成,近乎三千万了。

    而今年户部在秋收之后还将要进行第三次人口普查,想来大秦的总人口将要突破四千万人大关了。这些胡亥自然清楚。

    “正因为如此,所以,朕才不会同意爱卿告老之事!”

    胡亥看着一脸兴奋之色的冯去疾,淡淡的道。(未完待续。)
------------

第两百二十五章 内阁参政

    “正因为如此,所以,朕才不会同意爱卿告老之事!”

    胡亥看着一脸兴奋之色的冯去疾,淡淡的道,随后似乎想起了什么又加了一句:“内阁府交给诸位爱卿,朕还是很放心的。”

    冯去疾听到胡亥的话脸上的笑容不由自主的一僵。

    皇帝的话潜在意思是不是说,如果不是因为这五年内阁府行事还算过的去,那么就会同意自己告老之事?或者说会直接如当初裁撤丞相府一般将内阁府给直接撤了?

    “如今内阁府的内阁参政们如何?”

    胡亥话锋一转,放下手中的奏章看着冯去疾问道。

    内阁参政,是胡亥在二世六年提出来的新名词。

    参政,顾名思义,参与政事之意。

    自尉缭离世之后的整整一年内,大秦皇帝胡亥一直没有再为内阁府增添新的内阁府辅政大臣的意思。渐渐的,原本一直对内阁府辅政大臣抱有极大幻想的如尉缭、胡毋敬等人也都渐渐的熄了那份奢望。

    可是就在所有人都以为从此之后内阁府辅政大臣将会只保持四位的时候,大秦皇帝胡亥却是突然在二世六年的元宵节下诏遴选一百二十人的世家勋贵进入内阁,参与处理朝廷政事。

    消息传出,满朝皆惊。

    皇帝这是要将内阁府辅政大臣变成街上的大白菜么?不动则已,一动就是要彻底的将内阁府变成有名无实的傀儡吗?

    一百二十位的内阁府辅政大臣,那怕是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内阁府就要争论上几天乃至几十天了吧。

    不过,群臣们的惊骇没有持续多久,具体的章程在元宵节的第二天就被公布了出来。

    这一百二十人,都必须出身勋贵世家,从这一点上,就基本上堵死了很多身份不够的富户豪门进入内阁的通道。不过,此举却是让一干才被收回所有封地的勋贵世家对胡亥感激涕淋。

    不过,这一百二十人进入内阁的职位,不是内阁辅政大臣,而是出现了一个新的职位,内阁参政。

    这个内阁参政,平时并不在内阁办公不参与内阁府种种公务,同时也没有官阶品级。而内阁参政唯一的作用或者职权就是,当内阁参政对内阁府的某项政议有疑惑或者说认为内阁府的某项政议不利于民、不利于国,那么就可以启动弹劾程序。

    当然,启动弹劾程序的基本要求是,超过半数的内阁府参政联名向大秦皇帝陛下上书。而这个时候,内阁府将会召开内阁参政大会,内阁府的四位内阁辅政大臣必须要就参政们提出的疑惑在参政大会上进行现场解答。而这个内阁参政大会,大秦皇帝将会而且必须亲临。

    在内阁府的四位辅政大臣解答完成之后,如果内阁参政们依然有疑惑或者说有分歧,那么内阁府中的一百二十位参政将会在三曰之后就此项政议进行表决。

    这个时候,如果内阁府想要继续进行这项政议的话,必须要在三天之内,争取到超过三分之二的内阁参政的支持,也就是说至少要有超过八十位的内阁参政同意内阁府对政议,那么,这项政议将会得以通过,并可以行文六部执行。

    当然,大秦皇帝可以推翻内阁参政进行的任何表决。而且大秦皇帝所有的诏令,同样是不受任何限制的。

    内阁参政的作用当然不仅只于此。除了能够对内阁府施行的政议提请弹劾以及申请重新审核外,还能够自行的提请某项政议,通过举行内阁参政大会来进行表决决定这政议是否可以执行。

    这个提请政议的基数同样是内阁参政的一半。而只要超过五分之四的内阁参政表决通过,那么这项由内阁参政提请的政议就能够不经过内阁府的几位阁老而直接行文六部执行。

    除非,大秦皇帝亲自过问进行否决。

    其实,胡亥此时运用的就是有点类似后世的参政议政的制度。只是,如今的大秦的内阁参政制度,却是有些四不像的味道。

    胡亥深知任何事情都必须一步步的来,不能艹之过急。

    让内阁府统领大秦所有政务,是第一步;设立内阁参政限制和分散内阁府的权力则是第二步;第三步,自然是让后面几十年的新兴阶级,如商人或者说民智得到开启的普通百姓也能够进入内阁参与政事,名字胡亥都已经想好了,就叫议政。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65880 65881 65882 65883 65884 65885 65886 65887 65888 65889 65890 65891 65892 65893 65894 65895 65896 65897 65898 65899 65900 65901 65902 65903 65904 65905 65906 65907 65908 65909 65910 65911 65912 65913 65914 65915 65916 65917 65918 65919 65920 65921 65922 65923 65924 65925 65926 65927 65928 65929 65930 65931 65932 65933 65934 65935 65936 65937 65938 65939 65940 65941 65942 65943 65944 65945 65946 65947 65948 65949 65950 65951 65952 65953 65954 65955 65956 65957 65958 65959 65960 65961 65962 65963 65964 65965 65966 65967 65968 65969 65970 65971 65972 65973 65974 65975 65976 65977 65978 659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