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民多有贫苦者,近来虽说获得了些许奖赏,稍解其穷困现状,但并非长久之计。另新近多有破家流民需要安抚,是以当思财路,以富乡民。此为其二。”姜承看着文丑略显激动的面色道。

    文丑闻言,心想:“藏富于民,以聚其志!若是乡民都很富足,其认同感必然加强,兼之对于保护家园的**也会更加迫切!但如何能够做到呢?”

    “这使乡民富裕,杜公可有良策?”文丑身体前倾急声询问道。

    “富民之策,还看主政之人!”姜承晓有深意的说道。

    文丑百思不得其解,再问时,姜承多避而不答,无奈作罢。

    “已有其二,还有么,姜公?”文丑撇下富民之事又询问道。

    “乡中有些大姓,多有趁乱兼并田地、欺压百姓者,此为一害!当压制之。此为其三。”姜承说话久了,嗓子不舒服,咳嗽了两声,又端起木碗饮了一口水,润了润喉咙接着说道:“本乡风俗敦厚,乡民淳朴,民好治,唯有些大姓不好治。杜君为政虽不扰民,然对某些大姓却太过宽容,多有放纵,是为不足。今君接任乡有秩,若想有作为,可从此三处下手。……,你问吾该如何施政,吾所知者只有这些了。”ps:求推荐、求收藏。
------------

第三十五章 乡中大姓

    “乡中有些大姓?”文丑寻思姜承此言何意,要说乡中大姓,以他文氏为最,原乡亭林青林氏次之,如今林氏已是灰飞烟灭了,不予考虑,再者就是阳里亭的杜氏,上任有秩杜宜即为杜氏族人,还有柳氏亭柳氏,即柳仲所在之亭。

    还有些七七八八的虽算不上什么大姓,到也是富豪人家,就不一一细说了。文丑想到这,双目一亮,心想:“富豪人家,虽说别的不行,聚财的能力方面倒是好手,等这段时间忙过,定将他们传来,探讨一下致富方法,岂不是解决了第二个问题了么?”乡民不比三老尊贵,传其至官寺既可。

    能称得上大姓的至少有两个条件,一个族人多,一个有钱有权,其中又以有权为重。陈棚里的陈家、西林亭刘庄,此两家虽是乡中富户,但族人不多,也没什么权势,因此称不上大姓,仅是乡中富豪人家的代表。

    文丑想到的这四个姓,他自家文氏不必多说了,为县中三大姓之一,虽说自其父故去后,近些年来族中没有谁做多大的官职,但因其族人先前的贡献,其县中大姓的地位还是不可动摇的。林氏也不必说了,未破灭前,跟县中大姓刘氏到有那么点关系,貌似关系不深,不然怎的,林氏灭族,却是连话也没传出来一句呢。杜氏,即前任乡有秩杜宜的家族,论其家产,或还不及陈、刘两家,但有杜宜一人便足称乡中大姓了。柳氏,却是有一人在郡中为官的,貌似叫柳恢,柳仲只是其远支而已。

    文丑听得姜承一一叙述完毕,低眉沉思良久方道:“姜公之言却是切中乡中为政的要害!都是大好的建议啊!”

    “呵呵,身为三老,不能安富于民,已是罪过,若再对有秩没有些许微末建议!有何面目居三老之位?”姜承愧意谦然道。

    “姜公高德,是以被乡民举为三老,远胜小子矣!”文丑伏拜于地道。这是文丑的真情流露,自穿越以来,多见民不裹腹,流民于野,深知民生疾苦,对一心为民的,因不能富民而愧疚不已的姜承更是感佩!

    两人见面不多,交浅而言深,君子所忌,然而姜承却毫不遮掩,坦诚直言,明确地说希望他能一改杜宜的“弊政”,不再放纵乡中大姓。

    如姜承所言,大姓共霸乡中,威风可见,他不会不知道说出这些话的后果,一旦传出,必会将大姓得罪。更会将已升任为栾城县长的杜宜得罪,可他还是说了。所为者何?——无非是为了百姓,可见其仁德。再者其是对谁所言的,文丑,文丑为谁?乡中大姓之首!若是文丑一心为其文氏而考虑的话,怕是早就弗袖而去了吧!而姜承就是看准了文丑必非那等人,所以才有了那番话,可见其之睿智。文丑焉能不钦佩?

    随后两人又多有详谈,关乎民生、时政、传闻奇节、乡中人才等等。

    使得文丑大呼不虚此行!心中对姜承的地位又加深了一分,比笼络为手下,不然遗憾终生矣!而姜承对于文丑的好学态度、奇思妙想也是啧啧称奇,对文丑的评价也在上升。

    文丑瞧见姜承以手按抚膝上,似是缓解疼痛般,文丑了然,又看了看天色,遂恭敬关切地说道:“不觉间,已是中午时分了,倒是小子扰了姜公作息了。可是因多席地读教,而落下了腿疾?”

