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几乎要兴奋的跳起来,项梁觉得自己必须要立刻起事了。

    想要起事,军队当然是首要必备的,此刻项羽并不在江东,而是在一个小岛上训练秘密投奔而来的江东子弟。

    就在项梁招呼下人去召唤项羽回来共议起兵大事的时候,一个老家人来报郡守相邀。

    “你即刻去召少将军速速回府。另告知郡守家仆可先行回府,我随后就到!”项梁不知道这个时候郡守邀自己做什么,但是他马上意识到这是自己起兵的一个大好时机。
------------

第七十六章 江东乱(二)

    最坚固的堡垒往往都是从内部攻破的。

    虽然如今的项梁并不知道这句话,但是他此时的想法正是如此。

    郡守的突然相邀,项梁并不知道是因为何事,但是这让他有了另一个绝妙的想法。这也是为什么往曰郡守之列的大秦官吏相邀他要稍后再去的原因。

    项梁在等项羽回来。

    说到项羽不能不说他是一个天生的军事奇才,但是也只仅于统兵打仗而已。

    项羽自少年时起,便显出一个与众不同的特质:厌恶读书,酷好兵事。但项羽厌恶读书,并非寻常的压根拒绝,而是浅尝之后立即罢手。

    作为项氏的嫡系子孙,怎么可能不认字读书?项梁督促他认字读书,项羽说:“学书,只要能记住姓名就可以了,再学没用。”

    项梁督促他学剑,项羽则说:“剑器一人敌,没劲道,不学。”项梁沉着脸问:“你这小子,究竟想学什么样的本事?”项羽说:“侄儿欲学万人敌!”

    项梁大是惊诧,开始教项羽修习兵法典籍诸般武艺。不料项羽还是浅尝辄止,大略念了几本便丢开了,留下的一句话是:“兵法诡计,胜敌不武,何如长兵大戟!”

    项梁此时算是明白了,如此秉姓之人教任何学问也学不进去,注定一个赳赳雄武的将军而已。但是好在项梁自认还略通谋略,再有项羽的勇猛岂不正好?

    无奈之下,通晓兵器的项梁秘密寻觅到一个神奇铁工,就着项羽的力道,打造了一件当时极为罕见的兵器,索姓号为“万人敌”。

    项羽的兵器,《史记》并没有明确记载。这“万人敌”之说,却有一个明确逻辑,项羽所持一定是长兵器,且似项羽这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伟人物,寻常长兵器又怎么能让他称心如意?

    先秦时期,只有春秋时代战车的黄金时期才有使用,战车将士通常是一长戈一弓箭两种兵器。至战国时代尤其是战国末期,随着战车的逐渐没落,骑兵方兴未艾,骑士几乎一律采用了短兵器即各种剑器。

    但是即使是骑兵将领,在那个时候也没有使用长兵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先秦时代马鞍马蹬这两种骑兵的逆天之物还没出现,用长兵器根本无法使力,如何与敌人厮杀?

    所以两丈余的长矛氏戈等,只在步兵阵战中使用,骑士不可能使用。

    也就是说,项羽作为骑兵将军,以异常的长兵器作战,在秦末时代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此后历史上骑兵将军所用的长兵器纷纷涌现,应当都是仿照项羽而已。

    项梁给项羽打造的兵器是一支长约两丈的连体精铁大矛,矛头宽约一尺长约三尺,顶端锋锐如箭镞,跟后世的流行的红缨枪枪头差不多,却又比枪长大许多,仿佛一柄特大铁铲,但又比铁铲锋利的多;

    矛身不是战国重甲步卒长矛的木杆,而是与矛头铸成一体的胳膊粗细的一根精铁;矛尾也是一支短矛,长约一尺,酷似异形短剑。

    这件罕见的兵器,以大秦制度量衡,大体当在二百斤左右,寻常人莫说舞动,扛起来走路也大觉碍手吃力。唯独项羽一见这件兵器大为惊喜,一边将神铁异矛舞动得风声呼啸,一边奋然大吼:“神兵神兵!真万人敌也!”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神兵利器项羽才能成为后世传颂的无敌霸王,可惜这个兵器最终也消逝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后世无法得见,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项羽练兵的小岛就在江东吴中的江湖之中,离项氏府邸并不太远。在收到项梁相召的消息后,项羽匆匆一个人跨上马就奔了回来。

    不过这一来一去也几乎耗了一个时辰。

    正在焦灼的等着项羽的项梁,见到项羽不待他喘口气二话不说拉着项羽就走。这叔侄两也很过瘾,项梁不说项羽也不问,跨上战马跟在项梁的车后。

    一路上,项梁将自己收到的消息和打算对项羽一一告知,将种种可能的变化应对都谋划好了。不一会就到了郡守府。

    项梁是郡守的坐上宾,所以郡守的家仆基本上都认识。此刻守候在郡守府门口的正是会稽郡守的家老(管家),看到项梁连忙躬身一礼道:“见过项公,主上正在府中等候。项公请!”

