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韩王使者风尘仆仆地赶到了吴县。得益于韩国发达的水系,韩王使者一行从洛阳出发,先后沿着颍水、淮水、邗沟顺流而下,大大节省了时间。长达千里的路程,居然只是在陆地上行进了两百里。
楚王对韩国使者的到来说不上冷热,毕竟,韩国袭占九江郡,将楚国一分为二,让楚国吃了一个暗亏。如果不是忌惮韩国太过强大,楚国早就纠结起大军攻打韩国了!如今,腆着脸厚待韩王使者,楚王是万万做不到的。
加上楚国三大豪族(芈、项、景)中的芈、项两族在九江郡有不少食邑、封地,随着九江郡的失守,两族损失了许多切切实实的利益,楚国的上层对韩王使者的到来就更加不冷不热了。以至于韩王使者抵达吴县后。除了左徒黄歇见过一次韩王使者,就再无一个有分量的楚国官员面见韩王使者。
楚王装病了三天,终于在第四天同意接见韩王使者。虽然表面上楚王是担心韩国以为自己不识礼节,实际上却是担心彻底得罪死韩国。
韩王使者唐雎倒是对于自己受到的冷遇有些毫不在意,在面见楚王的时候,也无任何一丝傲慢之意。甚至显得彬彬有礼。不过,在楚王询问唐雎来意,顺带指责韩国无缘无故攻打楚国的时候,唐雎的态度发生了变化。…
“韩王一直以为王上有谦谦君子之风,敬重王上是长者,因此韩国虽强,却从不恃强凌弱,攻打楚国。自韩王继位以来,韩、楚两国虽然有所龃龉。但哪一次无不是楚国率先滋事,韩王不得已加兵于楚国。此次亦是如此,越国已然臣服我们韩国,楚国不可能不知道。年前,越王有感楚国咄咄逼人之势,派遣使者出使洛阳,想要集结大军,修建长城以自保。韩王以楚国重信,令越国无须担心。结果王上却派遣大军攻打会稽。岂不是让我们韩王失信于越国?为救越国,我们也只好出兵。”唐雎说的大义凛然。
明明是越国想要先发制人攻打楚国,却被韩王拒绝,但在唐雎口中,成了越国在楚国的压力下,惶惶不可终日。在韩王的保证下吃了定心丸,却一时不察,被楚国吊打,令韩国蒙羞。越国被塑造成了弱者形象,楚王则成了不讲信义之人。做出令仇者快亲者痛的事情!
对于唐雎的强词夺理,楚王无法辩驳,明明是弱肉强食的丛林法则被冠以大义,楚国就变成了自作自受!
“寡人何尝愿意如此!如果不是越国士卒率先渡过浙江杀我百姓,寡人是不愿意轻易起刀兵的!”楚王做出了一副痛心疾首的模样。
反正有没有越国士卒越境屠戮楚国百姓已经不重要,重要的是楚国可以凭借这个借口占据大义的名分。道理就是越国率先挑事,楚国只是自保,韩国这个时候插手过来才是真正的恃强凌弱。
唐雎微微一笑,遗憾地叹了口气,说道:“如果确有此事,那事已至此,王上当消气解恨。两国开战,受伤的最终是百姓。如今正是农耕,若是误了农时,于两国都没有好处,王上何不罢兵?”
“这是先生的意思还是韩王的意思?”楚王不置可否,反而追问道。
唐雎笑了笑,一脸肯定地说道:“自然是韩王的心意!楚、越皆是东南大国,如能和睦相处,天下幸事!”
楚王表面声色不动,心里已经骂开了。两国已经血拼了两个多月了,韩王一句话就想要两国重修旧好,和睦相处,这怎么可能?!如今,无论是楚国也好,越国也罢,完全被韩国阻隔了,中原发生什么战事,两国完全插手不上。长此以往下去,两国会越来越没有存在感。想要改变这种局面,楚、越两国要么齐心协力共抗韩国,要么拼个你死我活,其中的胜者再北上与韩国争锋。两国的世仇和地缘关系决定了不存在联合这种可能,那想要壮大自己,唯有死磕对方了!要么剩下楚国,要么剩下越国,没有第三种可能!
“不知如何一个和睦相处法?”楚王笑吟吟地说道,一副很感兴趣的样子。
“楚国退到浙江以北,越国付出万石粮草,如何?”唐雎试探性地问道。
如今,楚国已经攻占了会稽、句无,越国被迫迁都句章,坚守。以万石粮草换取楚国放弃来之不易的两百里之地,越国无疑占据了一个大便宜。
楚王不置可否,只是沉吟道:“寡人若是肯退兵,不知韩国肯不肯将从寡人手中占据的江北、九江之地归还给寡人呢?毕竟,一切都是误会!先生以为如何呢?”