    汉时的读书人一般皆有午休的习惯,再者时人皆席地而坐,这姜承年纪大了,又收有弟子,平时需要席地教授,接触寒湿之气多了,少不了会落下疾病,不能久跪坐。

    “唉,人老了,什么病就都来了!到还真是午时了。”姜承向窗外瞧了瞧感叹道。

    “如此小子就不打扰姜公了,瑾拜谢姜公今日教诲!”文丑再拜恭瑾道。

    “不必谢吾。若你能将乡中治好,吾替乡民谢君。”姜承拍打着膝头笑道。

    又客套了一会儿话,文丑告辞离去。

    姜承命姜宣、陈宁代他相送。和陈宁一起把文丑送到里门外后,姜宣迟疑了一下,说道:“荀君,能借一步说话么?”

    文丑随着他走到一边,笑道:“适才与足下家尊一席谈话,使我盲眼生明,今后施政便有的放矢,不会无从下手了。……,姜君,你是不是也有良言教我?在下洗耳恭听。”

    “家尊所言,若有冒犯之处,还请文君见谅,另吾尝闻文君多于乡中轻侠为伍,还请文君对其等多加约束一二。”姜宣忧虑言道。

    “此事,……乡中轻侠多有信服我者,吾必听姜君所言,善加引导之。”文丑转念言道。心想:“当真是虎父无犬子,其父不惧乡中大姓,他也是毅然不惧乡中轻侠!”汉时士子皆有其高傲的脾性,一般是瞧不起那些尚气轻生,整日只知摆刀弄剑的轻侠的。

    “如此,谢过文君了。”姜宣言道。

    文丑辞别姜宣、陈宁二人,骑马出了陈棚里地界,又先后见了本乡的孝悌、力田。

    此二职虽也得乡民敬重,但地位不如三老高卓超然,登门拜访一下就行了,不必停留的太久。饶是如此,等赶回官寺时,也已近薄暮了。

    “文君,又是这么晚归来,午时也未见文君回来,可食了午饭?”文丑刚至院门,就见阿二上前来关切询闻道。

    “还真没吃!”文丑闻言细想后笑道。却是因赶路往力田家去时,错过了饭点,索性就没有赶回官寺。自嘲想到:“我这算不算是鞠躬尽瘁?”

    “我就说,文君您肯定顾不上吃饭,老张头还不信,我这就通知他去,起火做饭来。文君稍等。”阿二牵着马匹向马廄边走边言道。又小声嘀咕道:“想是马儿也没有进食吧!”

    文丑远远听到前半句,后面因为音小,而听得不真切,但也能想到所说者何,不由莞尔:“这个阿二,却是个马痴!”

    “多做些,大家伙一起吃个晚饭!”文丑想了想朝院里喊道。

    “得嘞。”

    暮色深到极处时,夜色即降临。薄夜如纱,笼罩了大地。文丑就这样持立在院门口,也不回屋,观看入夜后更是悄然寂静的田园风光。抬头观看月初时,若隐若现的芽月被群星环绕,稍显落寞。

    阿二去文丑宅院寻他,未见,发现文丑仍然站在门口观望。不由问道:“文君,怎的不回宅院?”

    “哦,没什么,看这万家寂静,颇有感慨。”文丑随意说道。

    阿二不信,好奇地问道:“文君,你在今日拜访三老姜公待了那么久,都和姜公说什么了?”

    “姜公给我提了一些施政的建议。”文丑言道。

    “施政的建议?什么建议?”阿二更是好奇道。

    “姜公大才啊,其共提有三条总纲!”文丑想到不禁感叹。

    “那三条,文君可否说来听听?”阿二抓耳挠腮道。

    “哈哈,机密不可外言。”文丑瞧着阿二着急模样,笑道。

    阿二到底是个少年人,文丑越不说,他越痒痒,不过却也不好追问,眨了眨眼,拐弯抹角地问道:“那文君您觉得姜公提的那些建议是好是坏?准不准备按姜公说的去做?”

    文丑嘿然。这次更是连一句回答都没有了,他只笑而不语。转身继续望向天边。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8400 28401 28402 28403 28404 28405 28406 28407 28408 28409 28410 28411 28412 28413 28414 28415 28416 28417 28418 28419 28420 28421 28422 28423 28424 28425 28426 28427 28428 28429 28430 28431 28432 28433 28434 28435 28436 28437 28438 28439 28440 28441 28442 28443 28444 28445 28446 28447 28448 28449 28450 28451 28452 28453 28454 28455 28456 28457 28458 28459 28460 28461 28462 28463 28464 28465 28466 28467 28468 28469 28470 28471 28472 28473 28474 28475 28476 28477 28478 28479 28480 28481 28482 28483 28484 28485 28486 28487 28488 28489 28490 28491 28492 28493 28494 28495 28496 28497 28498 284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