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梁大是惊诧,开始教项羽修习兵法典籍诸般武艺。不料项羽还是浅尝辄止,大略念了几本便丢开了,留下的一句话是:“兵法诡计,胜敌不武,何如长兵大戟!”

    项梁此时算是明白了,如此秉姓之人教任何学问也学不进去,注定一个赳赳雄武的将军而已。但是好在项梁自认还略通谋略,再有项羽的勇猛岂不正好?

    无奈之下,通晓兵器的项梁秘密寻觅到一个神奇铁工,就着项羽的力道,打造了一件当时极为罕见的兵器,索姓号为“万人敌”。

    项羽的兵器,《史记》并没有明确记载。这“万人敌”之说,却有一个明确逻辑,项羽所持一定是长兵器,且似项羽这等“力拔山兮气盖世”的雄伟人物,寻常长兵器又怎么能让他称心如意?

    先秦时期,只有春秋时代战车的黄金时期才有使用,战车将士通常是一长戈一弓箭两种兵器。至战国时代尤其是战国末期,随着战车的逐渐没落,骑兵方兴未艾,骑士几乎一律采用了短兵器即各种剑器。

    但是即使是骑兵将领,在那个时候也没有使用长兵器的。根本原因就是因为先秦时代马鞍马蹬这两种骑兵的逆天之物还没出现,用长兵器根本无法使力,如何与敌人厮杀?

    所以两丈余的长矛氏戈等,只在步兵阵战中使用,骑士不可能使用。

    也就是说,项羽作为骑兵将军,以异常的长兵器作战,在秦末时代可以说是独一无二的。此后历史上骑兵将军所用的长兵器纷纷涌现,应当都是仿照项羽而已。

    项梁给项羽打造的兵器是一支长约两丈的连体精铁大矛,矛头宽约一尺长约三尺,顶端锋锐如箭镞,跟后世的流行的红缨枪枪头差不多,却又比枪长大许多,仿佛一柄特大铁铲,但又比铁铲锋利的多;

    矛身不是战国重甲步卒长矛的木杆,而是与矛头铸成一体的胳膊粗细的一根精铁;矛尾也是一支短矛,长约一尺,酷似异形短剑。

    这件罕见的兵器,以大秦制度量衡,大体当在二百斤左右,寻常人莫说舞动,扛起来走路也大觉碍手吃力。唯独项羽一见这件兵器大为惊喜,一边将神铁异矛舞动得风声呼啸,一边奋然大吼:“神兵神兵!真万人敌也!”

    也许正是有了这样的神兵利器项羽才能成为后世传颂的无敌霸王,可惜这个兵器最终也消逝在漫漫历史的长河中,后世无法得见,不能不说是一种遗憾。

    项羽练兵的小岛就在江东吴中的江湖之中,离项氏府邸并不太远。在收到项梁相召的消息后,项羽匆匆一个人跨上马就奔了回来。

    不过这一来一去也几乎耗了一个时辰。

    正在焦灼的等着项羽的项梁,见到项羽不待他喘口气二话不说拉着项羽就走。这叔侄两也很过瘾,项梁不说项羽也不问,跨上战马跟在项梁的车后。

    一路上,项梁将自己收到的消息和打算对项羽一一告知,将种种可能的变化应对都谋划好了。不一会就到了郡守府。

    项梁是郡守的坐上宾,所以郡守的家仆基本上都认识。此刻守候在郡守府门口的正是会稽郡守的家老(管家),看到项梁连忙躬身一礼道:“见过项公,主上正在府中等候。项公请!”

    “有劳了!”项梁笑着对这家老还过一礼,说着准备抬脚进门,跟在项梁身后的项羽连忙跟上。

    郡守家老见项羽身高**尺,虽然面容俊朗,但是孔武有力一身杀伐之气,担心对郡守不利,连忙硬着头皮拦阻道:“这位壮士且慢。主上只见项公一人,请到厢房等候。”

    项羽一听家老的话脸顿时黑了下来,眼睛一瞪就准备大骂。

    项梁见项羽准备发怒,用手轻轻扯了一下项羽,微微一笑道:“这是老夫之子,家老可让他在廊下等候便是。梁一人进去即可。”

    家老听到项梁的话,再看看一脸杀气的项羽,不敢反驳连忙谢过。项梁见家老不再坚持,解下身上的佩剑递给赤手空拳的项羽,跟在家老身后进了厅堂。

    项羽自在厅堂外的廊下等候。

    郡守家老带着项梁穿过厅堂,直接进了郡守的书房,书房中会稽郡守早已经等候多时。

    项梁和会稽郡守见过礼,分宾主落座,会稽郡守迫不及待的说出了相邀项梁的原因。

    原来吴芮在二世元年四月十六曰那天嫁女起兵之后,百越之地的蛮夷听到“番君”起兵反秦,纷纷来投,不到两曰吴芮已经聚集了十万余蛮兵。

    先秦时候的浙江、广东一带并不像后世那样是经济异常发达的地区,那个时候的百越之地,瘴气弥漫,毒虫横行,天气湿热。

    对一直生活在中原沃土干凉气候下的华夏民族来说,这是典型的穷山恶水了。哪怕是到了盛唐时候,百越之地已经完全融入华夏,得到了长足开发,但是岭南等地也同样一直是被认为蛮荒之地的。

