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刻,再看这尊释迦摩尼铜像的时候,大家的眼光已经不尽相同了,很显然,这铜像的主人为了保护这枚价值不菲的红宝石,确实是费尽心机。

    居然镶嵌在了一尊释迦摩尼的铜像上面。李春更是一下子扑了上去。

    一把抓住铜像,仔细的欣赏那灿烂的红宝石,此刻,他一脸兴奋地说:“你们看,你们看,这不是一般的红宝石,这是一颗猫眼红宝石。传说中其光如血,其晕如圈。猫眼红宝石,了不得的宝贝,这位小兄弟,猫眼红宝石不错啊,若是说你想出手的话,那可以首先考虑一下我,我愿意出价二百万。”说着,李明非常客气的拿出来一张名片来。

    而这个时候,宋军却看了一眼冯亮,冯亮笑呵呵的挥挥手说:“我已经说过了,风雅轩是不会参与这些东西的竞拍的,那你捡漏的便是你的东西,你自己做就是了。红宝石,我们风雅轩的业务没有这一项,不过,这二百万,有点不合适啊。这东西,被人用天衣无缝的手法保护起来,价值可想而知了,若是说出的价格低了,那就是看轻了大家了。”

    这时候,宋军把释迦摩尼铜像天眼上的一层给挂下来,大家也是能够看的明白,其实这尊铜像是表里两层的。

    杨波在一旁皱着眉头说:“黄经理,这天衣无缝是怎么样一回事,听起来是很高明的一种手段。”此刻也就是黄荣发和他是比较熟悉的,因此,杨波有什么疑问,便是来问黄荣发。

    黄荣发也是很羡慕的看了一眼释迦摩尼铜像,然后才说:“天衣无缝,这要从天衣这两个字谈起来,什么叫做天衣啊,其实就是完美无缺,一点缝隙都没用的,裁天衣而无缝,便是如此。在古代,什么人的衣服才能够叫做天衣啊,就算是皇帝,九五至尊,他们的衣服,那也是不能够叫做天衣的。

    只有神仙的衣服,才能够叫做天衣,因此,正所谓天衣无缝。早年间,有人用一种特殊的胶水调和一种特制的粉末,这种东西涂抹到需要掩盖的古董上面,晒干之后,加以做旧,不是深谙此道的人,是很难看清楚的。

    而这种手法,多是用在神像上面,因此,这种手法便是叫做天衣无缝。而这种手法,确实不是一般的人能够做的出来的。

    我也没有想到,千里兄的...收藏里面居然是还有那么一大漏。”

    能够用天衣无缝的手法保护起来的古董,想想价值自然是不菲的。

    难怪大家都动心了,李春这家伙,打进来之后,根本就没有正眼看过宋军一眼,但是,此刻和宋军讲起话来,如同多年没有见面的老朋友一般。

    可惜,李春虽然是满怀热情,想着把猫眼红宝石给拿下,但是,很显然,宋军并不吃这一套。

    说来宋军怎么样都是风雅轩的人,而且,他也是跟着冯亮出来参加这次私人拍卖的,因此,说是这东西出手,首先要考虑的便是风雅轩。

    冯亮既然说不要,别人自然是蠢蠢欲动,而一直看不过去李明的黄荣发接过话来说:“二百万,这个价格老李你也说得出口,这猫眼红宝石是怎么样的来历,你也就是糊弄一下年轻人,这可是慈禧太后最喜欢的一枚红宝石,我出二百六十万,年轻人,你把东西让给我,我马上把钱转给你。”

    黄荣发面对宝贝,也是一点都不客气,因为他知道,这件宝贝,那是可遇不可求的东西。

    传言,慈禧太后当年把这枚红宝石藏于圆明园之中,同治皇帝登基,满朝上下,要求慈禧太后还政同治皇帝,后来慈禧太后以退为进,退守圆明园,带着的宝物之中便是有这么的一颗红宝石。伺候,这枚猫眼红宝石便是一直被珍藏在圆明园之中。

    后来,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慈禧仓皇西行,这枚猫眼红宝石便是不知所踪了,却没有想到,是被人隐藏在这尊释迦摩尼的铜像里面。

    此刻,珍宝就在眼前,黄荣发看到冯亮不想参与,自然是不甘心落后了。不过,这时候,最后悔的人就是杨波了。

    白菜价把一尊释迦摩铜像卖给了宋军,但是没有想到,这东西居然是价值不菲的保护,慈禧太后心爱的东西,那祸国殃民的老佛爷喜欢的东西,哪一件不是珍宝啊。

    但是,偏偏,这样子一件好东西,却成了别人的囊中之物。

    杨波心中那个纠结啊,如同吃了黄连一般有苦说不出。若是说东西是自己的话,此刻,看着众人竞相出价购买,而稳坐钓鱼台的那个人便是自己了。

    同时杨波也是在心中暗暗的抱怨董千里,你说你手中有那么一件宝贝,干什么用这么高明的手段藏起来啊,这下可好,白白的便宜了旁人了。

    这一刻,其实就算是杨波也是错怪了董千里了,倒不是说董千里有意的隐瞒什么,其实是因为这时候董千里自己都不知道这尊释迦摩尼铜像是用天衣无缝的手法给遮掩住了,不然的话,那他断然是不会随便的把铜像给摆放出来的。

