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做什么事情,总要对得起良心,老人爱说这话。其实,是个人就应当这样。”几十年以后,当某些“知名学者”非要把当年陕甘平叛闹个究竟,试图把里面他们认为必定存在的不知有多少的黑幕大白于天下的时候,祁宝相刚巧是坐在故去许多年的老父的墓前,接受了一些别有用心者的采访。
“的确,在我的这多半生中,我曾经说过一些不太合适的话语,也就是牢骚话,否则,估计你们也不会上门来找到我。不过,我下面的说法可能会使你们太过于失望,但是事实就是这样。”祁宝相抚mo着老父的墓碑,叫老伴和儿媳在老父的面前摆好四样精致的点心,再指点着自己的儿子和孙子,给爷爷斟上一杯陕西的名产,在上海万国博览会荣获银奖的西凤老酒,然后看看身后的几位“学者”,“这不是因为我是一个退役的红军战士,也并不因为正像诸位都在心里十分清楚的那样,现在的天朝红军天下无敌我才这样说,历史就是历史。河州,是马占鳌大帅当年起事的总部所在地,红军也是先来到的河州,我们以为河州坚如磐石,拒绝了红军要求我们必须撤离河州的建议,可仅仅一眨眼之间,河州南城就被红军控制。”
祁宝相笑着扫了眼几位已经开始明显面露不悦的“学者”,顧自地端起酒杯,与长眠的老父亲共饮,“看样子就知道,你们都不知道真正的军队应该是个什么样子。告诉你们,当年的回暴军,除去自以为是的骄狂之外,无论什么方面都无法与红军相比较。你们知道我们当初用的都是什么家伙?呵呵,说起来太丢人,我们的武器很原始,主要是菜刀、镰刀、铡刀等家具和农具,再就是用竹竿削制出来的竹竿枪。象抬枪、火炮之类的火器,简直就是奢望,更不要说红军手里的武器了。没想到的是,南城一破,红军却停止了应当的更猛烈的攻击,只是限令我们退出河州。我们得以全身而退,也包括后来的临洮之战,都是一样,为什么?就是因为我们尽管暴乱,尽管给红军消灭陕甘清妖,光复西北制造了一个又一个的麻烦,手上也许还有红军战士的鲜血,但红军依然念及我们毕竟没有像陕西暴回那样丧心病狂,还是给了我们一个出路。攻城容易吗?那是要死人的。放在你们身上的话,谁肯?”
“清妖口口声声支持我们,可当我们撤进临洮,无论安定还是兰州府的清妖,却并不像对待陕西回回那样的爱理会我们,道理其实我不说,你们也应当明白。”祁宝相放下手里的空酒杯,亲手摇起了一架留声机,留声机里传出来的,就是天朝上下无人不晓的林海丰的声音。
“……中华民族是一个最伟大的民族,千百年来,为了民族的统一和安宁,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英勇的奋斗过,他们有名,或者无名,都是我们民族的英雄。在此,谨向一切致力于民族统一,领土完整的逝者致以最崇高的敬意和哀思!不能忘记过去,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这是在庆祝太平天国取得光复全国胜利四十周年的一**八年的八月一日,在天京忠烈园,林海丰的讲话。
“安王说了,老人家也算是个英雄。”祁宝相凝视着老父亲的墓碑,“马占鳌大帅,还有当年甘肃*军中的不少的大帅们都是,是他们顺应了历史,及时的幡然悔悟,最终使我们中华民族这个大家庭里直到今天还有的*这个字号,也保存了甘肃*的生活区域,否则……你们都看到了,陕西现在已经没有*了吧,这就是报应。不要瞎猜瞎想了,告诉你们,平叛中杀人最多的,就是我们甘肃回军,马占鳌大帅,董福祥将军,当然,也有我。”
