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十三章师徒

    (郭靖,陆萃,希望有空也来鼓励支持一下!)

    虽然师父所传紫云功法只有三层功法,但周墨扬直觉这个功法没有这么简单,这功法读起来如此深晦难懂,猜测还有后续的功法,不过现在倒是不必理会,以后有缘自会知晓。

    放下猜想,开始修炼,于静寂之所,摒息凝神,呼吸渐渐若有若无,杂念不生,观想丹田气海之真气渐渐成形,慢慢流动,慢慢壮大,拉伸成尖柱壮,然后首尾相连,形成中空,无始无终。。。。。。

    眼下正是二月初春时节。微冷且夹有一丝野性的山风,吹拂在人身上,脸上,令人有些冷意。远处一轮明月挂在天梢,月光水银泄地般倾洒在山头。溶溶月色之下,紫云道观被衬托的肃穆而苍凉。从仙人顶上望去,远处茫茫荡荡,远近山峰影影绰绰。

    自打两年前周墨扬跟着师父起。只知道师父道号清源,俗家名字没听师父说起过,偶尔问起,清源道长说连自己都忘记了。

    恐怕是师父不愿意说吧!

    师父清源道长是紫云观第五代观主,清源道长曾半开玩笑的说周墨扬是自己现今唯一的弟子,应该算是掌门弟子了,是下一任观主的不二人选。听者有心,周墨扬那时就在想,如果不能功成名就,在这山清水秀的地方陪伴着师父和家人也不错!清源的悉心相授,使得这两年间,师徒两人的感情也越发深厚。至于清源口中常说的成仙得道?周墨扬和普通人一样,更多的关于神仙的认知,是来自书本和茶馆话本的演义传说。

    想象中,天上应该有神仙。但他没见过神仙,自然也不会真的去相信这些传说。如今师父已修行数十年了,除了被自己认可的世俗武功与岐黄之术外,他认为老人家与成仙得道还相差甚远。其实有师父陪伴,还可学到师父的本领,周墨扬心里已经很知足了。只是偶尔看到师父这两年明显年暮身乏,即便一生修炼,身子也不如以往,周墨扬心里有时也闪过一丝担忧。

    天渐渐亮了,清源道长从屋内缓步走出,看到周墨扬盘坐在山石上练功,清源道长欣慰的锊了锊长须。

    这两年相处下来,他知道自己没有选错人,周墨扬天资聪颖,质朴淳厚,更难得的是虽经挫折却不改良善本性。这也是让清源道长老怀甚慰的地方。只是自己如今一生修道无成,寿元却一天天耗尽,说没有遗憾是假的。只是追寻一生的梦想又怎能轻易抛弃?

    现在清源还有一个心愿,就是把自己一生所知所学,尽可能的传授给周墨扬。那样的话,无论紫云观以后会怎样,无论周墨扬以后走怎样的一条路,起码在自己离开这里的时候,能为紫云观留下一脉传承,也算对得起历代祖师了!

    正在清源沉思间,周墨扬也看到了清源,“师父”其站起身来跃下山石。

    “呵呵!人老了便是如此。师父走神了!来来来,师父今天就跟你说一说这紫云观的来历吧。”清源突然心血来潮的说道。

    周墨扬点点头来到师父身边,“为师当年十七岁开始修道。那年遇到你四处云游的师祖,也就是我的师父――天清道长。他老人家武功极高,但在江湖中却名声不显,那是因为他根本无意红尘中的名利追逐。他老人家云游武周朝和邻国数万里疆域,四处寻师访道,期望能得到成仙得道的无上法门,嗨!”

    清源道长说道这里停顿一下,叹了口气:“当年我不相信有成仙之说。但你师祖却告诉我说,他曾有缘在武周朝以东,那万里之遥的无尽海边,见过天空中御剑飞驰的仙人。你师祖认定这是一场大机缘,当时便苦苦相求,让仙人收他为徒,谁知那仙人告诉他,他也不是仙人。这位仙人说,他只是一位修仙者。你师祖铁了心的要拜他为师,以便求得修仙之道。此人却说你师祖没有仙根,因而无此机缘。你师祖又问什么是仙根。此人说天地混沌,生阴阳而分五行,身有五行先天之根则为仙根,不过有仙根之人,万人中未必有一。此人回答完你师祖的话后,就御剑而去。。。。。。”

    清源手捻着胡须,有跳动的光芒在眸中闪烁。“你师祖身上有紫云观的仙法传承,也就是我传你的紫云心法,却不得入门,心有不甘啊!就依然四处云游寻访机缘,再无心经营已经开始没落的紫云观。只是为了紫云观的传承,才收我为徒。我也是倾慕师父的一身巅峰武学,便陪着师父回到紫云观。师父百年后,我便如师父往年一般,继续云游访道。六十余载啊!经历了多少风风雨雨,不堪道哉!”