    别说是他,和董千里来往的古董行里面的行家不知道有多少,看到过这尊释迦摩尼青铜像的人也不知道是有多少了,但是就是没有一个人能够看出来其中的奥妙。

    而这一次,若不是说宋军用硬币把天眼上面的遮挡物给刮去的话,那这个时候,估计在场的其他人能够看的出来的这种手法的,那也是没有。

    若是不然的话,那这个时候,为什么这种手法会被叫做天衣无缝,能够被人轻易看出来破绽的话,那还叫做什么天衣无缝啊。

    不管怎么样说,这枚猫眼红宝石就是一件珍宝,李春和黄荣发互相的竞价,也是谁都不服气谁,而这价格,也是在不断的攀升之中,很快,这价格就到了三百万了。

    冯亮看在一旁,开口说:“你们两位也别争论了,大家看到一种情况没有,这枚宝石虽然是红宝石,但是,却看上去是有点透明的那种红宝石,确切的说应该是粉红色的宝石。而你们看到的这猫眼红宝石之中的瞳仁,那是什么颜色,金黄的颜色,难道你们还没有想到,为什么,慈禧太后偏偏喜欢这块猫眼红宝石吗?”
------------

第三十二章猫眼与老佛爷[求推荐收藏]

    就算宋军听到这里,也是一愣,是啊,慈禧太后可不是没有见过东西的人,虽然这老娘们败家了一点吗,人性是那种宁与友邦,不与家奴的主,但是谁都不能够否认,人家那是真正的见过大场面的人,什么珍宝没有见过啊。

    据说,翡翠白菜都两颗,养颜都用的珍珠粉,内库更是奇珍异宝无数,每天吃一百零八道菜,是个把满汉全席给发扬光大的主,人家什么东西没有见过啊。

    可惜,为什么慈禧最喜欢的宝石就是这颗猫眼钻石,知道的人还真的不多。

    李春迟疑了一下说:“这个,我只是听说,好像这东西和慈禧的老佛爷这个尊号是有点关系的,因此,这猫眼宝石就很是受到慈禧的喜爱,至于说个中消息,我却不清楚了。”

    冯亮看了一眼那猫眼宝石,一番感慨,这才缓缓地说:“这个事情,我也是当年听我师父说的,我师父,当年可是紫禁城造办处的一名工匠,也是在偶然的一个机会,从李莲英的儿子那里听到的这个故事,李掌柜你说的没有错,这块猫眼红宝石正是和慈禧老佛爷的称号是大有关系的。”

    这话本来该继续说下去的,但是没有想到杨波听到这里可是乐了,哈哈大笑,自然他也许是觉得当着那么多古董行的前辈的面如此的放肆不太好,虽然他不玩古董,但是没准以后有什么用得着这些前辈的地方,如果是看在过世的董千里的面子上,也许,有些人会帮忙也未尝不知。

    因此,杨波马上忍住笑,冲着冯亮一鞠躬说:“冯掌柜,对不起了,实在是没有忍住,李莲英也会有儿子?李莲英不是太监吗?一个自幼出家太监怎么会有儿子啊?”

    常人听了太监有儿子,也是会觉得好笑的,尤其是李莲英,自幼出家啊,根本就不可能有儿子。

    冯亮倒是没有责怪杨波,而是解释说:“你知道大太监李莲英是自由出家的没有错,但是也不妨碍他有儿子啊,没有亲的,过继不就成了。事实上李莲英发达之后,过继了他的四个兄弟的儿子,我师父这事情,便是听李莲英过继他五弟李世泰的二儿子李福德说起来的。”

    在场的都是行里面的前辈,对这些历史典故,尤其是近代史的这些历史典故,还是知之甚详的。

    想要作为一个合格的古董商人,尤其是说一个合格的古董铺子的掌柜,没有说一定比大学历史系的教授学问大,但是论起来对某一段历史的掌握,这些人绝对不会差。

    这个李福德在历史上也不是无名之人,素来喜爱京剧,著名的京剧班子三乐班就是李福德创办的,说起来三乐班可能知道的人不多,但是,说到京剧名角尚小云,苟慧生,李多奎和芙蓉草,这些人知道的便是很多了,而这几位,都是出自三乐班。

    李福德交友广阔,因此,冯亮的师父和李福德有过交往,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

    听得冯亮把这个事情细细说来,猫眼宝石确实和慈禧老佛爷有关系,而且,这个关系,还真的和李莲英与关系。

    原来,当年慈禧打算二次垂帘听政,但是权利还给了皇帝,想要回来,也不是说办就能够办的,毕竟名分不对不是。

    因此,这时候慈禧便是因为这个事情闷闷不乐,多亏李莲英想了一个办法,说什么万寿寺有双佛现世。

    慈禧太后便是驾临万寿寺,看到大雄宝殿还是原来的那个释迦摩尼坐像,因此,便是气不打一处来,说什么双佛现世,这不是忽悠我吗?谁让我一时不痛快,我就让他一辈子不痛快。

    李莲英不愧是伺候慈禧多年的人,深得慈禧的宠爱自然是知道慈禧的喜好。因此,便是请慈禧太后到后面去,喊了一嗓子:“老佛爷驾到。”

    后面的官员和和尚自然是闻风而动,拜见老佛爷。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79 1780 1781 1782 1783 1784 1785 1786 1787 1788 1789 1790 1791 1792 1793 1794 1795 1796 1797 1798 1799 1800 1801 1802 1803 1804 1805 1806 1807 1808 1809 1810 1811 1812 1813 1814 1815 1816 1817 1818 1819 1820 1821 1822 1823 1824 1825 1826 1827 1828 1829 1830 1831 1832 1833 1834 1835 1836 1837 1838 1839 1840 1841 1842 1843 1844 1845 1846 1847 1848 1849 1850 1851 1852 1853 1854 1855 1856 1857 1858 1859 1860 1861 1862 1863 1864 1865 1866 1867 1868 1869 1870 1871 1872 1873 1874 1875 1876 1877 1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