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时,命令屯驻阳城的胡轸将军即刻从阳城出发,与大军会合,结果这个命令徐荣却认为不妥当,徐荣以为:“阳城作为洛阳周边八关之外的外围据点,其地理位置非常重要,既可以作为粮草辎重的周转之地,也就可以作为右翼,挡住右翼防线敌人的进攻,防止敌人从东侧绕道大军后方,还可以在万一战事不顺的时候,保障大军后路,让大军能够稳妥有序的撤退。阳城若是不失,则能与关内相互呼应,即使大军攻势受挫,依托阳城也能东山再起,重新整顿之后再行出关。
董守业听从徐荣的建议,于是让胡轸派遣步骑五千人与自己会合,其中骑兵三千人,步兵二千人。余下的五千步卒,坚守阳城,不得擅自出战。
命令下达之后,很快张辽与贾诩便领着六千骑兵来到梁县以东与董守业的大军配合。
此时董守业接到董卓的密信,是一条重磅消息。
关东诸侯妄图立大汉宗室刘虞为天子。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三十四章 刘虞为帝? 一
初平二年正月中旬,也就是公元一九零年正月中旬,关东军盟主行车骑将军袁绍与冀州牧韩馥与关东主将谋划立大汉宗室、当朝太傅、幽州牧、襄贲侯刘虞为新皇帝。
其理由是皇帝年龄幼小,且被董卓掌控。
刘虞乃大汉宗室,光武帝刘秀之子东海恭王刘疆之后,为人宽宏雅量,厉行节俭,百官莫不以之为榜样,使远近之间原本作风奢侈的豪族都被其感化,改变风气。
且刘虞镇守幽州,为政宽仁,安抚百姓,深得人心。主政幽州期间,以怀柔政策对待幽州附近的鲜卑、乌桓、扶余等游牧民族,使这些胡虏大多归附,随时朝贡,不敢作乱。其在幽州,平定张举的叛乱,有积极经营盐铁,以幽州盐铁之利而在上谷开设市场,与胡虏贸易,一时间金钱往来,使府库充实,不复当年贫瘠之状。从而使青州、徐州百万人流亡到幽州,在幽州安居乐业。
董卓接到这个消息是比较重视的。从法统上来将,刘虞这一系的血脉是光武皇帝最纯正的血脉,是完全有资格继承皇位的,其祖上东海恭王刘疆是光武皇帝的长子,原先就是毫无疑问地被立为太子,后来其母郭皇后,因事触怒光武皇帝,被废去皇后之位。
刘疆见到自己的母亲被废之后,感觉自己的太子之位将很难保住,若是贪权恋位则很有可能性命都保不住。便上书自请让出自己的太子之位,成为一个藩王,保住性命。后来便被立为东海恭王。
对于董卓来说,若是袁绍、韩馥等人成功使刘虞登基,成为新任皇帝,那么自己现在所掌握的政治优势就不复存在了,奉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优势就一丁点儿也没有了。而且,麾下势力势必会因此而产生极大的恐慌,造成麾下的文臣武将人心涣散,势力成为一团散沙。
董守业接到这个消息之后,也是不敢将此消息透露给麾下众将,以免引起恐慌,眼下正是马上就要大战的关键时刻,人心士气,一定要保质在最佳状态。
不过对于这一切董守业倒也是不是很恐慌,毕竟作为二十一世纪的过来人,董守业清清楚楚地知道,袁绍此次的立刘虞为皇帝不过是个闹剧,不会成功的。
但现在的形势是,关东诸侯很多人都是对于此事十分看好,也是积极响应,一时间声势浩荡,震动天下。
董守业虽然心中很有把握,但是一时之间也不知道如何安慰自己的老子董卓,所以秘密派人将贾诩召到自己的大帐之内,商讨一番。现在全军上下能就此事发表意见的人不多,最让董守业看重的那是非贾诩莫属了。