    周墨扬闻言惊诧的望向师父。师父今儿怎么会说这些?记得原来问师父俗家称谓,师父都不愿说,师父这是怎么了?清源似看透了周墨扬的心思,闭目抚须“无需大惊小怪,该说的时候呢自然也就说了。”

    。。。。。。

    日子就这么在如水一般轻淡的日子里,缓缓流逝着。这日,晨雾淡淡弥漫山谷,仙人顶上也如薄薄罩了层轻纱。周墨扬坐在山石上,紫云心法流转完三十六周天,刚刚收功,便见师父背着宝剑,拎着药篓走出门来。

    “墨扬,去准备一下,待会陪为师进山采药。”周墨扬闻言应了一声,就匆匆进屋拔了两口饭,而后带齐采药用的药铲、药锄、绳子、钩子和干粮,与师父一同向山下走去。

    从仙人顶的山峰到山脚,有三四里长的山路,弯弯绕绕。师徒二人腿脚轻快,不大的工夫便奔到山脚下,转过山门,直向山后而去。山后树高林密,巨大的树冠遮天蔽日,将后山的山谷包裹的严严实实。顺着小路钻进去,便是经过仙人顶山脚向天目山脉深处去的路。这条路以前师徒二人也没少走,已经非常熟稔了。当下二人也不多话,埋头向前走去。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includevirtual="/fragment/6/3236.html".qrcode{width:590px;margin:0auto;background:#fff;border:1pxsolidc;padding:15px20px;overflow:hidden;}.qrcodeimg{float:left;}.qrcodeul{margin-left:120px;font:14px/1.5"microsoftyahei";padding-left:15px;}.qrcodeli{list-style:square;margin-bottom:5px;}

    扫描二维码关注17k官方微信,最新章节也可以在微信上看啦!点击微信右上角+号,选择添加朋友,搜索公众号“wap_17k”关注我们。回复"大奖+你的qq号"参与活动。10部iphone6,万名qq会员等您来领!
------------

第十四章入山采药

    (俗语云:看人挑担不吃力,自己挑担步步歇。码字写书对于一个新人来说,真的很辛苦,还望各位书友能多多收藏和推广!拜托了!)

    这个季节,山谷里野花盛开,草木茂盛,各种树木盘根错节,扯天连地的树藤参差有致。伴着此起彼伏的虫鸣声,在隐隐雾霭中穿行,仿若置身于另一片天地。一条掩没在野草丛中时隐时现的小径,通向山谷的远处,那里是天目山脉千里方圆的所在。

    临近晌午,师徒二人排毒用的葛根、治疗便秘的大黄、还有丹参、红参、地精、何首乌.。。。。。已经采了小半药篓,药材带着泥土的气息,散发着独有的味道。

    来到一处无名山崖下,师徒二人席地而坐,开始用起充当午膳的干粮。周墨扬估摸着此地距仙人顶北崖约莫有二三十里路了。

    周墨扬抬头仰望,“师父!”忽然,他透过树荫的缝隙,望见崖高七八丈处,横空长出一根长着手掌形状巨大树冠的粗大树干,与崖底大树的树荫依偎毗邻,仿佛要遮盖住这一方空间。树干上有一棵很大的灵芝,看情形足有十多斤,周墨扬判断,这棵灵芝至少生长了一二百年。此时,清源也望见了。“墨扬,你在此等待为师一下,待为师去把它摘下。”“师父,还是让弟子去吧。”“怎么,欺为师年老体弱,无法摘下?”“就让弟子锻炼一下吧。”“。。。。。。也好,你要小心。”清源思忖了一下,不再争辩。

    于是周墨扬用连着绳子的钩子勾住树干,顺着绳子快速往上攀爬,快爬到顶端时,纵身一跃,稳稳站上树干。此时周墨扬发现相反方向的树冠之内有青色隐动,不仔细看发现不了,好奇之下往前两步,仔细看去,这下周墨扬被吓坏了,呆在原地不敢动弹。

    只见一条青色巨蟒隐在树冠里,抬起脑袋,脑袋足有成人头颅大小,身子盘盘折折,约莫有两丈之长。青蛇后半截身子正缠绕着的树干,伸着蛇头上下荡伏,毒信吞吐,仿佛守护着自己的老巢般。

