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征与李苟坐在二楼的窗边,看着大军从街道上穿过,同时摇了摇头。

    “公子似乎早就料到洛阳不会安宁,所以才会留下那个锦囊。”魏征叹息一声,说道:“只可惜越王不听公主与赵王的劝言,枉费了公子的一番心意。”

    “皇室子弟,本就没有简单的人物。”李苟成亲之后,除了在李玄霸面前依然那副德行,已经变得成熟稳重了许多,他跟着叹了口气,说道:“越王想显示自己的才能,又想在朝堂上培植羽翼,未免想的也太多了。”说完,他指了指窗外,继续说道:“若不是看到那些旌旗辎重,我还以为是哪家公子成亲呢。”

    魏征苦笑一声,说道:“倒也没有那么夸张。”顿了顿,正色道:“此次出征能否得胜,还是得看裴大人的能耐了。”

    “裴大人征讨逆贼多年,又有裴行俨、裴元庆二子助阵,打败瓦岗贼应该并非难事。”李苟说完,又不解的问道:“小人不明白,公子为何会担心朝廷不能击退瓦岗贼。”

    “攻占兴洛仓的瓦岗贼,只有七千多人,余下的那些人呢?”魏征回答道:“公子那边没有什么动静,应该是担心瓦岗贼乘机强攻荥阳,裴大人自然也会担心虎牢关失守,故而不会带太多兵马。”

    李苟恍然大悟,心道读书确实有些用处。

    “既然公子不会派兵出城,先生为何还要派人送信?”此时大军已经出城,魏征与李苟同时站起身,李苟问了最后一个问题。

    “让公子做好准备。”魏征答了一句,却不解释让李玄霸做什么准备。
------------

第一百四十三章 易主

    乱世之中,开仓济粮是拉拢人心的最好手段,再加上大业十五年灾情不断,百姓颗粒无收,李密在此时打开兴洛仓,任由百姓取粮,不仅让朝廷颜面扫地,也让瓦岗寨的威名传到了关中。一时间,百姓蜂拥而至,附近的盗贼流寇,也纷纷投奔了瓦岗寨。

    恰在此时,民间盛传谣歌:“桃李子,皇后绕扬州,婉转花园里,勿**,谁道许!”桃李子暗合曾经逃亡的李密,皇后则为杨广和萧皇后的统称,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杨广在江都回不来了,李密将会取得天下。

    谣言的力量是很强大的,隋朝的不少官吏,觉得大隋气数已尽,也纷纷归降瓦岗寨。

    越王自以为巧妙的部署,却早已被李密所知晓,甚至连裴世基的动向,李密也掌握的一清二楚。翟让本想撤回瓦岗寨,李密再三劝说,他才勉强留下,并把大军交给李密指挥。

    刘长恭率军渡过洛水,在石子河东边列阵以待。李密请翟让率领两千人去请战,刘长恭见翟让不过两千兵马,顿时起了轻视之心,不等裴仁基到来,率军杀向兴洛仓。翟让节节败退,刘长恭建功心切,紧追不舍。

    朝廷的大军中,真正能打仗的不过五千余人,当李密率军从侧翼杀出时,那些前来混军功的权贵子弟,吓的面如土色,仓皇后撤逃走。有人开了头,逃跑的人就越来越多,刘长恭喝令不止,军心瞬时涣散。

    眼见大势已去,刘长恭等将领无奈的叹息一声,各自逃命去了。李密和翟让率军追击,不仅将朝廷大军斩杀十之五六,更获得隋军留下的辎重、器械无数。

    “翟公,越王真是给我们送了一份厚礼。”李密与翟让骑于马上,见到面前堆积如山的战利品,笑着说道:“有了这些东西,翟公可图天下矣!”

    翟让感触良多,微微摇了摇头,说道:“若非先生劝阻,让早已回奔瓦岗,论能力,让不及先生一成。”李密拱手客套一番,翟让命人将缴获的辎重、器械运到兴洛仓。

    大败朝廷大军,本是喜事,翟让却始终心事重重的样子,贾雄时常伴随在他左右,不由得询问道:“翟公可有烦心之事?”

    “让本是一名罪人,迫于无奈,在瓦岗聚兵为盗。”翟让答道:“如今瓦岗日益强盛,前来投奔的人络绎不绝,已经有了与朝廷抗争的实力。李密劝我图谋天下,让没有此等雄心,却不愿雄信、世绩他们跟我一样,一辈子背负盗贼之名,以军师之见,让该如何自处?”

    贾雄沉吟片刻,回道:“此事难易,全在翟公一念之间。”

    “请军师指教。”翟让拱手说道。

    “李先生有大才,又有鸿鹄之志,民间盛传,他必将取得天下。”贾雄躬身拜道:“恕雄直言,瓦岗能有今日威望,大多仰仗李先生的才能,既然翟公无心谋取天下,何不将瓦岗交予李先生之手?以李先生的为人,自然不会亏待翟公,如此一举两得,岂非美事?”

    “让正有此意。”翟让并无不快之意,反倒觉得心里的石头落了地,他笑道:“连你都推崇他,我也就放心了。”贾雄依然保持躬身的姿势,翟让扶了扶,说道:“你的话很有道理,不必愧疚。”贾雄这才站起身子,心中稍有不安。

    实际上,翟让心中很清楚,投奔到瓦岗的义军,皆是冲着李密而来,李密的声望,早已超过了他。

    与贾雄商定完,翟让将众将聚在一起,说出心中的打算。李密也在人群之中,他出列伏倒在地,抢先说道:“翟公,您这么做,是陷李密于不义啊!”