“爷爷,爷爷,我还要听您讲那个能舞动五十斤大环刀的爷爷的故事。”一身鲜艳、英姿的天朝红军学员军装,年龄不过才十岁的小孙子,过来搂住爷爷的脖子,轻轻揪着爷爷灰白的胡须,撒着娇。
“我不知道你们究竟是不是什么所谓的纯种*,不过,我还是要告诉你们,你们这不是在做什么高尚的事情,更不是为了*的复兴。”祁宝相搂起小孙子,亲了一口,冷漠地看了看几个“学者”,“报纸上又在闹腾着应该给参加大学应试的少数民族孩子们加分,以显示民族的平等,这是平等吗?汉族怎么了?人多就该死?这不是平等,而是根本上自己看不起自己。是骡子是马,拉出来溜溜才知道,靠别人施舍能行?你们大概还不知道,我早不是*了,我是个军人啊,为了人民的利益,多少人性命都可以不要,难道我还不能舍弃什么?我不能像被照顾特殊动物一样,叫多数人让着我自己,他们能吃的我就能吃,草根、树皮、老鼠、蛇,何况猪肉。”
“站着说话不腰疼,您得到了恩惠,荣誉,没有忧愁,当然什么都可以抛弃,也包括你的信仰。”“学者们”终于失去了伪装的那些文雅。
“信仰?亏你们还说得出这两个字来。”祁宝相哈哈地大笑起来,“我的信仰是天下大同、**,永远都不会丢!”
一位“学者”鄙弃地撇了撇嘴,目光扫向祁宝相的小孙子。
“我知道,你们是在说他。告诉你们,我还没资格为我的孙子安排这条路。”祁宝相在小孙子的额头上弹了下,很轻,“我孙子很争气,获得了陈玉成元帅推荐,你们谁要不服,也可以去战场上滚爬几十年。”
祁宝相不再搭理那些“学者”,“乖孙子,今天咱们还要讲讲你的孟爷爷,那是与爷爷第一个并肩作战的红军英雄。呵呵,还是说说他的历史吧,那是在咱们天朝红军将帅录上有一号的人物,孟文悦,广西矮子,是金田团营的老天军,又是咱们天朝工农红军第一支红军部队,教导旅的首批红军战士,红军大学陆军学院的骑兵科第三期毕业。历任连长、营长、团长……那家伙,身材短小精悍,矫捷善战,每每冲阵之时惯用一柄五十斤重的大刀。嘿嘿,都说关云长如何如何厉害,什么青龙偃月刀之类,咱是没见过,说书而已。可你孟爷爷的大环刀那是真真实实的,马上舞之,如猛兽搏人,当者皆死,在早期军中没有人不知道“孟五十”的美誉的。当然,那些敌人恨死了他,给他起了个恶毒的绰号,“野兽”……”
(注释:太平天国政府在光复全国,建设富强国家的日子里,为了保持军队的纯洁性、正规化,采用了许多管理手段。其中,选拔儿童进入军事学校,由小学、中学到大学的一条龙学习是手段之一。并且规定,作为天朝红军上将以上军阶的退休军队元老,每十年可以免试推荐一位优秀儿童进入军事院校参加这种学习。当然,这种名额不占用每年固定的招生人数。不要以为这是一种优惠,元老所指定的儿童一旦不能完成其学业,推荐人将按照相关惩罚条令担当自身的应付责任。也不要以为这只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辞,第一位遭到惩罚的,就是天朝红军退休上将李秀成,原因是他推荐的学生在就学三年后,被学校定为不适合作为职业军人继续培养下去,浪费了国家的资源,李秀成为此丢失了自己退休上将的荣誉,成为退休中将。而且,凡是能够有幸参加这种培养的儿童,无一是元老的子女。)
;
------------
第三○五章强中自有强中手
何止是马上,即使是步战,谁又能抵挡这把抡起来就像半个门板似的呜呜作响的大环刀?马辉是骂也骂够了,只可惜他还没有弄明白到底眼前是出了怎么回事,红十九军特务团团长孟文悦手中的大刀一抡,从马辉的脖颈开始,画了个标标准准的四十五度斜线。跟着,血淋淋的大刀又扑向了马园融。