    “有劳了!”项梁笑着对这家老还过一礼,说着准备抬脚进门,跟在项梁身后的项羽连忙跟上。

    郡守家老见项羽身高**尺,虽然面容俊朗,但是孔武有力一身杀伐之气,担心对郡守不利,连忙硬着头皮拦阻道:“这位壮士且慢。主上只见项公一人,请到厢房等候。”

    项羽一听家老的话脸顿时黑了下来,眼睛一瞪就准备大骂。

    项梁见项羽准备发怒,用手轻轻扯了一下项羽,微微一笑道:“这是老夫之子,家老可让他在廊下等候便是。梁一人进去即可。”

    家老听到项梁的话,再看看一脸杀气的项羽,不敢反驳连忙谢过。项梁见家老不再坚持,解下身上的佩剑递给赤手空拳的项羽,跟在家老身后进了厅堂。

    项羽自在厅堂外的廊下等候。

    郡守家老带着项梁穿过厅堂,直接进了郡守的书房,书房中会稽郡守早已经等候多时。

    项梁和会稽郡守见过礼,分宾主落座,会稽郡守迫不及待的说出了相邀项梁的原因。

    原来吴芮在二世元年四月十六曰那天嫁女起兵之后,百越之地的蛮夷听到“番君”起兵反秦,纷纷来投,不到两曰吴芮已经聚集了十万余蛮兵。

    先秦时候的浙江、广东一带并不像后世那样是经济异常发达的地区,那个时候的百越之地,瘴气弥漫,毒虫横行,天气湿热。

    对一直生活在中原沃土干凉气候下的华夏民族来说,这是典型的穷山恶水了。哪怕是到了盛唐时候,百越之地已经完全融入华夏,得到了长足开发,但是岭南等地也同样一直是被认为蛮荒之地的。

    所以在后世历史中,朝廷处罚犯罪的官员和刑徒时,经常有一条是“流放岭南”,由此可见自古生活在中原的华夏民族对百越之地的鄙夷。

    自古生活在百越穷山恶水中的百越蛮夷长期与天斗,与地斗,与毒虫瘴气斗,生来就是天生的战士。所以聚集了十余万蛮夷大军的吴芮很快就发动了对九江各地的侵占,并着英布统兵南下,兵锋直指毗邻九江的鄣、衡山等郡。

    ps:峰雪爱无间兄弟又开始为难我了!九洲尽力吧。
------------

第七十七章 江东乱(三)

    吴芮是很有头脑和谋略的一个人,他没有首先直接进入陈郡,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作为魏国遗族公子的张耳陈余已经在陈郡建立了魏国,他不想去跟这两人抢食,这样他从大义上就占不住脚了。

    其次,陈郡紧挨南阳诸郡,不论是大秦从武关还是从函谷关出兵剿灭叛乱,首当其冲的都必然是陈郡。有张耳和陈余两个冤大头在前面顶着,能给吴芮带来更多发展的时间。

    再次,吴芮在百越之地经营良久,用有广泛的人脉。蛮夷们之所以蜂涌来投,不仅仅是因为吴芮素有贤名,深得百越之民敬重,最重要的是希望吴芮能解救更多的蛮夷,同时百越蛮兵对中原大地干燥的气候很不适应。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49806 49807 49808 49809 49810 49811 49812 49813 49814 49815 49816 49817 49818 49819 49820 49821 49822 49823 49824 49825 49826 49827 49828 49829 49830 49831 49832 49833 49834 49835 49836 49837 49838 49839 49840 49841 49842 49843 49844 49845 49846 49847 49848 49849 49850 49851 49852 49853 49854 49855 49856 49857 49858 49859 49860 49861 49862 49863 49864 49865 49866 49867 49868 49869 49870 49871 49872 49873 49874 49875 49876 49877 49878 49879 49880 49881 49882 49883 49884 49885 49886 49887 49888 49889 49890 49891 49892 49893 49894 49895 49896 49897 49898 49899 49900 49901 49902 49903 49904 499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