    翟让走到堂中,亲自扶起李密,言辞恳切的说道:“让心意已决,先生不必推辞,以让的能力,只能让将士们温饱,但以先生的才能,却可以使得他们荣华富贵、封妻荫子。”李密再三推辞不受,翟让直接命人将李密架起,送到主位之上,然后率先躬身行礼。

    李密无奈之下,接受众人的大礼,然后又去扶起翟让,真诚的说道:“翟公的恩情,李密此生不忘。”

    众人商议之后,翟让给李密上尊号为魏公,设坛场,称永平元年,大赦天下,下发文书落款为行军元帅魏公府。魏公府设置三司、六卫,元帅府设置长史以下的官属。

    李密称帝之后,授翟让为上柱国、司徒、东郡公,任命房彦藻为左长史,邴元真为右长史,杨得方为左司马,郑德韬为右司马,任命单雄信为左武侯大将军,徐世绩为右武侯大将军,祖君彦为记室,其余的人各按等级授予官职。

    魏国以洛口为都城,起初疆域只有方圆数十里。

    不得不说,李密的声望,确实非翟让能够相比的。他刚即位,赵魏以南,江淮以北地区的群盗大多都前来归附,其中,长白山贼首孟让的到来,让瓦岗寨兵力多了一倍。

    除了群盗相应,河南巩县长史柴孝和、侍御史郑颐献出县城投降李密,裴仁基携子裴行俨献出武牢归附李密。李密大喜,授予裴仁基上柱国官衔,并封他为河东郡公,又封裴行俨为上柱国、绛郡公。

    柴孝和、郑颐无法抵抗万岗贼,他们投降还在情理之中,但裴世基也投奔瓦岗,实在令人意想不到,直到许多天以后,消息才渐渐传播开来。

    原来,刘长恭兵败逃回洛阳,前往宫中请罪,越王脸色苍白,询问道:“逆贼不过数千之众,你们怎么会败了呢?”

    “越王殿下,微臣与裴大人约好了时间,裴大人却迟迟不来,微臣认为不能延误战机,是故率军剿贼,起初大败贼寇,可即将获胜之际,贼军突然冲出数万人,微臣竭力却无法战胜,只能暂时撤军。”刘长恭老泪纵横,痛哭道:“微臣孤军奋战,未能打败贼军,还请殿下降罪。”

    “裴仁基,坏我大事!”越王咬牙切齿,恨恨的说道:“来人,传诏给监察御史肖怀静,让他将裴仁基父子抓起来,送到东都受审。”接着,又安慰刘长恭道:“此战失利,非将军之责,何罪之有,起身吧。”

    刘长恭叩首致谢,对越王感恩戴德,说了许多效忠的话,越王对此也很满意。

    肖怀静身为监察御史,自己却贪得无厌,裴仁基剿灭逆贼所得的东西,基本都赏赐给作战勇猛的将士,这使得他心生不满,时常上奏说裴仁基父子的坏话。裴仁基率兵撤回虎牢不久,肖怀静接到越王命令,带人前去捉拿裴仁基父子。

    虎牢关的将士都很敬重裴仁基而反感肖怀静,他们私自做主,斩杀了肖怀静,然后劝裴仁基投奔瓦岗寨。裴世基也知道自己回东都再难活命,无奈之下,只能献出虎牢关,率众归附瓦岗。

    事已至此,人们开始好奇,既然裴仁基和裴行俨都投奔了瓦岗,那裴元庆去了哪?
------------

第一百四十四章 对策 上

    read_content_up();

    思︿路︿客siluke〞info更新最快的,无弹窗!

    李密称帝、裴仁基归降,这两件事发生的太过突然,无论是东都的越王杨侗,还是江都的杨广,都来不及做出任何反应。待李密稳固了洛口的城防,杨广起用张须陀的诏书才送到洛阳,只可惜大势已去,面对更加强大的瓦岗贼,张须陀也回天乏术。

    更令人担心的是,李密得到大权后,派房彦藻率兵向东攻占城池,取下安陆、汝南、淮安、济阳等郡县,彻底断绝了洛阳与江都的通道。

    瓦岗贼势如破竹,给了李密极大的信心去推翻杨广的暴政,很快,一纸檄文从洛口传遍大江南北。

    “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李玄霸咀嚼两遍,觉得有些熟悉,突然意识到,这或许就是罄竹难书的由来吧。想到这里,李玄霸不由的微微一笑,说道:“这祖君彦的文采当真斐然。”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9695 19696 19697 19698 19699 19700 19701 19702 19703 19704 19705 19706 19707 19708 19709 19710 19711 19712 19713 19714 19715 19716 19717 19718 19719 19720 19721 19722 19723 19724 19725 19726 19727 19728 19729 19730 19731 19732 19733 19734 19735 19736 19737 19738 19739 19740 19741 19742 19743 19744 19745 19746 19747 19748 19749 19750 19751 19752 19753 19754 19755 19756 19757 19758 19759 19760 19761 19762 19763 19764 19765 19766 19767 19768 19769 19770 19771 19772 19773 19774 19775 19776 19777 19778 19779 19780 19781 19782 19783 19784 19785 19786 19787 19788 19789 19790 19791 19792 19793 197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