陕西回暴军最赖以为自豪的,也许就是他们自己觉得自己比起他们见过的汉人来,他们更凶悍。井底之蛙,哪里见过更广阔的天地。在太平军的行列里,能征惯战者又何止一个两个?孟文悦,乃至其弟孟文容,那都是太平军中声威赫赫的勇将。
想当初太平红军广东剿匪之时,土豪包立身曾以刀枪不入之邪术裹挟数千百姓起兵包村,依赖地势盘踞割据与红军对抗,林凤祥几次派兵清剿未克。刚刚由红军教导旅调任林凤祥侍卫首领的孟文悦闻之大怒,当即面请林凤祥与其弟孟文容率领一百多骑兵为前驱。
在包村,孟文悦兄弟当先陷阵,一把大刀,一柄铁枪,那真是当者披靡。包立身尽管是祭天师,画鬼符,请狗血,一切能用的招数都用了,却难以抵挡孟氏兄弟的无畏,数千乡兵在孟氏兄弟百余人的攻击下,竟然大溃而走。包村,到处都可以听见孟文悦的横刀大呼。激战中,孟文容中矛坠马,孟文悦上前一把救起,一只胳膊挟着兄弟,一手挥舞大刀,包村乡兵望着这个在他们心目中犹如关武圣转世的精灵,就连一丝阻挡的念头都没有。
包村被平,孟文悦骤然间脱颖而出。其实,想想太平军的初兴之时,人不过万余,器械陋劣,粮草更是寡薄,与满清那些号称训练有素的正规军队作战,靠的是什么?说白了,无非就是赤身赴敌,视死如归,有进无退,当者披靡,否则清师兵众虽盛,炮火虽利,何以往往见到太平军就惮而避之?回暴军太过相信了自己的悍勇,唯独忘记了太平军,更何况还是今天的太平红军,他们是用什么意志武装起来的特殊的军队?
不好!马圆融几乎就是在孟文悦怒吼着,索命无常一样的扑向马辉的同时,霍地转回了身,他早已忘记了肋下还有的腰刀,只想插上翅膀飞一般地离开这里。今天,能够碰上孟文悦这样的悍将,只怪马辉和马圆融运气实在太差。当然,这也是秦日纲准备给他们的一顿盛宴,不这样,谁又明白强中自有强中手的道理?
“扑!”在马圆融身后随即响起的,是一声他太熟悉的人体被劈裂,还有血液同时喷出的特有声息。“杀!”当紧接着又听到祁宝相这声几近嗓音破裂的高喝的时候,马圆融那只已经跨出去的一只腿,突然一软,身体立即栽歪了两下。真主先知啊!他想都没想,跌倒中立即把双手抱向自己的后脖颈。
“嚓!”这是最恐怖的声音,马圆融感觉自己还没抱到后脖颈的手腕子一凉,接着就是后颈……
一颗头颅,在惊炸了的回暴军士兵中间滚动了老远之后,停在那里。孤单单的头颅上面,是两个瞪的老大的眼珠子,眼角还有殷殷的泪水,嘴唇一张一合。马圆融在最后一刻,还听见了顷刻间即砍掉马辉和他的首级的孟文悦在狂狮般的吼叫,“奶奶的,不跪下求饶的都他妈的给我送到阎王那里去!”
他伤心极了,真主啊,你倒是早说啊,早说这话,何至于我要逃跑?何至于……
这哪里是早说和晚说的事情,好话说了不止一千遍,当初谁又肯相信?凡是作恶者,总是不见棺材不落泪!
措手不及的回暴军,在充满了复仇烈焰的天朝红军面前,在刚刚反正,又竭力想证明自己对天朝决无二心的马占鳌部属面前,变得是那么的渺小。开始,还像是泥鳅翻腾起来的浪潮,与红军几经对峙,随后,就绝没有了当初对无辜汉族百姓的那种疯狂。
本来是三面环山的避风港,如今却成了陕西回暴军的伤心之地。
“天朝不想以血腥得到什么,但是,更多的时候,没有血腥,那你就什么也得不到!陕西回叛是自取其疚,不用血腥天理不容!”林海丰的这番话,祁宝相是大战以后才知道的,当事后他知道了林海丰这段话的时候,心里不仅荡漾的依然是大战之中的振奋,还有无尽的骄傲和荣耀,“当面对杀人如麻,视生命如草芥的王八蛋们的时候,作为一个真正的人,谁也不会去想别的,只有一个念头,就是杀!”
