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大人不主动提起,他也不便多问,心想大人肯定是在考验他,这样的无上心法若是落到心术不正之人手中,岂不危害江湖?
只是不清楚,王大人的考验有多久,在此期间,冯牧只得耐着性子,听从王阳明的教导。
王大人的公务并不如冯牧想的那样繁忙,似乎所有问题在他面前都变得简单,在常人看来十分棘手的问题,他却能够深入浅出的剖析根源,然后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一日,早饭过后,王大人带着冯牧离开了衙门,骑了两匹白马,往郊外走去,手下一众人无不劝阻,担心王大人树大招风,他剿匪不遗余力,那些不甘心失败的难免会打击报复,他这样不带随从,太过冒险。
王大人没有理会手下人的劝告,和冯牧骑在马上,往郊外跑去。小雀儿看着牧哥哥被带走,心中有些情绪,因为这许多日子,除了吃饭能见到牧哥哥,其他时间他就好似消失了一般。
师爷让三名武艺高强的卫兵在暗中跟随,一旦大人遇到危险,他们就冲出去,誓死保护大人。三人领命而去,至始至终与王大人保持着一段距离。
“这些日子我只跟你谈论心学,绝口不提心法武学,你是不是很奇怪?”
冯牧骑在马背上,对于王阳明突然的问话,不知该如何回答,只得点头道:“是。”
“佛家讲究禅武双修,达摩祖师精通少林七十二绝技,武学造诣冠绝古今,却依然不骄不躁,心如止水,你说是为何?”
冯牧想了想回答道:“因为武学的最高境界,已经不再是与人搏杀,好勇斗狠,而是感悟天地大道,所以达摩祖师才能在两者之间游刃有余。”
王阳明点了点头,说道:“这只是其一,研习武道,每精进一分,身上的戾气便会重几分,若不能靠高深的禅心化解,就算功夫超凡入圣,也会走火入魔,遭受巨大的反噬。”
冯牧静静地听着,若有所思的说道:“先生这些日子叫我心学,定然是想我禅武双修,齐头并进,若是只注重武学,早晚变成大魔头。”
王阳明点了点头,说道:“你的悟性还不错,能够做到触类旁通,看来赵大哥没有选错人。”
冯牧一听赵大哥,脸上的表情微变,当下好奇的问道:“原来先生早就看出了我的身份,只是我从未在先生面前展示过武功的门路,先生是怎么看出来的?”
王阳明说道:“看得出来,你身上的武学很杂,也都是师承名家,可是你的呼吸从始至终都没有改变,便是那‘万息归元法’,要擦觉你的气息也并非难事,自然就清楚明白了。”
听到王阳明仅凭他的呼吸就判断出他的来历,冯牧的心中又是一惊,到底是多厉害的高手,才能够达到如此登峰造极的境界?眼前这个看似瘦弱的王大人,难不成是顶尖高手?
王阳明似乎看出了冯牧心中所想,当下说道:“你是不是将我当成了绝世高手?”
冯牧不自觉的点了点头,王阳明哈哈一笑,说道:“你错了,我并非什么绝世高手,只是粗通武艺,我之所以能够擦觉出你的气息,则是因为长期寂寥的生活,养成了感受天地万物气息的习惯,这与内功心法无关。”
“请问先生,我也能够练就这样的本领吗?”冯牧忍不住出声问道。
王阳明没有点头,也没有摇头,略微沉思了片刻,说道:“这要看你自己,我可不敢断言。只有当你处于无边的沉寂之中,你才能倾听到内心的声音,才能感受到万物的气息。”
王阳明这样说,冯牧牢记在心,他如今还无法让自己沉寂下来,不过他相信通过修炼,自己也能像王阳明那样见微知著。
马儿继续往前走,在这个时候,王阳明对冯牧说道:“小心些,前方有陷阱,我们绕到过去吧。”
冯牧看着荒草丛生的地面,实在看不出有陷阱的样子,但是王阳明的话他深信不疑,当下便跟着他,绕道右面的荒草中,往山顶走去。
便在这时,一只重达两百多斤的野猪,嘴里呼哧呼哧的叫着,急速向他们冲了过来,还未靠近他们,便一脚踩进了陷阱中,发出一声尖锐的惨叫,自此便没了声音。
冯牧心服口服,出声问道:“先生你怎么看出来这里有陷阱的,整个地面在我看来,没有任何不同,甚至连荒草都同样翠绿?”
王阳明平静的回答道:“声音,泥土中的声音告诉我的,只要你仔细聆听,便能够听到,前方的泥土中的虫鸣很空旷,还带有巨大地洞的回音,而这里地势平坦,泥土厚实,若非有人故意挖凿陷阱,又怎会凭空出现一个巨坑?”
冯牧听在耳中,暗自点头,看来在天地间生存,处处是学问。这并不是什么神通妙法,而是凭借细心地观察和缜密的推理得出来的,才避免受到伤害。这件小事在冯牧心中的印象很深,他告诫自己以后要细致留心,切不可因小失大。
“是不是有人想要暗害先生?”
