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王甚至不怀好意地揣测,韩王是不是在虚张声势。毕竟,自己已经得知赵国发兵十五万伐秦,燕国发兵二十万伐齐。秦、齐两国可是韩国的两个盟友啊,无论哪个出了差池。韩国都会多出一个更加强大的敌人。韩国应该把主要目标放在燕、赵两国身上,而不是自己这般十万人的小打兄。但这个华丽的冒险楚王却不敢去尝试。毕竟,韩国的人口基数放在那里,惹恼了韩王,也许韩王再召集百万大军,兵分三路,援救秦、齐、越三国。这样的事情韩国不是没有做过,以一国之力反抗四国百万大军,韩军都获胜了,如今韩国多出了三个盟友,兵力更盛,更加不怵!…

    左徒黄歇看出了楚王的犹豫不决,分忧献策道:“王上,臣以为,可权且放过越国。越国已是瓮中之鳖,韩国可保越国一时,却保不了一世!洛阳距离会稽长达三千里,此所谓力有不逮!如果我们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灭掉越国,再封锁消息,也许韩国需要数月之久才能得知消息!如今当务之急,反倒是郢都的安危。”

    楚王听后有些释然,自己就权且放过越国吧,算是卖韩王一个面子。不过,韩国距离会稽最近的徐州也有五百多里的路程,楚国什么时候灭越国,怎么灭越国,完全凭借自己的心意。自己倒是忽略了九江将楚国一分为二的事实!

    “九江已经被韩国占据,郢都已经成为飞地,救之怕是不易!”楚王懊恼地说道。

    早知道韩军用兵如此迅速或者说九江如此不堪一击,楚王说什么也不肯发兵伐越。枉费自己把大军集结在江北和郢都,可结果呢,却被韩国另辟蹊径,拿下了九江,一下子让楚国进退维谷。

    “于韩国而言,郢都已经成为他们的囊中之物,想要取之,怕是易如反掌!”黄歇斟酌着语气,说道。

    楚王点头承认,被九江郡阻隔,韩国派出十万大军,可轻而易举拿下郢都和周遭的数百里土地,自己除了眼睁睁地看着,拿不出什么切合实际的办法。自己当初迁都吴县,不也正是觉得郢都面临南阳和巴郡的威胁,一旦被韩军优势兵力围困,就会成为死地,所以才做主迁都的决定吗?!郢都的危险,早在楚王的意料之内,只是来的如此快,让楚国毫无反抗之力,还是出乎了楚王的意料。

    见楚王承认,黄歇长舒了口气,继续道:“韩国之所急,乃是救齐,救秦。王上何不向韩王求一个保证,让韩王放弃攻打郢都,毕竟,我们在郢都附近也有五万大军,只要我们不出城与韩军野战,韩军想要拿下这些城邑,也殊为不易!大不了,我们放任城外的农田不管,死守就是!”

    “可这又有什么用?”楚王有些不理解。

    已经成为飞地的土地如同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韩国有足够的时间施展各种计谋,以最小的代价拿下郢都附近的数百里土地。

    黄歇微微一笑,解释道:“这其中大有不同!”

    “有何不同?”楚王追问道。

    “臣观韩国如今所缺的不是土地,不是人口,而是发展。韩国若是好战,何必等到我们楚国伐越后才出兵呢?韩国怕是诸国之中最不愿意参与战事的国家了!以韩国之力,只需十载,天下无可匹敌,即使各国联合起来,也绝不是韩国的对手!最终的结局不过是让韩国各个击破,天下归于韩!韩王此人讲究师出有名,如果我们可以得到韩王的许诺,韩军不攻打郢都,我们也不主动挑起战事,那么韩国多半不会与我们楚国为敌!如果韩国与赵国发生大战,我们甚至有机会趁韩国不备拿下九江,如此,郢都便复归我们楚国掌控!”黄歇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楚王沉思片刻,不得不承认这是眼下最好的办法。无论自己愿不愿意承认,尽量避免和韩国的冲突,让韩国专心对付北方的燕赵两国,才是符合楚国实际的求存之道。

    第二日,楚王召见了韩国使者唐雎,将自己的要求一一道出,唐雎没有一丝犹豫,就答应了下来。只不过,临行前,唐雎再次向楚王询证,是否以两国目前是实际控制区域为分界线,楚王不明其意,自以为是地指出,以昨日子时的实际控制区域为分界线,唐睢笑着离去。…

    直到半个月后,郢都方面消息传来,告知楚王韩国在此之前占据了竟陵、江陵、夷陵,江水以北、汉水以南,楚国只剩下郢都一个城邑的时候,楚王才后悔莫及,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唐雎离开吴县后,一路南下,抵达越国临时都城句章县。此时的句章被楚军两面包围,两军交战,互有胜负,但由于国都沦陷,越军无可避免显得更加悲壮。

    当唐雎面见越王,将韩王希望楚、越两国就此收兵的提议告知越王的时候,越王起初是不同意的。在越王看来,自己吃了这么大的一个亏,韩国身为盟国,理该帮助越国收复会稽,甚至一路攻占江东。再不济,也要收复浙江以南的所有土地!