    周墨扬感觉时间过得特别慢,不知道呆了多久。忽然一阵劲风响起,隐约听到“扑哧”一声,只见大蛇急剧挣扎起来。高处飘飘摇摇几片树叶飞落,随之似有血液飞溅。不大会儿的功夫,一切又回归平静。定睛一看,大蛇七寸处被一把青锋剑牢牢的钉在了树干上。原来是清源看其迟迟没有动静,发现了端倪,出手相救,运气一剑甩出,将蛇钉住。

    清源运气纵身一跃,上得树来。此时那条大蛇的身子依然盘绕在树干上,老大的蛇头一动不动的悬垂着,显然已经死去。

    “墨扬,去把灵芝摘了吧!”“是,师父!”周墨扬缓过劲来,心有余悸的转身朝树根方向长着的灵芝走去。摘采完灵芝,周墨扬站起身来,忽然瞪大了眼睛。。。。。。

    只见树根上方的山崖上,在郁郁葱葱的藤萝掩盖下,隐约现出一个约莫一人高半人宽的洞口。

    “师父快来。”周墨扬惊奇不已“不会是那条怪蛇的巢穴吧?”清源闻言拔出那大蛇上的青锋剑走了过来,师徒二人站在洞前倾耳倾听,只有山谷中的鸟叫虫鸣声,洞里没丁点的动静。

    “走,进去瞧瞧,小心点,跟在为师身后。”师徒二人小心翼翼的向洞内走去。

    石洞似是天然形成,约三丈余深,几步便到了尽头。清源左右打量一下,发现左侧还有一个容一人侧身通过的洞口。于是轻轻走过去,周墨扬紧跟在后。清源先探头向里面张望。目光所及处,是一间一丈大小的石室,有明显人工雕凿的痕迹,里面光线暗弱。石室中有一张一人半宽,高出地面一尺的石台,似是石榻。平坦的石榻上有一堆隆起,好像有什么东西?回头环顾一下,四周没什么异常。

    此时周墨扬按捺不住内心的好奇,越过师父,向石榻走近。

    俯下身去细瞧,周墨扬不禁吓了一跳,往后跳了一步。只见石榻上,盘坐着一具已经腐朽不堪的骨骸。衣物以及部分骸骨已经成了尘土状。看来这骨骸的主人已经死去好久了,周墨扬暗自忖道。也不知道这是谁?怎么会出现在这么个隐蔽的山洞里。又是因为什么原因死在这里呢?

    片刻后,怯意稍去,周墨扬又开始仔细瞧了起来。“咦!还有东西?”骨骸旁,有一个小小的锦囊。周墨扬伸出手来,将其轻轻拿在手里后,又四下细细打量了一会儿。石室中除了骨骸再无其他东西,他便退出了石室,回到师父身旁。借着洞口的光亮,师徒二人将锦囊举在眼前,仔细端详。

    如成人手掌般大小的锦囊,不知道是由什么布料做成。淡黑色纹底,上有金丝密密纵横,转动锦囊,上面隐隐有符箓一般的光华闪动。

    锦囊的袋口被一条细细金丝绦带束缚,周墨扬试了试,绦带如同结了死扣,根本打不开。用手摸了摸,如丝绸般柔软,轻轻的,薄薄的,里面也不像装了什么东西。

    于是他将锦囊递给清源“师父,这是什么事物,好生奇怪?”

    清源接过锦囊琢磨了一会,也不得其解,感觉这精细的东西一定不错,于是交还给周墨扬,令其贴身藏好,待回了道观再琢磨。

    这人是谁?也不知为何落难于此,且身无他物,就留下这么个小小的锦囊,真是奇怪!周墨扬暗自想到。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929 3930 3931 3932 3933 3934 3935 3936 3937 3938 3939 3940 3941 3942 3943 3944 3945 3946 3947 3948 3949 3950 3951 3952 3953 3954 3955 3956 3957 3958 3959 3960 3961 3962 3963 3964 3965 3966 3967 3968 3969 3970 3971 3972 3973 3974 3975 3976 3977 3978 3979 3980 3981 3982 3983 3984 3985 3986 3987 3988 3989 3990 3991 3992 3993 3994 3995 3996 3997 3998 3999 4000 4001 4002 4003 4004 4005 4006 4007 4008 4009 4010 4011 4012 4013 4014 4015 4016 4017 4018 4019 4020 4021 4022 4023 4024 4025 4026 4027 4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