楚国前后投入了十万大军,付出了三万多人的性命,才拿下了越国都城会稽和句无重镇,打得越国节节败退,凭什么因为韩王轻飘飘的一句话就退兵返回浙江?!楚王并不打算得罪死韩国,只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令韩国难堪。若是韩国不肯从江北和九江郡收兵,那楚国也有足够的理由占着越国的土地。
唐雎笑了笑,没有直接回话,转而说道:“那就以会稽为界限,会稽以西属楚,会稽以东属越,如何?”潜台词却是表示不会交出所占据的江北和九江之地。
楚王想了想,说道:“兹事体大,容寡人想想!”
(还有一更,大家稍等!PS大家觉得接下来灭哪个国家好呢?)(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微信公众号!)
第二十七章 战事又起。
第二十七章 战事又起 ,:
------------
第二十八章 楚越休战
ps:看《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小说的更多建议,关注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悄悄告诉我吧!关于要不要接受韩国的和平提议,楚国的大臣们发生了激烈的争吵。昭、屈、景、芈四族占据朝堂的大半江山,所担任的职务非显即贵,就连楚王也不得不重视他们的意见。但这一次,四族也不能保持一致。
令尹芈梁作为芈氏一族的代表,坚决认为灭越适当其会。于公,越国八万主力大军已经战死了三万多人,剩下五万人龟缩在句章一带,只要前方领兵的景阳将军再努力一把,有很大的可能重创乃至全歼越军主力。如此,越国可灭。会稽、闽越可传檄而定,楚国不复有掣肘之患。
于私,芈氏一族的封地大半在江北,少部分在九江,如果不听从韩国的提议,韩国一旦恼羞成怒,那江北很可能就会遭殃。芈氏一族会损失不少利益。
景阳此次立下大功,可谓功成名就。但如果能够灭掉越国,必然更受重用。这些年,项承颇受楚王倚重,景氏一族自然也希望景阳可以携灭国之威坐稳自己的位置。因此,对于韩国要求楚国就此收兵,放越国一马,景氏一族并不赞同。
与之类似,项氏一族担心景阳功劳太大,影响项承的发展,反倒是认为楚王应该接受韩王的提议。他们打得旗号就是赵国伐秦、燕国伐齐,值此天下大乱之时,楚国并不一定要急于暴露野心,等韩国疲于奔命,无心南顾的时候。再出兵伐越不迟。
屈氏一族则从大局着想,认为需要接受韩国的提议。越国的精华土地已经被楚国占据一半,更重要的是。越国好不容易恢复的自信心被楚国打得支零破碎,楚国奋起余勇一鼓作气拿下越国固然是好。但在亡命的越国拼死反抗之下,楚国要付出多么沉重的代价并不好说。相反,主动缓上一缓,让越国紧绷的神经松懈下来,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越国,可能更加合适。
如此,芈、景氏一族认为应当一鼓作气拿下越国,不理会韩国若有若无的威胁;项、屈氏一族则认为韩国的想法不得不重视。谨慎起见,缓上一缓,灭越之事,缓上一缓。
这可难坏了楚王,楚王向来不是一个善于权衡利弊的人,如果要他寻欢作乐,驾车出游,他的想法可能层出不穷,但牵扯到国家大事,楚王有些束手无策了。
↓从韩王的建议对楚国的好处最大。但楚王总觉得,这样会显得自己怕了韩王。毕竟,自己又没有错。弱肉强食,本来就是这个时代的法则。自己去攻打越国,关韩国什么事?T己费心费力只是占据了越国的两百里土地,韩国呢,一下子就占据了三个两百里之地。如果不是九江郡地广人稀,楚王觉得自己会更受伤!