对于冯牧的问题,王阳明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策马往山上走去,冯牧跟在后面,迎着猎猎的山风,没过多久便来到了山顶。
俯瞰着下面的风景,王阳明幽幽的说道:“在来的路上,至少有三路人马暗中窥视,却都没有选择动手,而最后那一路人马,都已经拉满了弓弦,因为野猪阴差阳错掉入陷阱,便中途撤退了。”
对于王阳明云淡风轻的话,冯牧感到背后一阵冷汗,怎么会?他是习武之人,凭他的耳力都没有听到半点动静,没有感觉出一丝杀气,王大人怎么察觉出来的?
想了想,他便释怀了,一定是禅境,有些时候,禅境能够超越人体的极限,能够感受天地最细微的动静,从一花一叶一菩提中看到三千世界,堪比神通妙法。
------------
第一百二十五章 无上心法
山顶上风光秀美,俯瞰下去,淡漠的云烟在山谷中缭绕不去,仿佛一脚踏上去便能够腾云驾雾,羽化登仙。
马儿吃着青草,这个时节,正是盛夏,山不算高,没有厚厚的积雪,所以是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不知名的白花,漫山遍野,烂漫夺目。更有蝴蝶蜜蜂在花间嬉戏,添了许多乐趣。
“这里是这一带最高的山,你看这烟水迷茫的景色,可有何感想?”
王阳明突然出声询问道,冯牧转过头,迎着王阳明的眼睛,说道:“回先生,我想到王荆公的一句诗:‘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当一个人身处的位置不同,看待问题的角度也会随之而改变,这便是我粗浅的理解。”
“不错,登高的意义便在于此,只有站得更高,才能有大格局,便不会为一座小土丘障目,唯有如此才能培养长远的眼光,不局限于一时的困境。”
见冯牧点头,王阳明再次问道:“若你身居高位,可以俯瞰天下之时,你会怎么做?”
这个问题很突兀,冯牧不知道王阳明先生是不是另有所指,他陷入了片刻的沉思,然后抬起头回答道:“我会像那流云一般,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从大海而来,往大海而去,期间能润泽万物,我当是幸福而满足的。”
“小小年纪就有如此抱负,比起我十几岁才悟道,你要聪慧许多。我如今将‘天衍八法’传授与你,望你今后能够从善如流,从一而终,切莫忘记今日所言。”
王阳明侧过身,看着冯牧坚定的目光,终于下定决心,认真地说道。冯牧听他终于要传授自己无上心法,连忙跪倒在地,恭敬拜谢道:“谢过先生成全,冯牧定不负先生教诲,若有违背,天诛地灭。”
王阳明突然高声喊道:“我不会有危险的,你们三人回去吧,若不肯听命,就军法处置。”
师爷派遣而来的三名武功高强的护卫,自以为藏得很隐秘,不露半点痕迹,却还是被王大人发现了。
他们垂头丧气的走出草丛,往山下走去。一路上细心侦查,不敢错漏半点风吹草动,直到确定这一路上没有埋伏才安下心来。
再无旁人的时候,王阳明开口说道:“世间生老病死,因果轮回在无形中都有定数,而‘天衍八法’便是遵循其中的规律,参悟天地运行的玄机,创出一套修行体系,以超越人体自身的局限,达到天人合一的玄镜。此心法还不曾有人修炼过,因为它要求武学必须要达到‘御神’境才能登堂入室,而古往今来,并没有人达到过‘御神’之境,兴许有,不过他不知道‘天衍八法’,又或许没有典籍记载这些人。所以你只需要清楚,我传授给你的心法,你也许终其一生也无法修炼。”
冯牧郑重的点头,问道:“敢问先生,何为‘御神’之境,武学要达到何种地步才能称作‘御神’?”
面对这个问题,王阳明只是微微摇了摇头,叹息道:“这个问题我回答不上来,因为我并非武林中人,我习武只为强身健体,以便指挥军士,与赵三水的以武证道,是两条截然不同之路。他让你来找我,却不告诉你武学修炼的境界,其中卖的什么关子,我当真是猜不透。”
看着精明练达的王阳明先生也露出了困惑的神情,冯牧不禁出声说道:“其实赵爷爷并未正式收我为徒,但我却是他的嫡系传人,他之所以不告诉我这些,肯定有他的打算,我对他深信不疑。”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24943
24944
24945
24946
24947
24948
24949
24950
24951
24952
24953
24954
24955
24956
24957
24958
24959
24960
24961
24962
24963
24964
24965
24966
24967
24968
24969
24970
24971
24972
24973
24974
24975
24976
24977
24978
24979
24980
24981
24982
24983
24984
24985
24986
24987
24988
24989
24990
24991
24992
24993
24994
24995
24996
24997
24998
24999
25000
25001
25002
25003
25004
25005
25006
25007
25008
25009
25010
25011
25012
25013
25014
25015
25016
25017
25018
25019
25020
25021
25022
25023
25024
25025
25026
25027
25028
25029
25030
25031
25032
25033
25034
25035
25036
25037
25038
25039
25040
25041
250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