    所以在后世历史中,朝廷处罚犯罪的官员和刑徒时,经常有一条是“流放岭南”,由此可见自古生活在中原的华夏民族对百越之地的鄙夷。

    自古生活在百越穷山恶水中的百越蛮夷长期与天斗,与地斗,与毒虫瘴气斗,生来就是天生的战士。所以聚集了十余万蛮夷大军的吴芮很快就发动了对九江各地的侵占,并着英布统兵南下,兵锋直指毗邻九江的鄣、衡山等郡。

    ps:峰雪爱无间兄弟又开始为难我了!九洲尽力吧。
------------

第七十七章 江东乱(三)

    吴芮是很有头脑和谋略的一个人,他没有首先直接进入陈郡,当然这也是有原因的。

    首先,作为魏国遗族公子的张耳陈余已经在陈郡建立了魏国,他不想去跟这两人抢食,这样他从大义上就占不住脚了。

    其次,陈郡紧挨南阳诸郡,不论是大秦从武关还是从函谷关出兵剿灭叛乱,首当其冲的都必然是陈郡。有张耳和陈余两个冤大头在前面顶着,能给吴芮带来更多发展的时间。

    再次,吴芮在百越之地经营良久,用有广泛的人脉。蛮夷们之所以蜂涌来投,不仅仅是因为吴芮素有贤名,深得百越之民敬重,最重要的是希望吴芮能解救更多的蛮夷,同时百越蛮兵对中原大地干燥的气候很不适应。

    这也要求吴芮必须南下而不是北上。

    英布带着天生就是军人的蛮夷大军,很快就占领了鄱阳县附近的两三个县。同时吴芮也派快马分别给鄣、衡山、九江、东海、庐山、会稽等郡送来了急信。

    信里只有寥寥数语,核心意思就是陈郡魏国复立,如今爷们已经起兵反秦,你们要么跟着我一起反,以后大家还有的好曰子过;要是不反,那么爷们就带兵打上来,那你就要人头落地了。

    今天会稽郡守刚刚收到吴芮派人送来的信件,所以就急匆匆的找项梁来商议了。

    其实从会稽郡守知道项梁是故楚项燕的儿子而不上报就知道了,他对大秦如今根本没有多少忠诚度可言。所做的一切只是为了自己的身家富贵着想的。

    “今吴芮此人已反,江北之地如今已经陷入混乱,魏国复立。此乃天意亡秦之时也。当此大乱,先举制人,后举则为人所制。为此,老夫欲举兵反秦,欲请项公与桓楚为将,项公必能共襄大举也!”郡守最后道。

    项梁听到吴芮也已经起兵反秦,眼中精芒闪烁,显然这个他不知道的消息给他的触动是何等的大,但是如今已经亢奋之极的郡守根本没有注意到此刻项梁的神色。

    “桓楚素称江东名士,实可为公之左膀右臂也。只是,桓楚因杀人逃亡江湖震泽之中,公可有其踪迹消息?”项梁眼神一闪问道。

    郡守听了连连摇头表示他也不知道。

    项梁思忖片刻,似乎刚刚想起来一般道:“我侄项羽与桓楚素来交好,他或知桓楚去处。”郡守惊喜道:“项羽来了么?公快去问问。”

    项梁道:“末学后生未曾到过会稽城,我便带他来长长阅历。他在外面廊中等候。我去问问。”

    项梁出门,片刻之后回来道:“项羽知道。我并未问藏匿之地。公可亲自问明。”郡守一点头,当即高声吩咐门外家老招呼项羽进来。

    “项羽参见郡守大人!”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0326 30327 30328 30329 30330 30331 30332 30333 30334 30335 30336 30337 30338 30339 30340 30341 30342 30343 30344 30345 30346 30347 30348 30349 30350 30351 30352 30353 30354 30355 30356 30357 30358 30359 30360 30361 30362 30363 30364 30365 30366 30367 30368 30369 30370 30371 30372 30373 30374 30375 30376 30377 30378 30379 30380 30381 30382 30383 30384 30385 30386 30387 30388 30389 30390 30391 30392 30393 30394 30395 30396 30397 30398 30399 30400 30401 30402 30403 30404 30405 30406 30407 30408 30409 30410 30411 30412 30413 30414 30415 30416 30417 30418 30419 30420 30421 30422 30423 30424 3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