贾诩到了之后,董守业摒退左右,就连一直护卫的典韦都被派到大帐外护卫,严令任何人不得靠近中军大帐,无论发生什么事情,都得等自己商讨完了再说,违令者斩。有典韦在外面看着,董守业也是比较放心。
贾诩见到董守业头一次在自己的面前表现的如此的兴师动众,倒是有些奇怪,这可是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的情况,自家公子一向对于任何事都是安之若素,稳若泰山的啊!心下暗自猜测肯定有大事发生,当下也不敢怠慢。
董守业看到周围已经布置妥当,绝对不会有人探听到里面说什么,于是对贾诩说道:“军师,本公子有一重大消息要与你商讨一番。”说完,两眼目不转睛地看着贾诩。
贾诩头一次被他这样灼灼的目光看得有点不自在,当即一拱手,说道:“公子请说。”
董守业见状,也丝毫不犹豫,便说道:“今日,收到父亲在河北的探子传来的消息,袁绍与韩馥在河北谋划拥立刘虞为新皇帝。”
贾诩一听,吃了已经,立刻站起身来,确认道:“公子此事当真?”看来这老狐狸也是被这个重磅消息给震到了,还需要确认一下。
董守业点了点头,不可置否,示意消息绝对准确。
贾诩想了想说道:“若是此事成功,刘虞成为新皇帝,其威望远扬河北,无人可比,天下间出声反对之人极少,再加之以袁绍、韩馥为羽翼,袁本初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天下,又为关东诸侯盟主,聚拢天下人望,刘虞与袁绍联手,再加之韩馥从旁协助,河北四州,幽州、冀州、并州、青州须臾而定;而后转向南下,越过黄河,驰骋中原,关东诸侯皆愿附其羽翼,中原的兖州张邈、曹操,徐州张超等皆是袁绍奔走之徒,如此安定中原,掌控兖州、徐州料也不难;再往南袁术雄踞南阳,掌控豫州,虎视淮扬,如此两淮可定,豫州、扬州可握于鼓掌;余下的便是荆州的刘表,益州的刘焉,天下大事所归,估计刘表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逆流而上,反对刘虞,益州的刘焉地处偏远,素有异志,尚可割据一时。如此刘虞与袁绍麾下聚幽州、冀州、并州、青州、兖州、徐州、豫州、扬州、荆州九州之众而与我西凉军对峙洛阳,如此天下大事近乎明朗,胜负之分立见分晓。我军岂不是大事去矣!”说着说着就从案几旁站了起来,在大帐内走来走去。
董守业见到贾诩有点乱了方寸,顿时感到有点好笑,没想要这个历史上出了名的城府深,智慧高的老狐狸竟然还有乱了方寸的时候。于是,赶忙出声点醒道:“军师,在本公子看来,袁绍这次虽然是费尽心机,恐怕到头来也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贾诩一听,顿时眼睛一亮,接着话茬说道:“公子何出此言?”
董守业笑了笑,看着贾诩,没有说话。贾诩一时搞不清楚是什么状况,随即反应过来,微微向董守业行了一礼,开口说道:“公子,贾某失态了,望公子恕罪!”
董守业也丝毫没有责怪的意思,毕竟这个消息确实也是太震撼了,于情于礼,袁绍、韩馥二人成功的可能性都非常地大。于是口中说道:“只是直觉而已,军师,倘若是你,你会将吃到嘴里的肉吐出来吗?”
贾诩听罢开口说道:“公子,此事先容贾某好好的想一想!”说罢又在帐内旁若无人地走起来,突然停下脚步,有点尴尬地看着董守业。
董守业知道是什么情况,开口说道:“军师请自便,现在帐中只有本公子和军师二人,是师徒之间研讨问题,不必拘泥于小节。”
贾诩听罢也不废话,迈开脚步,继续在帐内走起来。
本书首发来自17k,第一时间看正版内容!