作为红一方面军一线指挥人员的黄再兴,无愧于林海丰的教诲,红一方面军指挥员和战斗员,受尽了陕西回暴军的蔑视,三个月啊,那是一般人能够忍受的?当经过了林海丰红色教育的红军将士们眼睁睁看着百姓们遭受涂炭,看着自己的战友们血沃黄土的时候,开战已经不是命令,而只是“圈养在牢笼中”的将士们的一种宣泄。
杀……
从红军将士们的无数喉咙里发出的吼声,没有不撕裂的。没有经受那个时代的人很难想象,当然,也没有权利说三道四。
尽管一开始就丧失了自己的首脑,依然先是反冲,陕西回暴军不是豆腐。反冲不成是抵抗,因为大首领才刚刚没有离开多久,这是人固有的幻想,期望震天撼地的杀声能把大首领召唤回来。也难怪,冷兵器作战崇尚的就是力量。
“呜呜……”这场战斗中,少有的几个陕西回暴军的幸存者,只要一提到那场血雨腥风,就止不住的咧着大嘴先是哭泣。“我是上了当的,没想着要干什么,只是想向阿訇们说的那样,有个自己说了算的天堂。要不,谁肯舍家带命的去趟那个混水啊!在我们看来,汉人好欺负,红军也是一样,打他都不敢还手,即使我不想打,也忍不住啊。人哪有不喜欢占便宜的?横逛了几个月,可直到一看到那天的那个场面,我晕了!先开始天黑,还看不出来什么,只是他们的喊杀声着实的叫人害怕。等到天亮了的时候,剩下的就是哭了。面前一浪接着一浪,冲过来的一个个都是血人,浑身上下不管黑的白的,现在都是红的,尤其是眼珠子!还打吗?谁爱打谁打,我得跑,翻大山也要跑。其实,在我跑之前,很多的人早都跑散了。怎么说呢,这就好像是平时打架、爱打便宜手那样,谁都觉得自己厉害,战场上试试?现在,逃了两年之后,依然没逃过天朝的追索,我什么都没得说的,只想获得宽大,我真的感觉自己错了……”
当然没得说的,现在知道错了?呵呵,早晚了三秋了!只要是参加了陕西回叛,在平叛开始还不幡然悔悟的,那就没有了任何的悔悟的机会。这种东西,必须从天朝的地域内彻底清除。
五千多天朝红军健儿,再加上反正的两千多祁宝相人马,合在一起把四千陕西回暴军暴徒围在出不得,跑不掉的地域内,这是为了什么?不管挨打的,还是挥拳打人的,谁心里都有数。
“说实在的,会宁外的那场平暴,还是我们杀得最狠!进入马辉营内的时候,老孟他们一开始只有一个连队的人马,是我的队伍杀翻了天。两个时辰的战斗,我的两千弟兄只剩下一半。马占鳌大帅事先有令,咱们做过错事,如今要洗刷,怎么洗刷?那就是一样,用刀口说话。要叫所有人看见,咱们是真正的悔悟了。”在回忆起当年的战斗的时候,祁宝相是这么说的,“马辉余部至少有半数最后缴械,再加上其他各个战场上俘获的任武陕西暴徒,总数不下两万。在决定如何处置他们的时候,是我们首先提出来的一个都不能留。陕西暴徒各个都有血债,不杀难以平民愤!”