楚王甚至不怀好意地揣测,韩王是不是在虚张声势。毕竟,自己已经得知赵国发兵十五万伐秦,燕国发兵二十万伐齐。秦、齐两国可是韩国的两个盟友啊,无论哪个出了差池。韩国都会多出一个更加强大的敌人。韩国应该把主要目标放在燕、赵两国身上,而不是自己这般十万人的小打兄。但这个华丽的冒险楚王却不敢去尝试。毕竟,韩国的人口基数放在那里,惹恼了韩王,也许韩王再召集百万大军,兵分三路,援救秦、齐、越三国。这样的事情韩国不是没有做过,以一国之力反抗四国百万大军,韩军都获胜了,如今韩国多出了三个盟友,兵力更盛,更加不怵!…
左徒黄歇看出了楚王的犹豫不决,分忧献策道:“王上,臣以为,可权且放过越国。越国已是瓮中之鳖,韩国可保越国一时,却保不了一世!洛阳距离会稽长达三千里,此所谓力有不逮!如果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越国,再封锁消息,也许韩国需要数月之久才能得知消息!如今当务之急,反倒是郢都的安危。”
楚王听后有些释然,自己就权且放过越国吧,算是卖韩王一个面子。不过,韩国距离会稽最近的徐州也有五百多里的路程,楚国什么时候灭越国,怎么灭越国,完全凭借自己的心意。自己倒是忽略了九江将楚国一分为二的事实!
“九江已经被韩国占据,郢都已经成为飞地,救之怕是不易!”楚王懊恼地说道。
早知道韩军用兵如此迅速或者说九江如此不堪一击,楚王说什么也不肯发兵伐越。枉费自己把大军集结在江北和郢都,可结果呢,却被韩国另辟蹊径,拿下了九江,一下子让楚国进退维谷。
“于韩国而言,郢都已经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想要取之,怕是易如反掌!”黄歇斟酌着语气,说道。
楚王点头承认,被九江郡阻隔,韩国派出十万大军,可轻而易举拿下郢都和周遭的数百里土地,自己除了眼睁睁地看着,拿不出什么切合实际的办法。自己当初迁都吴县,不也正是觉得郢都面临南阳和巴郡的威胁,一旦被韩军优势兵力围困,就会成为死地,所以才做主迁都的决定吗?!郢都的危险,早在楚王的意料之内,只是来的如此快,让楚国毫无反抗之力,还是出乎了楚王的意料。
见楚王承认,黄歇长舒了口气,继续道:“韩国之所急,乃是救齐,救秦。王上何不向韩王求一个保证,让韩王放弃攻打郢都,毕竟,我们在郢都附近也有五万大军,只要我们不出城与韩军野战,韩军想要拿下这些城邑,也殊为不易!大不了,我们放任城外的农田不管,死守就是!”
“可这又有什么用?”楚王有些不理解。
已经成为飞地的土地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韩国有足够的时间施展各种计谋,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郢都附近的数百里土地。
黄歇微微一笑,解释道:“这其中大有不同!”
“有何不同?”楚王追问道。
“臣观韩国如今所缺的不是土地,不是人口,而是发展。韩国若是好战,何必等到我们楚国伐越后才出兵呢?韩国怕是诸国之中最不愿意参与战事的国家了!以韩国之力,只需十载,天下无可匹敌,即使各国联合起来,也绝不是韩国的对手!最终的结局不过是让韩国各个击破,天下归于韩!韩王此人讲究师出有名,如果我们可以得到韩王的许诺,韩军不攻打郢都,我们也不主动挑起战事,那么韩国多半不会与我们楚国为敌!如果韩国与赵国发生大战,我们甚至有机会趁韩国不备拿下九江,如此,郢都便复归我们楚国掌控!”黄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楚王沉思片刻,不得不承认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无论自己愿不愿意承认,尽量避免和韩国的冲突,让韩国专心对付北方的燕赵两国,才是符合楚国实际的求存之道。
第二日,楚王召见了韩国使者唐雎,将自己的要求一一道出,唐雎没有一丝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只不过,临行前,唐雎再次向楚王询证,是否以两国目前是实际控制区域为分界线,楚王不明其意,自以为是地指出,以昨日子时的实际控制区域为分界线,唐睢笑着离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9596
39597
39598
39599
39600
39601
39602
39603
39604
39605
39606
39607
39608
39609
39610
39611
39612
39613
39614
39615
39616
39617
39618
39619
39620
39621
39622
39623
39624
39625
39626
39627
39628
39629
39630
39631
39632
39633
39634
39635
39636
39637
39638
39639
39640
39641
39642
39643
39644
39645
39646
39647
39648
39649
39650
39651
39652
39653
39654
39655
39656
39657
39658
39659
39660
39661
39662
39663
39664
39665
39666
39667
39668
39669
39670
39671
39672
39673
39674
39675
39676
39677
39678
39679
39680
39681
39682
39683
39684
39685
39686
39687
39688
39689
39690
39691
39692
39693
39694
396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