------------
第三十五章 刘虞称帝? 二
时间犹如沙漏,滴滴答答地流逝。
过了许久,贾诩脸上的沉重之色逐渐消失,平常那副云淡风轻的样子也逐渐恢复过来。终于这只老狐狸从思考中清醒过来。自嘲似的笑了笑,心中暗道:“贾诩啊贾诩,没想到四五十岁的人了。遇起事来反倒不如一个不倒二十岁的毛头小伙子。”
于是朝着董守业施了一礼,开口说道:“公子高见,贾某佩服不已。”
董守业看到贾诩这位自己目前最为倚重的老狐狸重新恢复到老谋深算的状态,不由得松了一口气,开口对贾诩说道:“军师缪赞了,还请军师为本公子分析一下,你我师徒二人,共同参详。”
贾诩接着说道:“刚刚公子言语之中曾经提到吃到嘴里的肉不会吐出来,贾某便从此处,开始说起。所谓人者,皆有私心。
眼下天下纷乱不已,皇权衰落,关东诸侯虽然其中不乏心系汉室,尽忠爱国之人,但是是人皆有私心,谁人又肯平白无故地将自己手中的兵权交出,割据一方,做一个土皇帝,作威作福岂不是更好。
如此,则天下诸侯中很多人可能对袁氏表面臣服,暗中却是小动作不断,不会痛快地交出自己手中的一切。况且关东诸侯,皆是世家大族出身,当今的名门豪族重私利而轻公义,看重家族利益过于国家利益。他们又岂能束手待毙,任凭袁氏掌控。”
董守业接着说道:“如今天下英雄当属二袁,关东诸侯之中,此二人乃是执牛耳者。若是二者意见发生分歧,册立新帝之事又岂能顺利进行。当初我父进京之后,天子暗弱,少帝庸碌,难堪大任,而陈留王年少聪颖,天资非常,足堪大任。
是以我父与朝中诸公商议废除少帝,改立陈留王为帝。群臣虽略有阻拦,此事仍然顺利进行。其中出力最多者莫过于袁绍、袁术二人的叔父袁隗,当时将少帝拉下龙椅,将陈留王扶上帝座的正是司徒袁隗。可以说没有袁隗的出力,我父改立新帝之事将难以成行。”
顿了顿,又说道:“之后袁绍、袁术兄弟从帝都出逃,归于地方,而妄起乱兵,反抗天子。我父担忧袁隗与袁绍、袁术相互呼应,内外勾结,而杀袁隗。由此可见袁隗之志依旧是立于朝廷,尊崇天子,等天子年长之后执政,然后再改革天下,废除弊政。现在袁术起兵与南阳,麾下孙坚聚众八万余人,妄图攻占洛阳而立足,与长安对峙,然后出兵函谷关,攻占长安,迎天子大驾返回洛阳。
由此观之,袁术之志与其叔父袁隗之志乃是一脉相承,并无二致。袁术既然有迎立天子之志,业已从鲁阳出兵准备攻占洛阳,又岂能同意与袁绍一起拥立河北的刘虞为帝。依本公子之见,二袁从此恐怕是分道扬镳,难以和好如初,不多久恐怕还有相互攻伐之忧。”
贾诩听罢,点了点头,说道:“公子说的不错,袁绍,袁术兄弟之间尚且难以相容,又何谈什么共举大事。况且当今天子尚无失德之举,贸然废弃,难以服众,关东诸侯之中不乏有识之士,拥立刘虞,肯定也会有许多人反对。况且荆州刘表,益州刘焉、兖州刘岱、扬州刘鹞皆是皇室帝胄,皇室血脉,又岂能安心让刘虞得了最大的好处,做那尊贵无上的天子。”
董守业不住点头称是,示意贾诩继续往下说。
贾诩顿了顿,接着说道:“此次袁绍谋立天子最为关键的便是将要被立为皇帝的刘虞本人和袁绍的兄弟袁术,如今实力强劲的南方霸主。
我们只是内容索引看小说请去官方网站
首页 页面:17998
17999
18000
18001
18002
18003
18004
18005
18006
18007
18008
18009
18010
18011
18012
18013
18014
18015
18016
18017
18018
18019
18020
18021
18022
18023
18024
18025
18026
18027
18028
18029
18030
18031
18032
18033
18034
18035
18036
18037
18038
18039
18040
18041
18042
18043
18044
18045
18046
18047
18048
18049
18050
18051
18052
18053
18054
18055
18056
18057
18058
18059
18060
18061
18062
18063
18064
18065
18066
18067
18068
18069
18070
18071
18072
18073
18074
18075
18076
18077
18078
18079
18080
18081
18082
18083
18084
18085
18086
18087
18088
18089
18090
18091
18092
18093
18094
18095
18096
18097