    如果不是越国丞相为越王分析其中的利弊,告知越王韩国并没有义务拯救越国,甚至越国一旦攻占江东,那么就会是韩、越撕破脸皮的时候,越王才陪着笑脸,转变了态度。

    当然,越王也不忘用重金贿赂唐雎,将楚军的暴行和对韩国的藐视添油加醋地说了一通,也抱怨了越国如今的困难,核心意思只有一个,越国如今风雨飘摇,一不小心就会没了,还需要韩国多多的支持!韩国如果坐视不理,任由越国覆灭,楚国就会坐大,搞不好,秦、齐两国也会寒心!

    唐雎对此听得多说的少,只在临行前表示,楚国想要灭掉越国,需要征求韩国的同意,不然,韩国是不会放过楚国的!这才让越国君臣放下心来。为了振奋士气,越王命人将楚国大败,丢失大片国土的消息放了出去,以此来表示,越国虽然损失了些土地,但楚国损失的更多,楚国不足为虑!(天上掉馅饼的好活动,炫酷手机等你拿!关注起~點/公众号(微信添加朋友-添加公众号-输入qdread即可),马上参加!人人有奖,现在立刻关注qdread微信公众号!)

    ps:第三更!说的做到了!
------------

第二十九战 燕、齐之战(上)

    PS:看《战国风云之韩国再起》背后的独家故事,听你们对的更多建议,关注(添加朋友-添加-输入即可),悄悄告诉我吧!

    ‰国,于陵。

    于陵位于临淄以西一百五十里,乃是临淄的西大门。这样的要地,齐国自然要分重兵把守。尤其在田单率领的十万大军,疡以于陵为粮草补给基地后,于陵的重要更加凸显!

    可惜,如此要地,如今却被燕军占据。这倒不是齐军大败,主动放弃了于陵。而是燕军采取偷袭的方式,绕道泰山北麓的昌城,假扮齐军,诳开了城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拿下了于陵。

    ∶下于陵后,燕军将城中的十万石粮草付之一炬,然后将百姓悉数赶了出去,摆出死守的架势!

    三军未动,粮草先行。正在于陵以西六?? 3W..十里与燕军鏖战的田单一听闻于陵被燕军攻占,粮草尽皆被焚毁的消息,便当机立断,做出了退兵的决定。全军皆是不明所以,但摄于田单素日来的威望,也没去多想,如此方才免却了军心动荡不安。

    单想要率军离开,燕军自然不同意。只不过,田单在撤退前发动猛攻,极大地迷惑了荣蚠的判定。对于奔袭于陵,燕将荣蚠是抱着成则喜败亦无忧的想法,事实是于陵易主的消息早一步传到齐军,田单因此就占据了先机。

    对于齐军骤然加强的攻势,荣蚠保险起见只是见招拆招,加强防守,而没有毕其功于一役,投入主力。

    因此在付出了五千多人的伤亡后,齐军有惊无险地摆脱了燕军的纠缠。成功在昌城、高宛一线驻扎了下来。这个时候,荣蚠才接到于陵已为部下攻占的喜讯,可为时已晚。不过,昌城、高宛一线也成了齐军的最后一层屏障,其身后不到七十里就是临淄,齐国虽大。却没了退路!

    如果战争进行到这种程度,没有外力的介入,齐国可以派出使者割地请和了。原因很简单,燕国大军从西、北两面逼近临淄,互为犄角,兵力又与齐军相当,齐军即使战胜,也无力应对燕国的第三波大军。与其斗一个两败俱伤,倒不如坐下来谈和。

    可惜。燕、齐两国都没有这个打算。于齐国而言,已经没有可供割让的土地;于燕国而言,占据潍水以西的半数齐国土地似乎才能满足自己的**,而这,是齐国万万不会答应的。

    ~腾率领的五万韩国大军就在齐国生死存亡系在一念之间的时候,北上长城,进入战局的。长城固然坚固,但再坚固的堡垒。也需要兵力来防守。

    荣蚠当然会防备韩军北上,为此不惜留下三万大军。死守济水、长城一线。但燕军占据的齐长城毕竟只是一小段,甚至不到整个齐长城的一半。当韩腾疡以昌城以南七十里的嬴城为突破口的时候,有齐军的策应,韩军不费吹灰之力就进入了齐国境内。

