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小洲有点儿为难。

    “小洲,我代表鲁西表个态,只要是能够拿下这个公路项目,鲁西境内的一切基础设置和道路工程项目,都不用省市掏半分钱。”

    一直以来,由于高速公路建设里程较长、涉及国土面积广、涉及的管理部门较多,报建审批周期较长。一条高速公路,从最初的规划,到最后拿到“准生证”,至少需要两到三年,更长甚至需要四到五年。

    由于高速公路项目的审批涉及到国土、环保、规划部门等单位,而从层级上来讲,又涉及国家、省、市、县四个层级,所以整个链条拉得比较长,导致立项审批过程较为漫长,拖慢了项目的推进速度。以武江至鲁西高速公路为例,这个项目要想获批,需要完成包括交通运输部行业审查意见、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批复、节能评估、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在内的十几项专项审批。时间跨度三五年非常正常。

    但如果搭上“武江城市圈规划”的顺风车,手续方面相对较为简化。在城市圈的大框架内,可以将高速公路审批前置要件从17项减为选址、用地、环评等7项,对具备条件的报建手续推行“先建后验”。时间缩短为三五个月,甚至更快。

    作为从鲁西走出去的干部,薛高阳这两天受到了鲁西官员群的密集轰炸。甚至一些退居二线的鲁西籍老领导也打来电话,说他现在是鲁西籍在职干部中级别最高的现任领导,希望他发挥一切动力替家乡拿下这条高速。

    薛高阳很清楚鲁西人民的急迫心情,他在任时就三番四次跑项目的审批,但屡次不果而归。

    而城市圈的再次启动,让鲁西和薛高阳看到了希望。

    作为鲁西人,曾今的鲁西县*委书记,他也清楚,如果武鲁城际高速开通,对于鲁西而言,将是一个大大的飞跃。

    而对于他个人,也将在鲁西留下最宝贵的功绩。

    郭小洲也很快表态,“薛哥难得开口,我个人会尽全部努力去运作。只是,在西华市方面还没有沟通前,还请薛哥暂时保密。”

    薛高阳毕竟在基层工作了二十年的人,他立即明白了郭小洲的意思,大喜道:“我保证保密,就是鲁西的书记我也不会透露半点口风。当然,鲁西那边还需要做点什么,小洲你不妨直言。”

    郭小洲也不客气,“是这样的,武江有一部分影响市容和交通的商业街面拆迁,这部分商人的安排是个问题,我考虑帮助周边县市投建商业街,给他们一条出路,也可以帮助周边县市升级商业网点。”

    “鲁西也正好缺少一条商业街。这是个双赢的方案。我赞成,同时我也代表省商贸厅给予一定的支持和投入。”薛高阳心领神会道:“我马上在商贸厅成立一个‘县市商业街推介小组’,到时候,这个组将配合武江和周边县市完成商业街的启动和改造。”

    “我先谢谢薛哥了。”

    “我都没有谢你,你还和我客气,晚上有时间一起坐坐?”

    郭小洲呵呵一笑,“今天晚上不行,已经约了人,换个时间,我喊上成省他们几个,大家一起聚聚。”

    “好的,我的时间很方便,随时听你通知。”

    双方客气两句后,结束通话。

    郭小洲之所以要薛高阳暂时保密,因为他还等着西华方面上门找他。

    如果先报建武鲁城际高速,那么必须经过西华市境。而西华市有两个上市公司,他希望至少要走其中一家的总部搬迁到武江。

    但是对于一个县级市来说,一家上市公司的税收无比重要,如果总部搬迁到武江,那么税收要掉一大半。这对于西华市政府来说,是个艰难的选择。

    要么失去一家上市公司,要么开通城际高速。怎么选择,就看领导们的魄力跟眼光。

    对于西华市的这两家上市公司,武江市政府曾经跟两家企业联系过,邀请他们把总部搬迁到武江。

    而这两家企业也有点想法,只是当地政府很强势的“挽留”,不允许你走。你要走,好吧,总部走了,你的工厂不能走吧,你的工厂需要不需要当地政府的配合和支持?你敢走,就要承担后续责任。