;
------------
第三○六章为了民族的利益 一
正是由于亲眼看到张遂谋等一个个天朝和平使者所流撒的满腔热血,再看到任武、白彦虎等人那一颗颗根本见不得阳光的丑恶心灵,马占鳌感到了搞这种所谓的回回创国恶潮,不过就是像眼下自己和部属们被迫远离故土家乡一样,是走上了一条不归路。不管信仰什么,一个人不能没有良心,更不能没有信义,他决定了临阵倒戈,要用实际的行动来洗刷由于那些败类们而给本民族在中华大家庭中所留下的耻辱烙印。
一万多原卫教军重新恢复了河州义军的称号,在天朝红军南路平叛总指挥秦日纲的统一号令下,作为各路天朝红军平叛部队的先驱,不仅杀向马德元前营、孙玉宝右营的留守军兵,马占鳌还一马当先,引领着为解救七十二师特务营而亲自出马的红十九军军长李鸿藻,抄向被阻挡在翟家所西口的马德元后背。
祁宝相说的一点不错,陕甘平叛一开始,马占鳌河州回军的幡然悔悟功不可没。它的意义还远远不在于河州回军协助天朝红军镇压了多少的叛军,更为重要的是,它叫所有那些曾经自以为陕甘回回就是铁板一块,为了他们梦想中的“绿洲”可以横扫一切的疯子们,明白了他们所面对的现实到底是什么。
先是火光和爆炸声来自翟家所一个方向,接着除了身后就到处都是,和炸了窝的卫教军兵丁们一样,身处于防护整个大军后路安全位置的余彦禄,折腾了好一会儿,终于下了向主帅大营靠拢的命令。哪知道,这个命令一下,他的整个后营就立即陷入了灭顶之灾。队伍乱哄哄的聚成一片,还没理出个个数来,所有人的脚下开始感到震颤,在他们的身后,传来了无数马蹄敲击大地所掀起的巨大声浪。
要怪只能怪他的时气太差,就像总是感觉自己蛮不赖的马辉,还有至死都在“埋怨”人家不事先讲清楚道理的马圆融,遇上了“凶神恶煞”的孟文悦就只能哀叹自己才真正狗屁不是一样,余彦禄遇到的更是叫“以搏击见长”的回回们永远感到汗颜的一幕。
“刘昌林,广西人,金田入营,从征至天京,后因避北王韦昌辉讳,曾更名刘瑲琳。昌林善思考,喜筹划,淡漠名利却意志坚定,从征之始即以悍勇而闻名天军,故得以首批入选红军教导旅加以锤炼。转至红一方面军后,任方面军直属骑兵团团长,转战两广、云贵川数省,战功显赫。其所率扩编后的方面军独立骑兵师荣获‘成都师’嘉奖……”以上摘自太平天国工农红军红一方面军军史。
能成为红一方面军中唯一一支骑兵师的师长,可见刘昌林绝对不会是一个一般的人。而此次他率队隶属红十八军,尾追余彦禄一路到此,那当然也就注定了余彦禄和他的部下们,一定会死的更惨。
耀武扬威的骑兵师杀开卫教军的哨口,冲上卫教军正在放弃的高地,放眼望去,下面还算广阔的谷地里,黑压压一片,都是正在等待着他们去宰割的仇人。
“为了天朝,前进!”随着刘昌林的一声怒吼,雄壮的、这个世界上唯一的红色军队的冲锋号,在黄土高坡上回荡。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59441
159442
159443
159444
159445
159446
159447
159448
159449
159450
159451
159452
159453
159454
159455
159456
159457
159458
159459
159460
159461
159462
159463
159464
159465
159466
159467
159468
159469
159470
159471
159472
159473
159474
159475
159476
159477
159478
159479
159480
159481
159482
159483
159484
159485
159486
159487
159488
159489
159490
159491
159492
159493
159494
159495
159496
159497
159498
159499
159500
159501
159502
159503
159504
159505
159506
159507
159508
159509
159510
159511
159512
159513
159514
159515
159516
159517
159518
159519
159520
159521
159522
159523
159524
159525
159526
159527
159528
159529
159530
159531
159532
159533
159534
159535
159536
159537
159538
159539
1595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