    当荣蚠接到后方的急报,得知韩军已经包围章丘,将于陵和历下之间的道路阻塞的时候。荣蚠果断放弃了向高宛进军,接应剧辛大军渡河南下的计划。韩军已经近在咫尺,如果自己还勉强北上的话,在半道上就会被齐、燕联军堵截住,到时的结局是灾难性的。

    刚拿下不久的于陵成为燕军在济水南岸的一个重要支点。有兵马五万五千多人,历下及其南方的长城一线,有燕军一万五千人,身陷重围的章丘,则有超过一万燕军驻守。…

    韩军的到来极大地分担了齐国的压力,田单再也不用担心济水南岸的燕国大军。随着韩军包围章丘,章丘和历下两地的两万五千名燕军已经无法左右战局,甚至就连荣蚠麾下的五万五千人,也要抽出不少的兵力应付来自韩军的威胁,荣蚠真正可以调动起来,用来和齐军交战的,也不过四万人初头,最多五万人。与之对应的,是齐军的八万五千人,齐军还占据天时、地利、人和。

    齐国,临淄。

    谁都知道,因为燕国大军入侵,君王后的心情不太好。宫里几个寺人因为私下谈论前方的战事而被杖杀,着实给宫中当差的众人提了一个醒。

    不过,当宦者令心急火燎地冲入宫中,求见君王后,众人以为即使宦者令这样的近臣也会因为举止失礼而受责备的时候,宦者令却是笑吟吟地走了出来,丝毫没有受罚的迹象。未久,宫中就传出了消息,韩国出兵包围了章丘城,将齐军一分为二。

    这对处于危难之中的齐国而言,无疑是一剂强心剂。君王后当然没有让人说出韩军不过区区五万,如此少的数量,也说明齐国想要战胜燕国,将燕军赶回济水北岸,最终还是要靠自己!但这也好过齐军孤立无援,韩国的介入至少会让燕国好好思量,要不要继续扩大战事!

    不过,齐国的高兴没有维持两天。燕国长大夫剧辛率领的大军在付出了三万人的代价后,突破了齐军精心设置的济水防线,兵临高宛城下。

    在济水北岸,一万燕军虎视眈眈,随时准备从其他地方渡河,包抄齐军后路。六万燕军在长大夫剧辛的指挥下,将拥兵一万的高宛团团围住。虽然在高宛以东,齐国尚有四万大军,在高宛以南,更是有田单的八万五千大军,算上高宛城内的军队,齐军依然占据绝对的优势,但燕军渡不渡河,对战局的影响完全不同。

    高宛城下的六万燕军和于陵城中的五万五千燕军真正形成了犄角之势,燕军、齐军、韩军犬牙交错,都被互相包围,整个战局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

    因为济水北岸的燕军已然成功渡河,负责济水一线的齐将貂勃除了留下一万人牵制济水北岸的的燕军,护卫临淄北方的安全,便带领剩下的三万大军与田单的大军汇合。

    貂勃一见到田单,就单膝跪地,主动请罪道:“卑职无能,让燕国大军成功渡河,还请将军责罚!”

    在大军出征时,田单被任命为主将,全权负责指挥、节制齐国境内的所有军队、将领,而貂勃在领军后,身份只是一名偏将军,而不是炙手可热的上大夫,故而有此一说。

    田单虽然气恼貂勃放燕军渡河,但也深知,貂勃已经尽心全力,否则,燕军绝不会损失三万人马。济水防线毕竟太长了,适宜渡河的渡口又多,谁也没料到,燕军会甘愿付出这么沉重的代价!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39212 39213 39214 39215 39216 39217 39218 39219 39220 39221 39222 39223 39224 39225 39226 39227 39228 39229 39230 39231 39232 39233 39234 39235 39236 39237 39238 39239 39240 39241 39242 39243 39244 39245 39246 39247 39248 39249 39250 39251 39252 39253 39254 39255 39256 39257 39258 39259 39260 39261 39262 39263 39264 39265 39266 39267 39268 39269 39270 39271 39272 39273 39274 39275 39276 39277 39278 39279 39280 39281 39282 39283 39284 39285 39286 39287 39288 39289 39290 39291 39292 39293 39294 39295 39296 39297 39298 39299 39300 39301 39302 39303 39304 39305 39306 39307 39308 39309 39310 393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