    从实际情况说,县市境内的上市公司,公司越成功,这个狭窄的地域就越撑不起企业的壮大发展。离开是迟早的事情。而武江作为省会城市,交通方便,环境和政策好,人才集中,国际交流多,对提升企业有强大的吸引力。

    对于周边大企业的“挖墙脚”,郭小洲有一个详细的名单。他的要求是至少要挖来七家上市公司或者大型企业的总部搬迁武江。作为回报,有城际高速,有武江外迁的中小型化工企业等等作为置换。

    如果能完成这个任务,武江则既淘汰了落后的相关产能,还弥补了w钢和一些中小企业外迁的税收损失。

    可以说,到时候武江的税收不仅没有损失,而且工业布局更加先进,产业升级更加合理。

    当初他把这个想法汇报给周其昌时,周其昌有所犹豫。

    作为省长,他知道这些大企业往往是某个县市的核心和生命线。你要人家的生命线,人家还不和你拼命?如果到时候闹得不可开交,头疼的还是省政府。

    但是郭小洲的说辞又不是没有道理。

    县市级城市的高素质人才少,人文环境投资环境,任何的企业发长到一定程度都会受到人才这个瓶颈的限制,企业需要发展壮大就必须注重人才,在西海,也许只有武广顺这三大城市才会们满足企业发展壮大的需求。?而武江是其中条件最好的城市。没有之一。

    郭小洲不觉得这是城市间的不公平竞争。武江不争,别人也会争,去年,西华市的一家明星电频设备制造公司就整体外迁杭州。在当时很是轰动,惹得西华和杭州方面扯皮了半年之久。

    武江不抓住这个机会,以后竞争的对手就更多,行动就更难。

    武江可以借助于良好的政策优势,一流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在信息技术和人才、和市场资讯等方面占据着主导地位。目前就有这个趋势,今年上半年,顺山和广汉的一些企业就把总部迁移到武江。而且是自发的。

    这也可以看出武江的经济辐射力正在逐渐的增强,在商业领域的话语权正在逐渐的增大。省内省外的企业正在加快迁址步伐。地方上虽然想出各种办法和手段挽留,但最终还是无可奈何。

    对郭小洲来说,这是自然规律。公司发展到了一定程度,地域上的天花板是第一道难关。大型上市公司在一个城区狭小,公共设施差,人口不多,人文环境不高的地方,是很难有发展前景的。

    还有一点也很关键。在这个错综复杂和网络复杂的各种资源置换中,他可以在西海建立自己的高新人脉。

    虽然郭小洲在自己履职的地方都留下深刻的印记。但放眼西海全省,格局再放大,他就没有多少优势。

    而这一次,他可以扩大自己的资源圈,从官场到商界,辐射全省,一网打尽。

    也许半年或者一年后,他的发言权将延伸扩展出武江,在八加一城市圈这个重要的经济板块拥有无与伦比的影响力。
------------

第1005章 【察言】

    刚陪赵卫国韩雅芳吃完饭,郭小洲的手机第n次响了起来。

    说起来一名负责日常工作的常务副市长的电话是极其多的,但自打“城市圈规划”重启后,郭小洲的电话比正常时期多了三四陪不止。

    这几天西海的各路诸侯,纷纷对他围追堵截。

    电话是朱颖打来的,这让郭小洲感觉很奇怪。

    因为朱颖很少给他打电话,特别是晚上八点的这个时间段。这个时间,他要么在忙工作或政府接待,要么在家陪老婆孩子。

    他朝一起走到餐厅大门处的赵卫国作了个抱歉的手势,走到一边接通了电话。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46764 146765 146766 146767 146768 146769 146770 146771 146772 146773 146774 146775 146776 146777 146778 146779 146780 146781 146782 146783 146784 146785 146786 146787 146788 146789 146790 146791 146792 146793 146794 146795 146796 146797 146798 146799 146800 146801 146802 146803 146804 146805 146806 146807 146808 146809 146810 146811 146812 146813 146814 146815 146816 146817 146818 146819 146820 146821 146822 146823 146824 146825 146826 146827 146828 146829 146830 146831 146832 146833 146834 146835 146836 146837 146838 146839 146840 146841 146842 146843 146844 146845 146846 146847 146848 146849 146850 146851 146852 146853 146854 146855 146856 146857 146858 146859 146860 146861 146862 1468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